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4,231篇文章
< 1 2 2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征稿启事
1
船山学刊 2024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1915年创办的《船山学刊》至今已走过百余年历程,是中国期刊史上为数极少而又历久弥新的学术期刊。《船山学刊》以研究船山思想、弘扬湖湘文化、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宗旨,刊发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影响久远的... 1915年创办的《船山学刊》至今已走过百余年历程,是中国期刊史上为数极少而又历久弥新的学术期刊。《船山学刊》以研究船山思想、弘扬湖湘文化、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宗旨,刊发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影响久远的学术文章,支持了一批又一批学术新人成长。经中外学者百余年精心耕耘,《船山学刊》已成为弘扬船山思想和湖湘文化的学术重镇,成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交流互鉴的国学津梁。近现代许多著名学者都对刊物关爱有加并撰文投稿和组稿,海外汉学家特别是美国、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汉学界,十分关注刊物并惠寄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期刊史 《船山学刊》 学术期刊 传承创新 船山思想 学术新人 文明交流互鉴
下载PDF
征稿启事
2
船山学刊 2024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1915年创办的《船山学刊》至今已走过百余年历程,是中国期刊史上为数极少而又历久弥新的学术期刊。《船山学刊》以研究船山思想、弘扬湖湘文化、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宗旨,刊发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影响久远的... 1915年创办的《船山学刊》至今已走过百余年历程,是中国期刊史上为数极少而又历久弥新的学术期刊。《船山学刊》以研究船山思想、弘扬湖湘文化、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宗旨,刊发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影响久远的学术文章,支持了一批又一批学术新人成长。经中外学者百余年精心耕耘,《船山学刊》已成为弘扬船山思想和湖湘文化的学术重镇,成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交流互鉴的国学津梁。近现代许多著名学者都对刊物关爱有加并撰文投稿和组稿,海外汉学家特别是美国、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汉学界,十分关注刊物并惠寄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期刊史 湖湘文化 传承创新 《船山学刊》 学术期刊 汉学界 船山思想
下载PDF
征稿启事
3
船山学刊 2024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1915年创办的《船山学刊》至今已走过百余年历程,是中国期刊史上为数极少而又历久弥新的学术期刊。《船山学刊》以研究船山思想、弘扬湖湘文化、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宗旨,刊发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影响久远的... 1915年创办的《船山学刊》至今已走过百余年历程,是中国期刊史上为数极少而又历久弥新的学术期刊。《船山学刊》以研究船山思想、弘扬湖湘文化、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宗旨,刊发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影响久远的学术文章,支持了一批又一批学术新人成长。经中外学者百余年精心耕耘,《船山学刊》已成为弘扬船山思想和湖湘文化的学术重镇,成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交流互鉴的国学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期刊史 湖湘文化 传承创新 《船山学刊》 学术期刊 船山思想 文明交流互鉴
