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7,78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津冀城市群城市韧性时空演变特征及空间差异研究——基于改进的PSR框架 被引量:5
1
作者 周霞 王佳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2期231-239,共9页
基于改进的“压力—状态—响应”研究框架、组合权重模型、Dagum基尼系数对京津冀城市群2001—2020年的城市韧性时序演变特征及其空间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时序演变上,京津冀城市群城市韧性水平在研究区间内总体呈波动式上升... 基于改进的“压力—状态—响应”研究框架、组合权重模型、Dagum基尼系数对京津冀城市群2001—2020年的城市韧性时序演变特征及其空间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时序演变上,京津冀城市群城市韧性水平在研究区间内总体呈波动式上升的趋势,存在明显的阶梯式失衡现象;(2)空间分布上,京津冀城市群高韧性区域由点到面、由中部至南北部进行蔓延,总体呈现“北京—天津双核驱动,中北强南弱”的韧性格局;(3)区域差异来源上,京津冀城市群城市韧性区域间不均衡现象突出而区域内发展较为均衡,区域间差异是京津冀城市群城市韧性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可持续发展 城市群 韧性评估 指标体系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粮食增产潜力、影响因素与策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郭耀辉 况嘉欣 +2 位作者 杜兴端 刘宗敏 王永志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6期843-850,共8页
西南地区是中国粮食生产战略大后方,提高西南地区粮食产能对确保中国粮食安全和产销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在剖析西南地区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基础上,采用Tobit模型分析西南地区粮食增产因子的影响系数,并探究西南地区粮食未来增产... 西南地区是中国粮食生产战略大后方,提高西南地区粮食产能对确保中国粮食安全和产销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在剖析西南地区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基础上,采用Tobit模型分析西南地区粮食增产因子的影响系数,并探究西南地区粮食未来增产潜力。结果显示:(1)西南地区粮食生产呈现“播面减少”“产量增加”的双向走势,生态环境脆弱、耕地细碎化及粮经争地矛盾等给粮食增产带来巨大挑战;(2)影响西南地区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复种指数(影响系数0.42)、机械化程度(影响系数0.397)、科学施肥量(影响系数0.346)和财政支农力度(影响系数0.134);(3)到2027年,西南地区粮食产量有望达到7 852万t,5年间预计增长2.5%。基于上述结论,建议采取推广粮经复合模式、加强良种良技研发应用、加大对生产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建立安全预警机制等措施提升西南地区粮食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增产策略 影响因素 西南地区
下载PDF
云贵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晓瑞 顾天飞 卫辉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基于核密度、空间重心模型、空间错位指数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系统分析了云贵川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和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包括空间分布密度和空间错位的程度、强度与类型,并探讨了影响其空间分布的因素。结果显示:①非遗和传统村... 基于核密度、空间重心模型、空间错位指数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系统分析了云贵川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和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包括空间分布密度和空间错位的程度、强度与类型,并探讨了影响其空间分布的因素。结果显示:①非遗和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结构分别为“两核一带多点”和“北疏、南密、中空”;②两者的总体空间错位特征明显,各州市在空间错位的程度、强度和类型上均具有差异性;③非遗和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都受到地形地貌和河流水系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在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上,非遗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和经济发展,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口和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村落 空间错位 影响因素 云贵川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土地流转如何促进农户增收?——基于8省3678户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4
作者 伍国勇 张洲羽 +1 位作者 闵文斌 卢凤雏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7期979-987,共9页
充分发挥喀斯特地区土地流转的农户增收效应是推进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渠道。基于中国喀斯特地区8个省区市3 678户农户微观调研数据,采用有序Logit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法、KHB方法等,考察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 充分发挥喀斯特地区土地流转的农户增收效应是推进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渠道。基于中国喀斯特地区8个省区市3 678户农户微观调研数据,采用有序Logit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法、KHB方法等,考察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土地流转显著提升了喀斯特地区农户家庭总收入水平,土地流转户收入水平较未参与流转户约高出12.86%;(2)相比于土地转入户,土地转出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3)外出务工和家庭创业在土地转出影响农户收入关系中起中介作用,解释比例分别为17.18%和4.63%;农业机械化在耕地较为平整的转入户对收入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解释比例为16.93%;(4)土地流转对种植经济作物、耕地较为平整、灌溉条件较好的农户家庭总收入影响显著为正。为此,建议进一步健全喀斯特地区土地流转机制,促进非农产业发展,加强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展喀斯特地区特色高效农业,鼓励更多农户积极参与土地流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土地流转 收入增长 中介效应 喀斯特地区
下载PDF
大运河沿线省市文旅商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基于耦合协调、时空演进与发展路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崇献 孙静 +1 位作者 张嘉豪 牛佳鑫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6期935-945,共11页
