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3,884篇文章
< 1 2 1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春市儿童医院1998~2001年婴幼儿杯状病毒腹泻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75
1
作者 谢华萍 方肇寅 +9 位作者 王光 孙利炜 吕红霞 Zhong WM Tai JH 林思恩 童志礼 章青 Glass RI Jiang X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2-336,共5页
人类杯状病毒(humancalicivirus,HuCV)是引起儿童和成人非菌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之一。为了掌握HuCV在我国的流行情况,1998年7月至2001年6月,从长春市儿童医院2343例5岁以下腹泻患儿中共收集粪便标本1264份,其中1056份来自2135例住院患... 人类杯状病毒(humancalicivirus,HuCV)是引起儿童和成人非菌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之一。为了掌握HuCV在我国的流行情况,1998年7月至2001年6月,从长春市儿童医院2343例5岁以下腹泻患儿中共收集粪便标本1264份,其中1056份来自2135例住院患儿。对轮状病毒检测为阴性的588份标本,经多价酶免疫试验(EIA)和两组引物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uCV,202份为阳性,其中住院患儿标本178份,HuCV检出率为16 9%。HuCV腹泻以2岁以下儿童为主(占96%),流行高峰季节为11月至次年3月。选择17株HuCV进行分子鉴定,15株属GⅡ 4群,1株属GⅡ 3群,另1株属GⅠ 2群,表明GⅡ 4群HuCV是我国流行的优势株。根据HuCV住院患儿的监测资料初步估计,HuCV腹泻住院率约为0 5‰~2 4‰。讨论了长春地区HuCV的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以上结果为我国HuCV腹泻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市 儿童医院 1998-2001年 婴幼儿 杯状病毒 腹泻 流行病学研究
下载PDF
PCR在鸭瘟临床诊断和免疫及致病机理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50
2
作者 程安春 汪铭书 +9 位作者 刘菲 宋涌 袁桂萍 韩晓英 徐超 廖永洪 周伟光 文明 贾仁勇 陈孝跃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4-370,共7页
根据GenBank文献,应用Oligo6 0分析软件合成了用于扩增鸭瘟病毒(duckplaguevirus,DPV)EcoRⅠ765bp片段的1对引物,上游引物(P1)位于EcoRⅠ片段的246~266nt,下游引物(P2)位于EcoRⅠ片段的727~744nt,以DPVCHa株DNA为模板,筛选PCR最佳反... 根据GenBank文献,应用Oligo6 0分析软件合成了用于扩增鸭瘟病毒(duckplaguevirus,DPV)EcoRⅠ765bp片段的1对引物,上游引物(P1)位于EcoRⅠ片段的246~266nt,下游引物(P2)位于EcoRⅠ片段的727~744nt,以DPVCHa株DNA为模板,筛选PCR最佳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DPV的PCR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强毒株DPV鸭胚培养物和弱毒株的鸡胚培养物进行扩增,均可获得498bp的DNA片段。而对正常鸭(鸡)胚和鸡马立克氏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杆菌、鸭副伤寒沙门氏菌和鸭疫里默氏杆菌培养物进行检测,结果均呈阳性。扩增产物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证明了PCR方法的特异性。对DPVCHa株鸡胚毒提取物DNA进行检测,其最低检出量为10fg。用病毒分离、Dot-ELISA和PCR三种方法分别检测1990~2002年期间送检的临床样品,对所获得的结果进行χ2分析,证明PCR检出率明显高于前2种方法。CHa株免疫雏鸭后对血液、心、肝、脾、肺、肾、十二指肠、直肠、法氏囊、胸腺、胰腺、延脑、大脑、小脑、舌头、肌肉、骨髓、食道共18种组织和粪便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①皮下接种4h后,心、肝、脾、肾、法氏囊、胸腺、胰腺、延脑、大脑和小脑为阳性,8h后18种组织和粪便均为阳性;②口服接种4h后舌头和食道为阳性,8h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性 胸腺 胰腺 舌头 小脑 食道 大脑 DPV 法氏囊 鸭瘟病毒
下载PDF
肠道病毒71型的RT-PCR诊断及基因特征 被引量:133
3
作者 崔爱利 许文波 +7 位作者 李秀珠 胡家瑜 凌华 唐伟 杨智宏 张燕 陈立 Hiroyuki Shimizu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0-165,共6页
