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2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1
作者 于钦明 李可心 知与行 2024年第1期35-42,共8页
高校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要场域,必须深刻理解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不仅需要依托传统课堂的理论教学,更需要深化民族团... 高校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要场域,必须深刻理解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不仅需要依托传统课堂的理论教学,更需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创新培育载体,筑牢思想防线,切实增强“铸牢”的实效。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办学治校理念和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校园文化建设,贯穿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各方面,促进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汇聚起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高等学校 立德树人
下载PDF
电信诈骗跨境追赃中犯罪资产分享机制的运用困境及疏解
2
作者 栾时春 刘以恒 知与行 2024年第2期57-69,共13页
当前我国打击跨境电诈案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摸索出了有针对性的侦查打击模式,涉案资金的跨境追赃工作与侦查打击同等重要,但在跨境案件中追赃比打击更难。在电诈案件中确立和完善犯罪资产分享机制,不仅具有现实必要性,也是统筹推进国... 当前我国打击跨境电诈案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摸索出了有针对性的侦查打击模式,涉案资金的跨境追赃工作与侦查打击同等重要,但在跨境案件中追赃比打击更难。在电诈案件中确立和完善犯罪资产分享机制,不仅具有现实必要性,也是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从目前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来看,犯罪资产分享机制面临着域外对我国判决认可度不高、犯罪资产分享程序运行不畅与对追缴所得资产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的困境。为此,应从完善国内基础法律及配套制度、明确各部门的权责及运行程序,以及设立监督和管理追缴所得资产的专职机构三方面入手,推动构建更为完善的跨境电诈案件犯罪资产分享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追赃 犯罪资产分享 电诈案件
下载PDF
国际中文文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类型、优点及应用
3
作者 张利红 孙雯萱 知与行 2024年第1期88-96,共9页
当今国际中文教学中,传统的纸质教学资源已无法满足教师和二语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急需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长足发展而建立一个以时效性、权威性、友好性为特点的文化教学资源库。该库可参考《国际中文教育用中国文化和国情教学参... 当今国际中文教学中,传统的纸质教学资源已无法满足教师和二语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急需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长足发展而建立一个以时效性、权威性、友好性为特点的文化教学资源库。该库可参考《国际中文教育用中国文化和国情教学参考框架》,下设文化教材及教辅资源库、文化专业内容资源库、文化技能资源库和文化能力测试资源库。文化教学资源库的应用可促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 文化教学 资源库
下载PDF
研学旅行视角下黑龙江省民族地区文旅融合发展对策
4
作者 王乐 韩福丽 知与行 2024年第2期90-96,共7页
研学旅行能够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带动民族地区文旅新业态的创新发展,助力民族村镇农文旅深度融合。利用研学旅行推动民族地区文旅融合需关注多维度的民族类研学资源、创新化的民族研学场景、特色化的民族研学旅行基地三个关键要... 研学旅行能够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带动民族地区文旅新业态的创新发展,助力民族村镇农文旅深度融合。利用研学旅行推动民族地区文旅融合需关注多维度的民族类研学资源、创新化的民族研学场景、特色化的民族研学旅行基地三个关键要素。根据黑龙江省民族地区的文化特点,可采用民族自然生态文化研学、民族农业生产文化研学、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民族红色文化研学四种发展模式,推动民族文化与研学旅行的主题、课程、体验深度融合,进而推动黑龙江省民族地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学旅行 文旅融合 民族文化
下载PDF
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的浅表化及其扭转
5
作者 连冬花 邵晨晨 知与行 2024年第3期43-52,共10页
以思政课堂“隐性逃课”、理论灌输中的娱乐化碎片化和实践调研“走马观花”为表征的大学生思政课学习浅表化容易诱发高校思政课育人属性被遮蔽、与生活世界脱钩、教学与实践割裂等风险。应当从现代虚无主义精神危机、“无意义感”消磨... 以思政课堂“隐性逃课”、理论灌输中的娱乐化碎片化和实践调研“走马观花”为表征的大学生思政课学习浅表化容易诱发高校思政课育人属性被遮蔽、与生活世界脱钩、教学与实践割裂等风险。应当从现代虚无主义精神危机、“无意义感”消磨学习主动性、“圈层传播”削弱话语认同以及“泛娱乐化”解构价值认知等角度全面把握思政课学习浅表化的现实根源,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推动思想政治理论精准供给、增强思政话语体系生命力、深化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丰富理论迁移外化参与过程,从而消解大学生思政课参与惰性,推动大学生思政课学习转向深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浅表化 泛娱乐化 思想政治教育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性超越
6
作者 梁秋 胡万庆 知与行 2024年第3期5-15,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以人民为中心的目标逻辑、以独立自主走和平发展道路为途径的发展逻辑及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础的价值逻辑全面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模式,破除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有力回击了“西方中心论”、“历史终...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以人民为中心的目标逻辑、以独立自主走和平发展道路为途径的发展逻辑及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础的价值逻辑全面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模式,破除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有力回击了“西方中心论”、“历史终结论”和“中国威胁论”,为破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困境提供了新思维、新路径、新方案,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以人民为中心 独立自主与和平发展 全人类共同价值 超越性
