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46篇文章
< 1 2 2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的心肌应变评估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的预后
1
作者 刘佳 李玮 +7 位作者 马为 王智 奈日乐 赵凯 何江凯 徐莎莎 连健秀 邱建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85,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CMR?FT)技术的左心室心肌应变评估心肌淀粉样变性(CA)患者预后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并行CMR检查的33例轻链型CA患者,使用CVI42软件测量左心室整体和各节段(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水平... 目的:探讨基于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CMR?FT)技术的左心室心肌应变评估心肌淀粉样变性(CA)患者预后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并行CMR检查的33例轻链型CA患者,使用CVI42软件测量左心室整体和各节段(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水平的3D径向应变(RS)、周向应变(CS)、纵向应变(LS),通过随访生存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结果: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RS_(Basal)、RS_(Mid)、CS_(Basal)绝对值降低,患者预后较差(χ^(2)=8.177,8.386,8.386;P=0.004,0.004,0.003)。结论:CMR-FT技术用于左心室的心肌应变,特别是RS_(Basal)、RS_(Mid)、CS_(Basal)对于评估CA患者的预后存在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磁共振 特征追踪 心肌应变 心肌淀粉样变性 预后
下载PDF
静音技术在颅脑磁共振成像中的初步应用
2
作者 黄侃 宋清伟 +3 位作者 刘爱连 王楠 陈丽华 张浩南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7-391,共5页
目的:探讨静音技术不同静音因子(QF)对颅脑MRI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招募50名志愿者[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龄(58.06±16.77)岁],以3.0 T MR扫描仪结合静音技术(QF分别为1、0.8、0.6、0.4、0.2)行颅脑矢状位T1液体抑制反转恢复(FLAIR... 目的:探讨静音技术不同静音因子(QF)对颅脑MRI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招募50名志愿者[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龄(58.06±16.77)岁],以3.0 T MR扫描仪结合静音技术(QF分别为1、0.8、0.6、0.4、0.2)行颅脑矢状位T1液体抑制反转恢复(FLAIR)、T2WI、T2 FLAIR序列扫描,各序列受检者均为21例。扫描过程中记录各序列噪声最大值。在胼胝体、脑白质、小脑、脑桥划定感兴趣区测量信号值和噪声强度,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度噪声比(CNR)。采用四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采用Kappa检验评估两观察者主观评分的一致性。对各序列不同QF组间图像的SNR、CNR和主观评分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两观察者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Kappa值=0.806~0.871)。T1 FLAIR序列胼胝体SNR、CNR、主观评分,T2 FLAIR序列胼胝体和小脑CNR,T2WI序列胼胝体CNR和主观评分,在不同QF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结果:QF为0.4或0.2时,T1 FLAIR主观评分较QF为1.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F为0.2时,T2 FLAIR胼胝体SNR、T2WI主观评分较QF为1.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静音技术的颅脑MR扫描时间随着QF的减小,噪声值逐渐降低,综合考虑噪声值与图像质量,临床推荐QF分别为0.6、0.4、0.2时行颅脑轴位T1 FLAIR、T2WI、T2 FLAIR序列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 磁共振成像 静音 噪声
下载PDF
探讨单层动态匀场弥散加权成像在提高直肠癌图像质量的应用
3
作者 李玮 全硕 +3 位作者 刘婧 赵永为 毕忠旭 邱建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489,共5页
目的:对单层动态匀场-弥散加权成像(iShim-DWI)和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DWI在直肠癌MR成像中的图像质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共纳入31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对入组患者使用iShim-DWI(b=0、800、1600mm^(2)/s)和SS-EPI-DWI(b=0、100... 目的:对单层动态匀场-弥散加权成像(iShim-DWI)和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DWI在直肠癌MR成像中的图像质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共纳入31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对入组患者使用iShim-DWI(b=0、800、1600mm^(2)/s)和SS-EPI-DWI(b=0、1000mm^(2)/s)进行扫描。