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地区气溶胶PM2.5粒子浓度的相关因子及其估算模型 被引量:84
1
作者 周丽 徐祥德 +2 位作者 丁国安 苗秋菊 魏凤英 测绘科技动态 CSCD 2003年第6期761-768,共8页
文中运用统计分析和气象统计预报的方法 ,使用北京白石桥小区的污染物观测资料和同期北京地区的气象观测资料 ,对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子进行了综合分析 ,并分别建立了气溶胶PM 2 .5粒子浓度与气体污染物、气象要素场的两类统计相关拟... 文中运用统计分析和气象统计预报的方法 ,使用北京白石桥小区的污染物观测资料和同期北京地区的气象观测资料 ,对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子进行了综合分析 ,并分别建立了气溶胶PM 2 .5粒子浓度与气体污染物、气象要素场的两类统计相关拟合模型。发现气溶胶PM2 .5粒子浓度与气体污染物浓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且与气象条件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此类时空变化及其量化估算模型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通过确定气象要素场和气溶胶浓度的关系可进一步研究不同地区的污染物输送和污染源扩散影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区 污染测定 气象因数 气溶胶指数 城市环境污染 PM2.5粒子浓度 多元回归分析法 硫化物 氮化物 大气污染
原文传递
中国南方地区层状云的形成和日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3
2
作者 李昀英 宇如聪 +1 位作者 徐幼平 张学洪 测绘科技动态 CSCD 2003年第6期733-743,共11页
文中利用中国地区卫星和地面观测云的量、状、高等资料及空中规定等压面和特性层探空资料 ,分析了中国南方地区 (2 0~ 35°N ,10 3~ 12 0°E)层状中、低云的形成背景和日变化特征并初步解释了日变化的原因。层状云的伸展高度... 文中利用中国地区卫星和地面观测云的量、状、高等资料及空中规定等压面和特性层探空资料 ,分析了中国南方地区 (2 0~ 35°N ,10 3~ 12 0°E)层状中、低云的形成背景和日变化特征并初步解释了日变化的原因。层状云的伸展高度是受空中逆温层限制的 ,华南沿海地区的层积云与海洋性层积云具有较相似的性质 ,是水汽在边界层逆温下凝结、堆积的结果 ,其云量日变化与边界层日变化有密切联系 ,白天减少 ,夜间增多。高原以东地区层状中云的形成是青藏高原大地形动力作用的产物 ,是冬春季水汽在高原以东大尺度低高层辐合、中层辐散所伴随的下沉运动形成的逆温层下堆积的结果 ,其日变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南方地区 层状云变化 日变化特征 日变率 层积云 日变化曲线
原文传递
尘卷风的形成、结构和卷起沙尘过程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顾兆林 赵永志 +1 位作者 郁永章 冯霄 测绘科技动态 CSCD 2003年第6期751-760,共10页
文中应用数值算法对尘卷风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与分析。通过模拟计算得到了尘卷风的内部详细结构和运动过程。研究表明尘卷风是由于地面局部增热不均匀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旋转对流运动。在尘卷风形成的过程中 ,外围空气通过贴近地... 文中应用数值算法对尘卷风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与分析。通过模拟计算得到了尘卷风的内部详细结构和运动过程。研究表明尘卷风是由于地面局部增热不均匀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旋转对流运动。在尘卷风形成的过程中 ,外围空气通过贴近地面的薄层被地面加热后流向中心部位 ,外围空气的旋转能量在中心部位得到加强形成尘卷风 ,其旋转能量是热泡原来具有的旋转能量的局部集中和一部分势能转化而形成的 ,其旋转方向是由热对流泡的初始旋转方向所决定。尘卷风是一种类兰金涡 ,旋转速度和压力的分布具有兰金组合涡的特点 ;在成熟阶段 ,尘卷风的详细结构可以粗略地分为 4个区域———地面附近的气流汇聚区域、柱状的涡核区域、旋风与地面作用形成的转角风区域以及涡核外部的外围气流区域。转角区域可以细分为两个子区域———外围的方位角风区域(在该区域 ,上升气流运动方向与轴线之间有一定的夹角 ,称为方位角 )和中心的下沉停滞气流区域。尘卷风中心的低压和急速的上升气流可使大量沙尘扬起 ,不同直径的沙尘颗粒在尘卷风的作用下运动轨迹不同 ,因此卷起不同大小沙尘的尘卷风的外形也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算法 尘卷风 模拟分析 旋转对流运动 类兰金涡 兰金组合涡 气流汇聚区域 涡核区域 转角风区域 外围气流区域
原文传递
长江中下游梅雨期中小尺度涡旋族发生演变分析 被引量:31
4
作者 翟国庆 王智 何斌 测绘科技动态 CSCD 2003年第6期661-672,共12页
