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614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大众化与大众翻译话语——德布雷媒介学视阈下的考察
1
作者 肖维青 王景 译苑新谭 2023年第2期118-127,共10页
翻译本身即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媒介,沟通原文与译文、源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起到传播知识、观念、思想的作用。媒介学理论属于传播学的研究范畴,由法国学者雷吉斯·德布雷提出,本文以之为理论框架,引介其“媒介域”等核心概念,... 翻译本身即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媒介,沟通原文与译文、源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起到传播知识、观念、思想的作用。媒介学理论属于传播学的研究范畴,由法国学者雷吉斯·德布雷提出,本文以之为理论框架,引介其“媒介域”等核心概念,以此透视媒介变革进化的逻辑进路,并结合用户生成翻译这一实例,观照翻译活动的发展趋势,即翻译的大众化现象。大众化的翻译产生了丰富的大众翻译话语资源。针对后者,文章分别从本体论、范畴论、方法论、价值论等方面对其进行了阐释,旨在关注翻译发展动态,扩展翻译话语的研究领域,对深化翻译话语的跨学科研究、充实翻译话语研究内涵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大众化 大众翻译话语 德布雷 媒介 媒介学
原文传递
郑振铎对清末民初翻译家的批评及启示
2
作者 管新福 译苑新谭 2023年第2期99-106,共8页
郑振铎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全能型学者,在文学史写作、文学理论、翻译批评、俗文学研究等领域均卓有建树,为我国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翻译研究领域,他对晚清民国时期的很多翻译家都有客观、合理的批评,如严复、林纾、梁启超、伍... 郑振铎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全能型学者,在文学史写作、文学理论、翻译批评、俗文学研究等领域均卓有建树,为我国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翻译研究领域,他对晚清民国时期的很多翻译家都有客观、合理的批评,如严复、林纾、梁启超、伍光建、周氏兄弟等人。在郑振铎的翻译家批评中,他一方面能恪守学术研究的伦理,坚持客观中立的翻译批评观,不走极端;另一方面是有包容的胸怀、不受流派和见解的左右,让事实成为评判孰优孰劣的标准,值得我们今天认真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振铎 清末民初 翻译家 翻译批评 启示
原文传递
ChatGPT辅助翻译的潜力与局限——以《后维多利亚时代人》的翻译为例
3
作者 侯广旭 译苑新谭 2023年第2期60-68,共9页
ChatGPT横空出世已经几个月了,译者们都对这种元宇宙的全新AI模型兴趣大发,寄希望于从中挖取更多的助力。但是,对于如何充分利用这种比机器翻译多出了聊天式文本生成功能的AI机器人,中国学者尚未能及时拿出层次更深一些的研究成果,多数... ChatGPT横空出世已经几个月了,译者们都对这种元宇宙的全新AI模型兴趣大发,寄希望于从中挖取更多的助力。但是,对于如何充分利用这种比机器翻译多出了聊天式文本生成功能的AI机器人,中国学者尚未能及时拿出层次更深一些的研究成果,多数讨论以预期未来的挑战与机遇为主。笔者在翻译《后维多利亚时代人》的过程中,从理解原文所需的背景信息补充、思维逻辑线索提示等具体角度,而不是从直接用它提供译文角度,咨询与测试了ChatGPT,发现ChatGPT辅助翻译的潜力很大,但也有很多局限。ChatGPT能为译者提供理解原文所需的有价值的背景信息、语义解读参考、独特的观察推理判断线索等,但是,缺乏对细微差别的辩识能力,难以理解语篇的微妙之处或上下文,从而导致不正确或不适当的反应。译者在使用上要扬长避短,以实现ChatGPT辅助翻译的效果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辅助翻译 《后维多利亚时代人》 潜力 局限
原文传递
国家形象自塑视阈下外交话语隐喻英译策略探析——以2020年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为例
4
作者 肖志清 李静霞 译苑新谭 2023年第2期178-185,共8页
外交话语中隐喻英译策略的研究有助于有效传达外交话语内涵,提升国家形象自塑效果。本文运用语料库方法,以2020年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中涉及新冠疫情的隐喻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国家形象自塑视阈下外交话语隐喻的英译策略选择。研究发现,2... 外交话语中隐喻英译策略的研究有助于有效传达外交话语内涵,提升国家形象自塑效果。本文运用语料库方法,以2020年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中涉及新冠疫情的隐喻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国家形象自塑视阈下外交话语隐喻的英译策略选择。研究发现,2020年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通过战争隐喻、拟人隐喻、自然隐喻等多种隐喻类别,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塑造了中国“新冠疫情的抗击者”“国际抗疫的合作者和推动者”“人民利益的维护者”三大主要形象。在这三大形象自塑驱动下,国家机构译者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翻译原则,在翻译过程中结合中国的文化、历史背景和目的语受众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对原文隐喻的本体、喻体和喻义适当地进行了保留、转换或省略,实现了良好的国家形象自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国家形象自塑 外交话语 隐喻 翻译策略
