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9,81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繁花》:商业伦理理想、世俗感性张扬与对上海的想象力消费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旭光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1期26-28,共3页
直观而言,《繁花》是王家卫以高度作者性、风格化、电影化的语言以及诗意化表现性场景、非情节剧化的叙事结构,讲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变革中的上海和上海人。但显然又不止于此。《繁花》之引发类乎90年代初《渴望》的全民观剧热潮... 直观而言,《繁花》是王家卫以高度作者性、风格化、电影化的语言以及诗意化表现性场景、非情节剧化的叙事结构,讲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变革中的上海和上海人。但显然又不止于此。《繁花》之引发类乎90年代初《渴望》的全民观剧热潮,绝不仅仅因为上海,也不仅仅因为王家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家卫 情节剧 《渴望》 电影化 《繁花》 诗意化 风格化 想象力
下载PDF
从一个理念到一台大戏——沪剧《同舟》创作谈
2
作者 徐正清 周云汇(整理)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2期64-66,共3页
由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上海市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指导、支持,由长宁沪剧团创作演出的沪剧大戏《同舟》于3月23-27日在虹桥艺术中心首度亮相。这是戏曲舞台上第一部表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大型作品。为了解该剧... 由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上海市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指导、支持,由长宁沪剧团创作演出的沪剧大戏《同舟》于3月23-27日在虹桥艺术中心首度亮相。这是戏曲舞台上第一部表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大型作品。为了解该剧“从一个理念到一台大戏”的创作历程,《上海艺术评论》采访了该剧编剧徐正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作品 艺术评论 戏曲舞台 剧本创作 发展基金会 上海市长宁区 沪剧 同舟
下载PDF
资讯
3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1期99-99,共1页
01第九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9)在上海久事美术馆揭晓2023年12月12日,第九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9)于上海久事美术馆举行了颁奖典礼。来自伦敦的Michael Kurtz斩获大奖,获得人民币80000元奖金和一次赴中国的短期驻留;来自北京的张晨,伦... 01第九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9)在上海久事美术馆揭晓2023年12月12日,第九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9)于上海久事美术馆举行了颁奖典礼。来自伦敦的Michael Kurtz斩获大奖,获得人民币80000元奖金和一次赴中国的短期驻留;来自北京的张晨,伦敦的Daniel Culpan和伯明翰的孙闻获得二等奖,各获得人民币30000元奖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评论 美术馆 人民币 伯明翰 DANIEL 奖金
下载PDF
略论电视剧《繁花》的独特地位与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仲呈祥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1期9-11,共3页
一曾在国家广电总局从事过电视剧创作领导管理工作十余年的老友李京盛观罢秦雯编剧、王家卫导演的30集电视剧《繁花》,认为该剧托物言志,寓理于情,给今日荧坛投下了一颗“炸弹”!此言不假,有深意藏焉!我亦有此同感。《繁花》未播出,预... 一曾在国家广电总局从事过电视剧创作领导管理工作十余年的老友李京盛观罢秦雯编剧、王家卫导演的30集电视剧《繁花》,认为该剧托物言志,寓理于情,给今日荧坛投下了一颗“炸弹”!此言不假,有深意藏焉!我亦有此同感。《繁花》未播出,预热有方,观众期待强烈。一经播出,虽开篇二集,尚闻争议,但愈往后播,反响则与日俱增,由荧坛跨界到全社会,形成一种蔚为壮观的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创作 王家卫 国家广电总局 地位与价值 《繁花》 李京盛 托物言志 跨界
下载PDF
人的全面展开,美的层累突创——略论蒋孔阳美学思想
5
