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牟宗三“良知自我坎陷”論儒学与科学
1
作者 朱銘貞 《嶺東教育研究學刊》
自五四运动始,儒学成爲反传统的主要对象,而「新儒家」一脉发其孤怀闳識,不但肯定中国心性之学,与西方现代化接轨之无碍,并认爲现代化可使中国人之人格有更高的完成,中国民族之客观的精神生命有更高的发展。他们明白的說明儒家在... 自五四运动始,儒学成爲反传统的主要对象,而「新儒家」一脉发其孤怀闳識,不但肯定中国心性之学,与西方现代化接轨之无碍,并认爲现代化可使中国人之人格有更高的完成,中国民族之客观的精神生命有更高的发展。他们明白的說明儒家在内在的目的上,有要求科学与民主出现的需求,阐明儒家与现代化之间的内在聯系,对於儒家能发展出现代化给予高度的肯定。 在新儒家中,以牟宗三先生对於中国传统儒学能开出科学与民主,用力最多。牟宗三先生在透过与西方哲学的邏辑、概念、理論的疏通後,他通过「智的直觉」建构「兩层存有論」的道德形上学系统,将中国传统儒学与西方哲学做了有机的结合,而提出「良知自我坎陷」以开出「认知主体」(科学)的学說,究竟其說是否有其可行性,或者只是个人主观的論断,学者探讨的文字极多,有赞赏的、认同的,亦有批判的、反对的。本文欲对牟宗三先生的「良知自我坎陷」說做一番整理,以求证其是否是可行的学說,或者只是个人主观的論断。就牟宗三先生之理路,科学是中国现代化必须的进程,但「良知」这一道德主体,本身并不能直接开出科学,必须经由一番的「坎陷」,才能开出认知主体,而认知主体并不是与道德主体并列的主体,而是道德主体在自求实现的过程中辩证的展现出來的。牟宗三先生的理念,对中国传统儒学而言,既不违背「内圣」之义理架构,也符合德性之知优於闻見之知的思想,对中国儒学的现代化而言,从中可以发展出近代科学,开拓了儒学在现代文化中的努力方向,给予儒学新的生命,就中国长久的立国之道而言,确有其重大的意义。对於牟宗三先生维护中国传统儒学的努力,其融会中西哲学以发扬中国哲学的苦心孤诣,本文给予最高的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良知自我坎陷 新儒家 儒學
全文增补中
MPA通识教育中实施案例教学的路径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荣娟 吴玉莲 通识教育研究 2017年第1期117-122,共6页
MPA通识教育是高校对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应用型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反应。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具有综合性、人格塑造性和理论联系实际性的教学方法,其育人理念与MPA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十分契合。应从合适、典型案例的选择,教师的整... MPA通识教育是高校对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应用型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反应。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具有综合性、人格塑造性和理论联系实际性的教学方法,其育人理念与MPA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十分契合。应从合适、典型案例的选择,教师的整体把控和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三个方面构建MPA通识教育中案例教学的优化路径,让MPA通识教育更好地实现提升综合能力、塑造完整人格的人才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A 通识教育 案例教学 路径
原文传递
全人教育模式的中外比较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唐少清 段祥伟 吴庆 通识教育研究 2015年第1期89-101,共13页
'全人'概念是基于'半人'概念提出的,也是专业教育走向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本文在对全人教育的起源与发展进行追溯与探究的基础上,比较台湾、香港、美国、欧洲等全人教育的运行模式,探索全人教育的实质,为... '全人'概念是基于'半人'概念提出的,也是专业教育走向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本文在对全人教育的起源与发展进行追溯与探究的基础上,比较台湾、香港、美国、欧洲等全人教育的运行模式,探索全人教育的实质,为传承和发展商务学院全人教育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人教育 教育模式 中外比较
原文传递
法学专业通识教育的维度与路径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焱光 通识教育研究 2015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法学专业的通识教育既是当代大学教育的使命和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必然反应,更是源于法律职业和法律人才的特殊性。法学教育培养的人才面对复杂多样和不断变迁的社会纠纷决定了大学通识教育的多重维度,而传统法学教育面... 法学专业的通识教育既是当代大学教育的使命和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必然反应,更是源于法律职业和法律人才的特殊性。法学教育培养的人才面对复杂多样和不断变迁的社会纠纷决定了大学通识教育的多重维度,而传统法学教育面临的挑战迫使我们必须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机制、师资配备和具体政策上采取一系列改革和创新,以法学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完美结合培养更具适应性和创新力的法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专业 通识教育 维度 路径
原文传递
通识教育中教师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解飞厚 通识教育研究 2016年第1期97-104,共8页
课程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专业课教师承担通识教育课程,要弄清楚通识教育与其他概念的关系,找准所开设课程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位置,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科学选择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和创新,按照通识教育的规律和要求上好通... 课程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专业课教师承担通识教育课程,要弄清楚通识教育与其他概念的关系,找准所开设课程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位置,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科学选择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和创新,按照通识教育的规律和要求上好通识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教师 问题