原文传递
古籍英译:炎帝文化的传播价值
5
作者 崔庆玲 万家麟 译苑新谭 2023年第2期34-40,共7页
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离不开文化自觉,文化自觉离不开文化寻根。炎帝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炎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源,是中华之根之魂,研究炎帝文化,即是在寻根溯源铸魂。炎帝亦指神农(神农氏),... 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离不开文化自觉,文化自觉离不开文化寻根。炎帝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炎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源,是中华之根之魂,研究炎帝文化,即是在寻根溯源铸魂。炎帝亦指神农(神农氏),是新石器时代(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有名的部落首领,因杰出的社会贡献被尊为帝王和农神。炎帝文化应为多代神农氏族部落头领与族民所创造的文明业绩,神农氏经历漫长的发展岁月亦是累积煌煌炎帝文化功绩的历史,其当代价值具有极大的传播意义。以古籍、考古与学术文献为据,从炎帝文化的物质、制度、精神文明传播价值探源,恰如赤帝烈焰,点亮炎黄子孙的文化自信,照亮华夏胄裔文化传播与承续的道路,启明世界大同的理想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帝神农氏 人文初祖 炎帝文化 传播价值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技术在翻译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崔启亮 译苑新谭 2023年第2期41-51,共11页
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翻译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本文从翻译项目流程的视角,对人工智能技术在翻译项目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探究翻译项目流程的不同过程应用的具体人工智能技术,并以视频字幕翻译和配音项目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翻译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本文从翻译项目流程的视角,对人工智能技术在翻译项目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探究翻译项目流程的不同过程应用的具体人工智能技术,并以视频字幕翻译和配音项目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研究发现在翻译项目流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人工智能技术分别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神经网络技术、专家决策系统技术。翻译项目流程中使用的具体人工智能技术包括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机器翻译、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翻译项目 翻译流程 机器翻译
原文传递
中医西传第三方译者研究——以文树德《黄帝内经·素问》英译本为例
7
作者 俞森林 雷佳豪 译苑新谭 2023年第2期89-98,共10页
第三方译者(母语既非源语也非目的语)在中医西传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本文以文树德《黄帝内经·素问》英译本为例,结合第三方译者文树德的自身素养及翻译目的,分析第三方译者身份对《黄帝内经·素问》英译本及其翻译... 第三方译者(母语既非源语也非目的语)在中医西传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本文以文树德《黄帝内经·素问》英译本为例,结合第三方译者文树德的自身素养及翻译目的,分析第三方译者身份对《黄帝内经·素问》英译本及其翻译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医西传过程中,第三方译者所采取的以“中”译“中”、以“古”译“古”及“中西”结合的翻译策略,以及采用的“中西合璧”和“宏观—微观”翻译模式,对于医药典籍的翻译实践有着启迪作用。同时,这种翻译策略的选取和翻译模式的选用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医西传的传播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西传 第三方译者 文树德 《黄帝内经·素问》英译本
原文传递
“跨语际性”视阈下国产动画英译研究——以《大理寺日志》为例
8
作者 雷静 李明明 译苑新谭 2023年第2期194-201,共8页
随着中国动画产业的蓬勃发展,与动画相关的各领域研究随即展开,但针对国产动画语言变体特征的翻译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尝试运用“跨语际性”理论对2020年大热的国产动画作品《大理寺日志》中语言变体的英译方法展开研究,从“身”“神”... 随着中国动画产业的蓬勃发展,与动画相关的各领域研究随即展开,但针对国产动画语言变体特征的翻译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尝试运用“跨语际性”理论对2020年大热的国产动画作品《大理寺日志》中语言变体的英译方法展开研究,从“身”“神”“韵”三方面梳理出动画作品中的多种语言变体与动作画面、音效制作等元素之间的互动机制,并从语言、模态和象征性资源的整体性上思考多种语言变体动画作品所具有的跨越、聚合和表述特征,从而进一步阐述具有多种语言变体特点的动画作品在英译过程中的翻译策略,为国产动画成功“出海”提供方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语际性 动画 《大理寺日志》 字幕