2002~2003年从上海市和重庆市手足口病患儿的疱液标本中分离到10株病毒,其中上海9株,重庆1株。利用两对分别针对EV71和Cox.A16病毒VP1区的特异性引物,用RT PCR方法对病毒进行初步鉴别。根据PCR所用引物及PCR扩增出的产物片段大小不同,... 2002~2003年从上海市和重庆市手足口病患儿的疱液标本中分离到10株病毒,其中上海9株,重庆1株。利用两对分别针对EV71和Cox.A16病毒VP1区的特异性引物,用RT PCR方法对病毒进行初步鉴别。根据PCR所用引物及PCR扩增出的产物片段大小不同,可初步判定出EV71和Cox.A16病毒的血清型别。RT PCR结果提示,上海分离到的9株病毒中,有2株为EV71,其余7株病毒为Cox.A16;重庆分离到的1株病毒为EV71。10株病毒的RT PCR产物经序列测定和分析证实,PCR定型结果正确,说明PCR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可作为EV71初步鉴定的首选方法。对所分离的3株EV71病毒进行VP1区编码基因全序列的测定和遗传学分析,通过同源性比较和构建系统发生树发现,此3株EV71病毒和中国大陆已发表的7株EV71病毒(SHZH03、SHZH98、SH F1、SH F2、SH H25、SH H26和CHN 87)全部属于C基因型,与该型代表株比较,同源性为89 3%~94 6%;与A、B基因型代表株比较,同源性为81 3%~84 0%,差异较大。在C基因型中,此3株EV71病毒和中国大陆先前分离的6株病毒(SHZH03、SHZH98、SH F1、SH F2、SH H25、SH H26)的同源性较高,在94 5%~100%范围内。在系统发生树上,这9株病毒形成一个较独立的分支。与CHN 87株的同源性在92 1%~93 6%之间。与已知的C1、C2、C3亚型代表株比较,同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 RT-PCR 诊断 基因 分子流行病学
下载PDF
我国汉坦病毒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116
4
作者 王世文 杭长寿 +2 位作者 王华 解燕乡 马本江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1-216,共6页
为了搞清全国汉坦病毒的基因型和亚型的分布情况 ,广泛收集了全国各地汉坦病毒毒株、阳性病人血清和阳性鼠肺 ,并应用RT -PCR的方法 ,应用汉坦病毒型特异性引物 ,对这些不同来源的阳性标本中汉坦病毒型特异性M和S片段进行扩增和测序 ,... 为了搞清全国汉坦病毒的基因型和亚型的分布情况 ,广泛收集了全国各地汉坦病毒毒株、阳性病人血清和阳性鼠肺 ,并应用RT -PCR的方法 ,应用汉坦病毒型特异性引物 ,对这些不同来源的阳性标本中汉坦病毒型特异性M和S片段进行扩增和测序 ,并与其它已知病毒序列进行比较 ,以明确其型别和亚型及其在全国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我国HFRS各疫区仍然为HTNV和SEOV两型病毒 ,但亚型分布差异较大 ,其中HTNV可分为 9个亚型 ,SEOV则有 4~ 6个亚型。Q32株的部分M和S片段分属于H9和H2亚型 ,是一个基因重排病毒 ,而Nc16 7株在系统发生上与其它HTNV明显不同 ,比较核苷酸序列发现 ,其M片段与其它HTNV的同源性在 71 3%~ 76 7%之间 ,S片段与其它HTNV的同源性只有 5 2 3%~ 5 7 8%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坦病毒 基因型 基因亚型 中国 分布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中国分离株(Cox.A16 SHZH00-1)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61
5
作者 李琳琳 何雅晴 +4 位作者 朱俊萍 薛颖 朱雅芳 徐星晔 金奇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7-222,共6页
对分离自2000年中国深圳地区手足口病患儿粪便标本的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A16,Cox.A16)病毒SHZH00-1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后发现,Cox.A16SHZH00-1的基因组(未包括多聚腺苷酸尾)长度为7410bp,其中5′端非编码区(5′U... 对分离自2000年中国深圳地区手足口病患儿粪便标本的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A16,Cox.A16)病毒SHZH00-1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后发现,Cox.A16SHZH00-1的基因组(未包括多聚腺苷酸尾)长度为7410bp,其中5′端非编码区(5′UTR)长为745bp,病毒基因组编码区全长6582个核苷酸,编码一个含2193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聚蛋白,3′端非编码区长为83bp。Cox.A16SHZH00-1基因组的结构与Cox.A16亚洲地方株Tainan-5079-98(AF177911)十分相近,整个基因组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5%,氨基酸同源性为98.8%;而与Cox.A16国际标准株G10(U05876)差别较大,两者核苷酸同源性仅为79.1%,氨基酸同源性为94.5%。Cox.A16SHZH00-1与两株肠道病毒71型SHZH03(AY465356)和BrCr(U22521)比较,核苷酸同源性均不超过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基因组 手足口病 同源性 序列分析 中国分离株 儿童
下载PDF
基因Ⅰ、Ⅳ型戊型肝炎病毒高灵敏度通用引物的设计和初步应用 被引量:54
6
作者 葛胜祥 郭清顺 +2 位作者 李少伟 张军 夏宁邵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1-187,共7页