下载PDF
人工智能助力“双碳”目标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7
作者 刘雨婷 知与行 2024年第3期86-96,共11页
我国正处在绿色发展的关键时期,“双碳”目标是绿色转型的内在要求。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任务重、时间紧,亟待新的技术手段助力发展。而在当今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异军崛起,随着深度学习等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在与环境治理的结合中展现... 我国正处在绿色发展的关键时期,“双碳”目标是绿色转型的内在要求。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任务重、时间紧,亟待新的技术手段助力发展。而在当今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异军崛起,随着深度学习等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在与环境治理的结合中展现出独有的优势。人工智能技术有利于碳排放的综合监测、能源体系的全面改造以及对整体碳中和进程的分析和评估,具有能够助力“双碳”目标的内在逻辑性。人工智能对“双碳”目标的助力路径从政策、技术、监测以及人才方面展开,两者的融合将会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修复,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污染,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双碳”目标 能源体系 具体路径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8
作者 张博 刘选杰 知与行 2024年第3期16-23,共8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以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以绿色发展为手段、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是助力实现中国式生态现代化的科学谋划,能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绿色...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以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以绿色发展为手段、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是助力实现中国式生态现代化的科学谋划,能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绿色动能、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为构建美丽地球家园贡献中国智慧。新时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确处理五大发展理念关系、构建多元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大力培育绿色生态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价值意蕴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制
9
作者 钱燕娜 知与行 2024年第3期53-65,共13页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已经严重削弱了信息主体对个人信息的掌控能力,因此亟须重新审视和完善个人信息保护。传统的构建于控制理论和个人信息自决权理论之上的个人信息保护模式逐渐显现出缺陷,使得个人自我管理信息...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已经严重削弱了信息主体对个人信息的掌控能力,因此亟须重新审视和完善个人信息保护。传统的构建于控制理论和个人信息自决权理论之上的个人信息保护模式逐渐显现出缺陷,使得个人自我管理信息这一看似简单却又不可或缺的概念变得极为模糊不清,为了消解人工智能发展对个人信息权利保护的侵蚀,缓和当下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机制捉襟见肘之困境,应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下个人信息保护的需要,应借鉴欧美基于情境和风险防控理念的个人信息保护新机制,从提高个人信息处理透明度、构建敏感个人信息的分层和分阶段同意规则、尊重情境、扩充监管手段、明确违法个人信息处理行为的法律责任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个人信息保护 法律规制 创新研究
下载PDF
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10
作者 刘炳序 孙春伟 宋丹丹 知与行 2024年第3期35-42,共8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目标上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共识,在功能上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需求,在要素上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共进,总体上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可以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目标上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共识,在功能上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需求,在要素上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共进,总体上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可以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应用要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基点,尊重个体差异,重视个性发展,最终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平衡发展。为此,需要聚焦学生数字化能力的系统提升和变革性潜力的持续开发,并注重能力提升与潜力开发的协调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思想政治教育 全面发展
下载PDF
人工智能增效乡村教育振兴的价值透视、现实困境及推进策略
11
作者 杨林 知与行 2024年第3期77-85,共9页