推动大运河沿线省市文旅商产业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是有效衔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构建文旅商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大运河沿线省市2012-2020年文旅商产业耦合协调度,分析空间演化特征和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研究期内大运河... 推动大运河沿线省市文旅商产业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是有效衔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构建文旅商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大运河沿线省市2012-2020年文旅商产业耦合协调度,分析空间演化特征和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研究期内大运河沿线省市文旅商融合水平整体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文旅商融合水平不同,且具有空间集聚性;在政策保障基础上及文旅商相关因素影响下,文旅商产业通过交叉、渗透和重组,从而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形成文旅商产业综合体。因此,应采取差异化文旅商融合发展策略,以区域协同发展为基础,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推动大运河沿线省市形成全域统筹、区域协同的文旅商融合发展格局,实现大运河沿线省市经济社会文化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沿线省市 文旅商融合 耦合协调 时空演进 发展路径
下载PDF
基于四维分析框架的中国省级可再生能源政策量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郑烨 赵世杰 鲍徐涵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10期1450-1461,共12页
将可再生能源政策文本进行多维度量化分析,是政策制定和政策优化的必要工作之一,对保证政策执行效果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10—2022年间的616份可再生能源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构建政策目标—政策主体—政策工具—... 将可再生能源政策文本进行多维度量化分析,是政策制定和政策优化的必要工作之一,对保证政策执行效果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10—2022年间的616份可再生能源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构建政策目标—政策主体—政策工具—政策效果的四维分析框架,运用政策文本分析、社会网络分析、PMC指数分析等方法,对可再生能源政策进行量化研究。结果发现:①目标较清晰的政策文本比例有所提高但政策数量整体有所下降;②政策主体数量较多且存在一定程度上合作,但存在部分政策主体“边缘化”现象;③3种政策工具均有所覆盖,但需求型政策工具较为缺乏;④政策效果大多数为优秀或良好,但少数政策效果一般,需加强政策性质、发布机构和政策重点多元化。基于以上发现,从提升政策目标清晰程度等4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政策 四维政策分析框架 社会网络分析 PMC指数模型
下载PDF
中国旅游电商政策的演进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4
7
作者 黄平芳 李勇 李梁平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1期99-107,共9页
以186份中国旅游电商相关政策文件为研究样本,综合使用政策计量、数据分析和人工判读等方法,全面梳理了中国旅游电商领域政策发展历程及演变特征,为今后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促进旅游电商经济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结果发现:中国旅游电... 以186份中国旅游电商相关政策文件为研究样本,综合使用政策计量、数据分析和人工判读等方法,全面梳理了中国旅游电商领域政策发展历程及演变特征,为今后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促进旅游电商经济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结果发现:中国旅游电商政策演进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2001—2008年萌芽期、2009—2014年起步期、2015—2019年上升期、2020年至今成长期;旅游电商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在线旅游企业和平台监管、扶贫语境下乡村旅游电商发展、智慧旅游和电商促产业发展等三大类,整体呈现出发文主体多方参与但合力不足、发文主题与时俱进并不断丰富等特征。未来需要在电商行业市场秩序监管、数字文旅产业创新、业态融合力促部门深化合作、乡村振兴配套政策支持等方面增加政策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电商 政策演进 政策计量 政策趋势
下载PDF
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TPB—NAM整合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丽荣 万深玮 +2 位作者 王一冰 李丹 刘雨声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1期42-51,共10页
有效的碳普惠机制与森林碳汇产品的价值实现对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至关重要,理清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对森林碳汇政策的制定具有现实意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规范激活理论并融合生态文明思想内核,选用结构方程模型,利用515份社... 有效的碳普惠机制与森林碳汇产品的价值实现对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至关重要,理清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对森林碳汇政策的制定具有现实意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规范激活理论并融合生态文明思想内核,选用结构方程模型,利用515份社会公众问卷数据,实证检验了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愿意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是理性和道德交互作用的结果,而非纯理性或纯道德驱动行为;(2)行为态度、感知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都对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其中感知规范对购买意愿影响最大,因此公众环境道德素养是影响其森林碳汇购买行为的最重要因素;(3)社会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影响因素表征变量的具体作用表现不同:感知规范中,公众个体道德规范对其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影响最大;行为态度中,公众森林碳汇生态、政治效益认知对购买意愿影响最大;知觉行为控制中,森林碳汇信息量、森林碳汇价格等都是影响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的因素,但影响程度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汇 购买意愿 计划行为理论 规范激活理论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景区红色文化传播影响因素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德鹏 俞雷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2期313-320,共8页
