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民族认同发展阶段问卷的编制
1
作者 杨阳 何丽君 万明钢 社区心理学研究 2023年第1期25-42,共18页
探索中华民族认同的动态建构过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命题。本研究基于中华民族认同的发展阶段模型,编制了中华民族认同发展阶段问卷,并选取五年级、八年级、高二和大二664名少数民族学生,考查他们中华民族认同发展阶段的... 探索中华民族认同的动态建构过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命题。本研究基于中华民族认同的发展阶段模型,编制了中华民族认同发展阶段问卷,并选取五年级、八年级、高二和大二664名少数民族学生,考查他们中华民族认同发展阶段的年龄差异及其与民族认同、双文化认同整合、群际态度的关系。结果发现,四因子的中华民族认同发展阶段问卷信、效度良好;随着年级增长,中华民族认同的发展阶段不断深入,本民族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双文化认同整合、群际接触和对外群体态度也逐级增加。总之,本研究为中华民族认同发展阶段模型提供了测量工具,并通过拓展静态文化适应理论,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动态建构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认同 民族认同 发展阶段模型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校园氛围对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的影响:基于留守与非留守青少年群体的探究
2
作者 张瑞平 陈林 +4 位作者 倪洁 侯凡 苏田田 廉妮妮 耿耀国 社区心理学研究 2023年第2期229-249,共21页
为探讨青少年感知到的校园氛围、孤独感和网络欺凌行为的关系及留守状况可能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1597名农村中小学生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教师支持与网络欺凌行为并不存在显著的关联,孤独感在教师支持与网络欺凌行为之间不起... 为探讨青少年感知到的校园氛围、孤独感和网络欺凌行为的关系及留守状况可能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1597名农村中小学生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教师支持与网络欺凌行为并不存在显著的关联,孤独感在教师支持与网络欺凌行为之间不起中介作用。但孤独感在同伴支持和自主机会与网络欺凌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间接效应的后半路径受到青少年留守状况的调节。同时,留守状况也调节了自主机会与孤独感的关系。结果提示,校园氛围中的同伴支持无论是对留守青少年还是非留守青少年都尤为重要,对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的干预应关注不同留守状况青少年的特殊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氛围 网络欺凌行为 孤独感 留守青少年
原文传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城市社区治理的耦合对接
3
作者 管健 社区心理学研究 2023年第1期18-21,共4页
一现实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 一现实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部署落到实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非仅预设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工作,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大量而迅速向东部沿海城市集中和迁移,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改变了传统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城市社区治理 东部沿海城市 解决民族问题 新的历史起点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现实背景 战略部署
原文传递
做好社区心理学研究 助力美好社区建设
4
作者 董妍 社区心理学研究 2023年第1期15-17,共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美好社区的建设,而在美好社区的建设中,社区心理学大有可为,必定发挥重要作用。首先,满足人民的基本心理需要,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随着我国经济和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美好社区的建设,而在美好社区的建设中,社区心理学大有可为,必定发挥重要作用。首先,满足人民的基本心理需要,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城镇社区中的硬件设施、环境改造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还有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心理学 基本心理需要 环境改造 社区治理 硬件设施 城镇社区 发挥重要作用 现代化
原文传递
坚定文化自信 运用系统观念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区心理学建设
5
作者 张锋 社区心理学研究 2023年第1期6-8,共3页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在我国社会改革、稳定与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因此,社区...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在我国社会改革、稳定与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因此,社区心理学的研究与实践对于加强与创新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社区心理学研究者应当认真领悟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效能 社区心理学 创新社会治理 文化自信 社会治理体系 共建共治共享 观念创新 心理学研究者
原文传递
中国社区核心价值观的课堂教学行动研究
6
作者 尹可丽 王以柔 社区心理学研究 2023年第2期291-306,共16页
