1
|
欢迎订阅2025年度《文艺理论与批评》 |
|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我希望你有你自己”——论丁玲的同题小说《一九三〇年春上海》 |
刘卫国
张琢琪
|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3
|
工业化,还是去工业化——现代化在1980 |
蔡翔
|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4
|
时代关怀中的自我坚持——论柳青《在旷野里》的思想和启迪意义 |
贺仲明
|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5
|
表演消极观众身份:共享舞台或重建“第四堵墙”--一个后布莱希特的视角 |
陈恬
|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6
|
由调和走向革命的历史逻辑:恩古吉文学思想的“求真”姿态 |
姚峰
|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7
|
新人:“去中心化”的主体及其剩余 |
倪伟
|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历史学”还是“图像学”?——历史图像学的相关概念与跨学科研究方法论(下) |
李公明
|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9
|
重新思考游戏研究中的心流理论——以“魂系”游戏为切入点 |
刘书亮
|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0
|
《杜秀兰》手稿细读两例 |
张炼红
|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1
|
文艺理论体系创新的设想 |
董学文
|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2
|
开辟语文教育交流和研讨的园地——叶圣陶与20世纪40年代的语文教学 |
商金林
|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3
|
“历史学”还是“图像学”?——历史图像学的相关概念与跨学科研究方法论(上) |
李公明
|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4
|
“中华文艺丛刊”与抗战胜利前后的文化生态 |
杨华丽
|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5
|
力拔山兮色盖世——李斛人物画再阐释 |
王文娟
|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6
|
“苦痛”与“听觉文艺性”的发现——论抗战时期老舍对通俗文艺认识的深化 |
周敏
|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7
|
时代的变迁与文学的变奏——论小说《高干大》中道路斗争的预演、嬗变及作家姿态 |
于树军
|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8
|
女性、现代主义与边地视野——梁白波的西北写生及其回响 |
陈旭
|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9
|
人民性立场与民族化风格——贺敬之文艺创作的贡献与特色 |
白烨
|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0
|
中国传播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
吴畅畅
|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