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962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嘉庚与印尼华侨 被引量:4
1
作者 吴文华 福建文史 2000年第2期14-19,共6页
陈嘉庚先生是国际性的人物,他在海外的社会、政治活动舞台主要是在新加坡、马来亚,太平洋战争期间因避难而避居于爪哇,著书立说,写过《南侨回忆录》这部华侨史巨著,因此他对印尼有过精心的观察和思索,有过丰富宝贵的感性知识,对... 陈嘉庚先生是国际性的人物,他在海外的社会、政治活动舞台主要是在新加坡、马来亚,太平洋战争期间因避难而避居于爪哇,著书立说,写过《南侨回忆录》这部华侨史巨著,因此他对印尼有过精心的观察和思索,有过丰富宝贵的感性知识,对印尼民族也很有感情,对印尼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印尼华侨民主爱国运动都起过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而且,印尼又是东南亚地区人口最多、华侨人数也最多、资源极其丰富的最大国家,陈嘉庚和印尼的关系理所当然地成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拟就陈嘉庚与印尼华侨的关系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嘉庚 印度尼西亚 华侨 中国 历史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
全文增补中
论林昌彝的《射鹰楼诗话》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寿岩 福建文史 2001年第1期51-55,29,共6页
林昌彝(1803—1876)字惠常,又字芗溪,晚号(石求)Bian老人、茶叟、五虎山人等,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林昌彝受业于闽人经学家陈恭甫,走上以汉学治经的道路。他于1830年中举后,六上会试失利,得以畅求大江南北、黄河上下,饱览世... 林昌彝(1803—1876)字惠常,又字芗溪,晚号(石求)Bian老人、茶叟、五虎山人等,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林昌彝受业于闽人经学家陈恭甫,走上以汉学治经的道路。他于1830年中举后,六上会试失利,得以畅求大江南北、黄河上下,饱览世事万象;亲身体会朝政腐败,外敌入侵,了解社会实情,洞悉民间疾苦,发以为诗歌。他又在家国危亡之际,受到西方思潮冲击,扩大眼界,留心实务,包涵容纳。他一生著作宏富,其中以《射鹰楼诗话》较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话 西方思潮 福州市 经学家 万象 民间 诗歌 著作
下载PDF
由《安平县杂记》看台湾四社番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锋 福建文史 2002年第1期40-43,共4页
《安平县杂记》系台湾文献丛刊第五十二种,由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印,原抄本收藏在台北图书馆。其成书时间、作者均无记录可寻,据编印者推测,可能为日据时代台湾的上层知识分子所著。《安平县杂记》内容广泛,对古安平的风俗人情、... 《安平县杂记》系台湾文献丛刊第五十二种,由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印,原抄本收藏在台北图书馆。其成书时间、作者均无记录可寻,据编印者推测,可能为日据时代台湾的上层知识分子所著。《安平县杂记》内容广泛,对古安平的风俗人情、住民生活、物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平县杂记》 四社番 台湾省 汉化过程 行政管理体系 生活习俗 文化教育
下载PDF
清代的福台航运和贸易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剑顺 福建文史 2000年第2期52-56,共5页
闽台往来首先是人民往来,闽人或单身渡台耕作,或携眷赴台定居;单身赴台的,一般在开春后渡台,耕作一年,于年终返乡过年。其次是兵员往来。清代驻台防兵都由福建派遣,三年一轮换。再次是物产互通有无。台湾的米谷内运,供福建兵粮... 闽台往来首先是人民往来,闽人或单身渡台耕作,或携眷赴台定居;单身赴台的,一般在开春后渡台,耕作一年,于年终返乡过年。其次是兵员往来。清代驻台防兵都由福建派遣,三年一轮换。再次是物产互通有无。台湾的米谷内运,供福建兵粮之不足;福建的木材、陶器、纺织品、烟、纸等运台,供台民日用之所需。又次是军用物资、台饷运送及公文函件邮递往还。这些都促使福州与台湾航运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福建 台湾省 航运发展 贸易经济 商品交流