原文传递
大学通识教育的度 被引量:1
6
作者 付开镜 通识教育研究 2017年第1期12-20,共9页
大学通识教育具有度的规定性,其度可粗分为课程度、教学度和接受度。课程度包括教学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学时;教学度包括教师对通识教育课程的认知态度、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接受度包括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的认知态度、学习的内动力和学... 大学通识教育具有度的规定性,其度可粗分为课程度、教学度和接受度。课程度包括教学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学时;教学度包括教师对通识教育课程的认知态度、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接受度包括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的认知态度、学习的内动力和学习力。三种度均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我国大学通识教育效果并不乐观,也缺乏科学的评估。大学通识教育应当进行必要的改革,即不同的学校,通识教育的内容应当有所不同;要区别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与非核心课程,避免把非通识课程当成通识课程,避免把传统的思想教育纳入到通识教育之中;从事通识课程教学的教师,应追求专业化的目标,提高教育人格力和学术力;检测学生接受通识教育效果的最低标准当多元化,避免粗放型的闭卷考试检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课程度 教学度 接受度
原文传递
从特殊出发寻找普遍——论通识教育通向何处? 被引量:1
7
作者 戴茂堂 通识教育研究 2016年第1期35-43,共9页
传统的教育往往侧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培养的是康德所批判的那种规定性判断力,也就是一种以普遍归摄特殊的能力。与规定性判断力是一种'以普通归摄特殊'的能力相反,反思性判断力是'从特殊出发寻求普遍'的能力。通识教... 传统的教育往往侧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培养的是康德所批判的那种规定性判断力,也就是一种以普遍归摄特殊的能力。与规定性判断力是一种'以普通归摄特殊'的能力相反,反思性判断力是'从特殊出发寻求普遍'的能力。通识教育理应首先把每一个人当成特殊性来尊重,但同时注重培养每个人的公共意识和博爱情怀。'从特殊出发'是通识教育的起点和开端,'寻求普遍'是通识教育的深入和结果。因此,通识教育显然是通向反思性判断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特殊 普遍 通识教育
原文传递
论大学通识教育的君子风 被引量:1
8
作者 蔡科云 通识教育研究 2015年第1期102-106,共5页
物文与人文断裂的修复,需要君子风这碗'心灵鸡汤'。大学的通识教育作为智识教育,要致力于保存国粹,弘道明德。大学通识教育可以尝试书院文化的嵌入,探索大学生树立中道伦理与君子德风,回归中华文明公共性系统的教育模块。'... 物文与人文断裂的修复,需要君子风这碗'心灵鸡汤'。大学的通识教育作为智识教育,要致力于保存国粹,弘道明德。大学通识教育可以尝试书院文化的嵌入,探索大学生树立中道伦理与君子德风,回归中华文明公共性系统的教育模块。'人文化成、养成君子'的通识教育通过书院平台,'育之以礼、启之以智、导之以行',让大学生们体认中国之道,体悟中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逃离 通识教育 书院 君子
原文传递
通识教育背景下的美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被引量:1
9
作者 马新平 通识教育研究 2017年第1期100-104,共5页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既是高等教育领域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和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又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历史要求。培养美术拔尖创新人才顺应了时代、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要求,同时也是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既是高等教育领域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和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又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历史要求。培养美术拔尖创新人才顺应了时代、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要求,同时也是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重要精神。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学生成才、教育模式改革及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两者相辅相成联系紧密,实施通识教育有利于美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美术 拔尖创新人才 素养
原文传递
讲问并重的书院教育模式与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晓 通识教育研究 2017年第1期133-140,共8页
中国古代书院是集人才培养、学术研讨、文化传播以及藏书出版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历经千年兴衰,在教学、管理、文化出版及学术争鸣等多方面形成了其独特传统和良性机制。尤其在教学方面,书院式教学颇具现代通识教育的... 中国古代书院是集人才培养、学术研讨、文化传播以及藏书出版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历经千年兴衰,在教学、管理、文化出版及学术争鸣等多方面形成了其独特传统和良性机制。尤其在教学方面,书院式教学颇具现代通识教育的色彩,其尤为令人称道者,即能在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中以先生讲学和学生问难互相砥砺激发。借鉴中国古代书院讲问并重的教育教学模式,用以规划和改进当代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于促进通识教育的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 通识教育 课程 教学
原文传递
《通识教育研究》常年征稿启事