下载PDF
征稿启事
4
船山学刊 2024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1915年创办的《船山学刊》至今已走过百余年历程,是中国期刊史上为数极少而又历久弥新的学术期刊。《船山学刊》以研究船山思想、弘扬湖湘文化、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宗旨,刊发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影响久远的... 1915年创办的《船山学刊》至今已走过百余年历程,是中国期刊史上为数极少而又历久弥新的学术期刊。《船山学刊》以研究船山思想、弘扬湖湘文化、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宗旨,刊发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影响久远的学术文章,支持了一批又一批学术新人成长。经中外学者百余年精心耕耘,《船山学刊》已成为弘扬船山思想和湖湘文化的学术重镇,成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交流互鉴的国学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期刊史 湖湘文化 传承创新 《船山学刊》 学术期刊 船山思想 文明交流互鉴
下载PDF
征稿启事
5
船山学刊 2024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1915年创办的《船山学刊》至今已走过百余年历程,是中国期刊史上为数极少而又历久弥新的学术期刊。《船山学刊》以研究船山思想、弘扬湖湘文化、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宗旨,刊发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影响久远的... 1915年创办的《船山学刊》至今已走过百余年历程,是中国期刊史上为数极少而又历久弥新的学术期刊。《船山学刊》以研究船山思想、弘扬湖湘文化、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宗旨,刊发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影响久远的学术文章,支持了一批又一批学术新人成长。经中外学者百余年精心耕耘,《船山学刊》已成为弘扬船山思想和湖湘文化的学术重镇,成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交流互鉴的国学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期刊史 湖湘文化 传承创新 《船山学刊》 学术期刊 船山思想 文明交流互鉴
下载PDF
从朱子、船山看宋明理学意志思想的展开 被引量:1
6
作者 高海波 船山学刊 2024年第2期49-63,共15页
朱子晚年比较重视意志问题的讨论,区分意与志,认为与意相比,志是深层、稳定的心理意向,而意则是与具体的念虑、选择、权衡相关的心理意念。立志对于为学与修养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不过,朱子始终认为志与意都属于已发之情,未发阶段不能... 朱子晚年比较重视意志问题的讨论,区分意与志,认为与意相比,志是深层、稳定的心理意向,而意则是与具体的念虑、选择、权衡相关的心理意念。立志对于为学与修养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不过,朱子始终认为志与意都属于已发之情,未发阶段不能有立志、持志的工夫。朱子的这一看法使得其“心统性情”的工夫论,缺了未发时意志对心的主宰。与之相联系,朱子在诠释《大学》“正心”工夫时,也倾向于从深层未发心体的虚灵无滞加以解释。船山对这一看法提出了严厉批评,认为朱子的看法一方面混同于佛老的心灵观,另一方面,也忽视了儒家未发之心的道德主宰性,对儒家之心的意志主义特征缺乏深入的体认。因此,船山主张“持志”是《大学》“正心”工夫的主要内容。同时,与朱子相似,船山严格区分“意”“志”,认为志有恒体而“意无恒体”,肯定志对于意的基础地位及其主宰性。不过,船山的志并不是一种先验的道德意志。沿着这一思路,必然应该肯定一种先验的道德意志,晚明王栋、刘宗周所强调的意就是一种先验的道德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志 心统性情 持志 正心 朱子 船山
下载PDF
认知、信念与行动——由荀子论及儒家道德行动的动力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东方朔 船山学刊 2024年第2期76-91,共16页