使用Mann-WhitneyU检验比较两者的伪影和图像质量评分。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者的定量指标,包括臀大肌的标准差(SD)、病变组织和正常直肠壁的信号值(SI)、表观弥散系数(ADC)、信噪比(SNR)和对比度噪声比(CNR)。结果:iShim-DWI的图像质量比SS-EPI-DWI有显著提升(P<0.01)。在iShim-DWIb1600图像和ADC图中背景SD显著降低(P<0.05)。iShim-DWI中b800和b1600图像的SNR和CNR均高于SS-EPI-DWI中的b1000图像(P<0.01)。原发性直肠癌患者在iShim-DWI扫描模式下,其b800和b1600图像中病变组织的SI值均显著高于正常直肠组织(P<0.01)。结论:与SS-EPI-DWI相比,iShim-DWI不仅可以显著提高直肠癌的图像质量,降低图像噪声,还可以更加显著区分病变与正常直肠,其应用前景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单层动态匀场 弥散加权成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基于MR-T2WI纹理分析在预测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后疗效的价值
4
作者 罗锦文 何月明 +2 位作者 张婷 关玉宝 戚莹莹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0-258,共9页
目的:探讨基于MR-T2WI纹理分析在预测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术后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受HIFU消融术治疗前后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MR图像及临床资料,进行T2WI全瘤定量纹理分析,以子宫肌瘤非灌注体积比率(NPV)达80... 目的:探讨基于MR-T2WI纹理分析在预测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术后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受HIFU消融术治疗前后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MR图像及临床资料,进行T2WI全瘤定量纹理分析,以子宫肌瘤非灌注体积比率(NPV)达80%及以上为消融显著,分析肌瘤术前全瘤纹理参数与术后消融效果的相关性,使用3D-slicer软件勾画容积感兴趣区(VOI),PyRadiomics提取867个组学特征,采用MaZda软件内置FPM(Fisher系数、交互信息、分类错误概率组合平均相关系数联合)法保留30个最优特征,使用最小绝对选择与收缩算子(LASSO)降维得到最优的纹理特征,并将患者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及验证集,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评价预测模型诊断性能,绘制决策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LASSO最终选择得到9个最优特征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在训练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0.833、0.926、0.651,验证集中对应的AUC、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0.829、0.667、0.944;决策曲线在组学特征训练集、验证集中的净收益分别为14.1和13.5。结论:采用MR放射组学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在术前预测子宫肌瘤HIFU消融术后疗效有较大价值,预测效果好,可为子宫肌瘤HIFU消融术后疗效评估及术前患者选择提供个性化及量化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纹理分析 子宫肌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
下载PDF
儿童颅骨筋膜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5
作者 梁琼鹤 祝永杰 管红梅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5,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颅骨筋膜炎(CF)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旨在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经本院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3例颅骨筋膜炎的临床及CT、MRI资料,13例患儿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其中1例CT及MRI增强检查,手术切除后进行了8~61个... 目的:探讨儿童颅骨筋膜炎(CF)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旨在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经本院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3例颅骨筋膜炎的临床及CT、MRI资料,13例患儿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其中1例CT及MRI增强检查,手术切除后进行了8~61个月随访。结果:13例CF中,男7例,女6例,年龄3个月~12岁8个月,平均46.7个月。13例均表现为质硬、无痛且活动性差的头皮肿块。短期内,2例(15.4%)体积迅速增大,6例(46.2%)缓慢增大。CT表现分为三型:Ⅰ型(7例,53.8%)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Ⅱ型(2例,15.4%)表现为非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Ⅲ型(4例,30.8%)表现为头皮肿块压迫相邻颅骨,颅骨受压变薄/吸收破坏。13例中,12例软组织包块为等或稍高密度,1例为低密度,包块边界清晰。3例行MRI检查患儿中,1例软组织包块信号均匀,2例不均匀,其中1例行增强扫描后呈环形增强。随访中4例(30.8%)复发。结论:CF是发生于儿童头皮或颅骨的无痛性的良性包块,质硬、活动度差,体积多缓慢或快速增大。CT表现分为3种类型: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非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头皮软组织包块伴骨质受压变薄/吸收破坏。软组织肿块密度及信号多变。手术后较易复发,建议扩大手术切除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颅骨筋膜炎 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加速的肩关节运动不敏感质子密度加权成像
