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893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法求韵——嘉道时期碑学昌盛下的吴德旋帖学观念
1
作者 李彤 黄伟 艺术学界 2023年第2期423-437,共15页
宜兴籍书家吴德旋尽管身后书名不著,但其较时人更为“保守”的帖学书法立场与其同碑学先驱们的交游使之具备特定书史语境下的典型价值。时下对吴德旋的研究多着眼于其尚韵,实际吴氏主张以可形可状的法来求韵,具体可析理为笔墨结体之法... 宜兴籍书家吴德旋尽管身后书名不著,但其较时人更为“保守”的帖学书法立场与其同碑学先驱们的交游使之具备特定书史语境下的典型价值。时下对吴德旋的研究多着眼于其尚韵,实际吴氏主张以可形可状的法来求韵,具体可析理为笔墨结体之法和学书次第之法,二者又为孕生神巧的本体概念之法所统摄。“以法求韵”所呼应的“重形求实”思路是乾嘉以来碑、帖书风的共识,也是导致清代书风转换的线索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德旋 韵与法 碑帖书风转换
原文传递
卷首语
2
作者 龙迪勇 艺术学界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叙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基本的人性冲动,它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叙事的范围并不囿于狭隘的小说领域,它的根茎伸向了人类文化、历史、社会与生活的各个方面。经历万千日常或内心事件、讲述自身或他人离奇遭际、体味各种纪实或... 叙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基本的人性冲动,它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叙事的范围并不囿于狭隘的小说领域,它的根茎伸向了人类文化、历史、社会与生活的各个方面。经历万千日常或内心事件、讲述自身或他人离奇遭际、体味各种纪实或虚构故事,几乎构成我们人生经验和意义的全部。故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构筑了我们的人生,也塑造、成就了我们自身。叙事在时间上具有久远性,在空间上具有广延性,它与抒情、说理一样,是推动人类进行文化创造的基本动力,并与抒情、说理一起,成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性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领域 人生经验 卷首语 性冲动 广延性 说理 抒情 文化
原文传递
从“磔鸡挂户”到“大吉大利”——中国传统年画中鸡形象文化内涵探源
3
作者 张自然 艺术学界 2023年第2期249-271,共23页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供人们在过年时张贴的画种,以其独特的内容与形式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在年画的众多题材中,鸡的形象无疑是历史最悠久、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年画中鸡的形象来源于上古时期的祭祀或图腾崇拜,其形成经历了祀神、祀...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供人们在过年时张贴的画种,以其独特的内容与形式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在年画的众多题材中,鸡的形象无疑是历史最悠久、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年画中鸡的形象来源于上古时期的祭祀或图腾崇拜,其形成经历了祀神、祀宗庙、衅门、悬户、贴户等阶段,其涵义则随着社会的变化不断发展丰富,由禳灾避恶、逐鬼驱邪、谢刑德和阴阳发展到祈福、取吉、迎祥,再到反映欢乐喜庆的现实生活。年画中鸡形象的内涵及其演变具有丰富的文化信息,它是巫术、祭祀的遗留,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与因类比附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体现的是由神圣到世俗的信仰变化和由消极到积极的生活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画 祭祀 阴阳五行 因类比附 神圣 世俗
原文传递
中华美学“尚清”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4
作者 何世剑 艺术学界 2023年第2期497-509,共13页