设计针对国内流行的戊型肝炎病毒(HEV)基因Ⅰ、Ⅳ型,在这两型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了一套RT-PCR引物--E引物,并将E引物与目前较常用的3对通用引物(Meng、ConORF1和ConORF2引物)比较了检测基因Ⅰ、Ⅳ型HEV的灵敏度.对基因Ⅰ型HEV,E引物能... 设计针对国内流行的戊型肝炎病毒(HEV)基因Ⅰ、Ⅳ型,在这两型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了一套RT-PCR引物--E引物,并将E引物与目前较常用的3对通用引物(Meng、ConORF1和ConORF2引物)比较了检测基因Ⅰ、Ⅳ型HEV的灵敏度.对基因Ⅰ型HEV,E引物能检出的稀释度为105,参考引物能检出的稀释度为102~104;对基因Ⅳ型HEV,E引物能检出的稀释度为102,参考引物能检出的稀释度为101~102.在17份HEV-IgM阳性血清中,E引物检出5份,检出率为29.4%;参考引物只能检出1份或2份,检出率最高为11.8%.E引物在33份HEV-IgM阳性的隐性感染血清中检出6份,阳性率18.2%;在79份HEV-IgM阳性的临床肝炎血清中检出36份,阳性率45.6%.以上结果初步表明,对于在国内流行的基因Ⅰ、Ⅳ型HEV,E引物的检测灵敏度要高于目前常用的通用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基因Ⅰ型 基因Ⅳ型 聚合酶链反应 通用引物 设计 PCR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主要型别及其感染研究 被引量:56
7
作者 吴玉萍 陈裕隆 +2 位作者 李隆玉 梁增文 张雁玲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9-273,共5页
本文探讨了江西省和广东省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及其型别分布,分析了高危型HPV对各种宫颈病变的感染情况,为宫颈癌的早期发现和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首先采用细胞学、HPVDNA检测(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 本文探讨了江西省和广东省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及其型别分布,分析了高危型HPV对各种宫颈病变的感染情况,为宫颈癌的早期发现和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首先采用细胞学、HPVDNA检测(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电子阴道镜和宫颈化学着色方法筛查宫颈癌患者,经病理镜检确诊,然后用GPPCR-SBT法对宫颈癌患者进行HPV基因分型。江西省溪口镇、古市镇及修水县城宫颈癌癌前病变发生率为5.7‰。HC2方法发现宫颈癌患者13种高危型HPVDNA阳性率为89.9%,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为84.8%,对照组为24.5%。采用GPPCR-SBT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发现,江西省宫颈癌患者存在HPV16、58、31、33、18、66、6、11、56和81十种型别,其中HPV81型在国内外鲜有报道。据此提出生殖道高危型HPV感染是妇女宫颈癌发病的重要因素,并发现江西省宫颈癌高发区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率为24.5%。建立了HPV基因分型的方法,对HPV致宫颈病变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HPV) 第二代杂交捕获法 GP PCR-SBT 基因分型
下载PDF
中国河北省卢龙县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研究 被引量:40
8
作者 方肇寅 张丽杰 +10 位作者 唐景裕 章青 胡海宽 谢华萍 郑丽舒 Duncan Steele Paul Kilgore Joseph Bresee Erik Hummelman Xi Jiang Roger Glass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6,共6页
轮状病毒是我国儿童重症腹泻的主要病原。按照WHO轮状病毒监测方案,于1999年7月至2003年6月,在河北省卢龙县开展了医院和社区为基础<5岁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的监测。结果表明:卢龙县<5岁儿童腹泻的发病率为1 3次/人/年。4年中全县共... 轮状病毒是我国儿童重症腹泻的主要病原。按照WHO轮状病毒监测方案,于1999年7月至2003年6月,在河北省卢龙县开展了医院和社区为基础<5岁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的监测。结果表明:卢龙县<5岁儿童腹泻的发病率为1 3次/人/年。4年中全县共有2350名<5岁急性腹泻患儿住院,占所有住院儿童的38%(2350/6213)。住院的腹泻患儿每年有两个高峰,一个是夏季(6~8月),占全年腹泻住院病例的22%;另一个在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占58%。住院的轮状病毒腹泻只有一个高峰,是在冬季(12月至次年2月),高峰期的轮状病毒腹泻住院患儿数占全年轮状病毒腹泻患儿住院数的86%。按全年统计,轮状病毒腹泻占住院腹泻患儿的46%,轮状病毒腹泻的住院率为11/1000儿童/年。在门诊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占28%,在社区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腹泻占10%。轮状病毒毒株的分布,G3型(45%)最常见,其次为G1型(35%)、G2型(8%)、G4型(3%)、G9型(0 6%),混合感染较少(1%)。还有8%的毒株未能分出型别。在轮状病毒腹泻患者中,9~11月龄的儿童检出率最高(53%),其次是12~17月龄(51%)、18~23月龄(36%)和6~8月龄(30%)。在4年研究期间共有5~10名1~59月龄儿童可能因为轮状病毒腹泻死亡,其中有1例确诊为P[8]G1型毒株感染。初步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监测 腹泻 儿童 中国 卢龙县 疫苗 急性胃肠炎