6
作者 胡帅 张浩南 +2 位作者 高明丽 王楠 宋清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6-500,共5页
目的:探索不同压缩感知(CS)加速因子(AF)结合不同风车采集(MV)填充百分比(AQP)对肩关节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招募志愿者41例[男16人,女25人,平均年龄(36.78±14.37)岁],对所有受检者应用3.0TMR设备进行常规P... 目的:探索不同压缩感知(CS)加速因子(AF)结合不同风车采集(MV)填充百分比(AQP)对肩关节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招募志愿者41例[男16人,女25人,平均年龄(36.78±14.37)岁],对所有受检者应用3.0TMR设备进行常规PDWI序列以及不同AF和AQP组合的PDWI序列检查(包括SENSE2&150%、CS-AF2&150%、CS-AF2&200%、CS-AF2&250%、CS-AF3&200%、CS-AF4&200%、CS-AF4&250%),分别定义为A~G组。2名观察者在肩关节PDWI冠状位原始图上划定感兴趣区,测量信号强度和标准差,并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度噪声比(CNR),并采用5分法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及Kappa检验评估2名观察者测量数据和主观评分的一致性;对各组间图像的SNR、CNR和主观评分采用单因素ANOVA分析进行比较。结果:2名观察者测量数据和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ICC:0.830~0.928;Kappa:0.853~951)。各组之间的SNR、CNR和主观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肩关节PDWI中采用AF=CS3和MVAQP200%的扫描方案,在确保图像质量达到诊断需求的同时,将扫描时间缩短24%(从85s降至65s),值得推荐用于临床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车采集技术 磁共振成像 压缩感知 肩关节
下载PDF
320排CT前置呼吸模式联合双低技术对急性肺动脉栓塞成像质量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廖玉荣 曾靖童 +3 位作者 曹治婷 王甜 廖立 杨利专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2-515,共4页
目的:探究320排CT前置呼吸模式联合双低技术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一2022年12月临床怀疑或复诊行CT检查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300例,随机分成2组,常规组(n=150)应用常规对比剂、辐射剂量及呼吸模式,联合... 目的:探究320排CT前置呼吸模式联合双低技术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一2022年12月临床怀疑或复诊行CT检查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300例,随机分成2组,常规组(n=150)应用常规对比剂、辐射剂量及呼吸模式,联合组(n=150)接受低对比剂、低辐射剂量及前置呼吸模式。比较2组的肺动脉CT值、主观图像评分、信噪比、碘量及辐射剂量差异。结果:2组的主观图像评分、信噪比、各段肺动脉CT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组的碘量较常规组下降55.6%,CT有效剂量相较常规组降低46.3%(P<0.05)。结论:320排CT前置呼吸模式联合双低技术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剂量,并且确保图像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CT血管成像 前置呼吸
下载PDF
基于MRI影像组学构建PD-1/PD-L1抑制剂治疗dMMR/MSI-H直肠癌疗效的预测模型
8
作者 张岚 周彦汝 +3 位作者 韩鼎盛 张嘉诚 何旭 刘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3-348,共6页
目的:探讨MRI影像组学模型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全程新辅助治疗(TNT)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的疗效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D-1/PD-L1抑制剂联合TNT治疗的80例... 目的:探讨MRI影像组学模型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全程新辅助治疗(TNT)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的疗效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D-1/PD-L1抑制剂联合TNT治疗的80例错配修复基因缺陷(dMMR)/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基因型中低位LARC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将入组患者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从中筛选并构建影像组学模型。