11
作者 通识教育研究 2019年第1期264-265,共2页
《通识教育研究》是湖北大学通识教育研究中心主办,旨在交流和展示通识教育研究成果的学术期刊。该刊物立足于传播以"人格塑造、知识学习、能力锻炼"为核心三要素的通识人才培养理念,促进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 《通识教育研究》是湖北大学通识教育研究中心主办,旨在交流和展示通识教育研究成果的学术期刊。该刊物立足于传播以"人格塑造、知识学习、能力锻炼"为核心三要素的通识人才培养理念,促进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强通识教育成果的宣传与交流,推动高校通识教育的向前发展。一、栏目设置《通识教育研究》暂定版块有理论探索、教改新浪、管理创新、他山之石、学子问津、经验交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研究》
原文传递
浅议热点案例在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中的作用——以《计算机论题》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储颖 通识教育研究 2019年第1期104-111,共8页
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的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人文素养、科学精神以及开阔的视野。课程所讲述内容应反映学科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避免陈旧过时。本文就热点案例在《计算机论题》这一通识教育课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 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的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人文素养、科学精神以及开阔的视野。课程所讲述内容应反映学科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避免陈旧过时。本文就热点案例在《计算机论题》这一通识教育课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以热点案例驱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具有突出的优点和实际可操作性,具备在高等院校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点案例 通识教育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计算机
原文传递
从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看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焱光 朱达 通识教育研究 2019年第1期44-55,共12页
当代大学生成长和成功,离不开法治思维的形成和培育,必须研究法治思维的基本含义和特征。而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并非易事,原因是常有人混淆法律思维与法治思维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在此需要了解法律思维的基本含义和特征,并进一步厘清两... 当代大学生成长和成功,离不开法治思维的形成和培育,必须研究法治思维的基本含义和特征。而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并非易事,原因是常有人混淆法律思维与法治思维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在此需要了解法律思维的基本含义和特征,并进一步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目前,基础的法制教育在我国各个高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方面还存在问题,主要有高校法治思维培养内容单调、家庭法治教育不足、大学生自身法律意识不足,只有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才能对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更有利。鉴于以上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在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支持下,要从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找到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依法治国 大学生 法治思维 培养
原文传递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联盟”成员通识教育课程实践综述及启示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娟 通识教育研究 2019年第1期170-181,共12页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课程集中体现了人才培养蓝图,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通识教育课程是实现高校通识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基本元素,也是通识教育内容最重要的载体。本文通过梳理我国"...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课程集中体现了人才培养蓝图,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通识教育课程是实现高校通识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基本元素,也是通识教育内容最重要的载体。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联盟"部分成员的通识教育课程实践,总结分析出关于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几点启示,旨在为高校通识教育的实施进行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通识教育联盟 通识教育课程 实践 启示
原文传递
“国学热”与国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才刚 张露琳 通识教育研究 2019年第1期18-27,共10页
