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473篇文章
< 1 2 1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外科杂志》荣获第五届“上海市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1
作者 《脊柱外科杂志》编辑部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63-163,共1页
为了不断提高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激励高校期刊出版单位提高办刊综合质量,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科技期刊专委会于2024年3月组织了“上海市高校精品·优秀·特色·最佳进步科技期刊奖”评选活动。经过多轮评选... 为了不断提高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激励高校期刊出版单位提高办刊综合质量,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科技期刊专委会于2024年3月组织了“上海市高校精品·优秀·特色·最佳进步科技期刊奖”评选活动。经过多轮评选,《脊柱外科杂志》杂志荣获第五届“上海市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期刊奖 上海市高校 高校科技期刊 高等教育学会 学术影响力 脊柱外科杂志 高校期刊出版 评选活动
下载PDF
欢迎订阅2024年《脊柱外科杂志》
2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72-72,共1页
《脊柱外科杂志》是一本经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主办的高级学术期刊。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 《脊柱外科杂志》是一本经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主办的高级学术期刊。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对脊柱外科各个领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热点、研究成果、技术与进展、经验与创新等进行全方位的报道,竭诚为脊柱外科医师、学者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 文献数据库 中文生物医学期刊 脊柱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下载PDF
欢迎订阅2024年《脊柱外科杂志》
3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99-99,共1页
《脊柱外科杂志》是一本经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主办的高级学术期刊。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 《脊柱外科杂志》是一本经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主办的高级学术期刊。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对脊柱外科各个领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热点、研究成果、技术与进展、经验与创新等进行全方位的报道,竭诚为脊柱外科医师、学者服务。读者对象为骨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人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 文献数据库 脊柱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读者对象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相关学科
下载PDF
腰椎融合术中恢复椎间隙自然高度对手术疗效的影响
4
作者 王海波 李欣 +2 位作者 王子然 卢一生 陈德纯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 探讨腰椎融合术中恢复椎间隙自然高度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测量100名健康志愿者腰椎各椎间隙高度和椎体高度,计算各椎间隙高度与椎体高度的比值及其95%置信区间(CI),并以此为正常值参考标准,将2019年6月-2021年6月接受腰椎后路... 目的 探讨腰椎融合术中恢复椎间隙自然高度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测量100名健康志愿者腰椎各椎间隙高度和椎体高度,计算各椎间隙高度与椎体高度的比值及其95%置信区间(CI),并以此为正常值参考标准,将2019年6月-2021年6月接受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的133例患者根据手术节段术后椎间隙高度与椎体高度比值是否在正常值95%CI内分为自然高度组(n=78)和非自然高度组(n=55)。记录并统计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及神经功能。结果 末次随访时,自然高度组发生邻椎病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8%;非自然高度组发生邻椎病5例,足下垂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9%;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自然高度组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改善率优于非自然高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腰椎融合术中椎间隙的撑开高度应参照椎体自身高度,控制手术节段的椎间隙高度与椎体高度比值在正常值95%CI内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摄影测量法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
5
作者 杨明坤 刘泯邑 +3 位作者 贾新冬 杜涛 吴登普 张旭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合并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1年6月,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MCSM合并颈源性头痛患者31例,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采用日本...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合并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1年6月,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MCSM合并颈源性头痛患者31例,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头痛问题”Q5评分评价头痛程度。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1例轻度头痛患者术后头痛无缓解,其余患者头痛均不同程度缓解。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能缓解MCSM合并颈源性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病 头痛 减压术 外科
下载PDF