“尚清”是中华美学精神的重要构成,也是中华文化基本素质的特色体现,尤其是文化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自觉追求。“尚清”,在为人做人方面体现为坚守本色,秉持理性;在处世做事方面体现为崇尚清明,公正廉洁。古往今来,“尚清”作为一种审... “尚清”是中华美学精神的重要构成,也是中华文化基本素质的特色体现,尤其是文化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自觉追求。“尚清”,在为人做人方面体现为坚守本色,秉持理性;在处世做事方面体现为崇尚清明,公正廉洁。古往今来,“尚清”作为一种审美文化追求、政治理想文化、理想人格操守、艺术美学精神在不断地积淀、丰富和传扬,对推动政治文明建设、社会文化发展等贡献了诸多力量。当下,传承和阐扬“尚清”精神有助于建设“本正源清”的政治法纪、营造“清和秀美”的社会生活、塑造“廉洁奉公”的文化风气、涵养“风清骨峻”的社会个体、构建“天清人和”的生态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美学精神 尚清 审美意蕴 文化表征 当代价值
原文传递
角色·空间·主题——继志斋和容与堂本《玉合记》图文叙事考察
5
作者 丁淑梅 杨帆 艺术学界 2023年第1期271-295,共25页
小说戏曲插图在转译文本故事的过程中自然生发出叙事功能。以继志斋刊本《重校玉合记》和容与堂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玉合记》插图叙事为中心,通过对插图中的人物情态、故事空间、主题阐释等叙事要素进行梳理,考察插图在塑造人物、重构... 小说戏曲插图在转译文本故事的过程中自然生发出叙事功能。以继志斋刊本《重校玉合记》和容与堂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玉合记》插图叙事为中心,通过对插图中的人物情态、故事空间、主题阐释等叙事要素进行梳理,考察插图在塑造人物、重构故事和文本阐释方面的价值及图文互动关系。基于这种文图对读的详细分析,有助于在互文性阐释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文本的丰富内涵,对于进一步认识小说戏曲插图之于戏曲接受和传播的作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图叙事 《玉合记》 人物情态 故事空间 互文性阐释
原文传递
洞天:一个中国传统空间叙事概念
6
作者 李鹏 艺术学界 2023年第1期333-345,共13页
洞天是在道教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明晰起来的具有避世修炼功能的异质空间概念,它的产生与“壶天”信仰、仙山信仰、汉代丧葬制度都有着密切关系。洞天概念的系统化是东晋以来道教正统化和世俗化的产物。洞天依托名山石室,具有独立性、隐蔽... 洞天是在道教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明晰起来的具有避世修炼功能的异质空间概念,它的产生与“壶天”信仰、仙山信仰、汉代丧葬制度都有着密切关系。洞天概念的系统化是东晋以来道教正统化和世俗化的产物。洞天依托名山石室,具有独立性、隐蔽性、庇护性、对修炼的助益性等特点。洞天的空间叙事特点突出表现在时空的独立性、异质性、隐秘性等方面,这些奇异的特性来源于基于气论哲学思想的宗教冥想体验,在我们的文化中扮演着“异托邦”的功能。洞天叙事概念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变体,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历代文学叙事和造型艺术的发展,并经由历史积淀,成为中国人集体意识意义上的“存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天 异质空间 空间叙事 异托邦 存在空间
原文传递
陶瓷上中西图像叙事的空间并置、改写与互鉴
7
作者 倪爱珍 艺术学界 2023年第1期109-125,共17页
18世纪前后西方订制瓷上出现很多表现西方文化的图像,内容丰富,不仅有西方的宗教、神话、文学、风土人情、新闻时事等,还有中西文化场景、元素的并置、混搭,以及“中国风”图像,通过它可以管窥西方人的文化心理和精神需求,将其与陶瓷上... 18世纪前后西方订制瓷上出现很多表现西方文化的图像,内容丰富,不仅有西方的宗教、神话、文学、风土人情、新闻时事等,还有中西文化场景、元素的并置、混搭,以及“中国风”图像,通过它可以管窥西方人的文化心理和精神需求,将其与陶瓷上的中国图像叙事进行比较,则又可以研究中西图像叙事传统的不同及其互学互鉴的影响历程,而瓷器的立体造型为这些图像提供了独特的空间构图和视觉语言,具体表现在中西饮酒图和狩猎图的并置、纹章瓷上中西元素的混搭、仕女图的中西“旅行史”、中西陶瓷图像上的故事类型、女性角色、独特意象等方面。陶瓷图像具有题材类型化、图式格套化特征,创新性不明显,所以常被忽视或轻视,但其实这类型、格套以及在其基础上无意或有意的小小变化,恰恰隐藏了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图像 叙事传统 并置 改写 互鉴
原文传递
“另一种崇高”及其影像表达——试析张艺谋《一秒钟》的崇高美学与空间叙事
8
作者 刘世文 王婷 艺术学界 2023年第2期59-74,共16页
