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58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体转向与表演理论
1
作者 李晶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1期16-22,共7页
表演理论的兴起受益于批评理论的身体转向,实现了批评理论危机之后文学、文化批评理论施行于社会现实的抱负,同时也有注重身份建构、着眼从社会文化意识层面批判和转变社会现实的物质关怀之意。这其中对语言的社会政治功能的关注及其诉... 表演理论的兴起受益于批评理论的身体转向,实现了批评理论危机之后文学、文化批评理论施行于社会现实的抱负,同时也有注重身份建构、着眼从社会文化意识层面批判和转变社会现实的物质关怀之意。这其中对语言的社会政治功能的关注及其诉诸在肉身层面的操演成为表演理论最大的生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转向 表演理论 肉身 操演性 语言
下载PDF
进步与妥协:论“小妇人”三部曲中奥尔科特的伦理道德观
2
作者 马红旗 韩红宇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1期23-33,共11页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伦理道德观在其代表作《小妇人》三部曲中有着集中体现。作为读者眼中的“道德传教者”,奥尔科特的伦理道德观契合了19世纪美国的社会文化语境,显示出她对女性传统身份和家庭角色的关切和肯定。作为进步...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伦理道德观在其代表作《小妇人》三部曲中有着集中体现。作为读者眼中的“道德传教者”,奥尔科特的伦理道德观契合了19世纪美国的社会文化语境,显示出她对女性传统身份和家庭角色的关切和肯定。作为进步女权思想的宣传者,身处第一次女权运动浪潮中的她在作品中表达了争取参政权等女性平等权益的诉求。然而,奥尔科特在表达女性伦理道德进步性观念的同时,其妥协性也得以暴露。奥尔科特的“妥协”可视为她在特定社会条件下表达自己进步主张的一种可行策略。奥尔科特的伦理道德观不仅影响了当时的进步运动,而且对后世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科特 “小妇人”三部曲 伦理道德观 进步女权思想 妥协性
下载PDF
流散与文化生产
3
作者 何卫华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在21世纪,流散已成为重要的全球性现象,流散研究同样随之成为理论研究领域的前沿话题,但目前国内学界对这一概念的缘起、发展和理论脉络还缺乏比较全面和深入的探讨。结合萨夫兰、杜洛连和吉尔罗伊等理论家的相关论述,本文从三个方面对... 在21世纪,流散已成为重要的全球性现象,流散研究同样随之成为理论研究领域的前沿话题,但目前国内学界对这一概念的缘起、发展和理论脉络还缺乏比较全面和深入的探讨。结合萨夫兰、杜洛连和吉尔罗伊等理论家的相关论述,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流散进行了探讨:首先,依据流散者的意愿、地区和流散原因等因素,流散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型,但不管就何种类型而言,流散者与故土家园的联系、族群意识和流散者相互间的团结都是必须关注的重要话题;其次,跨疆域的流动意味着更为宏阔的视野,对处于非此亦非彼的中间状态的流散者而言,他们往往更能接受一种反本质主义的身份观;最后,流散同样意味着一种文化生产方式,其代表的独特视角、经历和政治立场都将成为跨国性文化生产的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散 身份 “双重意识” 文化生产 政治
下载PDF
“无法被改编的小说”——米兰·昆德拉反图像写作研究
4
作者 梅哲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1期57-67,共11页
以语图关系切入,探究昆德拉的思想理论和写作实践,可以得出其文学作品的反图像性。具体表现为两点:一是抽象议题代替具象情节,成为小说叙述的主体,是谓具象与抽象的颠倒;二是充分利用语言不同于图像的“实指”特色,从而在概述、叙述转... 以语图关系切入,探究昆德拉的思想理论和写作实践,可以得出其文学作品的反图像性。具体表现为两点:一是抽象议题代替具象情节,成为小说叙述的主体,是谓具象与抽象的颠倒;二是充分利用语言不同于图像的“实指”特色,从而在概述、叙述转换以及本质揭露功能上获得自己的相对叙述优势。昆德拉书写体现出的“反图像”性,在当今语图边界变动、图像和语言的关系出现“历史性的颠倒”时,找到了一条独属于文学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兰·昆德拉 反图像 语图关系 图像霸权
下载PDF
世界主义与身份伦理
5
作者 刘辉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自然威胁与各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冲突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各界对于世界主义理论更为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但是对世界主义与身份伦理的关系研究还有待继续深入。本文重点梳理了世界主义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及其所反映的伦理观...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自然威胁与各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冲突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各界对于世界主义理论更为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但是对世界主义与身份伦理的关系研究还有待继续深入。本文重点梳理了世界主义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及其所反映的伦理观念的变迁。世界主义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犬儒派哲学家戴奥真尼斯的“世界公民”概念,斯多葛学派在其影响下形成了世界主义哲学并将其改造为一种道德普世主义。18世纪德国哲学家伊曼纽尔·康德将世界主义逐渐从一种理想转变为一个实际的政治法律方案,为法律意义上的世界主义公民身份奠定了基础。到了19世纪,随着资本的海外扩张,世界主义渐渐成为一种社会趋势。进入20世纪,经济全球化的突飞猛进也进一步推动了政治和文化的全球化,世界主义概念也被大致分为了三个方面:道德世界主义、政治法律世界主义和文化世界主义。世界主义目前仍旧处于一个动态发展的阶段,在伦理建构方面还有更多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主义 身份伦理 全球化 世界公民