景区红色文化传播对提升游客红色文化认知、增强红色旅游教育功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加强红色文化旅游传播的理论研究是一个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为厘清景区内影响游客对红色文化认知的因素及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通过深度访谈获取一手... 景区红色文化传播对提升游客红色文化认知、增强红色旅游教育功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加强红色文化旅游传播的理论研究是一个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为厘清景区内影响游客对红色文化认知的因素及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通过深度访谈获取一手资料,以扎根理论方法提炼出景区红色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影响景区红色文化传播因素为受众态度、受众知觉、社会因素、解说形式、信息流、体验情境因素。其作用机制为:受众态度、知觉通过红色旅游意向与行为影响景区红色文化传播;社会因素调节红色旅游意向;解说形式和体验情境作为直接因素影响景区红色文化传播;信息流作为调节变量影响景区文化传播的方向与被识别度。其中,游客对红色历史图片、文字和人员解说的态度与要求具有不同的期望和评判,体现了游客对红色景区解说形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区 红色文化传播 影响因素 扎根理论
下载PDF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基于WSR系统方法论视角 被引量:3
10
作者 詹一虹 赵禹晨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3期472-480,共9页
旅游开发是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顺应时代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评估旅游开发适宜性是开发工作的首要前提。通过引入WSR系统方法论,建立民间文学类非遗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和应用性评分表,对湖北省内9项国家级非遗和7项省级... 旅游开发是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顺应时代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评估旅游开发适宜性是开发工作的首要前提。通过引入WSR系统方法论,建立民间文学类非遗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和应用性评分表,对湖北省内9项国家级非遗和7项省级非遗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第I类非遗得分较高,具有丰富的物理、事理和人理条件,适宜旅游开发;②第Ⅱ类非遗应在补齐产品衍生性、游客体验性和可展示性等短板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开发;③第Ⅲ类非遗需在强调“保护为先”的原则下,对其经济价值适度挖掘,同时探索非遗传承的多元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旅游 适宜性 评价体系 WSR系统方法论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泽宇 吴琼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1期52-59,共8页
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为我国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方向。构建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障碍因子模型,探究中国11个沿海省区市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发展现状... 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为我国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方向。构建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障碍因子模型,探究中国11个沿海省区市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发展现状及其障碍因子。结果发现:①2011—2020年沿海地区数字经济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数字经济发展迅猛,海洋经济发展稳中向好,耦合系统从整体失调状态发展到整体良好耦合协调状态;②沿海各省区市耦合协调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耦合协调状态空间差异逐渐减小,2020年9个省区市均发展到基本协调状态以上,其中广东处于高度耦合协调状态;③通过障碍度诊断发现,数字经济障碍度具有“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特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层面具有“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社会效益>海洋经济效益>海洋资源环境”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 耦合协调 障碍度模型 融合发展
下载PDF
价格补贴、征税与劝诫政策调节下的绿色消费行为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程文亮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9期1373-1381,共9页
研究价格补贴、征税与劝诫3种不同政策工具在绿色素养、价值感知与绿色消费行为意愿之间的影响机制,对采取有效政策工具促进绿色消费行为具有重要价值。从理论与实证出发,探讨了绿色素养、价值感知与绿色消费行为意愿之间的关系,引入了... 研究价格补贴、征税与劝诫3种不同政策工具在绿色素养、价值感知与绿色消费行为意愿之间的影响机制,对采取有效政策工具促进绿色消费行为具有重要价值。从理论与实证出发,探讨了绿色素养、价值感知与绿色消费行为意愿之间的关系,引入了价格补贴、征税与劝诫多种政策工具导向作为情景调节变量,并分析了其在上述关系之中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①消费者的绿色素养越高,越能正向促进绿色消费行为意愿;②绿色价值感知利得与绿色价值感知利失起并行中介作用,且消费者的绿色素养更能通过绿色价值感知利得正向促进绿色消费行为意愿;③3种政策导向工具都能正向调节绿色素养对绿色价值利得感知之间的关系。在对绿色素养对绿色价值利失感知之间的影响关系中,价格补贴性政策能够显著调节这一影响机制,征税型政策与劝诫型政策导向对这一影响机制调节效应不显著。同时,调节效应图分析显示,不同高低分组的价格补贴政策、征税与劝诫型政策导向对绿色素养对绿色消费行为意愿的调节也有一定的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消费行为意愿 价格补贴 绿色素养 绿色价值感知 调节效应 政策工具
下载PDF
共生视角下古镇文旅融合的演化过程与机制——以阳朔镇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立国 宁旺芬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5期770-779,共10页