张艺谋以中国20世纪70年代为背景的电影《一秒钟》呈现出对“另一种崇高”的建构意识,并突出地表现在其电影空间叙事中。张艺谋在《一秒钟》中对中国20世纪70年代真正崇高的缺失和“伪崇高”的在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从微观视角书写和记... 张艺谋以中国20世纪70年代为背景的电影《一秒钟》呈现出对“另一种崇高”的建构意识,并突出地表现在其电影空间叙事中。张艺谋在《一秒钟》中对中国20世纪70年代真正崇高的缺失和“伪崇高”的在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从微观视角书写和记忆在特殊历史时空中被边缘化的社会群体和小人物形象,张扬个体的生命体验及其价值;通过对自然空间、媒介空间与历史空间的表现与呈现解构宏大叙事,彰显人性的真诚、光辉与美好,并赋予“崇高”以社会价值与人文关怀。藉此,张艺谋建构着“另一种崇高”的美学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秒钟》 张艺谋 “另一种崇高”美学 微观叙事 空间叙事
原文传递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与“叙事”
9
作者 郑德东 艺术学界 2023年第1期346-352,共7页
空间叙事是一个极有裨益的研究方向,从新的角度来探析华夏民族的营建智慧与生活艺术。鉴于我国特殊的地缘关系、广阔的文化输出前景,空间叙事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打开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东方美学、文化历史、民族记忆等要素新的认知契机... 空间叙事是一个极有裨益的研究方向,从新的角度来探析华夏民族的营建智慧与生活艺术。鉴于我国特殊的地缘关系、广阔的文化输出前景,空间叙事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打开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东方美学、文化历史、民族记忆等要素新的认知契机。空间又是构成叙事必不可少的基础,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这一独特的空间结构以及历史存在物,对于从空间维度上丰富叙事结构体系也有丰富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园林 古典园林 空间叙事 历史叙事 园林美学
原文传递
从文图互仿到互动——论《中国文学与文化》杂志的明清视觉文化研究
10
作者 李松 陈文欣 艺术学界 2023年第1期180-197,共18页
英文杂志《中国文学与文化》开设的“中国文学与视觉文化”专题聚焦明清时期文学与图像的关系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特色,体现了海内外文图关系研究的最新进展。相关学者认为,对于文学与图像的研究应以媒介异质性为前提,在二者的互... 英文杂志《中国文学与文化》开设的“中国文学与视觉文化”专题聚焦明清时期文学与图像的关系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特色,体现了海内外文图关系研究的最新进展。相关学者认为,对于文学与图像的研究应以媒介异质性为前提,在二者的互动关系中文学与图像并非彼此替代,而是彼此互为语境,从而以各自的媒介特质为艺术整体创造意义。其次,应该重视文图共存背后的文化与历史语境,通过语境化方法为二者关系的考察提供更大的阐释域,从而凸显文图互动进行意义生产的能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与文化》 文学 图像 视觉文化
原文传递
Vlog影像的空间叙事探析
11
作者 李鹏 艺术学界 2023年第2期89-106,共18页
Vlog影像作为自媒体平台常见的一类影像,以提供真实、自然、贴近生活的内容被广大用户熟识。借助自媒体平台提供的媒介环境,Vlog影像最大程度上实现了与众多用户的接触和交流。虽同为记录影像,Vlog影像与纪录片却在叙事表达方面存在差异... Vlog影像作为自媒体平台常见的一类影像,以提供真实、自然、贴近生活的内容被广大用户熟识。借助自媒体平台提供的媒介环境,Vlog影像最大程度上实现了与众多用户的接触和交流。虽同为记录影像,Vlog影像与纪录片却在叙事表达方面存在差异。Vlog影像具有明显的人格化、大众化、参与化等特征。为提升用户浏览量,Vlog影像空间叙述主体借助技术手段提升了叙事效果,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部分事实,影响了影像的“可信性”。对Vlog影像的叙事空间进行分析,有助于加深对这一影像类型的认识,丰富和拓展记录影像叙事理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log影像 空间叙事 叙事策略 信息遮蔽
原文传递
空间并置、空间隐喻与空间互文——论中国西部电影的空间叙事
12
作者 吉平 艺术学界 2023年第2期3-16,共14页