全文增补中
佩玉琼琚在庙堂——蔡襄书品论略 被引量:1
5
作者 林懋义 福建文史 2002年第2期22-28,共7页
《宋史·本传》:“襄工于书,为当时第。”宋代最推崇蔡襄书法的无过于欧阳修和苏东坡。欧阳修(1007—1072年)是蔡襄的挚友。他编纂《集古录》,特意请蔡襄书“目录”刻石。他说,“蔡君谟既为余书《集古录目序》刻石,其字尤精劲... 《宋史·本传》:“襄工于书,为当时第。”宋代最推崇蔡襄书法的无过于欧阳修和苏东坡。欧阳修(1007—1072年)是蔡襄的挚友。他编纂《集古录》,特意请蔡襄书“目录”刻石。他说,“蔡君谟既为余书《集古录目序》刻石,其字尤精劲,为世所珍”。他还说,“君谟小字新书而传者二:《集古录目序》,横逸飘发;《茶录》劲实端严。为体虽殊而各得其妙,盖学之至者,意之所到,必造其精”。他认为“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襄 书法 笔法 宋代 创作风格
下载PDF
十七——十八世纪闽南人移民台湾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赖文凤 福建文史 2001年第2期43-46,共4页
台湾历史上是一个移民社会,据1926年日据时期的调查,全台湾375万汉人中有311万人祖籍为福建,约占83%。福建人中,漳泉府籍者共约300万人,占闽省籍人的91%台湾为什么会形成以闽南人为主的社会,这还得从17-18世纪闽南人大量移民台... 台湾历史上是一个移民社会,据1926年日据时期的调查,全台湾375万汉人中有311万人祖籍为福建,约占83%。福建人中,漳泉府籍者共约300万人,占闽省籍人的91%台湾为什么会形成以闽南人为主的社会,这还得从17-18世纪闽南人大量移民台湾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人 移民 台湾省 中国 福建
下载PDF
馆吟随录
7
福建文史 2002年第1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馆吟随录》 《贺赵玉林诗书展》 中国 诗歌 陈虹 《壬午元宵》 欧孟秋 《读兰亭集序书后》 赵玉林 《踏莎行》 李可蕃 《浣溪沙》 林雄东
下载PDF
福建天主教的开创者——艾儒略
8
作者 林泉 福建文史 2001年第1期40-43,共4页
艾儒略(Giulio Aleni)(1582—1649)字思及,明代继利玛窦来华传教之意大利耶稣会士,1613年奉命入内地传教。1616年第一次教难时期,避居杭州杨廷筠家学习中国文学。后曾到陕西、山西等地传教。1622年沈(jue)再次兴起教难时,艾儒略回... 艾儒略(Giulio Aleni)(1582—1649)字思及,明代继利玛窦来华传教之意大利耶稣会士,1613年奉命入内地传教。1616年第一次教难时期,避居杭州杨廷筠家学习中国文学。后曾到陕西、山西等地传教。1622年沈(jue)再次兴起教难时,艾儒略回到杭州直至1624年底。其《西学凡》一卷、《职方外纪》六卷,有李之藻、杨廷筠、叶向高等序文,《性学粗述》一卷,陈仅作序,于1623年在杭州刻成,前二书均被收入《四库全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儒略 开创者 天主教 福建 《职方外纪》 《四库全书》 耶稣会士 中国文学 意大利 传教 利玛窦 杭州 序文
下载PDF
台湾早期的妈祖信仰
9
作者 徐静 福建文史 2001年第1期44-45,共2页
妈祖信仰兴起于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湄洲屿,并在沿海各省流传,尤其是长江口以南各地,妈祖逐渐成为信奉最普遍的航海守护神,也是沿海居民主要祭祀的神灵之一。妈祖信仰作为通俗道教的一类,它在台湾的传播是大陆与台湾宗教信仰交融的... 妈祖信仰兴起于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湄洲屿,并在沿海各省流传,尤其是长江口以南各地,妈祖逐渐成为信奉最普遍的航海守护神,也是沿海居民主要祭祀的神灵之一。妈祖信仰作为通俗道教的一类,它在台湾的传播是大陆与台湾宗教信仰交融的一种体现,台湾妈祖信仰是大陆宗教信仰的移植。早期沿海人民迁徙台湾,首先需要在惊涛骇浪中漂泊,许多奉持妈祖神像来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妈祖信仰 台湾 早期 宗教信仰 莆田县 福建省 沿海 长江口 守护神 大陆 普遍 祭祀 道教 首先 神像
下载PDF
《东番记》文献价值刍议
10
作者 郑小娟 福建文史 2001年第1期33-35,共3页