“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目标,必须坚持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基于共生理论构建古镇文旅融合共生的分析框架,并选取阳朔镇作为案例对象,通过参与式观察、文本分析和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 “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目标,必须坚持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基于共生理论构建古镇文旅融合共生的分析框架,并选取阳朔镇作为案例对象,通过参与式观察、文本分析和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阳朔镇文旅融合的演化过程与机制。结果表明:①阳朔镇文旅融合的过程即文旅的共生演化,其权力关系、产业体系、时空环境和功能意义等共生要素都发生了流动和变化;②阳朔镇文旅融合的演化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经历了要素共生、结构共生和功能共生3个阶段,表现为实现文旅共生资源集成,文旅共生产业扩张,最后完成文旅共生价值创造的演化过程;③权力作为主导力,资本作为推动力,惯习作为支撑力共同推动了阳朔镇文旅融合的演化,权力的博弈主导着文旅资源的分配,资本的运作逻辑推动文旅融合从要素走向功能的深度融合,不同行动者的惯习塑造了文旅融合的场域,同时又随着场域的发展被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古镇 文旅融合 文化旅游 演化过程 阳朔镇
下载PDF
网红经济时代旅游地意象塑造演化的过程机制研究——以“淄博烧烤”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家其 龙柳光 +1 位作者 万金金 朱莉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7期1103-1111,共9页
聚焦网红旅游地淄博,参照网络文本分析法,探究旅游地和游客多主体间互动推动旅游地意象持续塑造演化过程机制。结果显示:(1)网红经济时代“淄博烧烤”意象是在旅游地和游客互动耦合下被塑造并不断叠加演化;(2)意象演化经历了网络发酵期... 聚焦网红旅游地淄博,参照网络文本分析法,探究旅游地和游客多主体间互动推动旅游地意象持续塑造演化过程机制。结果显示:(1)网红经济时代“淄博烧烤”意象是在旅游地和游客互动耦合下被塑造并不断叠加演化;(2)意象演化经历了网络发酵期、政府主导期、游客自发期和意象回稳期,各阶段意象驱动力分别是网络媒介、政府主体、游客行为和稳固意象,且演化过程类似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但因网红经济特性,其生命周期时长及演化速度有所不同;(3)居民以积极参与和热情态度一改“主客”不平衡关系,勾勒出良好意象的清晰事实,凸显其在意象塑造中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红经济 淄博烧烤 多主体互动 旅游地意象 演化机制
下载PDF
魔都印象:基于文本分析的上海城市旅游情感形象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德芳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3期462-471,共10页
情感形象是旅游目的地重要形象之一。以外地游客的上海游记为语料,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分析外地游客对上海旅游目的地的情感态度。结果表明:①游客对上海旅游目的地的情感态度总体上积极正面,体现在旅游吸引物、休闲娱乐、... 情感形象是旅游目的地重要形象之一。以外地游客的上海游记为语料,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分析外地游客对上海旅游目的地的情感态度。结果表明:①游客对上海旅游目的地的情感态度总体上积极正面,体现在旅游吸引物、休闲娱乐、设施服务、环境氛围和管理服务5个维度上;②游客对上海旅游目的地的积极评价多集中在“繁华、现代、时尚、独特”高频词上,说明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形象已基本建成;③但是景区商业化、高物价和人多排队等因素带给部分游客负面情绪。针对此,本文提出了夯实景区文化内涵、加快全域旅游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加大精细化服务管理等提升城市旅游形象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形象 网络游记 扎根理论 上海 文本分析
下载PDF
数实融合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演进及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喜莲 翟桢桐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6期892-899,共8页
数实融合是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的明确要求,对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基础融合、创新融合、应用融合、效益融合和生态融合5个维度构建中国数实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数实融合... 数实融合是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的明确要求,对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基础融合、创新融合、应用融合、效益融合和生态融合5个维度构建中国数实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数实融合、经济高质量发展及二者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算,并运用核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法对其时空演进与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省耦合协调水平总体不断提升;在研究期内,耦合协调度较低的地区上升幅度较大,呈现追赶趋势,但增长速率逐步放缓。全国范围内,耦合协调水平呈先集聚后分散的趋势,虽差距逐步缩小,但已经出现多级分化特征;不同区域的耦合协调水平演进呈现不同趋势。数实融合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区域差异有所缓解,主要差异来源于区域间差距。东部地区省份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差距最大,与其他地区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差距也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实融合 经济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时空演进 区域差异
下载PDF
中国省域文化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态响应及协调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晓智 周克勤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8期1239-1249,共11页
在当前国家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文化产业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以中国30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熵权法测度2012—2021年中国省域文化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继而采用PVAR模型探讨了二者的互动响应关系,最... 在当前国家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文化产业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以中国30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熵权法测度2012—2021年中国省域文化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继而采用PVAR模型探讨了二者的互动响应关系,最后利用修正的耦合协调模型和马尔科夫链深入剖析了二者协同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中国省域文化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稳步上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高于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低于文化产业。中国省域文化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呈现较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整体表现为“由西向东”梯度式递增的格局;②中国省域文化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双向互动关系,短期内二者受自身发展的影响较大,长期来看彼此间的交互影响不断增强。前期文化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发展,后期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文化产业的作用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稳定在有限区间;③中国省域文化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较低。耦合协调度在空间层面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异格局;④中国省域文化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维持原有状态的概率最大,存在“马太效应”和“俱乐部收敛”现象,难以实现跨越等级式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经济高质量发展 PVAR模型 耦合协调度 马尔科夫链 动态效应
