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351篇文章
< 1 2 1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动中的美育与变动中的艺术:“中国社区美育行动计划”系列著作第一辑评介
1
作者 恩妮 肖玉双 美育学刊》 2024年第4期I0004-I0004,共1页
百年前,蔡元培先生提出,“文化运动不要忘记了美育”,并将美育细分为学校美育、家庭美育和社会美育三大范围,同时设计了美育实践的具体办法。在美育被高度重视的当下,作为社会美育分支的社区美育,应该具有何种新的内涵外延与新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家庭美育 学校美育 社会美育 美育实践 蔡元培先生 行动计划 社区美育 内涵外延
下载PDF
2023中国美育研究述评(上)
2
作者 刘琴 美育学刊》 2024年第3期10-21,共12页
2023年美育研究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三个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在学科体系方面,美育教学和课程建设进一步体系化和规范化,美育课程、美育教师、美育评价等问题的探讨在理论上不断得以深化。特别是2023年底《教育部关于全面... 2023年美育研究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三个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在学科体系方面,美育教学和课程建设进一步体系化和规范化,美育课程、美育教师、美育评价等问题的探讨在理论上不断得以深化。特别是2023年底《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的发布,开启了学校美育教学工作的新篇章;在美育学学术体系建构方面,美育思想的深化、美育概念的梳理及拓展、美育方法的创新与总结、美育原理的阐释等都有所推进。在美育话语体系方面,美育研究不断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思想以及当代西方美育与艺术教育相关经验中吸取话语资源,进行话语凝练和理论创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美育学 话语 美育思想史
下载PDF
《融合·共建:美术学科馆校合作教学模式与实践》评介
3
作者 孟勐 美育学刊》 2024年第2期I0004-I0004,共1页
2024年是学校美育发生重要转向的关键一年,随着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文件的发布,教育者开始有意识地通过美育(审美教育)这一兼具学科统筹性、场域关联性和学生主体性的视角来重新看待学校内外的艺术教育工作。... 2024年是学校美育发生重要转向的关键一年,随着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文件的发布,教育者开始有意识地通过美育(审美教育)这一兼具学科统筹性、场域关联性和学生主体性的视角来重新看待学校内外的艺术教育工作。宏观背景的转变意味着学校将进入一段针对美育工作的全新探索期,教育者在充分利用校内美育资源的同时,如何进一步开发社会资源,建立真正具有“浸润”效果的美育现场,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文件中也指出,要推进学校与公共文化艺术场馆的交流合作与双向互动,将以博物馆、美术馆为主要场所,以馆校合作为主要路径的美育方式引入学校美育序列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美育 馆校合作 美育工作 美术学科 美育资源 教育者 双向互动 学生主体性
下载PDF
新时代美育进展与问题解析——“发扬西南联大精神暨新时代学校美育学术研讨会”230位发言者的论点透视
4
作者 丁月华 叶泽洲 美育学刊》 2023年第2期30-36,共7页
进入新时代,我国美育事业发展日新月异。适逢西南联大建校85周年,西南大学举办“发扬西南联大精神暨新时代学校美育学术研讨会”,230位专家学者与会发言,总结了西南联大美育先驱的思想和卓越贡献,重申美育本质及其在人发展中的作用,并... 进入新时代,我国美育事业发展日新月异。适逢西南联大建校85周年,西南大学举办“发扬西南联大精神暨新时代学校美育学术研讨会”,230位专家学者与会发言,总结了西南联大美育先驱的思想和卓越贡献,重申美育本质及其在人发展中的作用,并对新时期美学与美育、美育的生理与心理机制、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的理论与实践以及美育教学等宏观、微观问题进行探讨分享,提出美育的科学教育路径和社会生活路径,为我国美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诸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理论 美育身心机制 美育实践 学校美育 社会美育