描绘影像组学模型的Rad-score与病理金标准之间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计算风险阈值的范围,并评估临床获益情况。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25例dMMR/MSI-H基因型LARC患者的影像资料作为外部验证集。结果:训练集、测试集及外部验证集三者之间的临床特征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降维处理、t检验及一致性检验以及LASSO交叉验证后,筛选出一阶偏度特征和体积2个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测试集和外部验证集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ROC曲线的AUC、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20、97.1%、85.7%、91.9%、94.7%;0.885、80.0%、88.9%、92.3%、72.7%;0.875、87.5%、88.9%、93.3%、80.0%。DCA曲线显示,当风险阈值范围为0%~82%时,采用影像组学模型预测LARC患者为病理完全缓解(pCR)的获益大于将所有患者都视为pCR或者无病理完全缓解(npCR)。结论:基于MRI影像组学构建的dMMR/MSI-H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PD-1/PD-L1抑制剂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疗效预测模型,有较大潜力为不同基因分型的直肠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提供量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直肠肿瘤 局部进展期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全程新辅助放化疗
下载PDF
基于不同机器学习算法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浸润性乳腺癌Ki⁃67表达的价值
9
作者 张丽 黄小华 +2 位作者 沈梦伊 张丁懿 何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探究不同机器学习算法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浸润性乳腺癌Ki⁃67表达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本院行双乳磁共振检查患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患者156例,按照7∶3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目的: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探究不同机器学习算法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浸润性乳腺癌Ki⁃67表达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本院行双乳磁共振检查患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患者156例,按照7∶3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通过单因素分析、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法和递归特征消除进行特征筛选,筛选出不同数量特征分别通过5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影像组学模型来预测浸润性乳腺癌Ki⁃67表达状态。比较不同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并计算准确率和F1度量值评估其性能,校准曲线评估模型拟合度,并应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间的差异性。结果:同一分类器在不同的特征数下预测性能不同。在基于DCE⁃MRI提取的3个特征下,5种模型的预测性能相对较好,其中支持向量机的整体性能最优,AUC、准确率和F1度量值在训练集分别为0.95、0.95、0.90,在测试集分别为0.88、0.79、0.74。DeLong检验显示,在基于3个特征的5个模型中,支持向量机与逻辑回归的性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其余3个模型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基于DCE⁃MRI所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可以预测浸润性乳腺癌Ki⁃67表达状态,该方法有望为临床医生对浸润性乳腺癌的术前干预和预后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Ki⁃67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机器学习
下载PDF
肝脏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MRI特征
10
作者 黄日升 汪星星 +2 位作者 陈杰云 曾蒙苏 王明亮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196,共6页
目的:探讨肝脏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脏FDCS的术前MRI表现特征。MRI图像分析包括观察病灶部位、大小、形态、边缘、病灶内囊变、出血、脂肪,平扫信号、强化方式和其他伴随征象,有... 目的:探讨肝脏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脏FDCS的术前MRI表现特征。MRI图像分析包括观察病灶部位、大小、形态、边缘、病灶内囊变、出血、脂肪,平扫信号、强化方式和其他伴随征象,有无肝包膜回缩,邻近胆管有无扩张、肝门区及腹膜后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征象。结果:7个病灶均为肝内单发类圆形或椭圆形病灶,边缘清晰光滑,肿瘤实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实性部分呈低或稍低信号,2个病灶表现为信号均匀的实性肿块,5个病灶为实性肿块伴有不同程度的囊变,其中1个病灶囊变明显,并见出血。动态增强扫描5个病灶表现为“速升平台型”模式;2个病灶表现为“速升缓降型”模式;1个病灶周围异常灌注,2个病灶见延迟强化的包膜;1个病灶周围胆管轻度扩张,所有病例肝门区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结论:肝脏FDCS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肿块,常伴有不同程度囊变,实性部分信号均质,动脉期均呈明显强化,多数表现为明显持续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薄层小视野非压脂T2WI联合DWI对宫颈癌术前分期的价值