20余年来,伴随着国学的复兴,国人学习国学的热情持续高涨,各地的国学教育与研究机构相继成立,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国学教育活动。全国国学会议、论坛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国学研究的代表性论著被接连推出,许多国学节目及书刊也陆续进入公众... 20余年来,伴随着国学的复兴,国人学习国学的热情持续高涨,各地的国学教育与研究机构相继成立,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国学教育活动。全国国学会议、论坛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国学研究的代表性论著被接连推出,许多国学节目及书刊也陆续进入公众视野。国学教育的开展对当代中国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国学热"的背后亦存在着诸多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应该采取恰当的措施发展国学教育,以便为文化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热” 国学教育 健康发展
原文传递
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中融入通识教育的探讨
16
作者 祝媛媛 方光荣 通识教育研究 2015年第1期143-149,共7页
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主渠道在课堂教学。本文在综合诸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专业教育中应融入通识教育的观点,分析了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中融入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并具体探讨了如何培养大学新生的... 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主渠道在课堂教学。本文在综合诸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专业教育中应融入通识教育的观点,分析了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中融入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并具体探讨了如何培养大学新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拓展其专业视野和知识面等,是对专业课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及分析化学 融入 通识教育 必要性 探讨 教学改革
原文传递
通识教育视角下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在高校人文教育中的地位
17
作者 付开镜 陈小锦 通识教育研究 2016年第1期13-20,共8页
由于影视与网络媒介、教育制度、就业危机、立志教育、人文教育课程设置中德育教育等方面的影响,使得当前中国高校学生普遍缺少对四大名著的阅读。高校对大学生的人文教育,离不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灌输,而四大名著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 由于影视与网络媒介、教育制度、就业危机、立志教育、人文教育课程设置中德育教育等方面的影响,使得当前中国高校学生普遍缺少对四大名著的阅读。高校对大学生的人文教育,离不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灌输,而四大名著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且为高校人文教育汲取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非常通俗生动的文本。大学生在阅读四大名著的过程中,要赋予四大名著正确理想的树立、高尚人格的形成、不惧艰险精神的培育、高尚爱情精神的培育、团队合作作风的形成等时代精神。通过引导大学生阅读四大名著,将对他们的人文精神的形成和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大名著 通识教育 高校人文教育
原文传递
论我国大学分段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8
作者 赵厚勰 孙雪城 通识教育研究 2015年第1期76-81,共6页
通识教育最初起源于欧洲,在美国兴盛发展起来,它注重解放人的心智,融通学识,倡导的是一种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我国各大学近年来纷纷开展通识教育,其主要模式是在低年级实施所谓的通识教育,在高年级实施专业教育。这种模式并... 通识教育最初起源于欧洲,在美国兴盛发展起来,它注重解放人的心智,融通学识,倡导的是一种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我国各大学近年来纷纷开展通识教育,其主要模式是在低年级实施所谓的通识教育,在高年级实施专业教育。这种模式并不能有效地贯彻通识教育的理念,并且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将专业教育融于通识教育之中对于通识教育的开展和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分段实施
原文传递
从人性角度看通识教育
19
作者 舒红跃 通识教育研究 2015年第1期58-66,共9页
2014年新学年开学,美国《时代杂志》(Time)9月1日刊登了一篇寄语大学新生的文章《人文学科,太人文学科》('Humanities,All Too Humanities')。该文呼吁,在大学学习中,学生应该多学习'伟大的著作'而不是闻名于世的应用... 2014年新学年开学,美国《时代杂志》(Time)9月1日刊登了一篇寄语大学新生的文章《人文学科,太人文学科》('Humanities,All Too Humanities')。该文呼吁,在大学学习中,学生应该多学习'伟大的著作'而不是闻名于世的应用软件。虽然这篇文章针对的是美国的大学,但文中很多观点对我国现阶段的大学教育具有很大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利主义教育 应试教育 指挥棒 通识教育 人文学科 人文科学 人性
原文传递
育人为本 博学雅行——关于“博雅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20
作者 靖国平 通识教育研究 2016年第1期141-145,共5页
5年前,受田家炳基金会和香港岭南大学邀请,我参加了在香港岭南大学举行的田家炳内地学者及高级行政人员交流计划。来自内地受到田家炳基金会资助的10所高校的12位代表,专程访问了田家炳基金会,非常荣幸地得到了当时92岁高龄的田家炳博... 5年前,受田家炳基金会和香港岭南大学邀请,我参加了在香港岭南大学举行的田家炳内地学者及高级行政人员交流计划。来自内地受到田家炳基金会资助的10所高校的12位代表,专程访问了田家炳基金会,非常荣幸地得到了当时92岁高龄的田家炳博士的亲切接见和热情勉励。香港著名慈善家田家炳博士一向关心和支持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主张'中国的希望在教育',冀望通过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提升中华民族的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博士 内地 基金会 香港 行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