下载PDF
我国学校影视美育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可视化的分析
5
作者 于晨芳 张荣伟 美育学刊》 2024年第4期106-114,共9页
学校影视美育是美育的关键领域,对新时代青年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CiteSpace分析1983年至2023年中国知网收录的1868篇相关文献,发现影视美育研究虽总体上升,但合作不足,主题受政策影响,集中于“高校影视美育”和“影视美育宏观建设”... 学校影视美育是美育的关键领域,对新时代青年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CiteSpace分析1983年至2023年中国知网收录的1868篇相关文献,发现影视美育研究虽总体上升,但合作不足,主题受政策影响,集中于“高校影视美育”和“影视美育宏观建设”。研究经历了从初期探究到深化发展的四阶段。建议未来研究创新研究方法,拓宽研究视角、研究主题,丰富研究内容,增强跨界交流与合作,发展和完善相关研究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美育 学校美育 学校影视教育 CITESPACE
下载PDF
“社会美育论坛”在中国美术学院召开
6
作者 陈宜芳 美育学刊》 2024年第4期I0002-I0002,共1页
2024年5月7日,“社会美育论坛”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召开。论坛由教育部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华美学学会指导,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社会美育学院、美育研究院承办。
关键词 社会美育 中国美术学院 高校美育 管理与教育 中华美学学会 教学指导委员会 论坛
下载PDF
工程师需要怎样的美育?
7
作者 毛君 李尚远 美育学刊》 2024年第2期15-25,共11页
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诸多工程领域都蕴含着实用与审美的统一,这不仅体现在工程问题的探究与工程产出的对象上,也蕴含于工程师的日常实践与职业伦理标准中。21世纪以来,中国已培养了约6000万名工程师,但在大学的工程教育中... 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诸多工程领域都蕴含着实用与审美的统一,这不仅体现在工程问题的探究与工程产出的对象上,也蕴含于工程师的日常实践与职业伦理标准中。21世纪以来,中国已培养了约6000万名工程师,但在大学的工程教育中,仍然缺乏有针对性且行之有效的美育。考察清华大学电子工程人才的宏观培养目标和具体课程教学案例可以发现,工程师所需的理论知识和能力素养,与美育的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美育有助于工程师健全人格的涵养。工程美育体系建设,以促进工程师创新精神、专业素养和职业伦理为目标,以培养具备健全人格的工程师人才为目的,可以通过通识课程拓展美育视野,透过专业课程深挖美育素材,借助校园文化营造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工程师 工程教育 工程美育 通专融合
下载PDF
同济大学出版社《大学美育》评介
8
作者 冯学勤 美育学刊》 2024年第1期I0006-I0006,共1页
冯至先生曾在《审美教育书简》译者序中说:“让艺术充当使人恢复健康、具有美的心灵和人性的教师。”“审美教育”是培养人的“美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性”的过程,也为“全人类的和谐做准备”。美育是高等学校综合性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 冯至先生曾在《审美教育书简》译者序中说:“让艺术充当使人恢复健康、具有美的心灵和人性的教师。”“审美教育”是培养人的“美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性”的过程,也为“全人类的和谐做准备”。美育是高等学校综合性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随着学科和专业的日益细分,高等教育中的美育工作也面临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工作 高等教育 高等学校 《审美教育书简》 美的心灵 译者序 健全的人 审美教育
下载PDF
《大学美育》新书发布暨美育研讨会在同济大学召开
9
作者 张艳 美育学刊》 2024年第3期I0004-I0004,共1页