利用密集的地面观测资料和高分辨率的中尺度数值模拟结果 ,分析了 1999年 6月 2 2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过程。分析发现 :暴雨过程是由排列于边界层中尺度辐合线上近乎同时产生的小扰动所致 ;涡旋扰动的初始动力条件和触发系统与边界... 利用密集的地面观测资料和高分辨率的中尺度数值模拟结果 ,分析了 1999年 6月 2 2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过程。分析发现 :暴雨过程是由排列于边界层中尺度辐合线上近乎同时产生的小扰动所致 ;涡旋扰动的初始动力条件和触发系统与边界层内的中尺度辐合和低压倒槽有关 ;随着涡旋中心降水量的增大 ,近地面γ中尺度涡旋扰动出现气旋式的辐散环流 ,导致涡旋在低层减弱 ,同时又促使相邻γ中尺度涡旋发展的涡旋族相互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雨期 中尺度数值模拟 暴雨分析 涡旋族 低涡扰动 演变分析 中尺度扰动
原文传递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与中国气候变率的联系 被引量:213
5
作者 朱益民 杨修群 测绘科技动态 CSCD 2003年第6期641-654,共14页
利用 195 1~ 1998年的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PDO)指数、全球海洋和大气分析资料及中国降水和气温站点观测资料 ,分析了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在海洋中的特征及其与东亚大气环流和中国气候变率的联系。结果表明 ,PDO与东亚大气环流及中国气候年... 利用 195 1~ 1998年的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PDO)指数、全球海洋和大气分析资料及中国降水和气温站点观测资料 ,分析了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在海洋中的特征及其与东亚大气环流和中国气候变率的联系。结果表明 ,PDO与东亚大气环流及中国气候年代际变化关系密切。对应于PDO暖位相期 (即中纬度北太平洋异常冷、热带中东太平洋异常暖 ) ,冬季 ,阿留申低压增强 ,蒙古高压也增强 (但东西伯利亚高压减弱 ) ,中国东北、华北、江淮以及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 ,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气温异常显著偏高 ,而西南和华南地区气温偏低 ;夏季 ,海平面气压在北太平洋的负异常较弱 ,而在东亚大陆的正异常较强 ,东亚夏季风偏弱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 ,热带太平洋信风减弱 ,赤道西风增强 ,此时华北地区降水异常偏少而长江中下游、华南南部、东北和西北地区降水异常偏多 ,东北、华北及华南地区气温异常偏高 ,而西北、西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异常偏低。对应于PDO冷位相期 ,上述形势相反。结果还表明 ,处于不同阶段的ENSO事件对中国夏季气候异常的影响明显受到PDO的调制。在PDO冷位相期 ,当ENSO事件处于发展阶段 ,华南地区夏季降水偏少 ,东北地区夏季多低温 ,在其衰减阶段 ,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降水偏多 ,淮河地区降水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PDO指数 海洋特征 东亚大气环流 中国 气候变率 年代际变化 年际ENSO 统计分析
原文传递
螺旋度及螺旋度方程的讨论 被引量:113
6
作者 陆慧娟 高守亭 测绘科技动态 CSCD 2003年第6期684-691,共8页
文中从无摩擦的运动方程出发 ,利用量纲分析的方法 ,导出简化了的螺旋度方程和不同方向上的螺旋度方程 ,并对影响它们变化的各因子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 ,除了Lilly在 1986年研究中强调的浮力效应外 ,压力梯度与涡度共同作用项和力... 文中从无摩擦的运动方程出发 ,利用量纲分析的方法 ,导出简化了的螺旋度方程和不同方向上的螺旋度方程 ,并对影响它们变化的各因子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 ,除了Lilly在 1986年研究中强调的浮力效应外 ,压力梯度与涡度共同作用项和力管项对螺旋度的变化也有重要影响 ,甚至比浮力效应更大 ,且力管作用、水平压力梯度与水平涡度共同作用主要影响水平螺旋度 ,浮力效应、垂直压力梯度与垂直涡度共同作用主要影响垂直螺旋度 ;螺旋度的输送和大气的辐散、辐合对螺旋度变化的影响较弱 ;地转偏向力 (无论是在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 )的作用要在系统水平尺度较大时才能体现出来。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螺旋度既相互区别在暴雨、强对流天气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作用 ,又相互联系。一方面 ,水平螺旋度更具预示性 ,对预报强风暴有指示意义 ,而垂直螺旋度更倾向为能反映系统的维持状况和系统发展、天气现象的剧烈程度的一个参数。另一方面 ,大的正水平螺旋度有助于垂直螺旋度的增长 ,而与垂直螺旋度对应的运动可能对水平螺旋度产生影响。将中尺度模式和螺旋度计算结合起来可能可以提高风暴路径和雨区的预报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纲分析 螺旋度方程 水平压力梯度 水平涡度 浮力效应 垂直压力梯度 垂直涡度 强风暴预报 中尺度模式 力管作用