下载PDF
语文是“传统”的首道大门——李小龙访谈录
6
作者 李小龙 林玮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3期4-11,共8页
语文是当代学生系统接触传统的首道大门,语文教育工作者要为中国文化守好这道大门。在与西方交流过程中,中国语言文学难免被扭曲与重塑。如中国古典小说文体被西方小说同化,而多数中小学语文教学对小说的分析、欣赏,都以西方小说文体概... 语文是当代学生系统接触传统的首道大门,语文教育工作者要为中国文化守好这道大门。在与西方交流过程中,中国语言文学难免被扭曲与重塑。如中国古典小说文体被西方小说同化,而多数中小学语文教学对小说的分析、欣赏,都以西方小说文体概念为模板,这应引起重视。阅读古典文学可以延伸人的生命体验与滋味,理解人自身的丰富性。这种中国人在中国文化浸淫中的独特体验,需要中小学语文教学予以继承。如何经由语文课正向地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精细地从西方“拿来”,需要数代人的研究与建构,而中小学课堂则是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小说 古典小说 网络文学 国学素养
下载PDF
以事传理,由文到法——《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视角探析
7
作者 蔡忠平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4期51-53,共3页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的写作特色在于“以事传理”,教学时可以结合这一写作特色采用由文到法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学得文章的写“事”方法,又能得到人生成长的“理”。本课的教学视角可以从以目标预设的具体性追求教学效益的实然性、...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的写作特色在于“以事传理”,教学时可以结合这一写作特色采用由文到法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学得文章的写“事”方法,又能得到人生成长的“理”。本课的教学视角可以从以目标预设的具体性追求教学效益的实然性、以学习任务的关联性体现文本解读的独特性、以学习支架的支持性实现学习能力的进阶性三个角度切入,尝试将文本特点与课堂教学两者之间实现高度的有效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事传理 由文到法 《走一步 再走一步》 教学视角
下载PDF
艾青经典新诗中的“人民性”考察
8
作者 杨理沛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5期50-52,共3页
经典汉语新诗以其精妙的语言及凝练的情感展现了现代中国文学深厚的艺术魅力,它记录并见证了中华儿女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奋斗历程、文学思考与精神流变,折射了时代的演迁、世界的变局与人民的成长,其中所蕴涵的“人民性”成为中国... 经典汉语新诗以其精妙的语言及凝练的情感展现了现代中国文学深厚的艺术魅力,它记录并见证了中华儿女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奋斗历程、文学思考与精神流变,折射了时代的演迁、世界的变局与人民的成长,其中所蕴涵的“人民性”成为中国式优秀文学传统赓续绵延的显著标识。通过艾青诗作中的大堰河、土地及光三个核心意象考察经典汉语新诗中的“人民性”,建构国际学生积极良好的人文素养,不断提升中国精神的传播效能,拓展中文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青 经典新诗 人民性 国际学生 人文素养
下载PDF
议论文内容写作训练的教学策略
9
作者 郭斌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5期123-126,共4页
学生在议论文内容写作上存在许多较为严重的问题。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在说理透彻、材料支撑、语言助力三个方面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深化理性内容、实化感性内容、优化表达内容。如此,会促进学生议论文内容写作能力实现重大突破,... 学生在议论文内容写作上存在许多较为严重的问题。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在说理透彻、材料支撑、语言助力三个方面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深化理性内容、实化感性内容、优化表达内容。如此,会促进学生议论文内容写作能力实现重大突破,进而开创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议论文 内容写作 说理 材料 语言
下载PDF
诗教传统教学建构与诗意语文渗透——李定广访谈录
10
作者 李定广 陈婷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1期4-11,共8页
