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3,422篇文章
< 1 2 1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的多维论析
1
作者 乌小花 郝囡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5,共13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理论的标志性成果和民族工作的核心主线,具有引领导向作用。在理论丰富和实践推进中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生若干知识场域,形成学理性深厚、原创性突出、政治属性坚定、实践导向鲜明的铸牢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理论的标志性成果和民族工作的核心主线,具有引领导向作用。在理论丰富和实践推进中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生若干知识场域,形成学理性深厚、原创性突出、政治属性坚定、实践导向鲜明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新”是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所在。在话语体系中,“新”表现为语词凝练、理念深化、范式转换的概念之新,由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差异性与共同性、传统与现代共同构成的范畴之新,以及系统陈述、意蕴丰厚、有效传播的表述之新,充分彰显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特征与中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话语体系 新概念 新范畴 新表述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需要观念更新
2
作者 李大龙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2,共8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是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侧重于理论的探讨是一个突出特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是确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观,而正确历史观的确立需要多学科学者的共同努力,既需要历史学学者的积极参与,更需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是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侧重于理论的探讨是一个突出特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是确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观,而正确历史观的确立需要多学科学者的共同努力,既需要历史学学者的积极参与,更需要摆脱已有的历代王朝史观、“民族”(nation)观念的桎梏,更新一系列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天下国家 主权国家 传统族群观 整体史观
原文传递
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论费孝通“七访定西”调查研究的深层意涵
3
作者 刘继杰 何逍年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31,共9页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探索现代化路径的一次典型实践,费孝通“七访定西”的调查研究提供了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内生逻辑的生动案例。费孝通的定西现代化策略,发端于对乡土定西的深层改造,与乡村振兴理念不谋而合,体现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乡土...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探索现代化路径的一次典型实践,费孝通“七访定西”的调查研究提供了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内生逻辑的生动案例。费孝通的定西现代化策略,发端于对乡土定西的深层改造,与乡村振兴理念不谋而合,体现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乡土逻辑;强调国家在场下的科学实践,展现着中国式现代化优越的制度逻辑;注重人民至上的基本立场,蕴藏着中国式现代化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共享的人本逻辑;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续影响,折射出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逻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生态逻辑的真实写照。进入新时代,费孝通“七访定西”关注的基础性问题和诸多原则性主张,对理解和实践中国式现代化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七访定西” 乡土中国 中国式现代化 内生逻辑
原文传递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建设研究
4
作者 巴战龙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8,共14页
中国教育人类学在百余年发展历程中取得长足进步和显著成就,但也面临如何提高研究质量和提升创新能力的尖锐挑战。当前中国教育人类学的繁荣发展,需要紧紧抓住新文科建设提供的难得契机,在厘清和重构学科定位和愿景的基础上,构建以学会... 中国教育人类学在百余年发展历程中取得长足进步和显著成就,但也面临如何提高研究质量和提升创新能力的尖锐挑战。当前中国教育人类学的繁荣发展,需要紧紧抓住新文科建设提供的难得契机,在厘清和重构学科定位和愿景的基础上,构建以学会组织为核心的学科创新生态系统。为实现“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学科建设目标和任务,中国教育人类学界需要齐心协力,从开发和健全学会组织功能、激励和加强高等学校教学、构建和密织学术合作网络、加强和提升学术创新能力、普及和传播学科视角方法等五个方面着手构建学科创新生态系统。通过不懈努力将教育人类学打造成文科教育中国范式的典型案例和示范学科,真正开创出国际学界公认和国内学界自豪的“教育人类学的中国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 新文科建设 学科建设 教育人类学
原文传递
共同体化:赋予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的实现机制
5
作者 何明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6,共9页
推动各民族共同迈向中国式现代化,促进各民族和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无疑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可或缺的经济基础,然而二者之间并非必然性的因果关系。推动各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共同体化”,赋予改革发展以... 推动各民族共同迈向中国式现代化,促进各民族和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无疑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可或缺的经济基础,然而二者之间并非必然性的因果关系。推动各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共同体化”,赋予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才能使之成为有效支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坚固基石,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共同富裕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同体化