下载PDF
我国部分地区不同动物来源新城疫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72
9
作者 吴艳涛 倪雪霞 +2 位作者 万洪全 刘文博 刘秀梵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4-269,共6页
对从我国部分地区 1985~ 2 0 0 1年间分离的 2 6株新城疫病毒毒株进行研究 ,克隆其融合蛋白 (F)基因 ,分析相应的核苷酸 (nt)序列。根据绘制的系统进化发生树和F基因上三种限制性内切酶 (RE)位点分布 ,确定了这些毒株的基因型分类地位... 对从我国部分地区 1985~ 2 0 0 1年间分离的 2 6株新城疫病毒毒株进行研究 ,克隆其融合蛋白 (F)基因 ,分析相应的核苷酸 (nt)序列。根据绘制的系统进化发生树和F基因上三种限制性内切酶 (RE)位点分布 ,确定了这些毒株的基因型分类地位。除 2个毒株属于已知的VIb亚型外 ,其余 2 4个毒株分别属于新发现的基因Ⅸ型、Ⅵf亚型、Ⅵg亚型和VⅡc亚型。基因Ⅸ型毒株的F基因 5 4 0nt存在RsaⅠ位点 ,同时缺乏 1198ntHinfⅠ位点、14 78ntBstOⅠ位点和 16 2 5ntRsaⅠ位点 ;Ⅵf和Ⅵg亚型毒株不具有国外其它Ⅵ型毒株的 872ntRsaⅠ位点 ;Ⅶc亚型的RE位点分布和Ⅶa亚型、Ⅶb亚型、Ⅷ型毒株不同 ,鹅源毒株均出现 973ntRsaⅠ位点 ,7个鹅源毒株还出现了特有的 12 4 9ntRsaⅠ位点。在F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中 ,基因Ⅸ型毒株出现Ile9→Val9和Val10 6→Ala10 6的替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地区 中国 动物来源 新城疫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
下载PDF
1999-2005年我国婴幼儿人杯状病毒腹泻研究 被引量:131
10
作者 方肇寅 谢华萍 +6 位作者 吕红霞 刘娜 章青 段招军 Duncan Steele Baoming Jiang Xi Jiang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5,共7页
人杯状病毒(HuCV)是世界范围内急性腹泻的重要病原。此文收集我国长春、北京、河北卢龙、兰州、昆明等13个地区1999-2005年5岁以下腹泻患儿检测轮状病毒为阴性的粪便标本4426份,用ELISA和RT-PCR方法检测HuCV,结果表明HuCV检测阳性率为19... 人杯状病毒(HuCV)是世界范围内急性腹泻的重要病原。此文收集我国长春、北京、河北卢龙、兰州、昆明等13个地区1999-2005年5岁以下腹泻患儿检测轮状病毒为阴性的粪便标本4426份,用ELISA和RT-PCR方法检测HuCV,结果表明HuCV检测阳性率为19%(8.3%-38.6%)。对其中151株HuCV PCR产物测序进行核苷酸序列比对构建的系统发生树表明,我国流行的HuCV以诺如病毒(NV)为主(146/151,占96.7%),其中绝大多数为GGⅡ/4基因型(99/146),其它依次为GGⅡ/3(22/146)、GGⅡ/5(8/146)、GGⅡ/6(2/146)、GGⅡ/7(2/146)、GGⅡ/8(2/146)和GGⅠ/2(2/146),札如病毒(SV)共5株,均属SGⅡ。此外有9株NV GGⅡ遗传组毒株,尚不能归入现有基因型,可能为我国特有的新基因型,表明我国流行的HuCV毒株存在很高的遗传多样性。我国婴幼儿HuCV腹泻全年都有发生,但秋冬季(10月-次年1月)有一个发病高峰,病例以6-17月龄组最多,至3岁时超过96%的儿童都感染过HuCV。对我国流行的HuCV不同毒株的地区分布,不同年度HuCV检测阳性率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杯状病毒 流行病学 腹泻 儿童
下载PDF
中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株VP1区基因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50
11
作者 张勇 祝双利 +6 位作者 赵蓉 李杰 陈立 侯晓辉 王东艳 张礼璧 许文波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8-33,共6页
