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营造的反思:城乡差异的考量、都市发展的观点、以及由下而上的理念探讨
1
作者 劉立偉(Li-Wei Liu) 都市與計劃
自文建会推行「社区总体营造」以来,台湾的社区发展即呈现蓬勃的态势。但在社区营造成功的表面下,存在着许多关键议题需要进一步的厘清。社区总体营造从文化建设出发,在社区爲核心的多元草根民主之社会动员过程中,试图建构市民社会... 自文建会推行「社区总体营造」以来,台湾的社区发展即呈现蓬勃的态势。但在社区营造成功的表面下,存在着许多关键议题需要进一步的厘清。社区总体营造从文化建设出发,在社区爲核心的多元草根民主之社会动员过程中,试图建构市民社会的认同。综观台湾社区议题与政策的兴起,始终来自於国家的倡议,在实践上社区总体营造所展现的是重建国家认同的积极企图,致使草根民主的奠基让位给民粹主义的诉求,而民众参与则弱化爲国家用以达成特定发展政策的工具。本文针对过去十多年来社区营造工作推展成效的质疑,解析社区营造作爲国家政策的政治性意涵,进而导引对社区营造的概念构想、实质内涵、与操作模式进行反思的必要性。首先是厘清社区定义与考量城乡差异,确实掌握乡村与都市社会需求的不同来推展社区营造。社区产业活化及地方经济发展是乡村社区营造最重要的课题,而急遽都市化过程中的「社区崩解」与回应全球化与地方化的挑战则成爲都市社区营造的核心议题。其次,都市社区营造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并从更广的视野着手,才得以与都市计画等空间体系相连结。此外取代地方的网络社会、多元与个人化的风格社会、与生活地点优先的新兴创意阶级,皆显示了都市社区营造所面临的多样性挑战。最後,由下而上民众参与的社区营造基本理念的实践,必须透过政治、社会、经济等制度面的横向调节,才能维系社区的永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區營造 城鄉差異 都市化 全球化 國家認同 市民社會
全文增补中
能源足迹情境分析架构之研提与应用
2
作者 馮君君(Jiun-Jiun Ferng) 都市與計劃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指标由Wackernagel and Rees於1996年提出,以土地及水域面积量度一特定地区居民之消费型态与水准对生态环境的依赖,例如:资源的提供以及废弃物的承纳与净化。由於生态足迹分析至今仍只用於量度已发生...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指标由Wackernagel and Rees於1996年提出,以土地及水域面积量度一特定地区居民之消费型态与水准对生态环境的依赖,例如:资源的提供以及废弃物的承纳与净化。由於生态足迹分析至今仍只用於量度已发生的状态,因而有学者质疑将生态足迹当做一项永续发展指标的适当性,尤其是有关其中的能源足迹(energy footprint)其估算方式未能考量能源替代方案的情形,更是备受评论。特别关注能源足迹估算,主要是因在个案研究中生态赤字多导因於能源足迹过於庞大,而能源足迹又以净化燃烧化石燃料的CO2释出量所需之森林面积为主,因此若降低最终能源消费量、或调整初级能源转变投入结构,均有助於大幅降低生态赤字。由於Wackernagel等人估算能源足迹的方式是直接利用初级能源使用量的统计数字,完全忽略驱动初级能源需求的主要因素是为了提供生产活动所需能源以制造出满足一地区居民消费的物品与服务,以致於估算的结果是反映出支持一地区经济活动的初级能源量,而非生态足迹指标概念所欲估算之满足一地区居民消费所利用的初级能源。在缺少这些关系的考量以及估算基础的偏差,若以原先的估算方式进行情境分析,确有困难之处。 基此,本文研提一个能进行能源足迹情境分析的估算架构,并以台湾地区1996年的资料为例进行个案估算。在情境分析架构中,本研究建议有关一地区居民最终需求因应相关政策,例如: CO2减量之市场机制,所造成的变动结果,可利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进行概估,并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推估满足这些居民最终需求直接与间接所需之各部门产品,再计算各产业部门的能源投入系数,推估最终能源消费量,接着应用最终能源消费与初级能源需求转换的关系矩阵,估计不同类别初级能源使用量,再利用相关文献采用之能源—土地转换率,估计台湾地区基期与模拟方案的能源足迹与能源地赤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足跡 情境分析 投入產出分析 初級能源需求轉換矩陣 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
全文增补中