下载PDF
游客凝视与权力叙事:一个分析视角——以西江千户苗寨旅游生态场域的多元治理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锦宏 郝彦博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5期780-789,共10页
发展民族村寨旅游已成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选取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作为研究案例地,运用共生理论、场域论构建民族村寨旅游生态场域,通过旅游凝视理论,运用Amos软件分析被... 发展民族村寨旅游已成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选取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作为研究案例地,运用共生理论、场域论构建民族村寨旅游生态场域,通过旅游凝视理论,运用Amos软件分析被凝视主体施加力量的权力叙事行为路径系数,据以探讨凝视主体的共生交互与协同治理逻辑。结果表明:(1)民族村寨旅游生态场域存在多元主体交互凝视,附加主体“非人形化”叙事行为间接参与叙事;(2)游客凝视视角下,游客与各主体之间交互共生与政府的监督管理、办事有效、居民的民风淳朴、易于沟通、企业的诚信经营、服务良好等权力叙事行为显著正相关;“主客凝视”对于构造“多元治理-持续增效”的民族村寨旅游生态场域影响最强;(3)基于游客凝视的视角,游客对居民的民风淳朴、原真性体验,特色鲜明等权力叙事行为认知较好,对政府的监督管理、政策优惠、办事有效等权力叙事行为上同意感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凝视 生态场域 共生理论 旅游治理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资源配置效应--基于资源要素的企业内外“双循环”视角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宸 何镔江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6期860-873,共14页
作为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手段,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否在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同时改善资源配置,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选取2008-2020年高污染工业企业数据,以2011年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出台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 作为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手段,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否在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同时改善资源配置,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选取2008-2020年高污染工业企业数据,以2011年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出台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三重差分模型研究该政策对企业内以及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可以促进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循环调整,优化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还能够提高企业市场份额增长率,但同时也弱化了企业之间的资源配置效率,使资源更多地流向了低生产率企业,从而造成低生产率企业的市场份额增长更快。进一步研究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内与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在异质性企业中呈现出非对称性,主要表现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非政治关联企业和大规模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更大,并且对非政治关联企业和小规模企业之间资源配置效率产生更显著影响。研究结论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 全要素生产率 资源配置效率 双重差分法
下载PDF
农业强国背景下新型经营主体农业创新能力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20
作者 谢士娟 王婷 +3 位作者 蔡宁 杨柳 杨宇 周华强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12期1847-1854,共8页
新形势下,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创新能力成为实施农业强国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问卷调查法、层次分析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方法,选取四川省5个经济片区为样板研究区域,系统实证评估了新型经营主体的创新能力及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新形势下,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创新能力成为实施农业强国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问卷调查法、层次分析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方法,选取四川省5个经济片区为样板研究区域,系统实证评估了新型经营主体的创新能力及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创新能力上表现出不同差异;(2)负责人的教育程度、职称和年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创新能力产生显著正面影响;(3)参与产学研合作和获得政府财政支持能显著提升其创新能力。基于结论,建议相关部门从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品牌建设和产品研发能力及强化农业龙头企业推广示范新品种、新技术等方面来提高新型经营主体的创新能力;在能力提升方面,应重视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确保其创新能力的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业创新能力 问卷调查法 层次分析方法 地方政策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农业强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