原文传递
茶及饮茶习俗向北方民族地区和青藏高原的传播
6
作者 刘志扬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64,共16页
得益于气候和土壤条件,秦岭—淮河以南的酸性土壤地区是茶叶的主要产地,因此北方各民族必须通过与南方产茶区的交易来获取茶叶。茶叶传入北方民族地区和青藏高原的时间较晚,及至宋代,才有关于北方民族饮茶的确切记载,茶马贸易是当时农... 得益于气候和土壤条件,秦岭—淮河以南的酸性土壤地区是茶叶的主要产地,因此北方各民族必须通过与南方产茶区的交易来获取茶叶。茶叶传入北方民族地区和青藏高原的时间较晚,及至宋代,才有关于北方民族饮茶的确切记载,茶马贸易是当时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物质交换的重要形式。元代,入主中原的蒙古人与汉人杂处,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相互借鉴和影响,出现融合的趋势,蒙古人开始将茶与奶制品结合在一起,创制出适合自己口味的奶茶或酥油茶。茶叶从南方向北方民族地区和青藏高原传播的历史,不仅是中华各民族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历史,也为各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发挥了重要的经济纽带作用。这一历程反映了跨区域、跨文化的物资流通对中华文明的丰富和多元的贡献,也是各民族团结协作、共同发展、利益共享的历史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民族地区 青藏高原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原文传递
民族地区经济现代化研究范式的演变与思考
7
作者 张春敏 王娴娴 吴欢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42,共14页
经济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内容和有力支撑,民族地区经济现代化是我国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经济现代化的历程,既有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共性,也有民族地区的区域性特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历程从根本上说就是实现经济现... 经济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内容和有力支撑,民族地区经济现代化是我国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经济现代化的历程,既有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共性,也有民族地区的区域性特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历程从根本上说就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遵循我国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也体现出民族地区特色和能动的实践诉求。有鉴于此,本文在借鉴库恩“范式”概念的基础上,考察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关文献使用的研究范式,审视民族地区经济现代化研究范式的演变历程,总结研究范式变化的规律并探索背后的原因,为未来民族地区经济现代化的研究提供参考。研究发现,民族地区经济现代化研究范式的选择镶嵌在我国经济演变过程中,随着民族地区经济工作重点的转变以及研究群体的学术范式变化而发生变化。未来的研究需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发挥民族学范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式在民族地区经济现代化研究中的独特优势,借鉴西方经济学范式的有益成分,为加快构建中国经济现代化研究的话语体系,努力提升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国际话语权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现代化 研究范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民族学
原文传递
符号的协商:神话的舞台艺术表达与跨媒介融合叙事——对于“嫦娥奔月”神话剧的一项考察
8
作者 王旭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3,共10页
神话剧是一种具有民族风格与魅力的戏剧类型,通过舞台表演对口承神话或书面神话予以形象化、艺术化的重塑,向大众直观立体地呈现民族文化,传递价值取向。文章通过探讨“嫦娥奔月”神话剧这类个案,发现:神话的舞台艺术表达是一种跨媒介... 神话剧是一种具有民族风格与魅力的戏剧类型,通过舞台表演对口承神话或书面神话予以形象化、艺术化的重塑,向大众直观立体地呈现民族文化,传递价值取向。文章通过探讨“嫦娥奔月”神话剧这类个案,发现:神话的舞台艺术表达是一种跨媒介融合叙事,由多元主体创作,运用多种媒介符号,经过主体间协商完成;由此,神话不再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既定作品,而是以视觉为中心、动态开放的综合表演艺术。这一发现为戏剧媒介中的神话主义的研究提供了一种以“视觉”“表演”“交流”为中心的分析视角,丰富了神话研究的艺术维度,对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神话剧、构建中华民族的舞台视觉艺术形象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主义 媒介 舞台艺术 视觉符号 嫦娥奔月
原文传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俗方位与时代路向——基于多民族民俗生活共同体的视角
9
作者 王丹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6,共10页
中华多民族民俗生活共同体是历史传统与现代生活融合的结果,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成果,包含从区域到国家的不同认同层次,包含共同性与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俗生活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重要基础,多民族民俗传统赓续中华民... 中华多民族民俗生活共同体是历史传统与现代生活融合的结果,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成果,包含从区域到国家的不同认同层次,包含共同性与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俗生活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重要基础,多民族民俗传统赓续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向度,乡村振兴实践多民族民俗生活共同体的发展路径。要增进多民族民俗生活和民俗传统的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多民族民俗生活和民俗传统的差异性,提升中华多民族民俗生活的辨识度,突出民俗传统中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多民族民俗生活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经验智慧,民俗生活共同体成为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土壤和传统根基。新时代民俗生活共同体建设立足于中国多民族民俗传统的历史实践、现实生活和面向未来的内在需要与外在驱动的综合的自我更新,通过多民族民俗自身持续生成变化和加强主体性的推进策略,将民俗传统的主体性与互主体性置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会进程中,精准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俗方位与时代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多民族民俗生活共同体 民俗方位 时代路向