原文传递
干侵入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101
7
作者 于玉斌 姚秀萍 测绘科技动态 CSCD 2003年第6期769-778,共10页
全面综述了国外近年来干侵入 (dryintrusion)研究的进展和有关结果 ,概括总结了干侵入的基本理论、结构特征、在天气和次天气系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数值模拟结果 ;干侵入研究中有待于继续进行和深入的研究方向。明确了干侵入是源于对流... 全面综述了国外近年来干侵入 (dryintrusion)研究的进展和有关结果 ,概括总结了干侵入的基本理论、结构特征、在天气和次天气系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数值模拟结果 ;干侵入研究中有待于继续进行和深入的研究方向。明确了干侵入是源于对流层高层下沉至低层的高位涡低湿空气 ,它在气旋的爆发性发展、暴雨的增幅、位势不稳定的增强、中气旋的产生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同时 ,它能够影响冷锋的演变及其降水特征。因此 ,对干侵入及其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天气预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侵入 对流层 低湿空气 冷锋类型 降水 湿上升气流 垂直结构 细网格结构 气旋发展 干侵入气流
原文传递
中国北方沙尘暴频数演化及其气候成因分析 被引量:68
8
作者 张莉 任国玉 测绘科技动态 CSCD 2003年第6期744-750,共7页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分析了中国北方 195 4~ 2 0 0 1年年、季沙尘暴发生日数的演变规律及其与风速、相对湿度、降水、气温和干燥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中国北方沙尘暴发生日数在 195 4~ 2 0 0 1年呈波动下降的趋势 ,春季下降趋...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分析了中国北方 195 4~ 2 0 0 1年年、季沙尘暴发生日数的演变规律及其与风速、相对湿度、降水、气温和干燥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中国北方沙尘暴发生日数在 195 4~ 2 0 0 1年呈波动下降的趋势 ,春季下降趋势最明显。沙尘源区的气候要素对北方沙尘暴发生日数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其中风是影响较大的因子。平均风速和大风频率增加 (减少 )均有 (不 )利于沙尘暴天气的形成。气温与沙尘暴日数呈显著的反相关关系 ,反映了北方温度升高可能通过大气环流间接地抑制了沙尘暴的发生。降水增加对沙尘暴发生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尤其春季和前冬沙尘源区降水多寡对沙尘暴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北方沙尘暴频数与沙尘源区的相对湿度或干燥指数也存在较明显的相关关系。在过去的近 5 0a内 ,造成中国北方沙尘暴频率显著下降趋势的直接自然原因是 :沙尘源区和发生区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的减少、主要沙尘源区降水量特别是春季和前冬降水量的增加、以及由于源区降水增加引起的大气和土壤湿润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北方地区 沙尘暴 演变规律 气温 大气环流 降水 沙尘源区 大风频率 气候变暖 成因分析
原文传递
用WRF与MM5模拟1998年三次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7
9
作者 孙健 赵平 测绘科技动态 CSCD 2003年第6期692-701,共10页
使用NCAR和NOAA的新一代中尺度模式WRF(WeatherResearchandForecast)和UCAR/PSU的MM5 (v3)模式 ,对 1998年发生在中国的三次强降水过程 ,即 5月的 1次华南暴雨过程 ,7月初的 1次淮河流域暴雨过程和 7月下旬的 1次长江流域暴雨过程进行... 使用NCAR和NOAA的新一代中尺度模式WRF(WeatherResearchandForecast)和UCAR/PSU的MM5 (v3)模式 ,对 1998年发生在中国的三次强降水过程 ,即 5月的 1次华南暴雨过程 ,7月初的 1次淮河流域暴雨过程和 7月下旬的 1次长江流域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 ,WRF模式能够成功模拟这几次不同性质的降水过程 ;与MM5对比 ,WRF更好地模拟了引起这几次降水过程中的主要天气系统的位置和移动过程 ,从而使WRF模拟的降水落区好于MM5。但在这几次过程中WRF模拟的降水都较MM 5为小 ,也小于实况值 ,分析可见 ,WRF模拟的垂直速度明显小于MM5的模拟结果 ,这可能是导致模拟的降水偏小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模式 中国 强降水分析 数值模拟 灾害性天气预报 WRF模式 MM5(v3)模式 对比分析 暴雨分析
原文传递
地表非均匀性对区域平均水分通量参数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晶淼 丁裕国 +1 位作者 周秀骥 汪方 测绘科技动态 CSCD 2003年第6期712-717,共6页