作者 马大康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4年第1期12-20,240,共10页
蒋孔阳着眼于人与现实关系的多维性、复杂性、复合性来揭示人的丰富性,探讨审美现象的多样性,其美学思想海纳百川、融汇中西古今。一方面,蒋孔阳熟稔西方古典和现代美学思想;另一方面,他深入钻研和总结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和文学艺术实践,... 蒋孔阳着眼于人与现实关系的多维性、复杂性、复合性来揭示人的丰富性,探讨审美现象的多样性,其美学思想海纳百川、融汇中西古今。一方面,蒋孔阳熟稔西方古典和现代美学思想;另一方面,他深入钻研和总结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和文学艺术实践,从中获得理论新知,进而突破西方美学思想框架,为美学研究注入中华民族智慧和新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美学思想 审美关系 主体性 去主体化
下载PDF
现代斯拉夫文论与跨文化阐释
6
作者 周启超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4年第1期153-167,247-248,共17页
阐释学在文学研究四大基本范式中,历史最为悠久,形态最为多样。以文学形式、文学结构、文学功能的深耕为其根本旨趣的现代斯拉夫文论,对文学阐释学有其独特贡献。高扬“复调——对话——狂欢化—外位性”的巴赫金,潜心于“文本——符号... 阐释学在文学研究四大基本范式中,历史最为悠久,形态最为多样。以文学形式、文学结构、文学功能的深耕为其根本旨趣的现代斯拉夫文论,对文学阐释学有其独特贡献。高扬“复调——对话——狂欢化—外位性”的巴赫金,潜心于“文本——符号—结构——功能”研究的洛特曼,都对跨文化阐释机制作出具有学理性的开拓。巴赫金在文化哲学界面上展开其阐释学命题建构,提出“阐释即对话”,积极阐释生成于多声部对话,“外位性”视界促成创造性阐释。这是在阐释路径上推进方法论建设;洛特曼则是在符号学界面论证“阐释即翻译”,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互动乃不同文本符号代码的转换互译,跨文化互译会生成新涵义。这是在阐释特质上推进认识论探索。从学术史与思想史来看,巴赫金与洛特曼的这些命题实则是对阐释学重镇德国阐释学思想理念的创造性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学 现代斯拉夫文论 巴赫金 洛特曼 跨文化
下载PDF
作为方法的蒋孔阳美学思想
7
作者 王一川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4年第1期5-11,239,共8页
在中国现代美学谱系中,蒋孔阳是继王国维等第一代美学家、朱光潜和宗白华等第二代美学家之后第三代美学家的杰出代表。他上承第一代和第二代美学家,悉心探寻西方美学范式、苏联美学范式及中国美学传统三者之间的汇通道路。他的美学研究... 在中国现代美学谱系中,蒋孔阳是继王国维等第一代美学家、朱光潜和宗白华等第二代美学家之后第三代美学家的杰出代表。他上承第一代和第二代美学家,悉心探寻西方美学范式、苏联美学范式及中国美学传统三者之间的汇通道路。他的美学研究道路经历了三个时段:一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融合西方美学与苏联美学而形成文艺特征论;二是20世纪80年代致力西方美学史与中国美学史的相互汇通;三是20世纪90年代前期体现走出西方美学话语而构建中国现代美学体系的努力。蒋孔阳是中国现代美学第三代中成就卓著和富于独特学术个性的杰出美学家,他的美学思想具有更加重要的方法论价值:一种由两纵两横交织而组成的美学研究方法构造。这种美学研究方法以西方美学史学和中国美学史学构成两纵、以文艺特征学和美学体系学构成两横,共同组成一种在中西美学史学融通中结合文艺特征研究而构造美学体系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中国现代美学 第三代美学家 作为方法的蒋孔阳
下载PDF
蒋孔阳先生与文艺美学
8
作者 刘俐俐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4年第1期49-68,242-243,共22页
文艺美学在中国发生是历史必然。告别哲学属性的“美的本质”提问方向,转向艺术本体和审美感受及其关系的问题方向,是40余年文艺学美学领域的潮流。尊重审美感受和艺术本体的学者,都有可能以不同方式为文艺美学建设做出贡献。重读蒋孔... 文艺美学在中国发生是历史必然。告别哲学属性的“美的本质”提问方向,转向艺术本体和审美感受及其关系的问题方向,是40余年文艺学美学领域的潮流。尊重审美感受和艺术本体的学者,都有可能以不同方式为文艺美学建设做出贡献。重读蒋孔阳先生的《美学新论》并选取“多层累的突创”为切入口,细致分析后发现具有文艺美学特质,落脚在文学批评理论,可引发文体、审美主体、文本内容、审美功能等多维批评角度。论文继而从文学批评理论的诸种困惑入手,向“多层累的突创”寻取思考的线索,获得了解决困惑的珍贵美学资源。由此初步假设,蒋孔阳先生《美学新论》具有文艺美学特质。确实,蒋先生的性格、审美鉴赏力以及执着的学术追求,让他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审美经验和深化理论思考,以他美学融合艺术经验之路与文艺美学暗合和默契。首先,在提问方向上暗合和默契。美学性质的美论、美感论、美的规律等大问题,被他分解为小问题群,小问题群紧密贴着艺术本体和审美体验,由此他以“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互结合地阐述,结论均与文艺美学相通相似。其次,他在致思方式上也出现了暗合和默契:问题的层次性和递进性;中西艺术经验及其利弊有条不紊地编织成论证链等。由此,他收获了诸如“美在创造中”“人是‘世界的美’”等一系列中国学者的学术观点,形成了属于中国文艺美学的学术思想和话语。从文学批评理论→文艺美学→美学的逆向逻辑关系来看,从文艺美学属性的《美学新论》中,汲取文学本体和审美体验及其全部美学思想资源,会更为便利和接地气。这是蒋孔阳先生对当代文艺学美学的独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文艺学 美学“多层累的突创” 文学批评理论