市民认同、地区发展与都市保存:迪化街个案分析
3
作者 顏亮一(Liang-Yi Yen) 都市與計劃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藉由迪化街保存争议过程之分析,来探讨古蹟保存在台北全球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社会意义。本研究指出,迪化街的争议过程为台北市提供了一个公共领域,让各种对都市未来不同的想像与愿景得以浮现,各种价值观与都...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藉由迪化街保存争议过程之分析,来探讨古蹟保存在台北全球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社会意义。本研究指出,迪化街的争议过程为台北市提供了一个公共领域,让各种对都市未来不同的想像与愿景得以浮现,各种价值观与都市意义得以被公开讨论,这对於建构一个开放的市民社会有相当正面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迪化街保存的争议不再是一个「文化保存」对抗「资本积累」的都市斗争,而是一个在新历史社会脉络中,为旧都市形式探索、选择与协商其未来可能意义的政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蹟保存 都市發展 規劃之政治過程 都市意義 迪化街-大稻埕
全文增补中
台湾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进程:知识生产特性与学科进步性之探讨
4
作者 周素卿(Sue-Ching Jou) 都市與計劃
本文以文献目录计量分析(bibliometric analysis)的方法;分析1996年至2000年国内主要地理学刊所刊登的学术论文、以及各大专院校的硕博士论文;作为了解圆内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的基础。研究重点在分析这些学术生产(i.e.地理知识) ;於... 本文以文献目录计量分析(bibliometric analysis)的方法;分析1996年至2000年国内主要地理学刊所刊登的学术论文、以及各大专院校的硕博士论文;作为了解圆内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的基础。研究重点在分析这些学术生产(i.e.地理知识) ;於研究主题、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的分布状况;期望能更清晰与客观地解析国内人文地理学的研究素材与成果;并了解国内地理人才库的专长特性;以勾勒国内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图像;及学科发展的核心课题。本文首先以当代英美学界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为引;指出地理学发展的多元性与多样性;及此特性对於学科发展进程的影响;接下来分析近期台湾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特性;包括地理学术人才、研究专长及学术研究成果的分析讨论;最後指出人文地理学研究主题、研究方法与资料运用的拓展问题;必须和地理学研究的进步性与地理传统的创造一起思考;才能回应提振学科发展的根本课题; 而这应是国内地理社群的共同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灣人文地理學發展 地理學文獻目錄 人文地理學研究方法 地理研究資料 文獻目錄計量分析
全文增补中
都市再发展与新自由主义治理的经验模式:以台北车站特定专用区之开发为例
5
作者 江尚書(Shang-Shu Chiang) 周素卿(Sue-Ching Jou) 吳幸玲(Hsin-Ling Wu) 都市與計劃
在经历了高度的经济成长後,东亚的全球城市到了1980年代後期也面临後工业转型的压力,纷纷仿效资本主义国家之全球城市,以新自由主义化的都市发展政策与大规模的都市(再)开发计画来引领城市的再结构。而这个时期,台北的空间发展已... 在经历了高度的经济成长後,东亚的全球城市到了1980年代後期也面临後工业转型的压力,纷纷仿效资本主义国家之全球城市,以新自由主义化的都市发展政策与大规模的都市(再)开发计画来引领城市的再结构。而这个时期,台北的空间发展已逐渐饱和,爲了回应城市经济的转型与国家积累的危机,提出都市更新方案与台北车站特定专用区的更新计画来引导台北旧区的再发展。因此,本文藉由台北车站特定专用区的开发过程作爲经验分析案例,来讨论发展型国家转型下的公、私合夥关系与权力竞逐是如何打造出新治理情境下的都市再发展模式。本文指出,国家机器虽欲藉由私人资本的力量来加速推行都市更新,却因民主化的过程中的选举政治而无法以英、美城市的公私合夥形式来执行,反而由地方政府与国营企业主导了这个开发计画的执行过程;高度政治支持的开发计画以及与市场断裂的开发内容亦无力吸引大型资本,进而衍生出由公部门主导房地产开发的一种都市再发展形式与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再發展 都市治理 新自由主義化 台北車站