一种好的道德理论必须能够有效说明道德如何激发行动,这一问题在荀子那里具体表现为认识的“知”如何激发实践的“行”。《荀子·解蔽》“知道”“可道”“守道以禁非道”的说法,从认知、信念、行动的关系角度看,“知道”是“行道... 一种好的道德理论必须能够有效说明道德如何激发行动,这一问题在荀子那里具体表现为认识的“知”如何激发实践的“行”。《荀子·解蔽》“知道”“可道”“守道以禁非道”的说法,从认知、信念、行动的关系角度看,“知道”是“行道”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由“知道”到“行道”还需要“可道”提供行动动力。人之所以会以“道”为“可”,前提在于“道”是“真”的;而“道”之所以为真,是因为“道”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历史性真理,具有强烈的规范性和评价性。一个人对“道”的认可,意味着对“道”心肯意肯的心灵状态,而这一心灵状态本身便具有激发人的行动的动机效力。在荀子以认知为核心的伦理学中,道德行动可以由作为信念的“可道”提供动机上的效力,这为儒家注重认知一脉的传统如何解决道德行动的动力问题提供了方法论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道德动机 可道 信念状态
下载PDF
礼乐文明中的乐——《荀子·乐论》解读
8
作者 杨国荣 船山学刊 2024年第2期1-16,共16页
礼乐并提,构成了儒学的重要特点。与礼相关的乐首先以情感层面的快乐为内在旨趣,所谓“乐者,乐也”,便表明了这一点。对荀子而言,乐同时呈现价值内涵,并对人的社会生活具有规范意义。乐的社会功能,具体表现在为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提供前... 礼乐并提,构成了儒学的重要特点。与礼相关的乐首先以情感层面的快乐为内在旨趣,所谓“乐者,乐也”,便表明了这一点。对荀子而言,乐同时呈现价值内涵,并对人的社会生活具有规范意义。乐的社会功能,具体表现在为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提供前提。乐言和,音乐具有统一、统摄不同方面的作用。社会生活展开于不同的方面,音乐的作用由此得到多样的体现。荀子肯定音乐是“人情之所必不免也”,先王之治,也以“立乐”为依据。作为情感的表达方式,音乐与人的存在无法相分。广义的音乐包括声乐和乐器等,其中,后者的作用不可忽视。音乐与舞蹈等相关,不管是音乐还是舞蹈,都不仅仅是“术”,而且渗入了“道”,由此,音乐获得了形而上层面的意义。就现实性而言,音乐的作用更多地体现于社会领域,包括规范乡间饮酒等公共性的社会活动与个体的日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 和谐 荀子
下载PDF
中华民族的文明观
9
作者 向玉乔 船山学刊 2024年第2期17-30,共14页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上建构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明观,包括文明化成天下、言立而文明、文明循礼而兴、文明以伦理为荣、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伟大、文明决定国运等主要内容。中华民族的文明观与中华文明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一方面...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上建构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明观,包括文明化成天下、言立而文明、文明循礼而兴、文明以伦理为荣、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伟大、文明决定国运等主要内容。中华民族的文明观与中华文明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中华民族的文明观是中华文明得以创造的思想和理论条件,对中华文明的建构和发展发挥着思想和理论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中华文明的建构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的文明观得以形成的历史和现实基础,正是有中华文明不断演进的历史和现实支撑,中华民族的文明观才能形成并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观 中华文明 人文气象 语言文明 文明交流互鉴
下载PDF
张载理学思想宗旨辨正
10
作者 林乐昌 船山学刊 2024年第3期46-58,共13页