下载PDF
地理场景与空间建构——地理与麦克白的命运
9
作者 白阳明 王莎莎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4年第1期181-193,249,共14页
莎士比亚在《麦克白》中设置许多地理场景,构建出神秘空间和权力空间,命运随着地理场景的不同而变迁,悲剧随着空间的转换而发展,剧中的地理差异反映出麦克白悲惨命运的必然性,呈现地理即命运的观点。研究《麦克白》中的地理场景与空间建... 莎士比亚在《麦克白》中设置许多地理场景,构建出神秘空间和权力空间,命运随着地理场景的不同而变迁,悲剧随着空间的转换而发展,剧中的地理差异反映出麦克白悲惨命运的必然性,呈现地理即命运的观点。研究《麦克白》中的地理场景与空间建构,既提供了一种解读作品的新方法和新视角,又可以更好地理解莎士比亚如何通过地理空间表达时空体验,展现人物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白》 地理场景 空间建构 命运
下载PDF
儒雅睿智,谆谆善诱——忆蒋孔阳先生
10
作者 曾繁仁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4年第1期1-4,238,共5页
虽然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没有成为蒋孔阳先生的学生,但蒋先生谦逊、友好和热情的待人态度已深深地印在我心中。蒋先生在《美学新论》这本书中提出“综合比较”方法论、“审美关系论”“审美创造论”与“多层累突创论美学”等一系列重要理... 虽然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没有成为蒋孔阳先生的学生,但蒋先生谦逊、友好和热情的待人态度已深深地印在我心中。蒋先生在《美学新论》这本书中提出“综合比较”方法论、“审美关系论”“审美创造论”与“多层累突创论美学”等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是新时期美学研究的新突破与新成果,这也成为蒋孔阳先生对我国美学的新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美学 《美学新论》
下载PDF
钟嵘、刘勰对于晋宋诗学状物追求的真实态度
11
作者 杨柳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4年第1期217-223,252,共8页
面对晋宋诗学呈现出的重视文辞、追求写物的倾向,钟嵘和刘勰均提出了一定的批评意见。长期以来,学界多认为此乃钟、刘对晋宋诗学的形式主义的批判。而实际上,二人并未否定晋宋诗学的状物、尚辞倾向,亦不曾主张以应物斯感的比兴传统来纠... 面对晋宋诗学呈现出的重视文辞、追求写物的倾向,钟嵘和刘勰均提出了一定的批评意见。长期以来,学界多认为此乃钟、刘对晋宋诗学的形式主义的批判。而实际上,二人并未否定晋宋诗学的状物、尚辞倾向,亦不曾主张以应物斯感的比兴传统来纠此写物倾向之“偏”,更未因此否定晋宋诗学的价值。而晋宋诗学也并非是所谓“物”现而“感”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嵘 刘勰 晋宋诗学
下载PDF
五四以来双重视域下的民间美术概念生发
12
作者 吴昉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4年第1期110-124,245-246,共17页
20世纪初五四运动新思潮引发了“到民间去”寻找新文艺的呼声,一系列学术概念相继形成。民间美术概念的学理发展脉络,遵循民俗学与美术学双重学术视域下的交叉融合与跨学科发展,显示出两种学科理论在实践与研究方法上的差异性。民俗学... 20世纪初五四运动新思潮引发了“到民间去”寻找新文艺的呼声,一系列学术概念相继形成。民间美术概念的学理发展脉络,遵循民俗学与美术学双重学术视域下的交叉融合与跨学科发展,显示出两种学科理论在实践与研究方法上的差异性。民俗学通过对民俗事象的发现和界定,呈现、阐释民间美术;美术学则通过学科体系建构,探索其实用生产功能及转化可能。两种学科领域下的融合发展,促进了新时期民间美术关于“民间性”的观念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美术 学理发展 民间性
下载PDF
论电视剧《城中之城》中赵辉形象的独特创造和美学价值
13
作者 仲呈祥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3期21-24,共4页