全文增补中
宗教胜地居民地方感之研究-以苗栗狮头山为例
6
作者 黃禮強(Li-Chiang Huang) 張長義(Chang-Yi Chang) 都市與計劃
地理学者强调「地方」的概念,特别是从人文主义地理学以降,从地方感的面向来探讨人与环境之间互动的关系。其论点在後来虽亦有结构化及全球的地方感的重新诠释,但也在地理学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所谓地方感不但强调个人的经验与日... 地理学者强调「地方」的概念,特别是从人文主义地理学以降,从地方感的面向来探讨人与环境之间互动的关系。其论点在後来虽亦有结构化及全球的地方感的重新诠释,但也在地理学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所谓地方感不但强调个人的经验与日常生活外,亦强调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文化脉络、人际关系及社会结构之下,影响其对於外在世界的感受,以及日常生活的行爲。基於上述的观点,本研究以台湾苗栗与新竹交界之狮头山爲例,讨论其做爲台湾重要之宗教观光景点,在地居民对於观光发展过程中地方感如何呈现。研究方法则以质性研究法爲主,透过深入访谈与参与观察实地记录居民的日常生活与地方认知。研究发现与结论如下:第一,在共同的地方经验上,宗教胜地给予居民一种「超俗」的环境感受;第二,不同区域的群体、生活场域造成居民的地方感有其差异性;第三,地方感的差异也使得对未来地方发展有不同之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感 獅頭山 宗教勝地
全文增补中
视觉资源经理系统在国家风景区之建构-以日月潭国家风景区为例
7
作者 侯錦雄(Jing-Shoung Hou) 林宗賢(Chung-Hsien Lin) 都市與計劃
本研究尝试将视觉资源经理之概念,导入国内国家风景区之利用与管理机制中,希望藉由视觉资源经理目标之设定,进一步确保国家风景区中独特视觉资源并建构有效之景观管制制度,以达资源永续利用。本研究利用地理资讯系统为分析工具来进... 本研究尝试将视觉资源经理之概念,导入国内国家风景区之利用与管理机制中,希望藉由视觉资源经理目标之设定,进一步确保国家风景区中独特视觉资源并建构有效之景观管制制度,以达资源永续利用。本研究利用地理资讯系统为分析工具来进行日月潭国家风景区视觉资源与图形衍生资料之处理、套叠与运算,研究结果显示日月潭国家风景区整体景观资源呈现乡野山林之特质,未来经理目标应朝向「保持」与「修饰」,以维持景观之协调;而环潭湖域之景观资源品质则相当独特,应建立类似都市设计之审议制度,确实检讨各类型土地使用分区;而某些单元受人为不当开垦或遭受破坏者,则应确实加以「保持」与「保护」来维持与改善整体国家风景区之风景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視覺資源經理 地理資訊系統 視覺景觀美質
全文增补中
台南市土地使用计画之水灾风险分析
8
作者 張學聖(Hsueh-Sheng Chang) 廖晉賢(Chin-Hsien Liao) 都市與計劃
本文介绍以防灾式土地使用为命题回应都市水灾冲击之省思。当代永续都市之论述应走出都市与自然的二元对立,且面对当代都市及自然条件的根本性变化,新的都市肌理驱动新空间规划思维的挑战。在生态都市与紧密都市之间面对复杂的水灾课... 本文介绍以防灾式土地使用为命题回应都市水灾冲击之省思。当代永续都市之论述应走出都市与自然的二元对立,且面对当代都市及自然条件的根本性变化,新的都市肌理驱动新空间规划思维的挑战。在生态都市与紧密都市之间面对复杂的水灾课题时,重新思考疏导式空间规划与防堵式空间规划两者螺旋交织的辩证。本文以台南市为分析地区,探究都市水灾的空间分布特性及受灾土地使用的类型。首先利用台南环境条件基础资料并运用FLO-2D模式模拟四种情境的水灾淹水潜势范围进行不同情境水灾潜势与土地使用比较分析;其次透过空间分析探寻水灾的空间分布特性,再者进行都市水灾环境风险的量测,进而划出不同水灾情境的土地使用环境风险范围,最後,比较水灾地区的土地使用环境风险强度,作为初探未来防灾式土地使用规划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水災 防災式土地使用 環境風險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