这里所谓“宗旨”,指用两三个字或三四个字,对各派理学大师的中心思想所作的概括。古今学者多认为,“性即理”是程朱理学的思想宗旨,“心即理”是陆九渊心学的思想宗旨,王阳明除认可“心即理”是其思想宗旨之外,还多次强调“知行合一”... 这里所谓“宗旨”,指用两三个字或三四个字,对各派理学大师的中心思想所作的概括。古今学者多认为,“性即理”是程朱理学的思想宗旨,“心即理”是陆九渊心学的思想宗旨,王阳明除认可“心即理”是其思想宗旨之外,还多次强调“知行合一”是他的“立言宗旨”。对于程、朱、陆、王以外的理学大师,虽然也有学者尝试对他们的思想宗旨加以概括,但学术界尚未取得共识。张载理学的思想宗旨,就属于这种情况,因而仍有待细辨。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以“气本论”为张载理学定性。后来,又有学者基于这一定性,用“天人一气”等说法概括张载理学的思想宗旨。针对这一倾向,有必要论证“天人合一”何以是张载理学的思想宗旨,判定“天人一气”何以不能作为张载理学的思想宗旨,并辨析张载理学思想宗旨的其他研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理学 思想宗旨 天人合一 天人一气 以《易》为宗
下载PDF
王船山的历史影响
11
作者 郭齐勇 杨柳岸 船山学刊 2024年第2期31-48,共18页
船山之学在沉寂多年之后迎来影响力的提升。在封建王朝走向崩溃之际,作为进步思想,船山学被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楚乡贤集团发掘出来进入国人视野,并在谭嗣同等进步思想家的推动下名闻海内。民国以来,中国哲学学科逐步成立,船山学被纳入... 船山之学在沉寂多年之后迎来影响力的提升。在封建王朝走向崩溃之际,作为进步思想,船山学被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楚乡贤集团发掘出来进入国人视野,并在谭嗣同等进步思想家的推动下名闻海内。民国以来,中国哲学学科逐步成立,船山学被纳入哲学史叙事之中。随着研究的深入,船山思想的特殊性逐渐受到重视,船山及其所代表的明清之际思潮,逐渐从宋明理学的余脉中脱离出来,获得相对独立的学术地位。以侯外庐、萧萐父为代表的哲学史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启蒙思潮为切入点,深刻揭示了船山学的独特性。近四十年来,多元化的研究范式进入船山学研究,取得了别开生面的成果。船山学在地方学术、比较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研究领域,正大有可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山 明清之际 启蒙思潮 中国哲学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早期楚文化家国情怀论析
12
作者 李炳海 船山学刊 2024年第3期93-106,共14页
早期楚文化家国情怀的生成,以祖先崇拜和师法先公先王的血缘关系为纽带,具有坚实的基础和持久性。举贤授能的用人机制,使家国情怀具有广阔的覆盖面和生生不息的活力。早期楚文化家国情怀具体表现为勇于担当的责任感、甘于抛舍自我的牺... 早期楚文化家国情怀的生成,以祖先崇拜和师法先公先王的血缘关系为纽带,具有坚实的基础和持久性。举贤授能的用人机制,使家国情怀具有广阔的覆盖面和生生不息的活力。早期楚文化家国情怀具体表现为勇于担当的责任感、甘于抛舍自我的牺牲精神和心怀大局的坦荡胸襟。以群体为本位的价值观,使家国情怀把公忠作为基本取向。深重的忧患意识,使得家国情怀具有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睿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楚文化 家国情怀 血缘纽带 群体价值 忧患意识
下载PDF
专业良知、文化自信与中国哲学主体性——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片论
13
作者 许苏民 船山学刊 2024年第1期1-19,共19页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界有一个光辉传统,即建立在专业良知基础上的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对中国哲学主体性的执着持守,其建树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论证并确认了哲学为中国固有之学;二是论证并确认了中国哲学在立千古人极、明万有相通、尽中庸精微...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界有一个光辉传统,即建立在专业良知基础上的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对中国哲学主体性的执着持守,其建树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论证并确认了哲学为中国固有之学;二是论证并确认了中国哲学在立千古人极、明万有相通、尽中庸精微、审言意之辨、通古今之变等方面的理论创造;三是论证并确认了中国自身能够孕育出近代哲学启蒙,融会中西而自创新说。文章还对海外学界以所谓“意识形态化”来全盘否定我国老一辈学者的哲学史研究、以所谓“唐宋变革论”来取代“早期启蒙说”的观点作了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专业良知 文化自信 主体性 早期启蒙说