为研究中国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中脊髓灰质炎 (简称脊灰 )病毒分离株的分子特征 ,为中国继续维持“无脊灰野毒状态”提供理论依据 ,对 2 0 0 2年所有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送检的脊灰分离株 ,用PCR RFLP法及ELISA法进行型内鉴定。用... 为研究中国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中脊髓灰质炎 (简称脊灰 )病毒分离株的分子特征 ,为中国继续维持“无脊灰野毒状态”提供理论依据 ,对 2 0 0 2年所有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送检的脊灰分离株 ,用PCR RFLP法及ELISA法进行型内鉴定。用PCR RFLP法筛查出与疫苗株相比有异常酶切图谱的毒株共 2 4株 ,其中Ⅰ型毒株 1株 ,Ⅱ型毒株 2 1株 ,Ⅲ型毒株 2株 ;用ELISA法筛查出与疫苗株相比有不同的抗原抗体反应的毒株共 2 2株 ,其中Ⅰ型毒株 7株 ,Ⅱ型毒株 4株 ,Ⅲ型毒株 1 1株 ,在 7株Ⅰ型毒株中有 3株为非疫苗类似株 (NSL) ,其余为双反应毒株 (DRV)。随后对这 4 6株毒株进行了全VP1区的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2 0 0 2年脊灰分离株都是疫苗株或疫苗衍生株 ,没有发现野毒株 ,中国继续保持着“无脊灰野毒状态” ;口服减毒活疫苗 (OPV)株与其它野毒株在稳定性性质方面是类似的 ,即通常是不稳定的 ,在人体肠道内有很强的选择性 ;在人体肠道内 ,病毒复制产生的基因变异导致毒力升高 ,是引起疫苗相关麻痹病例 (VAPP)的重要原因 ,但宿主本身的因素也有很大的作用 ;在局部地区有疫苗株的循环或脊灰疫苗衍生株 (VDPV)的存在 ;最终消除疫苗株引起的AFP病例可能还需要脊灰灭活疫苗(IPV)的介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病毒 口服减毒活疫苗 0PV 基因变异 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株 VDPV
下载PDF
我国1998~1999年流行的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分型研究 被引量:66
12
作者 方肇寅 齐锦 +12 位作者 杨辉 王承训 叶青 马莉 唐景裕 何爱华 杜曾庆 谢健屏 卢亦愚 吴海燕 章菁 林思恩 谢华萍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7-23,共7页
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根据病毒外壳蛋白VP4和VP7抗原性的不同可区分为不同型 :P(VP4,proteasesensitive)型和G(VP7,glycoprotein)型。 1998~ 1999年在中国 8个城市 (长春、秦皇岛、北京、杭州、福州、广州... 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根据病毒外壳蛋白VP4和VP7抗原性的不同可区分为不同型 :P(VP4,proteasesensitive)型和G(VP7,glycoprotein)型。 1998~ 1999年在中国 8个城市 (长春、秦皇岛、北京、杭州、福州、广州、成都、昆明 )采集了急性腹泻患儿的 10 93份非细菌性腹泻粪便标本 ,先进行A组轮状病毒(HRV)的筛选 ,其中阳性标本 433份 (39 6 % ) ,电泳型长型占优势 (96 % )。对HRV标本 ,再利用血清型特异的MAbELISA和 /或RT PCR进行G分型。结果表明 ,在 1998~ 1999年 ,在上述 8城市非细菌性腹泻流行季节 ,以HRVG1型为主要流行株 ,占阳性总数的 83 4% ,其次为G3(12 0 % )、G4(3 5 % )和G2 (3 2 % )。此外 ,有 3份(0 7% )HRV标本未能分型 ,12 (2 8% )份标本为混合感染。还结合 1982~ 1996年全国 12个地区 1382份HRV标本的分型资料 ,分析了我国HRVG血清型的流行规律。实验中又抽样选取了 12 4份G型HRV标本 ,用RT -PCR进行P分型 ,其中P[8]型 76份 (6 1 3% ) ,P[4 ]型 14份 (11 3% ) ,P[6 ]型 12份 (9 7% ) ,P[9]型 8份 (6 4% )。另外 15份 (12 1% )未能分出P型 ,有待进一步检定。实验中HRV分离株除了常见的P[8]G1(5 1 4% )、P[4 ]G2(4 6 % )毒株外 ,还检测到P[8]G3(11 0 %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血清型 基因型 急性腹泻 婴幼儿腹泻
下载PDF
一起传染病暴发中肠道病毒血清型鉴定和ECHO30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30
13
作者 王海岩 许文波 +6 位作者 徐爱强 朱贞 杨会利 李岩 纪峰 崔爱利 张勇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6-112,共7页
2003年5~9月,山东省泰安市发生了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所致的传染病暴发,临床症状以手足口病(HFMD)为主,同时有心肌炎和无菌性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患者也占较大比例。131份病人(粪便、咽拭子、脑脊液)标本中共分离到EV6... 2003年5~9月,山东省泰安市发生了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所致的传染病暴发,临床症状以手足口病(HFMD)为主,同时有心肌炎和无菌性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患者也占较大比例。131份病人(粪便、咽拭子、脑脊液)标本中共分离到EV62株,其中ECHO1939株,EV716株,ECHO304株,其它肠道病毒13株。4株ECHO30病毒中的2株分离自2个患者的粪便标本,但用WHO肠道组合血清中和试验未能定出型别。另外2株分离自同一患者的粪便和脑脊液标本。病原学分析表明,ECHO30是引起该患者无菌性脑膜炎的病原。抗E-CHO30标准株的血清中和这4株病毒的滴度低于标准株5~20倍。VP1区全基因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较分析表明,4株ECHO30分离株病毒核苷酸同源性在98.0%~98.5%,氨基酸同源性在98.9%~99.3%,提示这4株病毒来源于同一传播链,2003年5-9月ECHO30在该地区可能有局部流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ECHO30病毒可以划分为6个基因型,其中基因型1~5为GenBank中已发表的ECHO30分离株,山东分离株与其它5个基因型成员核苷酸差异分别在9.4%~24.4%,在进化树上形成了较独立的分支,是一个新基因型,将其划分为第6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肠道病毒 暴发 无菌性脑膜炎 传染病 脑脊液 基因型 分离株 血清型鉴定 粪便