2024年3月23日,以“美不远人,美育全人”为主题的《大学美育》新书发布暨美育研讨会在同济大学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数十位专家齐聚同济大学,围绕高校美育发展... 2024年3月23日,以“美不远人,美育全人”为主题的《大学美育》新书发布暨美育研讨会在同济大学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数十位专家齐聚同济大学,围绕高校美育发展前景以及同济大学新出版的《大学美育》教材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高校美育 同济大学 新书发布 杭州师范大学 发展前景 东南大学
下载PDF
高校美育思政价值的彰显及其保障机制
10
作者 涂荣 美育学刊》 2024年第2期9-14,共6页
高校美育所具有的独特思政价值源于美本身所具有的鲜明政治属性,体现在美的标准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审美能力培养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美育是引导学生树立科学信仰的过程。从功能上看,高校美育在塑造和引导大学生的崇高... 高校美育所具有的独特思政价值源于美本身所具有的鲜明政治属性,体现在美的标准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审美能力培养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美育是引导学生树立科学信仰的过程。从功能上看,高校美育在塑造和引导大学生的崇高价值观、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传承创新中华美育精神方面同样彰显了无可替代的思政价值。保障高校美育思政价值落地,须提高美育教师教学素养,增强思政引领自觉;美育与思政教育协同,构建育人共同体;加强审美实践引领,发挥美育教化作用,多措并举,提升高校美育立德树人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美育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彰显 保障机制
下载PDF
美的感性之学——在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美育论坛”上的演讲
11
作者 许江 美育学刊》 2024年第4期1-3,共3页
美育在中国传统思想观念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美育不仅与艺术技能有关,更重要的在于美育能够提升人们的感性素养和品质。社会美育是美育的重要渠道,涵盖多样化的美育场景,能对社会产生广泛且深远的影响。美育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美育在中国传统思想观念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美育不仅与艺术技能有关,更重要的在于美育能够提升人们的感性素养和品质。社会美育是美育的重要渠道,涵盖多样化的美育场景,能对社会产生广泛且深远的影响。美育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平等、信任、互爱和美的价值,对于塑造完整的人生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该建构一个全链条、全覆盖的社会美育体系,以推动社会和谐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美育 感性
下载PDF
基于浸润式阅读的师范生美育培养理论和路径探究
12
作者 郑慧贞 美育学刊》 2024年第4期11-17,共7页
以美育浸润为导向推进全覆盖的阅读美育,既是美育浸润行动的实践渠道之一,也是提升师范生美育水平的必然要求。中国传统的读书修身之法如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等相关理念对浸润式阅读美育有深刻的启发。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在遵循师范生... 以美育浸润为导向推进全覆盖的阅读美育,既是美育浸润行动的实践渠道之一,也是提升师范生美育水平的必然要求。中国传统的读书修身之法如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等相关理念对浸润式阅读美育有深刻的启发。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在遵循师范生学习能力和实际阅读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科学技术领域重要文本,探索阅读美育的路径与方法,并通过教学实践检验浸润式阅读的美育成效,进而在理论上厘清浸润式阅读与师范生美育的关系,论述二者结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美育 浸润式阅读 朱子读书法
下载PDF
致作者
13