西部电影其艺术成就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在于导演们对“西部叙事空间”的运用和把握。西部电影作为享有世界声誉的民族电影流派,其重要的艺术魅力即在于此。在对“空间”的运用上,空间叙事与西部电影有其内在关联性。具体而言,西部电影在... 西部电影其艺术成就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在于导演们对“西部叙事空间”的运用和把握。西部电影作为享有世界声誉的民族电影流派,其重要的艺术魅力即在于此。在对“空间”的运用上,空间叙事与西部电影有其内在关联性。具体而言,西部电影在叙事手法上运用了空间并置、空间隐喻和空间互文等空间叙事技法。西部电影中叙事线索的并置、叙事场景的互文、叙事景观的隐喻,织就和强化着西部电影“西部叙事空间”的叙事内蕴与意义言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电影 空间叙事 叙事空间 空间并置
原文传递
空间书写、回旋叙事与意义标志——论张爱玲文学作品的囚禁与困境主题
13
作者 黄擎 艺术学界 2023年第1期198-212,共15页
囚禁与困境系张爱玲文学作品的一大主题,其笔下多种形式的空间书写构成回旋叙事,并形成意义标志,共同指向这一主题。“黄金的枷锁”“帐子”“雕花囚笼”“链”“囚房”“鸡笼”等具有家族相似性的意象群与空间束缚相关,“墙”则具有空... 囚禁与困境系张爱玲文学作品的一大主题,其笔下多种形式的空间书写构成回旋叙事,并形成意义标志,共同指向这一主题。“黄金的枷锁”“帐子”“雕花囚笼”“链”“囚房”“鸡笼”等具有家族相似性的意象群与空间束缚相关,“墙”则具有空间阻隔意味,“幽暗”“黑色”“日色昏黄”“没有光的所在”等属于暗色调空间书写,“困”“封锁”“封闭”“拘禁”“动弹不得”“窒闷”“沉闷”“窒息”等与空间书写相关的词语亦频频出现,均承担着凸显囚禁与困境主题的意义标志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空间书写 回旋叙事 意义标志
原文传递
丹托与格林伯格艺术史理论的比较研究
14
作者 罗伯中 李帛雨 艺术学界 2023年第2期441-458,共18页
丹托试图通过“艺术终结论”为当代艺术的后现代处境提供解释,为此,丹托批判了格林伯格现代主义艺术史理论的历史普遍主义、审美排他性和现代主义版本的“艺术终结论”。丹托对格林伯格现代主义理论的批判是基本有效的,然而,丹托的“艺... 丹托试图通过“艺术终结论”为当代艺术的后现代处境提供解释,为此,丹托批判了格林伯格现代主义艺术史理论的历史普遍主义、审美排他性和现代主义版本的“艺术终结论”。丹托对格林伯格现代主义理论的批判是基本有效的,然而,丹托的“艺术终结论”仍然保留了现代主义美学的自我意识、审美排他主义以及宏大叙事的原则,它实际上构成了现代主义艺术史观的延续。丹托的“艺术终结论”存在着理论意图与理论本质的矛盾,它既没有构成对格林伯格现代主义艺术史理论的彻底超越,也没有实现对“当代—后现代”艺术的圆满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托 艺术终结论 格林伯格 艺术史叙事
原文传递
流变的祥瑞——汉代云虡纹的产生、构成与转向
15
作者 洪玲 艺术学界 2023年第2期272-291,共20页
云虡纹是一种汉代独特的装饰纹样,最早见于西汉漆器上,由于古文献中有关云虡纹的记载不详,后人对云虡纹的认知存在不足。“云”与“虡”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云虡纹产生的时代根源与汉代人的神仙思想密切相关,在云虡纹组合纹样中,云气纹... 云虡纹是一种汉代独特的装饰纹样,最早见于西汉漆器上,由于古文献中有关云虡纹的记载不详,后人对云虡纹的认知存在不足。“云”与“虡”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云虡纹产生的时代根源与汉代人的神仙思想密切相关,在云虡纹组合纹样中,云气纹作为主纹奠定了云虡纹的形式构成和叙事逻辑,“虡”作为汉代创造的神兽母题,被描绘在缥缈云海之中,在具体形象和数量上并无定式和法则,云虡纹所承载的精神信仰与审美需求是汉代人对天堂的美好想象和期待,表现为自由、灵动的形式特点。以西汉中期为界,云虡纹在汉代的流变,体现了从具体的天堂场景到祥瑞化的天堂图式的转向,反映了汉代意识形态对纹样类型的选择及形式风格的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云气纹 神仙思想
原文传递
中国上古神话时空叙事特色研究
16
作者 韩冷 艺术学界 2023年第1期129-161,共33页
中国上古神话对于世界的基本想象为“天圆地方”。“天”是对天界以及天界神灵的泛称。华夏大地“九土”后来也称为“九州”。四海是相通的圆环状,与“天圆”正好相合。上古神话的时空观念具有先空后时、以空统时、时空循环的特征。上... 中国上古神话对于世界的基本想象为“天圆地方”。“天”是对天界以及天界神灵的泛称。华夏大地“九土”后来也称为“九州”。四海是相通的圆环状,与“天圆”正好相合。上古神话的时空观念具有先空后时、以空统时、时空循环的特征。上古神话中,抽象的时间都是由具体的天神代表,同时将时间流逝描绘为“羲和驾车”,以及“烛龙眼睛的开合”。“死而复生”也是原始人关于生命时间的一种奇幻想象,打破了向死而生的线性生命观。在原始人拟构的奇幻世界中,共存着神、仙、鬼、怪、妖、精、巫这些艺术形象。原始宗教崇拜的神与上古神话记载的神,同多于异。“自然神”体现了中国文化中最早的天人合一、万物平等的观念。“神”“仙”并称,“神”“鬼”一同。“怪”,异也。“妖”为地上反常现象。物质老者,其“精”为人。巫师除了具有与鬼神沟通的能力之外,还精通医药、天文和占卜。正邪二元对立的“神”“仙”与“怪”“妖”“精”,体现了五行相生相克的辩证唯物哲学思想,二元对立的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怪妖精生而危害百姓,也有一些神仙因为祸害百姓而成为害。与希腊神祇皆为人形不同,中国神话中有些神本为动物形象。神怪皆具有动物拼接,器官数量增减,夸饰体型巨大的构成规律。神仙鬼怪妖精的形象可以不断发生变化,这也是化生思想的体现。蕴藏于中外神话中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道德原则的差异正是中外奇幻美学精神的最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体系 空间叙事 超自然叙事