次网格尺度地表非均匀性对于网格区平均通量具有重要影响。若将网格区视为均一地表 ,并不能真实描述地 气通量交换过程 ,且可造成很大误差。文中从理论上证明 ,区域平均水分通量的变化率可分解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区域水分通量的算术... 次网格尺度地表非均匀性对于网格区平均通量具有重要影响。若将网格区视为均一地表 ,并不能真实描述地 气通量交换过程 ,且可造成很大误差。文中从理论上证明 ,区域平均水分通量的变化率可分解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区域水分通量的算术平均变化率 ;第二部分为非均匀性所引起的水分通量变化率扰动 ,它与区域内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变差系数有关。数值试验表明 ,地表土壤水分的水平空间变差系数集中反映了区域内土壤水分分布的非均匀程度 ,不同土壤对同样的非均匀程度其敏感性是不同的。变差系数愈大 ,非均匀性愈强 ,在相同的土壤水分平均值下 ,不同土壤类型对地表非均匀程度的敏感性并不相同。例如沙土和粘土受非均匀性的影响就可相差数十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非均匀性 区域水分通量 变化率 变差系数 土壤类型 沙土 粘土 地-气通量输送 次网格尺度地表 土壤分析
原文传递
非地转平衡流激发的重力惯性波对梅雨锋暴雨影响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1
11
作者 许小峰 孙照渤 测绘科技动态 CSCD 2003年第6期655-660,共6页
文中以 2 0 0 0年 6月 1~ 3日的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为例 ,通过数值模拟 ,得到了降雨区和强度都与实况基本吻合的结果。进一步利用数值模拟场 ,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大尺度环流调整后的地转平衡被破坏、非平衡流出现、低空急流建立、重力波... 文中以 2 0 0 0年 6月 1~ 3日的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为例 ,通过数值模拟 ,得到了降雨区和强度都与实况基本吻合的结果。进一步利用数值模拟场 ,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大尺度环流调整后的地转平衡被破坏、非平衡流出现、低空急流建立、重力波发生与传播对暴雨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 ,副高的西伸北跳可以造成局部地转平衡被破坏 ,引起环流的适应调整 ,以建立新的平衡。在这一过程中 ,会出现与之相适应、配合的低空急流和重力波的发生 ;重力波的频散有利于急流中心大风区的传播 ,引导气流和水汽集中区对传播方向有显著影响 ;低空急流的建立则是导致暴雨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对高时空密度中尺度数值模拟资料的分析 ,可以较清晰地反映出上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暴雨 数值模拟 大尺度环流 低空急流 暴雨机理 灾害性天气 重力惯性波 非地转平衡流 暴雨分析
原文传递
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多尺度特征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蒋建莹 倪允琪 测绘科技动态 CSCD 2003年第6期673-683,共11页
文中对 1998年 6月 12~ 15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汛后最强的一次梅雨锋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此次暴雨是在 3种不同尺度天气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中高纬的双阻型和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 ,是引发该暴雨过程的大尺度背景条... 文中对 1998年 6月 12~ 15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汛后最强的一次梅雨锋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此次暴雨是在 3种不同尺度天气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中高纬的双阻型和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 ,是引发该暴雨过程的大尺度背景条件 ;天气尺度的低压槽为该阶段的连续大暴雨提供了动力条件 ,它的前部存在一个低层辐合、正涡度和高层辐散、负涡度的带状区域。α中尺度上 ,该暴雨系统的垂直结构为中低层强烈的辐合和上层的辐散 ,其中心有着强烈的上升气流 ;同时在中高层 ,系统的南侧有一个高空急流强迫产生的次级环流。这种α中尺度暴雨系统的三维结构为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水汽和不稳定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雨锋 暴雨分析 中高纬双阻型 副热带高压 大尺度背景 多尺度特征