作者 《美育学刊》编辑部 美育学刊》 2024年第1期I0001-I0001,共1页
美育为中外教育工作者共同之事业。《美育学刊》旨在接续前贤精神,会请有识之士,共同钻研、探讨美育的理论、方法与途径,以期涵养人格、化育善心、发见智慧、陶治情操。凡以审美、艺术为手段,秉承人文教育理念,于启蒙教化有真知灼见之文... 美育为中外教育工作者共同之事业。《美育学刊》旨在接续前贤精神,会请有识之士,共同钻研、探讨美育的理论、方法与途径,以期涵养人格、化育善心、发见智慧、陶治情操。凡以审美、艺术为手段,秉承人文教育理念,于启蒙教化有真知灼见之文稿,无论专业论著或跨学科研究,皆在我刊热诚欢迎之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工作者 人文教育理念 专业论著 致作者 陶治情操 美育 方法与途径 跨学科研究
下载PDF
论潘菽的美育思想
14
作者 汪羽佳 刘彦顺 美育学刊》 2024年第1期10-17,共8页
潘菽反对偏向绝对客观或绝对主观的本质主义美学,认为审美对象不能仅限于艺术,要树立整全审美对象观;他还提出从审美同时性与审美时机化把握审美生活;认为美育有助于塑造敏捷、触时机而发的动态完满人格。在美育与德育的关系上,他认为... 潘菽反对偏向绝对客观或绝对主观的本质主义美学,认为审美对象不能仅限于艺术,要树立整全审美对象观;他还提出从审美同时性与审美时机化把握审美生活;认为美育有助于塑造敏捷、触时机而发的动态完满人格。在美育与德育的关系上,他认为二者是一种或然的、非直接逻辑推导的关系,创造性地提出美育的兴发作用是中性的观点。此外,他从手段与鹄的角度阐发美育的功能,既批评蔡元培夸大美育功能的倾向,也从美好生活这一教育根本目的角度提出美育是教育归宿这一卓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菽 动的心理人格 美育功能 审美时机 审美同时性
下载PDF
论“五育并举”中美育育人功能的不可替代性
15
作者 孔新苗 美育学刊》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五育并举”中美育的育人功能,不在于美育教学或者活动的内容及形式与其他“四育”有什么不同,而在于美育对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素质养成具有其他四育无法替代的功能。美育不是工具,不是中介,而是目的。通过分析中华美育从传统到现代贯... “五育并举”中美育的育人功能,不在于美育教学或者活动的内容及形式与其他“四育”有什么不同,而在于美育对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素质养成具有其他四育无法替代的功能。美育不是工具,不是中介,而是目的。通过分析中华美育从传统到现代贯通的内在性特点,可以把握美育育人功能、实践媒介、评价原则与其他四育的差异,提炼美育育人的性质特点和实践要点,服务于新时代美育话语建设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并举 美育 不可替代性 内在性 实践要点
下载PDF
感性何以丰厚?——论艺术史的美育价值
16
作者 朱璟 美育学刊》 2024年第1期27-32,共6页
“丰厚的感性”由杜卫首倡,是对调和人性的美育传统在当代所作的承续。此提法实际上为艺术史登上当代美育舞台并充当重要角色做好了出场准备。因为感性之丰厚主要体现在其精神维度和人文属性,这必然依赖于后天教育尤其是艺术史的熏陶。... “丰厚的感性”由杜卫首倡,是对调和人性的美育传统在当代所作的承续。此提法实际上为艺术史登上当代美育舞台并充当重要角色做好了出场准备。因为感性之丰厚主要体现在其精神维度和人文属性,这必然依赖于后天教育尤其是艺术史的熏陶。艺术史将生动具体的艺术作品直接与人的感性经验相接,同时又拓宽了感性经验的跨度,延展了其厚度,对于培育感性的丰厚具有重要价值。由艺术史学者白谦慎所举的一个例子展开讨论,可以发现,“丰厚的感性”在现实中“薄发”为一种自然直观、自由敏锐的审美判断。艺术史以感性直观的方式显明“化”的本体,对这种审美判断的形成机制有圆成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感性 艺术史 丰厚的感性
下载PDF
艺术史的人文性质及其在艺术教育中的价值与定位
17
作者 刘强强 美育学刊》 2024年第1期33-37,共5页
艺术史的人文性质首先体现于其与历史的密切关联。一方面,艺术史源于历史意识对艺术的灌注;另一方面,艺术史以感性的方式储存着历史的信息,对于理解历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艺术史由具体的艺术作品构成,所以关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经... 艺术史的人文性质首先体现于其与历史的密切关联。一方面,艺术史源于历史意识对艺术的灌注;另一方面,艺术史以感性的方式储存着历史的信息,对于理解历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艺术史由具体的艺术作品构成,所以关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经验不仅是艺术史得以建构的基础,同时也构成了其人文性质的另一维度。艺术史是艺术作品的序列化、审美经验的系统化,以艺术史为线索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有利于建立系统性的审美经验和形式感知,从而促进学习者审美素养的提高。而艺术史与历史的亲缘关系及其体验性,可使学习者了解并参与传统,进而提升其人文素养。基于以上种种原因,艺术史成为艺术教育不可或缺的基本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史 人文性质 艺术教育 美育