当前,乡村地区教学资源与师资力量的匮乏导致乡村教育发展滞后。新一轮信息革命发展下的人工智能与乡村教育的结合使乡村教师对乡村学生的“因材施教”成为可能,同时能够缓解乡村教师大量的教学任务压力,使乡村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时间精... 当前,乡村地区教学资源与师资力量的匮乏导致乡村教育发展滞后。新一轮信息革命发展下的人工智能与乡村教育的结合使乡村教师对乡村学生的“因材施教”成为可能,同时能够缓解乡村教师大量的教学任务压力,使乡村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乡村学生的育人工作中去。但人工智能与乡村教育的结合面临乡村基础设施滞后、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抵触以及人工智能的内在隐忧等困境。基于此,应加快乡村数字化转型,破除传统教学模式的思维壁垒,针对人工智能在乡村教育应用中的隐患采取对应措施,从而使人工智能全面增效,乡村教育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乡村教育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人工智能的伦理困境及其法治化解决路径
12
作者 魏龙凡 知与行 2024年第3期66-76,共11页
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的出现掀起了新一轮的人工智能发展狂潮。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传统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体系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人机关系层面,人工智能在法律、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也对人类的“主体性”产生了威胁。这些不同层... 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的出现掀起了新一轮的人工智能发展狂潮。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传统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体系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人机关系层面,人工智能在法律、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也对人类的“主体性”产生了威胁。这些不同层面的伦理困境阻碍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现阶段人工智能治理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国际行业规范。与此同时,在技术发展过程中人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迫让位于科技价值。人工智能发展如何走出“科林格里奇”困境仍然充满挑战。因此,我国必须以人本主义的核心立场去审视人机关系,推动构建国际性人工智能行业规范,探索如何用法治化的手段走出人工智能发展的伦理困境,最终达到科技进步与保障人类福祉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伦理 人机关系 人工智能法治化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人民主体思想及其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实践发展
13
作者 张杨陈冰 知与行 2024年第3期24-34,共11页
马克思恩格斯人民主体思想形成自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历史发展过程的探索,通过历史观、认识论以及价值论三个维度,揭示了人民主体在社会变革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以群体性与个体性、能动性与受动性,以及现实性与精神性之间的有机统一,完善和... 马克思恩格斯人民主体思想形成自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历史发展过程的探索,通过历史观、认识论以及价值论三个维度,揭示了人民主体在社会变革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以群体性与个体性、能动性与受动性,以及现实性与精神性之间的有机统一,完善和丰富了人民主体地位的理论内涵。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人民主体思想的基础上,坚持人民至上的核心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导向,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质要求,从而在历史洪流中创造新的壮丽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主体思想 国家治理现代化 实践发展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相贯通
14
作者 温永强 知与行 2024年第2期25-35,共11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的重大论断,是基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客观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发展,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的重大论断,是基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客观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发展,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实现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相贯通需要厘清二者的概念内涵,从历史的维度透视两者相贯通的理论底蕴,从现实的维度诠释两者相贯通的迫切需求,从理论与实践的耦合探寻两者相贯通的实践路径。一方面需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正确把握和谐的作用,构建价值平等关系;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提炼两者契合之处。另一方面需要坚持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现代化转换,坚持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汲取智慧、总结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 贯通 历史与现实 理论与实践
下载PDF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时代性内涵的多维阐释
15
作者 姚修杰 刘亚宁 知与行 2024年第2期5-12,共8页
文明作为人类的特质,属于表征着人类社会进步状态的历史性范畴。中华文明亦是如此,不仅承载了中华民族的过去和现在,更是引领着中华民族的未来。新征程上,党领导人民正在努力奋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迈入人类文明新形态,更加需要不断建... 文明作为人类的特质,属于表征着人类社会进步状态的历史性范畴。中华文明亦是如此,不仅承载了中华民族的过去和现在,更是引领着中华民族的未来。新征程上,党领导人民正在努力奋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迈入人类文明新形态,更加需要不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提供强力支撑。因此,我们必须彻底厘清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性内涵。首先,“两个结合”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生成的历史前提;其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应有之义;再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现实追求;最后,人类的和平与发展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价值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下载PDF