下载PDF
肠道病毒ECHO_(13)中国分离株的基因特征 被引量:27
14
作者 毛乃颖 许文波 +4 位作者 杨秀惠 刘中华 严延生 潘伟毅 张勇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8-314,共7页
为研究ECHO13病毒中国分离株的分子特征及其与世界其它分离株之间的基因关系,对1998年、2000年从中国福建省分离到2株ECHO13病毒进行基因序列对比分析。2株病毒分别命名为Fujian98-1和Fujian00-1,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出VP... 为研究ECHO13病毒中国分离株的分子特征及其与世界其它分离株之间的基因关系,对1998年、2000年从中国福建省分离到2株ECHO13病毒进行基因序列对比分析。2株病毒分别命名为Fujian98-1和Fujian00-1,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出VP1蛋白编码基因全长861个核苷酸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将2株E CHO13病毒的VP1序列与所有已发表的ECHO13病毒VP1基因全长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福建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79 6%,氨基酸同源性为93 4%;与遗传距离最近的法国CF1089-91(AJ537604)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0%和88%,与代表株DelCarmen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75 8%和77 9%。通过VP1基因分析,福建2株病毒均属于ECHO13病毒,与血清中和试验鉴定结果一致。下载所有已发表的ECHO13病毒VP1序列并构建进化树,发现福建2株病毒分属不同的分枝,提示这2株病毒来自不同的病毒传播链。进一步分析发现,整个E CHO13病毒可划分为3个不同的基因型:A、B和C基因型。福建Fujian98-1和Fujian00-1分别被划分在基因型B和C中,各基因型之间的核苷酸差异均大于20%。为验证该分型方法,将26株来自不同国家和时间的ECHO13病毒和2株福建分离ECHO13病毒部分VP1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建立进化树。结果显示,所有ECHO13病毒被分在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 核苷酸 基因型 VP1基因 C基因 中国分离株 对比分析 同源性 遗传距离 划分
下载PDF
番鸭呼肠孤病毒的鉴定 被引量:51
15
作者 胡奇林 陈少莺 +7 位作者 林锋强 程晓霞 林天龙 江斌 陈仕龙 程由铨 李怡英 朱小丽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2-248,共7页
从以软脚为主要临床症状,以肝、脾表面有多量灰白色坏死点,肾肿大及出血为主要病变的病番鸭肝、脾组织中分离到5株病毒(MW9710、MW9803、MW9806、MW9809和MW9810)。雏番鸭和雏鹅经人工感染后出现与自然病例相同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 从以软脚为主要临床症状,以肝、脾表面有多量灰白色坏死点,肾肿大及出血为主要病变的病番鸭肝、脾组织中分离到5株病毒(MW9710、MW9803、MW9806、MW9809和MW9810)。雏番鸭和雏鹅经人工感染后出现与自然病例相同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能回收到病毒。樱桃谷鸭、麻鸭和鸡人工感染不发病。经电镜观察,病毒呈球形,正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无囊膜,有双层衣壳,直径为60nm~73nm,病毒粒子在胞浆中增殖。病毒对乙醚、氯仿、胰蛋白酶、50℃处理1h和3%甲醛处理不敏感。对pH3处理2h、60℃处理30min和紫外线照射敏感。1mol/LMg Cl2不能增强病毒的感染力。病毒核酸型为dsRNA,病毒核酸具有禽呼肠孤病毒的特征:有10条带,按其大小可分为三类:大片段(L1~L3)、中片段(M1~M3)和小片段(S1~S4)。但是MW9710株的M2和S1~S4片段的迁移率明显不同于鸡关节炎病毒(ARV)S1133株,而与番鸭呼肠孤病毒法国株(89330、89026株)的核酸电泳图谱极为相似。在血清中和试验中,ARVS1133和MW9710株互不交叉。并且,以针对ARVS1基因的特异性引物XZ11、XZ12对MW9710株等进行RT PCR扩增,只能从ARV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而以MDRV89026株S1基因的特异引物HP11、HP12进行RT PCR扩增,只能从MW9710等分离毒株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上述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鸭 呼肠孤病毒 基因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中国19个狂犬病病毒街毒分离株N基因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46