下载PDF
从“天地之心”到“恻隐之心”——基于“克己复礼为仁”的体用关系
14
作者 向世陵 船山学刊 2024年第1期79-89,共11页
“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对于“仁”之蕴含的一个经典界定,在宋儒,它与“天地之心”密切关联。“仁”具有公天下的普遍品格。“克己复礼”既以克除己私为前提,去私复公也就是复礼为仁。这既是自我的意志努力,同时也是基于“复”之气化运... “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对于“仁”之蕴含的一个经典界定,在宋儒,它与“天地之心”密切关联。“仁”具有公天下的普遍品格。“克己复礼”既以克除己私为前提,去私复公也就是复礼为仁。这既是自我的意志努力,同时也是基于“复”之气化运行的天人的互动,其中体现的,是推动人由此去努力的天道一阳复生的必然趋力。天地之心落实于人即是恻隐之心。克己修身的主动性呼应“生生”的必然性。理学家要求恰当处理仁与爱的关系及性情体用之辨。“全体大用”即静中有动,由用见体。仁体不可以名言,学者须于即物践履中体验。“三达德”的修身行道,根本上已集中到克欲存理和好学、力行、知耻的“为仁”实践,目标则在仁心的全体性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己复礼为仁 天地之心 恻隐之心 体用 动静
下载PDF
王船山的气实在论——以“无有先于清虚一大者”为例
15
作者 吴震 船山学刊 2024年第3期11-26,共16页
王船山是一位气实在论者,其思想是对张载气论的继承和发展。“气”涉及先天气、后天气的问题,由此引出“先天”说是否成立,以及先于天的存在者究竟何谓等问题。船山认为,凡气皆“有象”“有质”,故气为实在,然而“有质者”必有“未有质... 王船山是一位气实在论者,其思想是对张载气论的继承和发展。“气”涉及先天气、后天气的问题,由此引出“先天”说是否成立,以及先于天的存在者究竟何谓等问题。船山认为,凡气皆“有象”“有质”,故气为实在,然而“有质者”必有“未有质者”与之相对,由此推论,在“未有质者”之前又有何物存在?这便涉及宇宙本源的理论问题。船山晚年在批评“先天”论之际,提出了“强欲先之,将谁先乎”这一宇宙论的终极问题。围绕这一问题,船山认为道家特别是庄子哲学的“是”论,即“统天下之有无而曰是”,是对宇宙本源问题的一种回答。船山认为,“推而上之,以至于无无”是必然的结论。“无无”这一源自张载的概念,是对“有”的绝对肯定,也是船山对世界实有、万物实在的基本肯定。同时,船山借用张载“清虚一大”的概念,来描述气的实在性,作出“无有先于清虚一大者”的判断,进一步肯定了气是基本实在。在船山看来,这才是对宇宙本源问题的最终回应。与此相应,船山认为“清虚一大”不是程朱所理解的“道体”,因此根本不存在一个先于气之实在的存在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山 先天 清虚一大 气实在论 张载
下载PDF
唐君毅与牟宗三诠释胡五峰之比较
16
作者 蔡家和 船山学刊 2024年第5期88-102,共15页
唐君毅、牟宗三两位先生在诠释五峰学上有一定程度的差异。牟宗三曾提出著名的“宋明三系说”,其中的五峰、蕺山一系相当独特,原因是五峰为南宋人,蕺山为明末清初人,蕺山甚少提及五峰,彼此亦无学派相承关系,而牟宗三却将二人结为一系。... 唐君毅、牟宗三两位先生在诠释五峰学上有一定程度的差异。牟宗三曾提出著名的“宋明三系说”,其中的五峰、蕺山一系相当独特,原因是五峰为南宋人,蕺山为明末清初人,蕺山甚少提及五峰,彼此亦无学派相承关系,而牟宗三却将二人结为一系。牟宗三以为,二人皆注重主客观之饱满,重心亦重性而以心著性,甚至合于周子、张载、明道三人的学术性格,五峰可为周、张、程之嫡系。唐君毅则以为,五峰固有心学之意味,然实际上却是与伊川“心为已发”之说相近,但这是牟宗三所绝不承认者。依牟宗三,伊川学只传给朱子,伊、朱二人乃是“别子为宗”,虽存有而不活动;伊川与五峰,一为歧一为正,正者之五峰,乃是“天道、性命相贯通”,而与歧出之伊川大异其趣。本文将对二人的五峰学诠释作一比较,判断二人的五峰学诠释孰较能得其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心著性 伊川 五峰 即存有即活动 性体心用
下载PDF
从萧萐父的“两化”主张反思中国哲学的建构
17