中国传统家训中的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6
作者 赵聃 毛晓粤 知与行 2024年第1期43-51,共9页
中国传统家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思想。为了更好地将子孙后代培养成材,传统家训特别重视通过耕种、家务等劳动来培养家族成员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品质。与此同时,受儒家礼教影响,传统家训中也主张通... 中国传统家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思想。为了更好地将子孙后代培养成材,传统家训特别重视通过耕种、家务等劳动来培养家族成员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品质。与此同时,受儒家礼教影响,传统家训中也主张通过服侍长辈的相关劳动来培养后辈克己复礼的良好品德。对于女性,传统家训则主张通过种桑养蚕、中馈女红等劳动来培养她们勤俭持家的品质。中国传统家训中的这些劳动教育思想,不仅为当代青少年劳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也为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提供了借鉴。我们可以通过借鉴传统家训中的劳动教育方法来优化劳动教育方式,通过挖掘传统家训中的劳动教育资源来促进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通过传承传统家训中的劳动教育思想来弘扬社会主义劳动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传统家训 思想政治教育 当代价值
下载PDF
全球化视域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径
17
作者 刘冰 知与行 2024年第2期13-24,共12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在文化道路的自我探寻过程中,基于文化自信发展出来的、区别于西方工具理性主导的现代化文明新形态,它打破了长期以来西方文明被视为人类现代化唯一进步形态的思维定式。在全球化的发展格局中,文化与文明的辩证...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在文化道路的自我探寻过程中,基于文化自信发展出来的、区别于西方工具理性主导的现代化文明新形态,它打破了长期以来西方文明被视为人类现代化唯一进步形态的思维定式。在全球化的发展格局中,文化与文明的辩证互动形成了全新的世界文明图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沿着人类世界文明形成与发展的进步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生成逻辑,这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积淀、危机中形成的独特文明、文化传统的自然更迭与时代融合的创造性转化的结果。为了保持中国文化的生命活力,确保中华民族文明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坚持文化自信和自强的主体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思想品格、坚持人民为主体的根本建设力量、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科学领导。传统与现代的价值互促将从这个演化过程中脱身而出,以越来越代表人类整体本性的文明形态,创造更广阔、更深厚的人类生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性全球化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生成逻辑 实践路径
下载PDF
《资本论》中的国际正义观及其当代意蕴
18
作者 蓝春娣 段超 知与行 2024年第1期17-25,共9页
《资本论》国际正义观是《资本论》政治哲学解读的重要论域。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批判世界历史条件下的世界市场非正义、国际政治非正义,彰显了《资本论》国际正义观的基本内涵,也突显了《资本论》国际正义观的人类性、实践性特征... 《资本论》国际正义观是《资本论》政治哲学解读的重要论域。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批判世界历史条件下的世界市场非正义、国际政治非正义,彰显了《资本论》国际正义观的基本内涵,也突显了《资本论》国际正义观的人类性、实践性特征,二者基本构成《资本论》国际正义观的面貌。《资本论》国际正义观在当今时代仍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可为正确认识和化解世界经济冲突与世界政治危机提供方法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论》 世界历史 国际正义
下载PDF
民事诉讼独任制适用问题的思考
19
作者 庄智 知与行 2024年第2期70-77,共8页
随着为期两年的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结束,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吸收试点有效成果,正式从立法层面上对独任制的适用规则加以规范,实现了审判程序与审判组织的解绑。民事诉讼独任制的扩大适用不仅是对实践需求的必然响应,也顺... 随着为期两年的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结束,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吸收试点有效成果,正式从立法层面上对独任制的适用规则加以规范,实现了审判程序与审判组织的解绑。民事诉讼独任制的扩大适用不仅是对实践需求的必然响应,也顺应了现代民事诉讼发展趋势,更是对司法改革规律的追求与满足。但该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新问题亟须继续探索与推进。为更好地发挥制度的目标价值,凸显其在司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可从严格限制独任制普通程序简化、规范与细化普通程序独任制适用标准、进一步强化当事人权利保障、健全司法责任制改革配套机制等路径展开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独任制 扩大适用 完善路径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版权侵权:类型、认定及责任承担
20
作者 陈黎明 知与行 2024年第1期52-62,共11页
建立在大语言模型基础之上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收集、学习海量受保护作品,其在训练输入阶段存在侵害著作权人复制权的风险,在内容输出阶段存在侵害著作权人修改权、汇编权、改编权及署名权的风险。鉴于当下版权侵权“实质性相似”规则的主... 建立在大语言模型基础之上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收集、学习海量受保护作品,其在训练输入阶段存在侵害著作权人复制权的风险,在内容输出阶段存在侵害著作权人修改权、汇编权、改编权及署名权的风险。鉴于当下版权侵权“实质性相似”规则的主体标准及客体标准均存在过于抽象及主观性过强等问题,应从放宽认定标准及判断标准客观化两个层面进行变革,以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给知识产权保护带来的挑战。在认定版权侵权的基础之上,科学搭建生成式人工智能版权侵权责任规则体系应坚持过错责任原则,规范损害赔偿责任承担方式,明确“合理使用”情形作为侵权抗辩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版权侵权 实质性相似 合理使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