原文传递
变形体的动态组合模型GM+ARMA 被引量:7
13
作者 章传银 张正禄 邓跃进 测绘科技动态 CSCD 1995年第4期9-13,共5页
本文将灰色理论与时序分析相结合,建立了变形体的动态模型GM+ARMA,阐述了用该模型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另从不同角度讨论了该模型的物理意义。
关键词 GM+ARMA 组合模型 可分析性 控制论 变形体
原文传递
利用GPS资料反演大气水汽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党亚民 王权 冯金涛 测绘科技动态 CSCD 1999年第3期2-5,F003,共5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利用 G P S资料反演确定大气水汽含量的原理和方法,并结合我国北京、上海和武汉三个 G P S跟踪站的实际观测资料反演确定了这三个测站的大气水汽含量。
关键词 GPS反演 湿延迟 可降水分 对流层 大气 水汽含量
原文传递
模拟退火算法及其在大地测量反演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党亚民 陈俊勇 晁定波 测绘科技动态 CSCD 1999年第1期8-14,共7页
本文针对大地测量反演解算中的非线性问题介绍了模拟退火算法的基本原理,结合算例详细讨论了Metropolis模拟退火算法的特点和在大地测量反演解算中的应用,分析比较了模拟退火算法和局部搜索算法在反演解算中各自的特点。
关键词 模拟退火算法 最佳化 大地测量 适配度
原文传递
Akima插值法在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6
作者 聂桂根 万剑华 测绘科技动态 CSCD 1998年第3期31-34,共4页
本文简单介绍了Akima插值法的原理和计算方法,举例说明了它在测量中的应用,同时与线性内插和三次自然样条函数插值做了简单比较。
关键词 线性内插 样条函数插值 Akima插值 测量
原文传递
空间信息定位系统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晓梅 杨启和 杨玉彬 测绘科技动态 CSCD 1997年第4期23-28,22,共7页
为了适应信息科学发展的需要,本文将空间信息系统中空间数据定位“框架”,即空间信息定位模型,扩展为定位模型与地理基础相结合构成的空间信息定位系统,即空间信息图形、图像定位系统。空间信息定位概念的提出,对空间信息产业化具... 为了适应信息科学发展的需要,本文将空间信息系统中空间数据定位“框架”,即空间信息定位模型,扩展为定位模型与地理基础相结合构成的空间信息定位系统,即空间信息图形、图像定位系统。空间信息定位概念的提出,对空间信息产业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本文开拓了空间信息定位系统新的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预示着空间信息定位系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信息 定位系统 图像定位系统 GIS
原文传递
海上广域差分GPS定位试验与精度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毓麟 刘经南 +3 位作者 刘晖 叶世榕 常晓涛 李俊杰 测绘科技动态 CSCD 1999年第2期2-7,共6页
一、引言在海洋上,人们无法利用传统的大地测量方法均匀地布设大地测量控制点以建立海洋测绘需要的参考基准,因此常规的海洋大地测量采用天文测量方法、无线电导航方法测定船的位置,或在近海海底布设定位标志,用声纳定位技术测定船... 一、引言在海洋上,人们无法利用传统的大地测量方法均匀地布设大地测量控制点以建立海洋测绘需要的参考基准,因此常规的海洋大地测量采用天文测量方法、无线电导航方法测定船的位置,或在近海海底布设定位标志,用声纳定位技术测定船的位置。但上述常规的海洋大地测量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 广域差分 GPS 定位试验 海洋大地测量 精度
原文传递
地形结构线自动生成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毛可标 陈向东 测绘科技动态 CSCD 1995年第3期12-18,共7页
地形结构线自动生成方法研究毛可标,陈向东(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一、概述目前,为了提高数字高程模型(DEM)的精度,人们对DEM研究的重点已不再是内插方法,而是特征地貌点、线的获取和处理。大型软件包的研制等。对于大比例... 地形结构线自动生成方法研究毛可标,陈向东(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一、概述目前,为了提高数字高程模型(DEM)的精度,人们对DEM研究的重点已不再是内插方法,而是特征地貌点、线的获取和处理。大型软件包的研制等。对于大比例尺DEM,在采集参考数据的同时,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结构线 自动生成法 地形测量 DEM
原文传递
GPS网中最小独立闭合环的自动搜索 被引量:24
20
作者 白征东 测绘科技动态 CSCD 1994年第2期18-21,17,共5页
本文结合图论的有关知识,给出了GPS网中最小独立闭合环的自动搜索算法,从而实现了GPS网同步环、异步环闭合差的自动计算。
关键词 GPS 独立闭合环 搜索算法 控制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