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后类脊髓高压综合征伴代谢性酸中毒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李寿春 张欢 许娟娟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13-216,共4页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是骨科常见病,其病因复杂,主要与遗传、椎间盘退行性变、发育异常、腰部外伤、姿势不当等因素相关^([1])。其发生率呈增长趋势,并呈年轻化,给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医疗负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是骨科常见病,其病因复杂,主要与遗传、椎间盘退行性变、发育异常、腰部外伤、姿势不当等因素相关^([1])。其发生率呈增长趋势,并呈年轻化,给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医疗负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2])。约85%的LDH患者伴有坐骨神经痛^([3]),部分患者甚至出现二便失禁^([4])。LDH首选药物、物理治疗等非手术治疗方式,但非手术治疗疗效不佳的情况下需考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手术后并发症 类脊髓高压综合征
下载PDF
低氧对炎性环境下髓核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
7
作者 李磊 王一范 +2 位作者 施强慧 钟华建 曹佳实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37-45,共9页
目的探讨低氧对炎性环境下髓核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原代髓核细胞,采用低氧小室进行低氧干预,采用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髓核细胞模拟炎性环境。通过流式细胞术及TUNEL染色检测髓核细胞凋亡情况,... 目的探讨低氧对炎性环境下髓核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原代髓核细胞,采用低氧小室进行低氧干预,采用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髓核细胞模拟炎性环境。通过流式细胞术及TUNEL染色检测髓核细胞凋亡情况,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明确低氧对髓核细胞凋亡的影响;随后通过荧光定量PCR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评估炎性环境下髓核细胞内炎性反应情况,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分析髓核细胞内NLRP3炎性小体激活水平;最后采用NLRP3炎性小体激动剂QS-21,通过回复实验明确NLRP3炎性小体在低氧调控髓核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结果低氧对正常环境下髓核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但能抑制炎性环境下髓核细胞凋亡。在炎性环境下,髓核细胞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8、IL-18的表达及分泌增加,细胞内NLRP3炎性小体激活,而低氧干预能缓解上述改变。回复实验表明,NLRP3炎性小体激动剂QS-21可削弱低氧对炎性环境下髓核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结论低氧通过抑制NLRP3炎性小体激活缓解炎性环境下髓核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低氧 炎症 椎间盘退行性变 细胞凋亡 大鼠
下载PDF
腰椎椎管狭窄症黄韧带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表达及其与术后疾病转归的相关性
8
作者 王玉 王晓红 +3 位作者 郭敬然 李珊 原野 赵静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64-169,共6页
目的探讨腰椎椎管狭窄症(LSS)患者黄韧带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水平与术后疾病转归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232例接受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的LSS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 目的探讨腰椎椎管狭窄症(LSS)患者黄韧带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水平与术后疾病转归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232例接受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的LSS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术中黄韧带组织并测定其中HMGB1表达水平,根据HMGB1水平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58例。术后1年采用MacNab标准评估疾病转归情况,分析黄韧带组织中HMGB1表达水平对LSS患者术后1年疾病转归的影响与预测价值。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年疗效优良率为78.88%。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骨质疏松症、不同Schizas分型及不同黄韧带组织中HMGB1表达水平是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经Kendall’s tau-b相关性检验发现,黄韧带组织中HMGB1表达水平与Schizas分型呈正相关(r=0.340,P<0.001),与术后1年MacNab标准分级呈负相关(r=-0.316,P<0.001)。经分层回归分析发现,校正了上述因素后,黄韧带组织中HMGB1高表达是LSS患者术后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与决策曲线发现,黄韧带组织中HMGB1表达水平对LSS患者术后疾病转归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黄韧带组织中HMGB1表达水平与LSS患者Schizas分型有关,对患者术后疾病转归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脊柱融合术 预后 因素分析 统计学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下载PDF
Ⅳa型黏多糖贮积症枕颈部畸形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现状
9
作者 张秋琪 刘海涛 +2 位作者 宋佳 张跃辉 邵将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00-203,209,共5页
J黏多糖贮积症(MPS)是一种溶酶体贮积性疾病,是由于编码糖胺聚糖(GAGs)降解酶的基因突变引起的,导致包括骨骼、关节、心脏、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多器官和系统受累。根据所缺乏或缺陷的酶的性质不同,MPS可细分为Ⅰ,Ⅱ,Ⅲ,Ⅳ,Ⅵ,Ⅶ,... J黏多糖贮积症(MPS)是一种溶酶体贮积性疾病,是由于编码糖胺聚糖(GAGs)降解酶的基因突变引起的,导致包括骨骼、关节、心脏、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多器官和系统受累。根据所缺乏或缺陷的酶的性质不同,MPS可细分为Ⅰ,Ⅱ,Ⅲ,Ⅳ,Ⅵ,Ⅶ,Ⅸ型7种类型,其中Ⅲ型又分为Ⅲa、Ⅲb、Ⅲc和Ⅲd亚型,Ⅳ型分为Ⅳa和Ⅳb亚型^([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多糖 寰枕关节 骨疾病 发育性 畸形 文献综述
下载PDF
合并Chiari畸形Ⅰ型和脊髓空洞症的脊柱侧凸与特发性脊柱侧凸影像学特征和矫形效果比较
10
作者 夏古尚 赵智 +3 位作者 李韬 王迎松 孔庆利 解京明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73-80,86,共9页