作者 景海峰 船山学刊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萧萐父先生是20世纪后期到新世纪初的重要哲学家、哲学史家,他在中国哲学研究领域耕耘多年、成绩斐然,对推动中国哲学史学科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在哲学史方法论和中国哲学的形态反思方面,他亦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其中关于“中国传统文... 萧萐父先生是20世纪后期到新世纪初的重要哲学家、哲学史家,他在中国哲学研究领域耕耘多年、成绩斐然,对推动中国哲学史学科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在哲学史方法论和中国哲学的形态反思方面,他亦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其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西方先进文化的中国化”论述,尤为精到,特显重要。从萧先生的“两化”思考与指向出发,反思中国哲学史的建构历程,并审视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于“中国哲学”形态的不断认识与理解、把握和调整,将有助于深化今天中国哲学学科的自我认知,并促进其未来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萐父 “两化” 中国哲学 制度化背景
下载PDF
《庄子·养生主》的宏大生命观 ——从其关键词和结构说起
18
作者 曹峰 船山学刊 2024年第5期62-72,共11页
《养生主》各个部分都是以“天”为中心展开的,养生之“主”亦即养生之要领就在于“天”,只有“依乎天理”“知天”,不受人为束缚,泰然接受“天之刑”,“安时而处顺”,才能获得满意的人生。从结构上看,《养生主》各段落是前后一贯、彼... 《养生主》各个部分都是以“天”为中心展开的,养生之“主”亦即养生之要领就在于“天”,只有“依乎天理”“知天”,不受人为束缚,泰然接受“天之刑”,“安时而处顺”,才能获得满意的人生。从结构上看,《养生主》各段落是前后一贯、彼此呼应的,并无旁出的支脉和无关的论述。《养生主》所要养的不仅是有限的肉体的生命,也包括死亡在内的无限的超越的生命,是能够坦然应对现实人生困境的生命。可以与《养生主》相互启发的文献是内篇的《德充符》《大宗师》和外篇的《山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养生主》 生命观 庖丁解牛
下载PDF
历代对孔子称管仲“如其仁”的解读——从安大简《仲尼曰》“管仲善”看
19
作者 乐爱国 船山学刊 2024年第2期64-75,共12页
自孔子肯定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的功业并称之“如其仁”,但又批评管仲之“器小”“不知礼”之后,历代儒家对管仲的评价各有不同,大致有三:其一,孟子、荀子以及董仲舒对管仲多有批评,忽视孔子称管仲“如其仁”;其二,汉唐至北... 自孔子肯定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的功业并称之“如其仁”,但又批评管仲之“器小”“不知礼”之后,历代儒家对管仲的评价各有不同,大致有三:其一,孟子、荀子以及董仲舒对管仲多有批评,忽视孔子称管仲“如其仁”;其二,汉唐至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大都称管仲为“仁”,或同时又认为管仲有“器小”“不知礼”的欠缺;其三,程朱一脉以及后来儒家学者大都称管仲有“仁之功”,虽并非“仁人”,但与之密切相关。新出土的安大简《仲尼曰》明确讲“管仲善”,印证了《论语》中孔子称管仲“如其仁”以及后世多数儒家的解读。然而今有学者主要依据孟子轻视管仲的功业并言“以力假仁者霸”,认为孔子称管仲“如其仁”实指孟子所反对的“以力假仁”,而孔子批评管仲“不知礼”蕴含着管仲“不知仁”之意,明显有过度贬低管仲之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管仲 如其仁 《仲尼曰》
下载PDF
朱子的义利观能证成“善之异质性”吗?——基于康德主义的考察
20
作者 谢晓东 船山学刊 2024年第3期70-80,共11页
希尔伯在研究康德哲学时提出了“善之异质性”问题。李明辉据此认为朱子无法从理论上说明“善之异质性”而仅仅能够说明其反面——“善之同质性”问题。在研究人心道心问题时,林月惠也批评朱子无法说明“善之异质性”问题。为简化论证,... 希尔伯在研究康德哲学时提出了“善之异质性”问题。李明辉据此认为朱子无法从理论上说明“善之异质性”而仅仅能够说明其反面——“善之同质性”问题。在研究人心道心问题时,林月惠也批评朱子无法说明“善之异质性”问题。为简化论证,本文从朱子的义利观去证明朱子伦理学的性质是义务论。不同于目的论以非道德价值说明道德价值,义务论反对把正当和义务简化为非道德价值的计算,从而能够充分解释“善之异质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之异质性 朱熹 义利观 康德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