《社区心理学导论》是一本旨在满足社区心理服务实践与研究需要的教科书。为了用好这本教科书,教师Y采用行动研究法,尝试将班级视为学习型社区、学生视为社区成员,授权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方式完成五种中国社区核心价值观的学习... 《社区心理学导论》是一本旨在满足社区心理服务实践与研究需要的教科书。为了用好这本教科书,教师Y采用行动研究法,尝试将班级视为学习型社区、学生视为社区成员,授权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方式完成五种中国社区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任务。全班102名学生分为5个大组、10个小组完成了五轮行动研究学习。课堂讲解形式多样化、新颖有趣,课堂讲解内容传递情感、价值观,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与失败等构成了此次活动的主要特征,而螺旋上升循环式的“反思-改进机制”成为独特和值得推广的经验。通过行动实践培养学生不断反思并改进的意识、勇气和行为,对社区心理学教学指向未来社区服务具有重要潜在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型社区 课堂教学 行动研究法 反思-改进机制 社区心理学
原文传递
“家—天下”:全球社区认同的形成路径与机制
7
作者 何宁 社区心理学研究 2023年第1期3-5,共3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the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是具有“中国智慧”的人类发展价值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一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从社会认同角度来看,推动构建人... 人类命运共同体(the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是具有“中国智慧”的人类发展价值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一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从社会认同角度来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就是促进个体将自己认同为全球或全人类这一最大社区或共同体(Community)中的一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认同 人类命运共同体 发展价值观 社会认同
原文传递
社区干部治理内生动力机制的质性研究
8
作者 岳童 社区心理学研究 2023年第2期167-189,共23页
本研究采用开放式主题访谈的方法,对7个城市辖下17个社区的24名社区干部进行了访谈,并建构出社区干部的治理内生动力机制模型。本研究表明,以治理价值观为核心,继而衍生出的自我定位和治理情怀构成了社区干部的治理内生动力系统;在治理... 本研究采用开放式主题访谈的方法,对7个城市辖下17个社区的24名社区干部进行了访谈,并建构出社区干部的治理内生动力机制模型。本研究表明,以治理价值观为核心,继而衍生出的自我定位和治理情怀构成了社区干部的治理内生动力系统;在治理内生动力的驱动下,社区干部可以积极主动地提升自身社区治理素质来应对社会转型过程中繁杂的社区治理工作,充分释放治理效能;良好的治理表现可以使社区干部在治理工作和居民积极反馈中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实现通过自我激励增强内生动力的正向循环,充分释放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干部 治理内生动力 价值观
原文传递
感知社会规范视角下的价值观代际传递及变迁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启明 陈瑶 社区心理学研究 2023年第1期80-100,共21页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感知社会规范为价值观代际传递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价值观代际传递是一个复杂动态过程,父母教养子女的认知闭合需要是传递感知社会规范的动机,而父母对子女未来社会适应的考虑是传递目的。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存在传递...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感知社会规范为价值观代际传递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价值观代际传递是一个复杂动态过程,父母教养子女的认知闭合需要是传递感知社会规范的动机,而父母对子女未来社会适应的考虑是传递目的。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存在传递偏好性或选择性,父母可被视为“文化中间人”,且存在亲子相互建构过程。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和族裔身份、宏观社会经济发展和变革等会影响价值观代际传递和变迁。未来可从研究方法和视角深化该领域研究,并在感知社会规范视角下,深化认识代沟产生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考察社会发展进程与感知社会规范代际传递及变迁的相互作用机制,探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和创新路径,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价值观代际变迁、传递及整合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观 感知社会规范 代际传递 代际变迁 社会转型
原文传递
老年认知健康促进的新途径:生活方式干预
10
作者 孙雅雯 王颖 +1 位作者 陈天勇 韩布新 社区心理学研究 2023年第2期145-164,共20页
认知功能在老年阶段随年龄减退甚至受损,如何促进老年人的认知健康受到普遍关注。近期研究提示,生活方式与认知健康关系密切,老年认知健康促进的主要途径逐渐由实验室的认知训练转向各种类型的生活方式干预。本文发现:在身体活动方面,... 认知功能在老年阶段随年龄减退甚至受损,如何促进老年人的认知健康受到普遍关注。近期研究提示,生活方式与认知健康关系密切,老年认知健康促进的主要途径逐渐由实验室的认知训练转向各种类型的生活方式干预。本文发现:在身体活动方面,中高强度活动量与认知功能获益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剂量效应,低强度活动和传统养生运动对老年认知健康也有促进作用;在智力活动方面,受教育或参与智力活动越多,晚年认知功能越好;在社会活动方面,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越多,特别是与朋友越积极互动,认知功能越好。关于生活方式对老年认知健康影响机制的研究,在身体活动方面较为深入,而在智力和社会活动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研究应更多关注整合性的生活方式干预,为主动健康的新理念提供可选途径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认知 身体活动 智力活动 社会活动 认知健康
原文传递
试论社区氛围的概念、结构与功能
11
作者 龙晖 岳童 秦启文 社区心理学研究 2023年第1期122-140,共19页