16
作者 徐葛林 Li Ku +8 位作者 吴杰 C.A.De Mattos 郑新雄 薛经刚 胡巧玲 刘锦彦 朱家鸿 C.C.De Mattos J S.Smith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8-51,共4页
测定了 30年来从不同动物中分离的 19个中国狂犬病病毒街毒株N基因的部分核酸序列 ,并对其核苷酸差异做了比较分析。可将中国狂犬病病毒街毒株分为 4个组群 ,各组间的同源性为 83 45 %~ 88 6 2 %。除广西地区分离的狂犬病病毒街毒株彼... 测定了 30年来从不同动物中分离的 19个中国狂犬病病毒街毒株N基因的部分核酸序列 ,并对其核苷酸差异做了比较分析。可将中国狂犬病病毒街毒株分为 4个组群 ,各组间的同源性为 83 45 %~ 88 6 2 %。除广西地区分离的狂犬病病毒街毒株彼此差异较大外 ,其余街毒株的地理分布与其N基因核酸序列差异的距离是密切相关的 ,基本上可按其地理分布分为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街毒株 N基因 核苷酸序列分析 中国
下载PDF
禽流感H5、H7、H9亚型多重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8
17
作者 秦智锋 吕建强 +8 位作者 肖性龙 钟安清 林镜中 黄运生 林庆燕 陈书琨 金显忠 林苗 刘胜利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1-136,共6页
为了对致病性强、危害性大的H5、H7、H9亚型禽流感病毒进行同时集成化快速检测,通过对GenBank已报道的禽流感病毒的HA基因进行序列分析比较,设计了H5、H7、H9 3个亚型的特异性引物和分别用3个荧光基团标记的Taqman MGB核酸探针。将各个... 为了对致病性强、危害性大的H5、H7、H9亚型禽流感病毒进行同时集成化快速检测,通过对GenBank已报道的禽流感病毒的HA基因进行序列分析比较,设计了H5、H7、H9 3个亚型的特异性引物和分别用3个荧光基团标记的Taqman MGB核酸探针。将各个亚型引物与探针优化组合,筛选出能够同时检测禽流感病毒H5、H7、H9 3个亚型、且对Ct值和扩增效率影响不大的3组引物和探针,建立了三重实时荧光RT-PCR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好,在我们检测的样品中,没有发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现象。同时敏感性高,检测禽流感病毒H5、H7、H9亚型的敏感性分别达到1 0001、000、500个模板拷贝数;此外抗干扰能力强,对禽流感H5、H7、H9 3个亚型的不同模板浓度进行组合,仍可有效地同时检测3个病毒亚型。所建立的方法对保存的89个禽流感病毒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经典检测方法(病毒分离鉴定、HA、HI)的符合率达100%。用上述建立的方法与鸡胚分离法同时对新鲜采集的4 000多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H5亚型 H7亚型 H9亚型 实时荧光RT PCR 多重实时检测
下载PDF
H_3N_2亚型人流行性感冒病毒HA_1的蛋白序列同源性比较、变异规律及结构与功能的分析 被引量:27
18
作者 王勇 薛颖 +2 位作者 陈淑霞 金奇 侯云德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9-296,共8页
应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工具,结合自身的实验结果,对现有的H3N2亚型人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全球分离株的HA1氨基酸序列和蛋白分子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的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历史上的分离株大致分为以年代划分为特征的两大谱系,即1968... 应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工具,结合自身的实验结果,对现有的H3N2亚型人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全球分离株的HA1氨基酸序列和蛋白分子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的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历史上的分离株大致分为以年代划分为特征的两大谱系,即1968~1984/1985年的谱系,时间跨度为18年;1984/1985~1997/2000年的谱系,时间跨度为13~17年。它们分别起源于两类毒株,并在各自的谱系内发展演化,基本上不存在大规模相互交叉渗透的现象。在1984/1985年,两大谱系发生交替转换和过渡,说明流感病毒的起源、发展和演化是有一定规律性的,这可能对流感的监测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绝大多数毒株的二硫键组成位点和糖基化位点是极其保守的。受体结合位点(RBS)的一部分构成成份保守;其他构成成份发生变异甚至高变,并与某些抗原决定簇位点重合,可能参与了抗原抗体相互作用。5个抗原决定簇位点的变异各有其特点。A和B位点的变异表现最活跃,抗原性最强,但B位点稍弱于A位点。C和D位点的抗原性一般,且D位点的变异性低于C位点。E位点抗原性一般。在各位置的变异中,大多常是相同相近性质或相同种类的氨基酸相互替换。HA1蛋白全序列的熵(entropy)峰值作图的分析表明,HA1蛋白上121~126位等区域或位点可能独立,或参与构成了某些已知或未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3N2亚型 人流行性感冒病毒HA1 蛋白序列 同源性比较 变异规律 结构 功能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中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2