11
作者 吴金花 王琛 +2 位作者 王娅 王瑞 马鸿云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薄层小视野非压脂T2W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宫颈癌术前MRI分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126例经活检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纳入研究,术前MRI检查采用薄层小视野非压脂T2WI及DWI序列,以术后病理为对照,计算术前MRI分期的特异度、... 目的:探讨薄层小视野非压脂T2W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宫颈癌术前MRI分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126例经活检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纳入研究,术前MRI检查采用薄层小视野非压脂T2WI及DWI序列,以术后病理为对照,计算术前MRI分期的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NPV)、阳性预测值(PPV)和准确度。采用Kappa检验分析宫颈癌术前MRI分期与术后病理的一致性。结果:MRI分期ⅠB1、ⅠB2、ⅠB3、ⅡA1、ⅡA2和ⅢC1分别为23例、36例、18例、25例、17例和7例,病理分期ⅠB1、ⅠB2、ⅠB3、ⅡA1、ⅡA2和ⅢC1分别为21例、38例、15例、24例、18例和10例。MRI对于宫颈癌ⅠB1、ⅠB2、ⅠB3、ⅡA1、ⅡA2和ⅢC1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98.41%、100%、97.62%、94.44%、89.68%和94.44%,总准确度为95.77%,与病理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842,P<0.001)。结论:薄层小视野非压脂T2WI联合DWI对宫颈癌术前分期的诊断效能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国际妇产科联盟 小视野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对卵圆孔未闭患者封堵术后左心房功能的评估
12
作者 卫颖 侯红亮 +1 位作者 卢晓春 韩巧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8-242,共5页
目的:分析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右心声学造影(ASCE)对卵圆孔未闭(PFO)患者封堵术后左心房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本院68例行PFO介入封堵术治疗的患者,均于手术前后接受TEE与ASCE检查,评估右向左分流(RLS)情况,按术后3个月有无RLS... 目的:分析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右心声学造影(ASCE)对卵圆孔未闭(PFO)患者封堵术后左心房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本院68例行PFO介入封堵术治疗的患者,均于手术前后接受TEE与ASCE检查,评估右向左分流(RLS)情况,按术后3个月有无RLS分为术后RLS组与术后无RLS组,记录TEE相关参数[左房整体纵向应变、左心耳最小容积(LAA-Vmin)与最大容积(LAA-Vmax)、左心耳射血分数(LAA-EF)、左心耳血流最大排空流速(LAA-PEV)]。结果:ASCE与TEE检查显示,术后3个月RLS检出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3 d,左房储器期、管道期以及泵期整体纵向应变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上述指标在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LAA-Vmin、LAA-Vmax、LAA-PEV、LAA-EF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RLS组与无RLS组间LAA-EF、LAA-Vmin、LAA-Vmax、LAA-PEV、左房整体纵向应变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SCE可准确评估PFO患者封堵术后RLS情况,结合TEE,可发现封堵术不会对患者左心房功能造成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封堵术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右心声学造影 左心房功能
下载PDF
不变性识别的神经网络方法分析
13
作者 余少波 肖英明 计算机杂志 1991年第6期52-55,共4页
对不变性,特别是对变换群下的不变性的认知,是神经网络研究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问题。本文中,首先回顾了用神经网络实现对变换群下的不变性认知的方法,同时指出这些方法的主要缺点所在。然后讨论实现神经网络对不变性认知的可能方... 对不变性,特别是对变换群下的不变性的认知,是神经网络研究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问题。本文中,首先回顾了用神经网络实现对变换群下的不变性认知的方法,同时指出这些方法的主要缺点所在。然后讨论实现神经网络对不变性认知的可能方法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不变性识别 变换群
下载PDF