社区氛围是社区居民与社区整体环境交互作用所产生的一种共同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体验。本文在辨析相近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相关的界定及中文语境,对社区氛围的内涵进行了总结。围绕社区氛围的心理结构及其测量工具,国内外均有一些研究,... 社区氛围是社区居民与社区整体环境交互作用所产生的一种共同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体验。本文在辨析相近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相关的界定及中文语境,对社区氛围的内涵进行了总结。围绕社区氛围的心理结构及其测量工具,国内外均有一些研究,但仍然需要做更为深入的拓展。积极的社区氛围具有提升社区治理的功能,具体表现在居民吸引、促进、支持三个方面。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厘清与西方社区心理学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对不同功能类社区氛围的心理结构进行探讨,并进一步加强对社区氛围功能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氛围 社区感 社区心理学 社区治理
原文传递
物质主义价值观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积极情绪的作用
12
作者 常保瑞 欧阳浏 +1 位作者 林培钿 方建东 社区心理学研究 2023年第1期225-242,共18页
本研究探讨了物质主义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及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研究一采用物质主义量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以及亲环境行为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二操纵物质主义,再测量积极情绪及亲环境行为。两个研究结果一致表明,物质主义价值观负... 本研究探讨了物质主义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及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研究一采用物质主义量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以及亲环境行为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二操纵物质主义,再测量积极情绪及亲环境行为。两个研究结果一致表明,物质主义价值观负向显著预测亲环境行为,积极情绪在物质主义价值观与亲环境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物质主义和亲环境行为的关系及内部机制,丰富了物质主义价值观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主义 亲环境行为 积极情绪
原文传递
大学生的学校社区感对公民参与的影响
13
作者 樊晏辰 张晓清 +1 位作者 李惠林 黄洁华 社区心理学研究 2023年第2期250-266,共17页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的学校社区感、共情、社会责任感和公民参与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学校社区问卷、基本共情量表、学生个人责任感量表和中文版积极参与公民量表,收集了1049名大学生的数据。结果发现:学校社区感、共情、社会责...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的学校社区感、共情、社会责任感和公民参与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学校社区问卷、基本共情量表、学生个人责任感量表和中文版积极参与公民量表,收集了1049名大学生的数据。结果发现:学校社区感、共情、社会责任感和公民参与两两之间呈正相关;大学生学校社区感对公民参与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学校社区感通过共情和社会责任感的中介作用对大学生公民参与起作用,即学校社区感既能通过共情的中介作用,也能通过社会责任感的中介作用间接正向预测大学生公民参与水平。研究结果验证了大学生学校社区感与公民参与的关系及潜在的中介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社区感 公民参与 共情 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
原文传递
深圳“独立我”区域文化及其形成机制
14
作者 陈静丽 任孝鹏 社区心理学研究 2023年第1期43-63,共21页
本研究通过对两代移民的深度访谈,探讨深圳“独立我”区域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深圳“独立我”区域文化特征表现在深圳人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在工作和生活方面,深圳人更注重自我各方面的发展和提升;在人际交往方面,... 本研究通过对两代移民的深度访谈,探讨深圳“独立我”区域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深圳“独立我”区域文化特征表现在深圳人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在工作和生活方面,深圳人更注重自我各方面的发展和提升;在人际交往方面,深圳人更关注自己的评价标准而不是满足他人的期望;在家庭教育方面,深圳的父母更多鼓励子女发展独立、自信的人格。深圳人独立我特征形成的可能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自我选择、适应、制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人 独立我文化 自我选择 自愿移居 城市移民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思考:先秦儒家修身之道的启示
15
作者 吴澜婷 黄希庭 社区心理学研究 2023年第2期3-18,共16页
在心理学视角下,价值观内化指个体将外部价值观和态度转化为自身内在的价值信念。本文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关键在于与自我概念的融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先秦儒家修身之道进行溯源,从“好学”、“力行”、“知耻和慎独”... 在心理学视角下,价值观内化指个体将外部价值观和态度转化为自身内在的价值信念。本文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关键在于与自我概念的融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先秦儒家修身之道进行溯源,从“好学”、“力行”、“知耻和慎独”以及“见贤思齐”四种修身之道得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启示。后续研究还应继续联系实际,更深入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观内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我概念 先秦儒家 修身之道
原文传递
作为共享心理现实的社区感: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视角的探析
16
作者 张曙光 杨慧贤 社区心理学研究 2023年第1期101-121,共21页