原文传递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翻译研究综述
9
作者 戴若愚 王玥月 译苑新谭 2023年第2期128-140,共13页
文章对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翻译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后发现:现阶段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英语译本的研究,较少关注少数民族语言和小语种译本的研究;大部分研究关注文本内的对比分析,总结译者运用的翻译策略与方法,较少... 文章对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翻译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后发现:现阶段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英语译本的研究,较少关注少数民族语言和小语种译本的研究;大部分研究关注文本内的对比分析,总结译者运用的翻译策略与方法,较少有研究涉及文本的外部因素。基于此,未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翻译研究应该在评价现有翻译模式的同时,运用跨学科知识,将微观的文本分析与宏观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相结合,促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翻译研究的持续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翻译研究 研究综述
原文传递
新时期中国西部民族地区MTI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10
作者 马晶晶 穆雷 译苑新谭 2023年第1期65-72,共8页
本文分析了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翻译专业硕士(MTI)的师资现状,并进一步梳理了目前中国MTI教师发展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与不足。在结合新时期特点、西部民族地区的优势和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本文从四方面对西部民族地区MTI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展望... 本文分析了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翻译专业硕士(MTI)的师资现状,并进一步梳理了目前中国MTI教师发展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与不足。在结合新时期特点、西部民族地区的优势和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本文从四方面对西部民族地区MTI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展望,即专业能力发展、职业能力发展、自主发展及共同体建设,以及教师发展的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民族地区 MTI教师 专业发展
原文传递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鲁迅作品英译者行为研究
11
作者 邵毅 译苑新谭 2023年第1期91-97,共7页
本文以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为视角,通过描述鲁迅作品英译者们对源文文学性和思想政治性内容的传达,分析他们的行为特征,希冀为鲁迅作品的翻译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鲁迅作品英译 译者行为 求真 务实 文学 政治
原文传递
试论民航口译研究的名与实:基于国内23篇民航口译相关文献的研究综述
12
作者 白秀敏 译苑新谭 2023年第1期167-176,共10页
综述国内23篇与民航口译相关的文献发现:(一)内容上,“飞翻”时代的研究名副其实,后“飞翻”时代的研究名不副实;(二)方法上,理论推演加经验总结占绝对多数;(三)未能用发展的和整体的眼光认识民航口译。结合民航强国建设的大背景,本文... 综述国内23篇与民航口译相关的文献发现:(一)内容上,“飞翻”时代的研究名副其实,后“飞翻”时代的研究名不副实;(二)方法上,理论推演加经验总结占绝对多数;(三)未能用发展的和整体的眼光认识民航口译。结合民航强国建设的大背景,本文尝试从民航的产业体系结构出发,先界定民航口译之名、梳理民航口译之实,再规划民航口译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综述 民航口译 “飞翻” 名与实 民航业 口译与口译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语料库的汉英方位隐喻对比翻译研究——以《红楼梦》中的“内”为例
13
作者 彭建武 官悦 孙欣悦 译苑新谭 2023年第1期199-207,共9页