从剖析当今中学语文的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从传统诗教的作用,中学语文教师鉴赏能力提升的紧迫性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等层面,明确从课堂教学走向“大语文”的诗意语文渗透,是着眼于现实,又展望于未来,在更高的层面去强调中学语... 从剖析当今中学语文的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从传统诗教的作用,中学语文教师鉴赏能力提升的紧迫性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等层面,明确从课堂教学走向“大语文”的诗意语文渗透,是着眼于现实,又展望于未来,在更高的层面去强调中学语文课堂把诗歌教学放在重要位置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诗教 审美教育 核心素养 诗意语文
下载PDF
理解文学文本中的空间
11
作者 诸定国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1期53-57,共5页
文学文本中的空间在阅读与教学中都被忽视,其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掘,需要关注。文学作品中空间有不同类型,其特征为:综合性、社会性、象征与隐喻性。文学作品中空间的教学实施,要开展还原空间活动,培养空间认知能力;要梳理空间关系,培养空... 文学文本中的空间在阅读与教学中都被忽视,其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掘,需要关注。文学作品中空间有不同类型,其特征为:综合性、社会性、象征与隐喻性。文学作品中空间的教学实施,要开展还原空间活动,培养空间认知能力;要梳理空间关系,培养空间思维;要依据空间综合性、社会性与象征隐喻性特征设计学习任务,实现深度阅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空间 类型与特征 教学实施
下载PDF
选“点”教学,搭建学习支架——以《大卫·科波菲尔》教学为例
12
作者 张忠森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4期95-101,共7页
一篇经典文章,可以教学的点很多,但教学的时间又是有限的,所以需要选点教学。而选点的依据,既有教材单元教学上的要求,也有该篇作品本身的特点要求。选点教学的目的是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本文以《大卫·科波菲尔》教学为例,从“如... 一篇经典文章,可以教学的点很多,但教学的时间又是有限的,所以需要选点教学。而选点的依据,既有教材单元教学上的要求,也有该篇作品本身的特点要求。选点教学的目的是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本文以《大卫·科波菲尔》教学为例,从“如何发现选点”,到“依托选点分析文章内容”,再到“追溯选点理解作者思想”,每一个环节都阐述了具体的做法,以求形成一种常规的选点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卫·科波菲尔》 教学点 学习支架 文学作品
下载PDF
登山则情满于山——《登泰山记》教学手记
13
作者 樊新强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2期115-120,共6页
在强调单元学习的今天,如何设计经典名篇的学习路径与策略?本文以姚鼐的《登泰山记》为例,梳理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策略的形成、教学效果的巩固,以期体现出在整体关联中进行单篇学习的路径与方法。教学目标在任务群目标与内容、单元导... 在强调单元学习的今天,如何设计经典名篇的学习路径与策略?本文以姚鼐的《登泰山记》为例,梳理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策略的形成、教学效果的巩固,以期体现出在整体关联中进行单篇学习的路径与方法。教学目标在任务群目标与内容、单元导语与提示、学生的困惑与需求等三方面协调中综合确定。目标确定之后,在言文融合、动静相宜、内外相连等三条策略引领下设计学习任务。课后再布置三项学习任务,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并进一步启发学生疑问,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目标 言文融合 动静相宜 内外相连
下载PDF
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微专题开发策略
14
作者 赵瑞华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4期24-30,共7页
微专题是“学习任务群”课堂化的恰切载体,也是教材单元教学化的合宜通道。“学习任务群”微专题开发,要坚持核心素养导向,通过聚焦文本的体式特征与形式秘妙、核心的语文知识与关键的语文能力、基础的语言积累与实用的思维方式、经典... 微专题是“学习任务群”课堂化的恰切载体,也是教材单元教学化的合宜通道。“学习任务群”微专题开发,要坚持核心素养导向,通过聚焦文本的体式特征与形式秘妙、核心的语文知识与关键的语文能力、基础的语言积累与实用的思维方式、经典的文学现象与重要的文化话题等策略,构建结构化的教学点,开展依标教学,促进深度学习,拓宽任务群教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任务群 微专题 素养导向 开发策略
下载PDF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反思能力
15
作者 盛银花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5期36-40,共5页
师范专业认证和中学语文新课标都对语文教学的反思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本文分析了语文教学反思能力的内涵和外延,认为反思是一种思维活动,目的是消除困惑,解决问题,促进实践。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进行思考。... 师范专业认证和中学语文新课标都对语文教学的反思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本文分析了语文教学反思能力的内涵和外延,认为反思是一种思维活动,目的是消除困惑,解决问题,促进实践。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进行思考。教学反思包括教师的反思和教学的反思。教学反思的外延包括反思教学前的备课是否充分,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合理,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贯穿“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反思语文教学中的文化解读能力,反思语文课堂教学环节。其次,本文总结了语文教学反思的具体内容,包括教学方法反思、阅读教学反思、审美鉴赏反思、文本解读反思、写作教学反思、教育思想反思。最后强调了教学反思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认证 语文教学 反思能力