为了进一步增进对社区感的认识,本研究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视角,对社区感的内涵、实质及其赖以发生的进化基础(简称“发生基础”)进行分析。分析表明,社区感作为一个超个体层次构念,主要有共享人己与群己联结感、共享卷入感、共同体意识... 为了进一步增进对社区感的认识,本研究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视角,对社区感的内涵、实质及其赖以发生的进化基础(简称“发生基础”)进行分析。分析表明,社区感作为一个超个体层次构念,主要有共享人己与群己联结感、共享卷入感、共同体意识等三层内涵;社区感实质上是一种在社区系统自组织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整体属性——共享心理现实,它对社区系统自组织过程具有积极的反作用;社区感赖以发生的深层动力基础是经由种系进化而来的五大核心社会动机,即“归属动机”“理解动机”“掌控动机”“自我抬升动机”及“信任动机”;社区感赖以发生的深层支撑基础是经由种系进化而来的四种心理机制——“微观协同”“分布性认知”“现实及共有知识与实践的共同建构”“语言与世界观稳定化与标准化”——及其扩展性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感 共享心理现实 核心社会动机 心理机制 心理移位能力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背景下四川凉山村干部胜任力研究
17
作者 向洪讯 王梦龙 王晓刚 社区心理学研究 2023年第2期35-51,共17页
党的二十大提出基层干部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建设一批胜任力水平较高的村干部队伍是其中的首要举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典型民族地区,村干部的胜任力水平极大地影响了其乡村振兴进程。基于胜任力冰山模... 党的二十大提出基层干部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建设一批胜任力水平较高的村干部队伍是其中的首要举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典型民族地区,村干部的胜任力水平极大地影响了其乡村振兴进程。基于胜任力冰山模型,本文构建了四川凉山村干部的胜任力评估模型,具体包含知识、技能、自我认知、特质和动机五个维度;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采用自编量表分析了凉山州八个县371名不同类型村干部的实际胜任力水平。结果发现,四川凉山村干部整体胜任力水平较高,但在知识、技能和特质方面存在短板,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应对、信息化应用、角色定位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综合实证研究结果,村干部胜任力水平提升必须以治理体系一体化为根本遵循,坚持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价值取向,促进制度惯性下行为创新为关键环节,采取差异化与标准化相结合的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人才振兴 村干部胜任力 凉山州
原文传递
幸福社区的内涵、评估及构建路径
18
作者 谢东杰 苏彦捷 社区心理学研究 2023年第2期19-34,共16页
幸福是全人类的共同渴望和永恒追求。社区作为人类生活的基层单元,在增强社区居民幸福感的过程中发挥不容忽视的作用。构建幸福社区虽有强大的现实需求和较多的实践积累,但在学术上的探讨相对有限。当前评估幸福社区的具体指标越来越重... 幸福是全人类的共同渴望和永恒追求。社区作为人类生活的基层单元,在增强社区居民幸福感的过程中发挥不容忽视的作用。构建幸福社区虽有强大的现实需求和较多的实践积累,但在学术上的探讨相对有限。当前评估幸福社区的具体指标越来越重视社区居民的主观感受。但幸福社区的评估指标不仅需要包含积极情绪维度,还需考虑毕生发展、人际互动以及基层群众自治等方面。因此,在构建幸福社区时,心理学可从关注社区居民的毕生发展、改善社区中居民的人际关系、提升社区居民共同体意识三个方面提供一定的科学指导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社区 社区心理学 人际互动 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新时代社区中的尊老爱幼:传承与挑战
19
作者 王依宁 苏彦捷 王启忱 社区心理学研究 2023年第2期92-107,共16页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体、家庭、社区、社会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社区的治理与建设是尊老爱幼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家庭规模的缩小、人口老龄化与个体主义倾向给弘扬尊老爱幼文化带来了一定的时...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体、家庭、社区、社会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社区的治理与建设是尊老爱幼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家庭规模的缩小、人口老龄化与个体主义倾向给弘扬尊老爱幼文化带来了一定的时代挑战。对此,社区应围绕“老-幼-家庭-社区”这一模式构建新时代社区服务体系与制度。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尊老爱幼文化的新内涵、新结构、影响因素与传承路径,为传承尊老爱幼文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老爱幼 社区心理学 社区服务 社区治理
原文传递
社区志愿服务可持续参与的心理机制
20
作者 屈国梁 罗扬眉 社区心理学研究 2023年第2期76-91,共16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区志愿服务具有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关键价值。持续性志愿服务是一种持续时间长、服务次数频繁的志愿活动,可作为衡量社区志愿服务可持续参与的指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区志愿服务具有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关键价值。持续性志愿服务是一种持续时间长、服务次数频繁的志愿活动,可作为衡量社区志愿服务可持续参与的指标。功能理论、交互理论和志愿过程模型等理论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民众为何长期、持续地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志愿服务社会生态模型指出,社区志愿服务可持续参与是个体因素、社会生态环境因素和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的研究应重视社会生态环境因素对持续性志愿服务的影响,关注多个因素对持续性志愿服务的共同作用,尝试从习惯培育的角度促进持续性志愿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社区志愿服务 持续性志愿服务 社会生态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