探究1024×1024重建矩阵结合Karl算法对CT门静脉成像的门脉图像质量和肝脏体积测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范勇 刘义军 +3 位作者 李贝贝 王诗耕 魏巍 陈安良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探究1024×1024重建矩阵结合Karl算法对CT门静脉成像的门脉图像质量和肝脏体积测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全腹部增强CT检查的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联影uCT760进行扫描。成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设置为剂量调制等... 目的:探究1024×1024重建矩阵结合Karl算法对CT门静脉成像的门脉图像质量和肝脏体积测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全腹部增强CT检查的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联影uCT760进行扫描。成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设置为剂量调制等级3,重建512×512矩阵,Karl 5级图像,获得图像为常规组(A组)。使用常规组的原始数据重建得到实验组(B组)图像:采用1024×1024矩阵,结合Karl 5、7、9级重建获得B_(1)~B_(3)组图像。应用联影智能科研平台系统测量肝脏体积,比较A、B两组门静脉和肝脏CT值、标准差(SD)值、对比噪声比(CNR)、肝脏体积值及图像主观评分。结果:B组门静脉和肝脏CT值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9~0.766)。随着Karl等级的提高,B组门静脉和肝脏的SD值逐渐下降(P<0.001),CNR逐渐升高(P<0.001),肝脏体积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主观评价上,随着Karl等级的增加,B组伪影评分逐渐降低(P<0.05),图像噪声、门静脉边缘锐利度、远端血管显示清晰度及显示的门静脉分支数逐渐提高(P<0.05),B3组图像质量最佳,优于A组。结论:采用1024×1024重建矩阵结合Karl 9级重建算法能够优化门静脉图像质量,且准确测量肝脏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门静脉 计算机体层成像
下载PDF
模糊推理(二)
15
作者 李凡 计算机杂志 1991年第6期43-51,共9页
关键词 模糊推理 人工智能 推理法
下载PDF
程序设计语言的实现计算模型
16
作者 陈世鸿 计算机杂志 1991年第6期7-11,共5页
本文在程序设计语言和实现的形式定义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通用的实现计算模型SCM。SCM概括了实现中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它清晰地描述了在程序设计语言的实现中,语言的语法、语义和它们依附于计算系统之间的关系。这无疑对语言的设计者和... 本文在程序设计语言和实现的形式定义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通用的实现计算模型SCM。SCM概括了实现中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它清晰地描述了在程序设计语言的实现中,语言的语法、语义和它们依附于计算系统之间的关系。这无疑对语言的设计者和实现者都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设计语言 计算模型 SCM
下载PDF
基于动态低频振幅机器学习对无先兆偏头痛相关睡眠障碍的机制探究
17
作者 侯逸轩 詹松华 +8 位作者 谭文莉 徐春阳 王立 成建明 龚志刚 龚姝卉 张敏 国荣芳 杨玉婵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9-304,共6页
目的:采用动态低频振幅技术(dALFF)结合监督学习模型探讨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睡眠障碍)的神经影像机制。方法:收集52名确诊为无先兆偏头痛的患者,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将其分为偏头痛伴睡眠障碍组(MwSD)与偏头痛不伴睡眠障碍组(MwoSD),... 目的:采用动态低频振幅技术(dALFF)结合监督学习模型探讨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睡眠障碍)的神经影像机制。方法:收集52名确诊为无先兆偏头痛的患者,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将其分为偏头痛伴睡眠障碍组(MwSD)与偏头痛不伴睡眠障碍组(MwoSD),并同期招募40名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使用3.0 T MRI采集其T1WI和BOLD-fMRI图像,通过随机森林(RF)、逻辑回归(LR)、支持向量机(SVM)机器学习算法对其dALFF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显示3组受试者在左侧丘脑、右侧枕中回、左侧楔前叶dALFF有差异;两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MwSD组较MwoSD组左内侧和旁扣带回、左侧额中回dALFF值升高,右侧颞上回dALFF值下降;无监督学习模型中SVM性能较好,权重绝对值排名前三的脑区右侧枕中回、左侧楔前叶、左内侧和旁扣带回,均与视觉通路相关。结论:视觉通路相关脑区dALFF值可作为预测MwSD患者的神经影像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先兆偏头痛 睡眠障碍 动态低频振幅 机器学习
下载PDF
基于第三代双源CT的豆纹动脉成像质量改进研究
18
作者 王立 詹松华 +7 位作者 谭文莉 龚志刚 丁晓青 侯逸轩 龚姝卉 成建明 吴浤湧 杨玉婵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298,共6页