目的 比较合并Chiari畸形Ⅰ型和脊髓空洞症的脊柱侧凸与特发性脊柱侧凸(IS)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和矫形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5年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一期后路脊柱融合术治疗的合并Chiari畸形Ⅰ型和脊髓空洞症... 目的 比较合并Chiari畸形Ⅰ型和脊髓空洞症的脊柱侧凸与特发性脊柱侧凸(IS)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和矫形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5年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一期后路脊柱融合术治疗的合并Chiari畸形Ⅰ型和脊髓空洞症的22例脊柱侧凸患者资料(研究组),并与年龄、性别、主弯位置、侧凸数量、冠状面影像学参数1∶1配对的22例IS患者(IS组)进行比较。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预估出血量、融合节段数、螺钉密度等。在手术前后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并计算冠状面影像学参数(主弯Cobb角、侧曲角、柔韧性、顶椎位置、冠状面平衡)、矢状面后凸角、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矢状位垂直轴(SVA)、畸形角度比(DAR)、矫形率及矫形丢失率。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研究组随访(6.2±1.2)年,IS组随访(6.2±1.1)年。2组患者手术时间、预估出血量、融合节段数、螺钉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螺钉松动、断裂、术后神经功能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术前年龄、性别、主弯位置、侧凸数量、冠状面影像学参数相匹配的情况下,伴发Chiari畸形Ⅰ型和脊髓空洞症的脊柱侧凸患者与IS患者具有相似的矢状面影像学参数和主弯柔韧性,且在一期后路脊柱融合术治疗后可获得相似的矫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ARNOLD-CHIARI畸形 脊髓空洞症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不同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对比
11
作者 刘一丁 张沁昕 +1 位作者 刘昊 杨物鹏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05-110,共6页
目的 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比较3种后路内固定术(传统后路、经皮微创入路、Wiltse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2020年4月-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30例采用传... 目的 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比较3种后路内固定术(传统后路、经皮微创入路、Wiltse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2020年4月-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30例采用传统后路内固定术治疗,B组30例采用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C组30例采用Wiltse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手术基本情况,以及手术前后肌酸激酶(CK)水平、肌红蛋白(Mb)水平、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FIR)、伤椎Cobb角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时间> 6个月。A组手术时间长于B、C组,术中出血量A组> B组> C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B组高于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0 h CK、Mb水平A组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多裂肌FIR A组> B组> 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 d、6个月伤椎Cobb角B组大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显著改善,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进一步改善,术后1 d、7 d VAS评分A组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Wiltse入路内固定术损伤小,更符合ERAS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快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的预后因素分析及基于脊柱矢状面平衡的矫形策略探讨
12
作者 杜传超 海宝 +7 位作者 刘宇 商玉臣 何保华 石航 朱伟 高延征 李危石 刘晓光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11,共7页
目的分析影响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S)患者术后2年功能性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基于脊柱矢状面平衡的手术策略。方法纳入2018年5月—2020年5月应急总医院采用后路融合内固定术矫形的ADS患者79例,记录其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等一... 目的分析影响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S)患者术后2年功能性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基于脊柱矢状面平衡的手术策略。方法纳入2018年5月—2020年5月应急总医院采用后路融合内固定术矫形的ADS患者79例,记录其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资料,采集患者术前及术后2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患者问卷(SRS-22)评分、腰背部和下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测量术前及术后2年的骨盆倾斜角(PT)、骨盆投射角(PI)、腰椎前凸角(LL)、矢状面垂直偏距(SVA)、冠状面平衡、T1骨盆角(T1PA)及PI-LL,记录并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术后2年ODI将患者分为功能最佳组(ODI≤15%)和功能最差组(ODI>50%),比较2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术后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79例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41.8%(33/79),术后2年ODI、SRS-22评分、腰背部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功能最差组21例,功能最佳组30例。功能最差组患者BMI、术后重症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功能最佳组;术前ODI、SRS-22评分差于功能最佳组,术前矢状面失衡(SVA≥5 cm)患者比例高于功能最佳组;术后2年ODI、SRS-22评分、腰背部和下肢痛VAS评分差于功能最佳组,矢状面失衡患者比例、PI-LL和T1PA高于功能最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BMI、术前高ODI、术后2年SVA≥5 cm和术后2年高T1PA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手术矫形能够改善ADS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质量,BMI、术前ODI、术后2年SVA和术后2年T1PA影响术后功能恢复,故应基于脊柱矢状面整体平衡状态制订ADS手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侧凸 矫形外科手术 预后