下载PDF
基于高阶思维的高中语文大概念教学——以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为例
16
作者 杨二宁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5期41-45,共5页
高阶思维是指向分析与解决问题根本方法的思维,是具有专家那样智慧的思维。大概念教学是高效教学与培养高阶思维的教学。大概念思想下的教学设计要落实好单元的学习任务,要有助于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 高阶思维 大概念 高中语文 核心素养
下载PDF
古代汉语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17
作者 谢荣娥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4期20-23,共4页
以课程建设为基点,拓展与探索丰富的路径,服务于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论文以古代汉语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具体实施路径,实现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组建与指导科研兴趣小组,激发学生研究兴趣;融专业性、社会性、... 以课程建设为基点,拓展与探索丰富的路径,服务于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论文以古代汉语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具体实施路径,实现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组建与指导科研兴趣小组,激发学生研究兴趣;融专业性、社会性、实践性一体,开展大学生创新项目训练;集先进性、科学性、现实性于一体,引导“挑战杯”竞赛项目。引导学生紧密结合课程学习中的相关知识与理论,在大量阅读、材料收集与整理、田野调查中,强化问题意识,培养探索精神,加强合作与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精神,提升综合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课程建设 人才培养路径
下载PDF
高一论述文读写融通教学策略探微
18
作者 胡奇良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5期63-67,共5页
文章认为高一论述文写作任务融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任务群,分别倾向于“向谁说”“说什么”“怎么说”。运用支架理论,可以实现论述文写作的读写融通。教学策略有勾连课外、模仿迁移、思维阶梯以及分项微型等。
关键词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读写融通 教学策略
下载PDF
汉字形义关系巧分析——《说文解字》对汉字教学的启示
19
作者 高娟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1期139-142,共4页
本文以许慎的《说文解字》为理论基石,以汉字中的同音字、形近字、近义字、繁简字为研究对象,从形义关系的角度分析构成理据不同的同音字、类别不同的形近字、细微差别的近义字,偏旁不同的繁简字等,揭示汉字字形和字义之间的紧密关系,... 本文以许慎的《说文解字》为理论基石,以汉字中的同音字、形近字、近义字、繁简字为研究对象,从形义关系的角度分析构成理据不同的同音字、类别不同的形近字、细微差别的近义字,偏旁不同的繁简字等,揭示汉字字形和字义之间的紧密关系,为汉字学习和汉字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形义关系 汉字教学
下载PDF
反对阐释:苏珊·桑塔格《在美国》中的文本实验
20
作者 蒋方圆 李静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1期34-45,共12页
《在美国》是苏珊·桑塔格创作完成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自发表以来便因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简练深刻的语言魅力吸引了大量的学者对其进行批评和阐释。许多批评家把小说视为桑塔格在晚期创作中向“内容”的回归,而忽视了其蕴含... 《在美国》是苏珊·桑塔格创作完成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自发表以来便因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简练深刻的语言魅力吸引了大量的学者对其进行批评和阐释。许多批评家把小说视为桑塔格在晚期创作中向“内容”的回归,而忽视了其蕴含的形式美学探索与新感受力主张。本文系统梳理了桑塔格“反对阐释”的文艺理论,结合阐释学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小说文本,从设置阐释障碍、走进历史真实、具身感受文本三个方面对桑氏的“反对阐释”理论和《在美国》进行综合考察。本文认为,“反对阐释”不是反对所有阐释,而是超脱庸常之阐释;“反对阐释”应当以文本为依托,尊重文本的诗学属性和社会历史属性;“反对阐释”不是为反对而反对,而是为了创造一种“新感受力”的文本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桑塔格 反对阐释 新感受力 《在美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