新近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的关于沪产电视剧《城中之城》的研讨会上,编、导、演和制片人代表畅谈了创作体会,尤其是主演赵辉的于和伟的一番肺腑之言,令我这个差不多从事了近半个世纪的文艺评论工作者沉思良久,以至于彻夜难眠... 新近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的关于沪产电视剧《城中之城》的研讨会上,编、导、演和制片人代表畅谈了创作体会,尤其是主演赵辉的于和伟的一番肺腑之言,令我这个差不多从事了近半个世纪的文艺评论工作者沉思良久,以至于彻夜难眠。他曾以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成功塑造了陈独秀形象而誉满全国,如今接受饰演赵辉这个角色之初,便向编剧吴楠等发问:“这部作品为什么要塑造赵辉这个形象?”这让编剧为这位有思想的表演艺术家的灵魂震撼!全剧拍罢关机之时,于和伟深情地感叹:“赵辉,再见了!我爱您、恨您这个有灰度的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艺术委员会 赵辉 文艺评论 独特创造 电视剧 创作体会 美学价值 制片人
下载PDF
做实文化惠民品牌,助力“最佳实践地”建设
14
作者 冯佳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3期15-17,共3页
做实文化惠民文章有助于使各类文化艺术资源真正“活”起来,打响文化民生品牌有助于让艺术真正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不仅滋养了城市精气神,提升了城市软实力,更丰富了城市精神内涵,弘扬了城市精神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 做实文化惠民文章有助于使各类文化艺术资源真正“活”起来,打响文化民生品牌有助于让艺术真正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不仅滋养了城市精气神,提升了城市软实力,更丰富了城市精神内涵,弘扬了城市精神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提出要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品格 文化惠民工程 城市软实力 文化产业 百姓日常生活 精气神 最佳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下载PDF
以“两创”为引领,激活博物馆传播引擎功能
15
作者 林溪声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3期12-14,共3页
从精美的古代艺术品到创新的现代设计,从传统的文化讲座到数字化的互动体验,博物馆不断为观众呈现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在这里,古老文化与现代科技相互碰撞,激发出无限创新火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简称“两创... 从精美的古代艺术品到创新的现代设计,从传统的文化讲座到数字化的互动体验,博物馆不断为观众呈现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在这里,古老文化与现代科技相互碰撞,激发出无限创新火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简称“两创”)是指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对其进行创新性的转化和发展。1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审美和价值观念,从而增强文化的时代感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盛宴 古代艺术品 社会发展需求 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 文化讲座 互动体验
下载PDF
时代的命题 艺术的华彩——评沪剧《同舟》对全过程民主之演绎
16
作者 刘明厚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2期69-70,共2页
时代的命题,艺术的华彩。长宁沪剧团的《同舟》以小见大,以鲜明的时代性、现实性、日常性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勇担新世纪的文化使命。以汪海洋为代表的基层干部顺民意、聚民智。通过他们的故事,使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和法律知识得... 时代的命题,艺术的华彩。长宁沪剧团的《同舟》以小见大,以鲜明的时代性、现实性、日常性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勇担新世纪的文化使命。以汪海洋为代表的基层干部顺民意、聚民智。通过他们的故事,使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和法律知识得到了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使命 日常性 以小见大 同舟 民主理念 基层干部 正确的价值观 新世纪
下载PDF
“表演文学”理论视野下的陈少云表演艺术研究
17
作者 孙红侠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2期16-18,共3页