原文传递
淮剧“小传统”文化基质探析
17
作者 赵艳玲 艺术学界 2023年第2期408-422,共15页
淮剧是江苏里下河地区重要的地方剧种。淮剧的音乐与唱腔具有地域性,从业者具有草根性,生存空间具有礼俗性,传承方式具有口头性等特征,他们构成了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芮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所说的“小传统”文化基质。了解... 淮剧是江苏里下河地区重要的地方剧种。淮剧的音乐与唱腔具有地域性,从业者具有草根性,生存空间具有礼俗性,传承方式具有口头性等特征,他们构成了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芮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所说的“小传统”文化基质。了解淮剧“小传统”文化基质,有利于从淮剧的生存空间、从业人员、传承方式等方面,共同建构立体性、多元化、多维度的非遗保护路径,进而推动淮剧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剧 小传统 文化基质
原文传递
海西法的中国式受容与焕彩——兼谈造型语言的“两创”问题
18
作者 黄月娥 谢建明 艺术学界 2023年第2期386-407,共22页
明清时期,中西方艺术语言进入碰撞与融合的新阶段,尤以来华传教士于清代宫廷内研创海西法为独特实践。随着宫廷画院对此风格的弥散和民众喜好的泛化,海西法在明清艺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海西法绘画技法的中国式受容与焕彩,体现了... 明清时期,中西方艺术语言进入碰撞与融合的新阶段,尤以来华传教士于清代宫廷内研创海西法为独特实践。随着宫廷画院对此风格的弥散和民众喜好的泛化,海西法在明清艺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海西法绘画技法的中国式受容与焕彩,体现了本土文化对西方文化的溶解、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后的自我调适与融合。其为适应中国本土审美与伦俗而作的由块面向线条的转变、光影表达的取舍、趋于淡雅的色彩焕新,为当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实践提供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西法 郎世宁 焦秉贞 风格融合 “两创”实践
原文传递
元故事理论的建构与实践
19
作者 李君威 艺术学界 2023年第2期158-184,共27页
元故事理论是故事的本体论,也是故事的基础原理,它关乎于故事的根本形式和深层结构。通过梳理元故事理论的历史可以发现,元故事理论及其模型的建构与行动阶段的划分具有密切关联,而行动阶段的划分方法(三分法/四分法)与人类自古以来的... 元故事理论是故事的本体论,也是故事的基础原理,它关乎于故事的根本形式和深层结构。通过梳理元故事理论的历史可以发现,元故事理论及其模型的建构与行动阶段的划分具有密切关联,而行动阶段的划分方法(三分法/四分法)与人类自古以来的思维模式同样具有紧密联系。由此可以上升到人类学的高度,即以三分法/四分法为代表的人类思维模式是元故事理论建构的文化和历史根源。通过以上梳理,可以指出元故事理论的历史发展态势及其自身阐释阈限的问题,并以此尝试提出建构元故事理论及其模型的“原则”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故事理论 行动阶段 阐释阈限 人类思维模式 三分法/四分法
原文传递
展览的空间叙事设计探析——以“庞薰琹与阳太阳·纪念决澜社成立90周年特展”为例
20
作者 赵澄 李轶南 艺术学界 2023年第2期231-245,共15页
叙事学理论为美术馆展陈空间提供了新的策展理念。本文拟通过“故事”和“话语”两个维度展开叙事策略研究。“庞薰琹与阳太阳·纪念决澜社成立90周年特展”从六个篇章剖析了展览叙事语汇的空间表达,展览图像空间叙事的逻辑构建,以... 叙事学理论为美术馆展陈空间提供了新的策展理念。本文拟通过“故事”和“话语”两个维度展开叙事策略研究。“庞薰琹与阳太阳·纪念决澜社成立90周年特展”从六个篇章剖析了展览叙事语汇的空间表达,展览图像空间叙事的逻辑构建,以及多元化展陈空间的叙事形态营造,拓展了当今美术馆展览的思想内涵与文化空间,实现了人、物、空间的高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叙事设计 图像叙事 叙事主题 叙事结构 叙事场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