本文借助BNC和古代汉语语料库,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出发点,探析汉英两种语言在方位隐喻“内”的隐喻意义的异同点,并结合《红楼梦》的两个译本探析译者在文学作品中对于“内”的隐喻认知和翻译策略。通过搜索对比发现,近代汉语和当代英语... 本文借助BNC和古代汉语语料库,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出发点,探析汉英两种语言在方位隐喻“内”的隐喻意义的异同点,并结合《红楼梦》的两个译本探析译者在文学作品中对于“内”的隐喻认知和翻译策略。通过搜索对比发现,近代汉语和当代英语都存在关于“内”的方位隐喻,二者之间存在着共通性,也存在着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民族和文明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特色的文化特点导致的认知差异。对比杨和霍两个译本发现,两个译本都在遵循使用英语语言使用句法习惯的基础上,杨的译本多采取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并且经常省译以达到达意的目的,体现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霍的译本采取了大量的归化策略进行翻译,且更加忠实原文,基本实现了等值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位隐喻 语料库 《红楼梦》 “内”隐喻意义 汉英语言
原文传递
译者行为批评视角下《铁道游击队》英日译本对比
14
作者 任东升 冯彦文 译苑新谭 2023年第1期52-61,共10页
作为“十七年”时期红色经典作品之一,长篇抗日小说《铁道游击队》1954年面世不久便被陆续翻译成英、俄、法、德、越、日等多种外语,其中英译本由无名译者翻译、1966年由国家翻译机构外文出版社出版,日译本由日本大东文化大学教师井上... 作为“十七年”时期红色经典作品之一,长篇抗日小说《铁道游击队》1954年面世不久便被陆续翻译成英、俄、法、德、越、日等多种外语,其中英译本由无名译者翻译、1966年由国家翻译机构外文出版社出版,日译本由日本大东文化大学教师井上隆一翻译、1980年由日本民间出版社龙溪书舍出版,两译本均为迄今唯一英、日译本。英、日译者分别是制度化译者和市场化译者的典型代表。鉴于此,本文从译者行为批评视角对该英译本、日译本进行比较,就翻译选材动机、译文呈现和副文本内容三方面实证译者身份及译者行为与译文呈现的关系,以期充实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内涵,为中国红色经典作品外译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游击队》英译本 《铁道游击队》日译本 译者行为批评 译者身份 译文呈现
原文传递
基于语料库的汉外词典粤菜文化词条收录和释译研究
15
作者 黄芳 译苑新谭 2023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文化词的收录和释译问题一直是汉外词典编纂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传统汉外词典对中国文化词的收录存在疏漏和不一致,而在释译上则主要强调双语之间的等值对应,较少关注对源语文化意义的介绍和传播。本研究以广式早茶三大件为例,基于... 文化词的收录和释译问题一直是汉外词典编纂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传统汉外词典对中国文化词的收录存在疏漏和不一致,而在释译上则主要强调双语之间的等值对应,较少关注对源语文化意义的介绍和传播。本研究以广式早茶三大件为例,基于大型语料库,对比考察文化词条在主流汉外词典中的收录和释译情况,发现目前汉外词典文化词的收录和释译虽各具特色,但在译名统一性、意译精确性、词条收录完整性及文化信息丰富性等方面仍存在可完善之处。基于该研究结果,本文提出,汉外词典在对文化词进行收录和释义时,应充分考虑到身份认同、文本接受、文化交际等因素,增强文化词的收录比例,率先使用汉语拼音译名,同时应基于语料库筛选高频方言拼音译名,选取恰当精确的释义和丰富的例证,以提供全面丰富的文化释译信息,最后应提供完备的参见信息以构建文化词的认知语义网络。这不仅有助于文化词条收录和释译的统一性、精准性、规范性和丰富性,还能让世界深入了解文化词的中国特色,从而更好地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外词典 粤菜文化词条 收录和释译 广式早茶 语料库
原文传递
关联理论视域下《论生命的意义》的误译分析
16
作者 肖志清 陈美欣 译苑新谭 2023年第1期98-106,共9页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的过程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要想让译文读者正确领会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译者需在翻译过程中把握好认知语境,遵循最佳关联原则,产出高质量的译文。但在图书翻译实践中,由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等认知环境的不同...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的过程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要想让译文读者正确领会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译者需在翻译过程中把握好认知语境,遵循最佳关联原则,产出高质量的译文。但在图书翻译实践中,由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等认知环境的不同,译者经常未能正确理解和传达作者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导致误译现象层出不穷,无法达到最佳关联的效果。本文基于关联理论翻译观,主要从词语、句子、文化以及其他四个层面分析《论生命的意义》中译本存在的误译问题,旨在说明图书翻译译者要遵循最佳关联原则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翻译精神,不仅要把图书“译出来”,还要“译好”“译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理论 图书翻译 误译 《论生命的意义》
原文传递
传承优秀文化 规范景区英译 讲好中国故事——泉州著名世界遗产点九日山景区信息英译问题及解决方案
17