作为京剧麒派最具有代表性的表演艺术家和流派传承者,陈少云文武并重、南北兼容,他以沉稳凝练的台风、苍凉铿锵的气度,以出色的天赋条件和对京剧表演传统的忠实继承,使麒派表演艺术在创新中得到发展。从表演理论总结与建构的立场上看,... 作为京剧麒派最具有代表性的表演艺术家和流派传承者,陈少云文武并重、南北兼容,他以沉稳凝练的台风、苍凉铿锵的气度,以出色的天赋条件和对京剧表演传统的忠实继承,使麒派表演艺术在创新中得到发展。从表演理论总结与建构的立场上看,陈少云的表演以“沉郁顿挫”为美学风格,赋予形式以意味感,赋予表演以文学性,同时以卓越的艺术创造力为当代剧坛留下了萧何等经典的人物形象。对陈少云表演的理论总结,对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的理论建构、对现代戏曲表演形态的研究、对民族艺术话语体系的总结都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郁顿挫 现代戏曲 艺术创造力 表演理论 麒派 天赋条件 表演艺术 人物形象
下载PDF
相遇、融合、共生——评央华版《悲惨世界》
18
作者 丁罗男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2期39-41,共3页
享誉欧洲的法国导演让·贝洛里尼的《悲惨世界》,让我们经受了一种别样的剧场体验,而最有启示意义的也是其中创新的戏剧理念。当代对于戏剧本质的认知与探索已经推进到这一步,戏剧用什么打动观众?不靠传统的故事,不靠扮演式的外在表... 享誉欧洲的法国导演让·贝洛里尼的《悲惨世界》,让我们经受了一种别样的剧场体验,而最有启示意义的也是其中创新的戏剧理念。当代对于戏剧本质的认知与探索已经推进到这一步,戏剧用什么打动观众?不靠传统的故事,不靠扮演式的外在表演,而是在剧场的公共空间中演绎从相遇、融合到共生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惨世界》 戏剧本质 公共空间 戏剧理念 打动观众 共生 剧场 相遇
下载PDF
新力量的接续与勃发——“第七届上海舞蹈新人新作展演”述评
19
作者 张麟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2期26-27,共2页
舞蹈原创一直是推动舞蹈艺术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上海舞蹈文艺院团和院校多年来始终坚持的举措。此次展演数量众多,足见原创力量的勃发,势头良好。2024年“第七届上海舞蹈新人新作展演”于4月3日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举行,两场展演,43个作... 舞蹈原创一直是推动舞蹈艺术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上海舞蹈文艺院团和院校多年来始终坚持的举措。此次展演数量众多,足见原创力量的勃发,势头良好。2024年“第七届上海舞蹈新人新作展演”于4月3日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举行,两场展演,43个作品,汇集了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歌舞团有限公司、上海歌剧院、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等单位。新人多,新作多,潜力舞者和潜力作品多是此次展演的一大亮点,新力量接续,孕育着勃勃生机,也充分体现了设立这一展演平台的初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戏剧学院 新人新作展 上海芭蕾舞团 上海歌剧院 上海歌舞团 舞蹈学校 文艺院团 舞蹈学院
下载PDF
一台“朗读”与“表演”结合的话剧
20
作者 戴平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2期37-38,共2页
甲辰初春,上海话剧中心出品的话剧《千里江山图》以独特的叙述和演绎方式呈现在舞台上,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这是一出根据孙甘露同名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改编的话剧。故事以1933年初党中央从上海转移到瑞金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描摹出战... 甲辰初春,上海话剧中心出品的话剧《千里江山图》以独特的叙述和演绎方式呈现在舞台上,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这是一出根据孙甘露同名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改编的话剧。故事以1933年初党中央从上海转移到瑞金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描摹出战斗在隐蔽战线的英勇无畏的年轻共产党人群像,记录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地下斗争。一群看上去很普通的人,做着一些在他们看来天经地义的工作,实际上他们的选择涉及生死,带来了飞蛾扑火般的悲壮牺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文学奖 孙甘露 演绎方式 隐蔽战线 飞蛾扑火 话剧 小说改编 出乎意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