19
作者 李晓宇 宋宏 +7 位作者 付士红 王环宇 俞永新 董关木 陶三菊 陈端 Ichiro Kurane 梁国栋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0-209,共10页
为了从分子水平了解中国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与国外分离株的差异,对1949年以来在中国乙脑主要流行地区分离的19株乙脑病毒的PrM C区及E蛋白基因区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了解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在中国流行的乙脑病毒的分子... 为了从分子水平了解中国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与国外分离株的差异,对1949年以来在中国乙脑主要流行地区分离的19株乙脑病毒的PrM C区及E蛋白基因区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了解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在中国流行的乙脑病毒的分子差异。结果显示:病毒生物学初步鉴定显示,病毒感染BHK细胞后56h所有细胞均发生病变,约50%以上细胞脱落(CPE );3日龄乳鼠接种病毒72h之内死亡;所有病毒均与乙脑病毒(A2株)抗血清发生阳性反应,但反应强度不同,提示所有病毒均为乙脑病毒。病毒PrM C(456~695)区核苷酸序列与各个国家及地区、各个基因型以及各个年代的73株乙脑病毒相应序列,用Woan RuChen建立的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分析,结果显示,所有19株中国分离的病毒均属于基因型Ⅲ型,与国外相关文献所报道的乙型脑炎病毒中国分离株的基因型相符。以乙型脑炎病毒疫苗株P3株为标准,对各病毒E蛋白500个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各毒株核苷酸差异在0和4 2%之间,氨基酸差异在0和4 0%之间。所有核苷酸差异均为碱基的替换,无论核苷酸或氨基酸均无插入或丢失。大多数核苷酸变异在氨基酸编码的第三位,属于沉默突变,不引起氨基酸变化。18株病毒E蛋白活性结构域与疫苗株P3株相比共有247个氨基酸的差异,平均每株病毒有12 35个氨基酸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毒 分子生物学 核苷酸 变异
下载PDF
翻译和非翻译马铃薯Y病毒外壳蛋白基因介导的抗病性比较 被引量:26
20
作者 郭兴启 温孚江 +4 位作者 宋云枝 孟祥兵 吕士恩 郑成超 朱常香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0-367,共8页
利用RT PCR方法克隆获得马铃薯Y病毒烟草叶脉坏死株系 (PVYN)的可翻译和不可翻译外壳蛋白 (CP)基因 ,并分别插入 pROKⅡ质粒中获得重组双元表达载体。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 介导的基因转化方法 ,将可翻译和不可翻译... 利用RT PCR方法克隆获得马铃薯Y病毒烟草叶脉坏死株系 (PVYN)的可翻译和不可翻译外壳蛋白 (CP)基因 ,并分别插入 pROKⅡ质粒中获得重组双元表达载体。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 介导的基因转化方法 ,将可翻译和不可翻译的PVYN CP基因分别导入烟草栽培品种NC89叶片组织中 ,得到抗卡那霉素的再生植株。对所得到的抗卡那霉素的再生苗进行PCR检测表明 ,被导入可翻译和不可翻译CP基因的植株分别占卡那霉素抗性植株的 95 %和 98%。攻毒实验表明 ,两种类型的转基因烟草对PVYN 的抗病性具有相似性 ,其表现型为 :免疫、抗病和感病。免疫型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性不受接种物类型及其剂量的影响。Southern印迹杂交结果显示 ,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Northern印迹杂交证明 ,两种类型的CP基因都已在RNA水平上得到了表达 ,但细胞内RNA的积累量与转基因植株的抗病强度成负相关。Western印迹杂交表明 ,在表达不可翻译PVYN CP基因的转基因植株内未检测到CP蛋白 ,而在导入可翻译的PVYN CP基因的植株内检测到了CP蛋白 ,且CP蛋白含量与抗病性不存在正相关。本研究结果证明 ,表达可翻译与不可翻译PVYN CP基因的转基因烟草对PVYN 的抗病性均为RNA介导的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Y病毒 外壳蛋白基因 转基因烟草 RNA介导 抗病性 CP 翻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