《东番记》为明陈第所撰,这是我国记载台湾情状和台湾先住民——高山族生活习俗的最早的一篇文献。陈第(1541—1617年)字季立,号一斋,福建连江人,为明代将领、音韵学家、诗人和旅行家。万历壬寅年(1602年)冬,陈第随浯屿将军沈有容... 《东番记》为明陈第所撰,这是我国记载台湾情状和台湾先住民——高山族生活习俗的最早的一篇文献。陈第(1541—1617年)字季立,号一斋,福建连江人,为明代将领、音韵学家、诗人和旅行家。万历壬寅年(1602年)冬,陈第随浯屿将军沈有容至东番(今台湾)追剿倭寇,亲历台南至高雄一带高山族村社,实地调查了高山族人民生产生活情况,写下《东番记》,并抄赠沈有容,被辑入《闽海赠言》。《东番记》是他利用在高山族寻访调查所得的第一手资料撰写而成。如他自己所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价值 高山族 生活习俗 生活情况 实地调查 沈有容 陈第 台湾 音韵学 旅行家 情状 撰写
下载PDF
馆吟随录
11
福建文史 2000年第2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林雄东 《赠友》 任仲泉 《银川新貌》 《游洪山寺》 萧心涛 蔡景康 《怒斥台独谬论》 中国 当代 诗歌
全文增补中
日据时代的台湾糖业
12
作者 吴宜 福建文史 2001年第1期36-37,共2页
日据时代长达半个世纪,日本殖民政府的目的在于“养鸡取卵”,在台积极发展殖民地经济与推行近代化,加上距今时间最短,因此它对台湾的影响也最深远。单就经济层面来说,五十年的发展为战后台湾经济的起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这种... 日据时代长达半个世纪,日本殖民政府的目的在于“养鸡取卵”,在台积极发展殖民地经济与推行近代化,加上距今时间最短,因此它对台湾的影响也最深远。单就经济层面来说,五十年的发展为战后台湾经济的起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这种发展是以日本的利益为依归,它的本质是殖民地经济,离开了日本的利益,就无法了解台湾经济发展的真正意义。本文将以日据时代台湾糖业发展的实际运作情况进行分析,透过其考察日据时期台湾殖民地经济发展的情况及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地经济 经济发展 积极发展 台湾经济 运作情况 糖业发展 日据时期 日本 近代化 利益 推行
下载PDF
明清时期的中琉往来
13
作者 郑剑顺 福建文史 2001年第1期16-19,共4页
琉球与福州一水之隔,位于福州东面大海中,径直海面距离1700里。站在鼓山顶,在天气晴朗、海上没有云雾的情况下,可以隐约见到琉球群岛。中国人早在隋朝时就发现了琉球。《隋书》、《宋史》上称“流求”,《元史》上称“瑠求”。隋元... 琉球与福州一水之隔,位于福州东面大海中,径直海面距离1700里。站在鼓山顶,在天气晴朗、海上没有云雾的情况下,可以隐约见到琉球群岛。中国人早在隋朝时就发现了琉球。《隋书》、《宋史》上称“流求”,《元史》上称“瑠求”。隋元两朝都曾遣人往琉球,劝谕琉球臣服,均无功而返。到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派遣行人杨载赍诏书往琉球劝谕,获得成功。琉球中山王察度首次派遣其弟泰期到中国朝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往来 《隋书》 《宋史》 《元史》 琉球 中国人 明太祖 福州 派遣 隋朝
下载PDF
浅析1874年前的清政府对台政策
14
作者 宋晓飞 福建文史 2001年第1期20-22,共3页
有关清政府的对台政策,通常以1874年沈葆桢渡台为界,在这之前被视为消极经营的阶段,其中又以严禁偷渡、禁止携眷入台、禁止汉人开垦“番地”等政策为清政府消极治台的突出表现,但这只是纵向比较的结果。如果横向比较的话,纵观清政... 有关清政府的对台政策,通常以1874年沈葆桢渡台为界,在这之前被视为消极经营的阶段,其中又以严禁偷渡、禁止携眷入台、禁止汉人开垦“番地”等政策为清政府消极治台的突出表现,但这只是纵向比较的结果。如果横向比较的话,纵观清政府的全部对台政策,包括政治、经济、文教、民族政策等各个方面,这些不利于台湾经济发展的政策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因而并不能涵盖清政府全部的对台政策。所以要探讨清政府的对台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台政策 1874年 清政府 纵向比较 横向比较 民族政策 经济发展 沈葆桢 消极 禁止 经营
下载PDF
中华传统美德在东南亚华人中的传承和弘扬
15
作者 吴文华 福建文史 2001年第1期10-15,共6页
华人流寓海外由来已久,但大规模移居东南亚则是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这是帝国主义在亚洲地区进行殖民扩张的产物,也是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结果。