原文传递
创世神话与共祖隐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原生性叙事
10
作者 阿布都哈德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22,共6页
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创世神话,以此解释宇宙、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在传统民间信仰体系里,各民族都相信自己的神话反映万物起源的“真实”。文章在分析多个民族的创世神话时发现,它们都隐喻了各民族同源共祖的认知理念。文章揭示... 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创世神话,以此解释宇宙、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在传统民间信仰体系里,各民族都相信自己的神话反映万物起源的“真实”。文章在分析多个民族的创世神话时发现,它们都隐喻了各民族同源共祖的认知理念。文章揭示出,同源共祖神话充分体现了各民族的同胞意识,这一意识源自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血脉相连的兄弟情谊,也源自各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世神话 中华民族共同体 原生性认同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原文传递
族际交往与文化混融的历史学考察——基于马长寿神话研究的思考
11
作者 伍婷婷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6,共11页
20世纪前半叶民族学集共时与历时于一身的研究方法对中华民族建设具有独特的理论意义。其中的历史叙述既对阐述中华民族建设的合法性意义至关重要,事实上又可能对中华民族建设起到反作用。如何在研究方法上调和这一矛盾是值得思考的问... 20世纪前半叶民族学集共时与历时于一身的研究方法对中华民族建设具有独特的理论意义。其中的历史叙述既对阐述中华民族建设的合法性意义至关重要,事实上又可能对中华民族建设起到反作用。如何在研究方法上调和这一矛盾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鉴于此,文章以马长寿的神话研究为分析对象,试图揭示他如何通过理解民族迁徙、族际互动的历程解释文化混融的机制。文章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展示马长寿具体研究中方法使用的内在逻辑,另一方面更在于揭示此方法对理解民国时期民族学论证多元民族与一体国族相互兼容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徙 传播 族际交往 多元一体
原文传递
地缘结构下的议程设置——我国区域国别研究中的历史框架与认知投射
12
作者 袁剑 吴思源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4,共10页
地缘态势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对外区域认知的基本框架,既有的圈层秩序与线网秩序是中国历史上的两种区域知识类型。随着历史的演进,如何面对新的世界变局,美苏两国的实践提供了认识区域研究的重要维度。如何在理解历史性的圈层秩序... 地缘态势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对外区域认知的基本框架,既有的圈层秩序与线网秩序是中国历史上的两种区域知识类型。随着历史的演进,如何面对新的世界变局,美苏两国的实践提供了认识区域研究的重要维度。如何在理解历史性的圈层秩序与线网秩序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议程设置,接续具有现代性的当代区域知识框架,进而形成新的、具有自身地缘特色与区域关注度的区域国别研究框架,寻找一个全新意义上的“东方”舞台,将是希望与挑战兼具的重要使命。作者围绕这一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思考,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结构 议程设置 区域 历史传统 东方
原文传递
裕固族祁连山文化空间的生产与民族文化交融研究——以民间文学为例
13
作者 安帐·瑙汗吉斯 钟进文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8,共12页
祁连山是西北游牧民族世代生息繁衍之地,也是青藏高原北下河西走廊的过渡地带,为生存于其间的各民族提供了互动与发展的空间。裕固族先民自明朝中后期东迁至祁连山后,在与周边民族交往的过程中,以民俗认同为基础,利用民间文学逐步生产... 祁连山是西北游牧民族世代生息繁衍之地,也是青藏高原北下河西走廊的过渡地带,为生存于其间的各民族提供了互动与发展的空间。裕固族先民自明朝中后期东迁至祁连山后,在与周边民族交往的过程中,以民俗认同为基础,利用民间文学逐步生产裕固族祁连山文化空间,构建祁连山地方文化认同。文章认为,对于裕固族祁连山文化空间的生产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深入探索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内在机制,以及多民族互嵌式发展的有效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文化空间 裕固族 民间文学 民俗认同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原文传递
统一大市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理论阐释与中国实践
14
作者 冯建勇 屠乐炎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42,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认为,从“自然的共同体”到“虚幻的共同体”的发展打破民族藩篱,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民族隔阂的消失则是建立“真正的共同体”的前提。与之相对应,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世界经济和统一大市场对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 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认为,从“自然的共同体”到“虚幻的共同体”的发展打破民族藩篱,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民族隔阂的消失则是建立“真正的共同体”的前提。与之相对应,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世界经济和统一大市场对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构建民族共同体的积极作用,从而在生产力、统一市场与民族共同体建设之间建立一种因果逻辑关系。中华民族区域内的统一大市场历史悠久,在特定时期内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入新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大市场建设,提出并实施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以加强统一大市场建设,这必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交流交融 统一大市场 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 中国实践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出版发行