作者 陈彬 李跃平 译苑新谭 2023年第2期156-168,共13页
景点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之一。著名景点是一个城市最靓丽的名片。景区的英语信息和英语标识具有鲜明的标识特征,不仅是沟通信息和文化的桥梁,在旅游业以及对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中同... 景点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之一。著名景点是一个城市最靓丽的名片。景区的英语信息和英语标识具有鲜明的标识特征,不仅是沟通信息和文化的桥梁,在旅游业以及对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中同样发挥着不可忽视和或缺的作用。文章以泉州著名世界遗产点之一的九日山景区信息为例,对景区部分具有中国特色的景点名称、景点信息的英语信息和英文标识存在的翻译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使用音译直译结合、音译意译结合以及注释法等技巧予以校正改译,希望能够对当地的旅游景区英语信息及英语标识的表述与规范使用有所促进,以达到“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日山 世界遗产点 规范标识 著名景区 景点信息 英语标识 世遗泉州 中国故事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背景下巴蜀古镇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18
作者 周黎 刘治国 译苑新谭 2023年第1期142-150,共9页
巴蜀古镇是巴蜀文化积淀的产物。随着“一带一路”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不断发展,巴蜀古镇迎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巴蜀古镇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外传播有助于国家文化传播力提升和川渝地区形象塑造。通过文献调研发现巴蜀... 巴蜀古镇是巴蜀文化积淀的产物。随着“一带一路”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不断发展,巴蜀古镇迎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巴蜀古镇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外传播有助于国家文化传播力提升和川渝地区形象塑造。通过文献调研发现巴蜀古镇文化的对外传播研究相对滞后,研究亟待进一步深入。为此,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可以从地域品牌打造、智能融合发展、外宣翻译策略、人才队伍建设等多维视角,探索一条全媒体时代巴蜀古镇文化对外传播能力提升的可行途径,助力巴蜀文化“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古镇 文化 传播 翻译 形象 全媒体
原文传递
《搜神记》日本馆藏刊本调查及译介与研究论析
19
作者 刘毅 陈芳 译苑新谭 2023年第2期225-233,共9页
随着近年来中国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传统典籍外译从中扮演着向世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感受华夏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角色,对外讲好中国传统故事也是更好更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经步骤之... 随着近年来中国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传统典籍外译从中扮演着向世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感受华夏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角色,对外讲好中国传统故事也是更好更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经步骤之一。上承《山海经》、下启《唐传奇》,《搜神记》作为中国志怪小说开山之作,其海外馆藏刊本以及译介情况值得深入研究。本文整理了日本馆藏《搜神记》刊本,用历时性手法对其在日本的译介和研究情况展开论述,同时对有关改编衍生作品进行评述,以期为中国故事走出去,让世界更好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搜神记》 日本 刊本 译介
原文传递
接受美学视角下《中国疫苗百年纪实》日译策略研究
20
作者 卢俊宇 王晓梅 译苑新谭 2023年第2期248-257,共10页
2019年11月首次出版的纪实文学《中国疫苗百年纪实》对于当下正确把握疫情,科学应对疫情,吸取经验教训,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从国际形势而言,该书的日译有助于抑制日本社会因疫情原因对华负面印象的攀升。本研究以文... 2019年11月首次出版的纪实文学《中国疫苗百年纪实》对于当下正确把握疫情,科学应对疫情,吸取经验教训,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从国际形势而言,该书的日译有助于抑制日本社会因疫情原因对华负面印象的攀升。本研究以文本的科普性、召唤性为出发点,从接受美学视角研究《中国疫苗百年纪实》日译策略,认为翻译一方面需照顾读者的接受视界,另一方面需保留或创造文本的召唤结构;对病名的翻译需要寻找与之对应的专业术语,若遇到民间或非官方病名的翻译,最主要是基于读者的原有图式,尽可能贴近病名的内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文本召唤 诗句日译 病名日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