关键词 中华传统美德 东南亚华人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传承 70年代 19世纪 殖民扩张 亚洲地区 帝国主义
下载PDF
日据时期台湾的社会教育初探
16
作者 林小芳 福建文史 2001年第1期30-33,共4页
台湾在1895—1945年长达50年的日据时期里,日本殖民政府“饴与鞭”的治台政策,在当时及战后台湾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里,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本文拟从当时台湾社会教育入手,试剖析日据时期殖民当局的同化政策及其对台湾人民的影响。
关键词 日据时期 社会教育 1945年 治台政策 社会生活 台湾人民 同化政策 殖民 政府 痕迹
下载PDF
厦门文化价值取向探略
17
作者 傅子玖 福建文史 2000年第2期39-44,共6页
建构厦门艺术之城的目标,指向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地域特点、开放性、现代化的特区文化。这明确的价值取向,前三个“特”属于原生型的因素,它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坚实的基础,自然也是发展厦门特区文化的前提条件。后一“性”... 建构厦门艺术之城的目标,指向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地域特点、开放性、现代化的特区文化。这明确的价值取向,前三个“特”属于原生型的因素,它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坚实的基础,自然也是发展厦门特区文化的前提条件。后一“性”一“化”,即属于新生型的指标。此间,我认为“现代化”是关键指数,它融聚着原生、新生质素的内在实值,也即是到达目标、实现理想的价值规范和实值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市 文化价值取向 中国 福建 时代特征 民族特色 地域特点 特区文化
全文增补中
平生独爱意芗陈——谈沈觐寿对陈子奋的深谊
18
作者 方纪龙 福建文史 2001年第1期56-57,共2页
1998年秋,在纪念陈子奋百年诞辰的遗作展上,沈觐寿先生1976年2月给笔者的一封信吸引了不少观众。这件唯一非陈子奋手泽的展品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是因为它详细讲述了陈子奋先生去世的经过和追悼会前后的情况。这不但是当时有关此事... 1998年秋,在纪念陈子奋百年诞辰的遗作展上,沈觐寿先生1976年2月给笔者的一封信吸引了不少观众。这件唯一非陈子奋手泽的展品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是因为它详细讲述了陈子奋先生去世的经过和追悼会前后的情况。这不但是当时有关此事最详尽的文字记载,而且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名家谈名家的真实历史,因此弥感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意 1998年 1976年 百年诞辰 文字记载 追悼会 先生 名家 去世
下载PDF
从“童养媳”到省副检察长——张昭娣的革命历程
19
作者 曾宪华 福建文史 2001年第1期23-25,共3页
张昭娣,原名招弟,1916年12月出生在上杭县溪口乡大厚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她降临这个世界还不满一个月,封建守旧的父亲张高能就把她送给邻近的三溪村姓邱的人家作了“童养媳”。象旧社会众多穷人的孩子一样,小昭娣很小就干起了... 张昭娣,原名招弟,1916年12月出生在上杭县溪口乡大厚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她降临这个世界还不满一个月,封建守旧的父亲张高能就把她送给邻近的三溪村姓邱的人家作了“童养媳”。象旧社会众多穷人的孩子一样,小昭娣很小就干起了放牛、砍柴、挑纸等重活。养父虽然给她取名招弟,但翌年养母生下的却也是女孩,她未来生活和命运的悲惨就可想而知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养媳” 革命历程 副检察长 张昭 农民家庭 上杭县 封建 养父
下载PDF
馆吟随录
20
福建文史 2001年第2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幸会吟》 陈虹 《掌中木偶振寰球》 《满江红》 刘宗祺 任仲泉 中国 当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