下载PDF
传统乐舞美学思想视域下的舞蹈美育实践逻辑
18
作者 王雪 美育学刊》 2024年第1期18-26,共9页
中国古代乐舞美学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美育精神,在乐舞美学思想启示下,舞蹈美育指向艺术感性与道德理性的统一,身体技能与审美文化的统一,多元贯通与舞蹈主体的统一,生活审美与艺术审美的联通。在教学实践中,应从整体性视角展开路径建构,... 中国古代乐舞美学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美育精神,在乐舞美学思想启示下,舞蹈美育指向艺术感性与道德理性的统一,身体技能与审美文化的统一,多元贯通与舞蹈主体的统一,生活审美与艺术审美的联通。在教学实践中,应从整体性视角展开路径建构,将价值理念内化于身体语言的外显表达中,并通过意象引导、情境创设唤起审美情感。与此同时,讲解身体语言的符号内涵,为动作设计形象与情节,在具身实践的情境联想与代入思考中,促进技艺性与人文性的融合。在内容设计上,推动跨学科交叉融合,构建知识的内在关联性与艺术核心素养的共通性,挖掘生活元素,选择现实题材,将生活动作语言上升至舞蹈身体语言,并在创意转化的过程中强化形象思维、培养审美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舞美学 舞蹈美育 实践逻辑
下载PDF
感知艺术之美,激活审美体验——“艺术美育1+X系列教材”评介
19
作者 田婧媛 美育学刊》 2024年第2期I0005-I0005,共1页
美育即审美教育,自然也是围绕“美”而展开的一类教育,其教育的目的很清晰——提升审美感知力,积累审美经验,养成独立的品格与境界。因为对“美”的认知的模糊性与差异性,我们在设定感知对象与寻找感知方法和途径的过程中,都会面临着困... 美育即审美教育,自然也是围绕“美”而展开的一类教育,其教育的目的很清晰——提升审美感知力,积累审美经验,养成独立的品格与境界。因为对“美”的认知的模糊性与差异性,我们在设定感知对象与寻找感知方法和途径的过程中,都会面临着困难的选择,它又直接关乎教育效果,应该说教育界迄今并没有形成共识。美育究竟如何实施?它的课程怎么设置?教材有着什么样的形态?教学方法如何选择?教学过程怎样展开?教学效果如何评估?针对以上现实问题,由南京艺术学院顾平教授总主编的“艺术美育1+X系列教材”试图解决其中教材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感知力 艺术美育 南京艺术学院 艺术之美 审美体验 感知对象 教学效果 审美经验
下载PDF
“不被定义”的教师美育——《美育教师手册:理论、方法与实践》评介
20
作者 张秋实 美育学刊》 2024年第2期I0003-I0003,共1页
王国维曾言:“天下有最神圣、最尊贵而无与当世之用者,哲学与美术是已。”美术、艺术是如此重要,它为何无与当世之用呢?赫伯特·里德(Herbert Read)在《通过艺术的教育》一书中就教育的目的提出过重要论断:“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 王国维曾言:“天下有最神圣、最尊贵而无与当世之用者,哲学与美术是已。”美术、艺术是如此重要,它为何无与当世之用呢?赫伯特·里德(Herbert Read)在《通过艺术的教育》一书中就教育的目的提出过重要论断:“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可见,艺术教育、审美教育抑或美育,它的无用之用大有深意,而从事美育的教师需要具备怎样的素养来阐发、传授美之奥义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美育教师手册》给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回答。该书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睦教授和北京大学沈晖博士共同编纂,系“美育终身研习系列”的开篇之作。该系列的核心宗旨是向教育领域广泛介绍新的理念和方法,提出新的问题和思考路径推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层面美育力量的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无用之用 社会层面 方法与实践 教师手册 美育 审美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