15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2024年,由国家民委组织编写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国家统编教材正式出版发行。这是第一部全面系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统编教材,共16讲40余万字,全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 2024年,由国家民委组织编写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国家统编教材正式出版发行。这是第一部全面系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统编教材,共16讲40余万字,全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反映了“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反映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伟大实践和历史成就,引导青年学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发行 统编教材 国家民委 中华民族共同体 荣辱与共 共同体理念 引导青年 系统阐释
原文传递
稿约
16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西北民族研究》创刊于1986年,是一本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成长起来的学术期刊,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AMI)、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期刊、第十三届甘... 《西北民族研究》创刊于1986年,是一本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成长起来的学术期刊,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AMI)、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期刊、第十三届甘肃省优秀期刊、甘肃省一级名牌期刊、改革开放40年优秀甘版期刊,刊登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学术成果,热忱欢迎海内外学者投稿。本刊秉持“立足甘肃面向西北,心怀全国国际对话”的办刊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中文核心期刊 办刊宗旨 来源期刊 核心学术期刊 相关学科 国际对话 学者投稿
原文传递
稿约
17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西北民族研究》创刊于1 986年,是一本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成长起来的学术期刊,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AMI)、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期刊、第十三届甘... 《西北民族研究》创刊于1 986年,是一本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成长起来的学术期刊,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AMI)、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期刊、第十三届甘肃省优秀期刊、甘肃省一级名牌期刊、改革开放40年优秀甘版期刊,刊登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学术成果,热忱欢迎海内外学者投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中文核心期刊 来源期刊 核心学术期刊 名牌期刊 相关学科 学者投稿
原文传递
观影者视角下的神话再讲述:基于网络影评定性分析的观众研究
18
作者 李靖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83,共14页
随着神话主义理论的提出,学者们对神话传统在影视媒介中的再讲述机制作了颇有新意的探讨,这种再讲述得以实现并形成社会实践层面的意义场域在于观影者。因此,影视媒介中的神话主义的研究仍需要走向实体的观众和他们在解码过程中展现的... 随着神话主义理论的提出,学者们对神话传统在影视媒介中的再讲述机制作了颇有新意的探讨,这种再讲述得以实现并形成社会实践层面的意义场域在于观影者。因此,影视媒介中的神话主义的研究仍需要走向实体的观众和他们在解码过程中展现的充满主体性的观影感受。通过思考传播学和影视领域中实体观众研究的不同趋向,文章把由观影者自发主导的网络影评作为一个有效的定性分析对象,并以豆瓣网中对动画片《女娲补天》跨越15年的影评为个案,在理论层面探讨观影者如何体验、解读并形塑影视媒介化下的神话再讲述。对这个个案的分析表明,以个性化写作、平民化视角和草根情结为特质的网络影评在突显新媒体时代主体经验的多元自发表述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而且影评中最为普遍长久的话题清晰地映射出神话传统通过动画媒介观众而形成的衍生和意义生产过程,包括女娲神话传统的承继和再造的神话体验,不同神话脉络跨时空表达的差异性与意义生产,以及通过对当下语境中动画民族情结和女性主义话语的参与而实现的再制码和意义的延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主义 神话再讲述 影视媒介 《女娲补天》 网络影评 受众/观众研究
原文传递
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构建的思考
19
作者 严庆 郭雨晨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7,共13页
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是体现学术自主、理论自信的具体表现,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本体理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本体是事... 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是体现学术自主、理论自信的具体表现,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本体理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本体是事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观念,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实践。观念反映事实,观念推动建设实践,实践推动本体的发展,从而形成本体——意识——实践的能动循环,助推本体的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意识对本体的反映,而是通过主动“铸牢”,能动地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生动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上的责任与使命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本体 意识 实践 理论体系
原文传递
佛教艺术“新遗产”的再造——河南嵩山少林寺佛教文化遗产考察
20
作者 邓启耀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102,F0002,共15页
创建于北魏时期的少林寺,历史上是“中州佛教文化圈”的代表性寺院之一,拥有不同时代的建筑、雕刻、绘画与书法作品,可谓中国佛教艺术遗产的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拥有1500年佛教艺术遗产的少林寺,在21世纪萌... 创建于北魏时期的少林寺,历史上是“中州佛教文化圈”的代表性寺院之一,拥有不同时代的建筑、雕刻、绘画与书法作品,可谓中国佛教艺术遗产的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拥有1500年佛教艺术遗产的少林寺,在21世纪萌发创制后1500年“新遗产”的宏愿,邀请著名美术院校艺术家创作壁画,发动全国书法家写经。在这种“新遗产”的创制中,佛教艺术的作者、作品和受众处在什么样的精神性、文化性和社会性的语境,觉察佛教艺术的形似与神似、审美与信仰等问题,是认知佛教艺术作品和世俗作品差异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林寺 佛教艺术 “新遗产” 再造 语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