目的:探讨通过优化第三代双源CT扫描参数及后处理方法改善豆纹动脉的显示效果。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100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50人,男28,女22)和优化组(50人,男29,女21)。常规组采用Care Dose 4D自动管电流,造影剂注射速率为6.0 mL/s,... 目的:探讨通过优化第三代双源CT扫描参数及后处理方法改善豆纹动脉的显示效果。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100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50人,男28,女22)和优化组(50人,男29,女21)。常规组采用Care Dose 4D自动管电流,造影剂注射速率为6.0 mL/s,图像重建卷积核为Hv49,锐利度3,采用M0.6(80 kV的60%与150 kV的40%)重建标准线性图像;优化组采用450 mA管电流,图像重建卷积核为BI57,采用VMI+技术重建40 keV图像的方案,余参数同常规组。以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和豆纹动脉的显示数量作为客观图像质量评价指标;以利克特量表评分作为主观图像质量评价指标。结果:优化组图像的SNR、CNR、主观评分均高于传统组(P<0.01)。优化组的豆纹动脉显示数量为(7.46±1.50)支,相较于传统组的(5.48±1.16)支显示更多(P<0.01)。结论:通过第三代双源CT调整管电流、提高造影剂注射速率、选择锐利的卷积核与VMI+技术在提升了豆纹动脉对比度的同时减少了图像噪声,对豆纹动脉的显示效果相较于传统扫描参数及重建方法,图像质量有明显提升。这对豆纹动脉情况的早期评估具有重要作用,可为脑卒中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纹动脉 双能量CT 虚拟单能量技术
下载PDF
大脑微梗死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
19
作者 周肖东 王志飞 +7 位作者 史耕郡 宫肇玉 周舰 高婧 姜娟 李顺兰 邓玮 高强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0-415,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轻型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CS)与3.0T磁共振成像显示的大脑微梗死(CMI)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发病7d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3分的急性轻型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以有无CMI病变分为无CMI组和... 目的:探讨急性轻型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CS)与3.0T磁共振成像显示的大脑微梗死(CMI)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发病7d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3分的急性轻型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以有无CMI病变分为无CMI组和CMI组,比较2组间基线资料、影像特点、神经功能及预后。结果:无CMI组与CMI组在糖尿病、心房颤动发生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2组在CS程度上有差异(=13.744,P=0.00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MI组CMI数量与CS程度呈正相关(r=0.52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糖尿病、心房颤动、卒中病史、腔隙存在、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均与CMI病变独立相关(均P<0.05)。CMI病变组90d不良预后比例显著高于无CMI病变组(13.64%比28.30%,X=11.844,P=0.019)。结论:糖尿病、心房颤动、卒中病史、腔隙存在以及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是CMI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CMI病变与90d不良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大脑微梗死 急性缺血性卒中 脑小血管病
下载PDF
多期CT血管成像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短期预后的价值
20
作者 张远 王浩 +1 位作者 朱杰 宋彬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5,共6页
目的:探讨多期CT血管成像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血管内治疗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AIS患者,按随访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组和预后不良(mRS评分>2)组。通过改良Tan评分... 目的:探讨多期CT血管成像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血管内治疗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AIS患者,按随访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组和预后不良(mRS评分>2)组。通过改良Tan评分评估多期CT血管成像显示的侧支循环情况,侧支循环不良为闭塞大脑中动脉区域的侧支循环小于对侧1/2,侧支循环良好为闭塞大脑中动脉区域的侧支循环大于对侧1/2。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性能,DeLong检验比较AUC间的差异。结果:Logistic回归显示,较低入院NIHSS评分和动脉晚期侧支循环良好是AIS患者短期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AUC分别为0.72(0.65~0.79)和0.75(0.68~0.81)。两者联合时AUC可达0.79,显著高于单一预测因素(DeLong检验,均P<0.05)。结论:动脉晚期侧支循环良好和较低入院NIHSS评分是血管内治疗短期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联合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CT血管成像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