下载PDF
髓内注射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现状
13
作者 王型金 戎鑫 +2 位作者 黄康康 洪瑛 刘浩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4-58,共5页
脊髓损伤(SCI)是一类多种原因造成脊髓完整性和连续性破坏,进而导致受伤平面以下运动能力受损、感觉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1-3]。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各类创伤因素,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及重物砸伤等[4]。在脊髓受到暴力作用后,... 脊髓损伤(SCI)是一类多种原因造成脊髓完整性和连续性破坏,进而导致受伤平面以下运动能力受损、感觉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1-3]。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各类创伤因素,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及重物砸伤等[4]。在脊髓受到暴力作用后,受伤部位出现组织变形和撕裂,大量出血以及细胞死亡,紧接着发生缺血、水肿,造成脊髓上下行神经纤维(运动和感觉神经通路)脱髓鞘、断裂,甚至脊髓神经元的死亡[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干细胞移植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基于区域定位靶点穿刺的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14
作者 张赫 王硕 +2 位作者 高晓 彭伟 刘百峰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94-99,共6页
目的 评价基于区域定位靶点穿刺的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2019年1月-2022年6月收治L4,5 LDH患者70例,30例采用基于区域定位靶点穿刺的PETD治疗(PETD组),40例采... 目的 评价基于区域定位靶点穿刺的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2019年1月-2022年6月收治L4,5 LDH患者70例,30例采用基于区域定位靶点穿刺的PETD治疗(PETD组),40例采用后路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根据影像学和临床腰椎不稳标准综合评估腰椎不稳发生率。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ODI较术前明显改善,且PETD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年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PETD组优28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96.67%;对照组优30例、良4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5.00%。结合影像学和临床腰椎不稳标准,PETD组腰椎不稳发生率为3.33%(1例),对照组为10.00%(4例)。结论 采用基于区域定位靶点穿刺的PETD治疗LDH疗效显著,对脊柱的生物力学结构破坏小,能够最大程度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内窥镜检查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脊柱术后脑脊液漏伴颅内出血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代颖 赵宁辉 +2 位作者 王涛 李宗武 吕正超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10-212,共3页
脑脊液漏是脊柱手术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1.6%~16.0%^([1])。脊柱术后并发椎动脉出血^([2])、颅内血肿等较为少见。术后并发颅内出血发生率为0.4%~1.7%^([3]),其常见症状有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进行性加深、神经功能障碍和癫痫等,... 脑脊液漏是脊柱手术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1.6%~16.0%^([1])。脊柱术后并发椎动脉出血^([2])、颅内血肿等较为少见。术后并发颅内出血发生率为0.4%~1.7%^([3]),其常见症状有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进行性加深、神经功能障碍和癫痫等,可引起严重后果,症状和严重程度与出血速度和出血量相关^([4-5])。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2019年7月23日收治脊柱术后脑脊液漏并发颅内出血患者1例,现将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硬膜下积液 颅内出血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继发邻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预测分析
16
作者 苏瑞龙 徐维臻 +2 位作者 江惠祥 吴清泉 蔡弢艺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异指数(HGI)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继发邻近椎体压缩性骨折(AVCF)的影响和预测作用。方法2018年6月—2021年6月采用PVP治疗OVCF合并T2DM患者67...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异指数(HGI)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继发邻近椎体压缩性骨折(AVCF)的影响和预测作用。方法2018年6月—2021年6月采用PVP治疗OVCF合并T2DM患者67例,根据术后1年是否发生AVCF分为AVCF组(n=21)和非AVCF组(n=46)。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GI对术后AVCF的预测作用,并对PVP术后发生AVCF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Kaplan-Meier风险曲线,分析HGI对术后AVCF发生的影响。结果HGI预测PVP术后发生AVCF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9(95%置信区间为0.864~0.994,P<0.05),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745,最佳界值为0.237%,灵敏度为0.810,特异度为0.935。单因素分析发现,AVCF组高HGI、更低的骨密度T值、高HbA1c值、胸椎骨折、高骨水泥注入量、未佩戴支具的患者PVP术后AVCF发生率高于非AVC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述6个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HGI、更低的骨密度T值、高HbA1c值是PVP术后发生AVCF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风险曲线分析发现,高HGI患者PVP术后AVCF发生率高于低HGI患者(Lon-Rank=54.411,P<0.05)。结论高HGI、更低的骨密度、高HbA1c值是OVCF合并T2DM患者术后发生AVCF的独立危险因素。高HGI对AVCF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术后并发症 老年人
下载PDF
椎体CT值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7
作者 张树宝 葛晓勇 +2 位作者 陈灏 房心月 王善金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9-64,共6页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F)约占全部骨折的50%[1]。初发椎体骨折可称为哨兵骨折,是骨质量严重下降的标志,患者初发椎体骨折后再骨折的发生率为27.4%~38.0%[2-3]。椎体再骨折不仅增加了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风险[4],还给家庭和社...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F)约占全部骨折的50%[1]。初发椎体骨折可称为哨兵骨折,是骨质量严重下降的标志,患者初发椎体骨折后再骨折的发生率为27.4%~38.0%[2-3]。椎体再骨折不仅增加了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风险[4],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骨密度(BMD)下降是OVF及椎体再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5-6]。BMD评估在OVF的预防和诊疗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最常用的BMD测量技术包括双能X线吸收法(DXA)和定量CT扫描技术(QCT),DXA易受脊柱退行性变的影响而不够精确,QCT易受设备及软件的限制而无法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综述文献
下载PDF
不同骨水泥弥散程度下骨水泥分布类型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的影响
18
作者 孙宏琪 赵健军 +3 位作者 姜铁斌 熊敏剑 梁日东 黎庆初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87-93,共7页
目的 分析不同骨水泥弥散程度下骨水泥分布类型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2021年6月-2022年10月采用PVP治疗的142例OVCF患者资料,参照既往研究中骨... 目的 分析不同骨水泥弥散程度下骨水泥分布类型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2021年6月-2022年10月采用PVP治疗的142例OVCF患者资料,参照既往研究中骨水泥弥散程度等级和分布分区方法,将患者分为弥散充分组(n=56)和弥散不良组(n=86)。在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上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2 d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部高度、伤椎局部后凸Cobb角,并计算手术前后变化值。术前、术后2 d、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结果 2组术后VAS评分与ODI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较术后2 d进一步改善,且Ⅰ、Ⅱ、Ⅲ型患者改善情况优于Ⅳ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弥散充分组Ⅰ、Ⅲ型患者VAS评分和ODI较弥散不良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Ⅰ、Ⅱ、Ⅲ型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改善值优于Ⅳ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弥散充分组Ⅳ型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变化值明显高于弥散不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VP可有效改善OVCF患者疼痛与腰椎功能,且骨水泥灌注越充分、弥散范围越广,治疗效果越好,要尽量避免骨水泥偏心分布且灌注不良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 骨代用品 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MRI T2WI高信号无骨折脱位型颈椎脊髓损伤
19
作者 曹勇 李信 +2 位作者 顾红林 陈志刚 吕书军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17-122,共6页
目的 比较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术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MRI T2WI高信号无骨折脱位型颈椎脊髓损伤(SCI)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1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MRI T2WI高信号无骨... 目的 比较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术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MRI T2WI高信号无骨折脱位型颈椎脊髓损伤(SCI)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1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MRI T2WI高信号无骨折脱位颈椎SCI患者89例,其中43例采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后路组),46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前路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颈椎活动度(ROM)、脊髓横截面积、椎管面积残余率、髓内高信号强度比值,手术前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时间> 24个月。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2组脊髓横截面积、椎管面积残余率、髓内高信号强度比值、JOA评分和NDI较术前显著改善,且后路组颈椎ROM、椎管面积残余率、NDI和NDI改善率优于前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2种术式均可有效治疗MRI T2WI高信号无骨折脱位型颈椎SCI,但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术在术后远期生活质量改善方面更胜一筹,同时可更好地保留颈椎R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损伤 减压术 外科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下载PDF
Kummell病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张钟巍 苟鹏国 +3 位作者 张志国 张尧侃 王泽斌 常峰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29-134,共6页
Kummell病又称创伤后迟发性椎体骨坏死[1],是由轻微脊柱创伤后椎体骨坏死引发的迟发性椎体塌陷,以顽固性背痛和进行性脊柱后凸为临床特征,以椎体内真空裂隙征(IVC)为常见影像学表现,由德国外科医师Kummell[2]于1895年首次报道。Kummell... Kummell病又称创伤后迟发性椎体骨坏死[1],是由轻微脊柱创伤后椎体骨坏死引发的迟发性椎体塌陷,以顽固性背痛和进行性脊柱后凸为临床特征,以椎体内真空裂隙征(IVC)为常见影像学表现,由德国外科医师Kummell[2]于1895年首次报道。Kummell病好发于胸腰椎,患者常合并中重度骨质疏松;老年人群的发生率为7%~37%,平均年龄为76.6岁;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1∶9[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折 压缩性 脊柱后凸 骨质疏松 文献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