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瞬变电磁法探测灰岩溶洞 被引量:25
1
作者 薛国强 宋建平 +1 位作者 马宇 全红娟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50-53,共4页
 为了查明高速公路设计段地下灰岩溶洞的发育情况,运用大回线源瞬变电磁法在指定场地进行了探测。采用线性数字滤波技术进行正演模拟,采用改进的阻尼最小二乘可行方向法对资料进行反演计算,经过资料处理,查出地下灰岩溶洞的赋存位置,...  为了查明高速公路设计段地下灰岩溶洞的发育情况,运用大回线源瞬变电磁法在指定场地进行了探测。采用线性数字滤波技术进行正演模拟,采用改进的阻尼最小二乘可行方向法对资料进行反演计算,经过资料处理,查出地下灰岩溶洞的赋存位置,所解释的结果得到钻孔验证,效果很好。瞬变电磁探测技术的成功应用,很好地解决了高速公路设计中遇到的疑难地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灰岩溶洞 探测 高速公路 线性数字滤波 反演计算 正演模拟 公路设计
下载PDF
瞬变电磁法探测公路隧道工程中的不良地质构造 被引量:25
2
作者 薛国强 宋建平 +1 位作者 武军杰 刘社华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73-75,79,共4页
 为了给公路设计部门提供选线依据,运用瞬变电磁法在山西境内的某两条高速公路隧道工程设计线路段上进行探测,以查明下覆不良地质构造的发育情况。通过对瞬变电磁法的探测能力进行理论上的讨论,对不同地电断面情况下的异常体电磁响应...  为了给公路设计部门提供选线依据,运用瞬变电磁法在山西境内的某两条高速公路隧道工程设计线路段上进行探测,以查明下覆不良地质构造的发育情况。通过对瞬变电磁法的探测能力进行理论上的讨论,对不同地电断面情况下的异常体电磁响应的定性分析,得出用瞬变电磁法探测不良地质体的可行性结论。经过资料处理,查出不良地质构造赋存的位置,解释结果与钻探资料完全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高速公路 探测 隧道 不良地质构造
下载PDF
膨胀石墨化学氧化法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开平 周敬恩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85-91,共7页
 膨胀石墨是石墨的重要深加工产品之一。目前膨胀石墨工业生产用的最多和最成熟的方法是化学氧化法,具有很多优点。由于这种工艺生产过程存在环境污染,产品在应用中对设备有腐蚀,高温抗氧化性及强度不高等原因,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介...  膨胀石墨是石墨的重要深加工产品之一。目前膨胀石墨工业生产用的最多和最成熟的方法是化学氧化法,具有很多优点。由于这种工艺生产过程存在环境污染,产品在应用中对设备有腐蚀,高温抗氧化性及强度不高等原因,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介绍了近年来围绕化学氧化法制备工艺及产品性能改进问题国内外研究的主要进展。讨论了利用低品位和细鳞片石墨原料,降低或消除生产过程中的NOX、重金属离子的污染,降低产品的含硫量和腐蚀性,提高产品的膨胀倍数、抗氧化性和强度,改进产品的膨化工艺等方面的技术措施及应用效果。指出了化学氧化法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石墨 化学氧化法 石墨层问化合物 制备技术
下载PDF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地基临界荷载公式 被引量:12
4
作者 范文 林永亮 秦玉虎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48-51,共4页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按照临界荷载公式的推导方法,得到地基临界荷载的统一解公式。Mohr-Coulomb强度理论计算的结果为其特例。把计算结果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当不同程度地考虑中间主应力σ2的影响时...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按照临界荷载公式的推导方法,得到地基临界荷载的统一解公式。Mohr-Coulomb强度理论计算的结果为其特例。把计算结果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当不同程度地考虑中间主应力σ2的影响时,可以有效地发挥地基的强度潜能。并通过实例计算了统一强度理论参数b取不同值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强度理论 地基 承载力 临界荷载
下载PDF
塔中4号油藏渗透率分布的非均质性及渗流方向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青 闫长辉 蒋晓红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29-32,共4页
 研究油藏内部油水渗流方向时,主要考虑渗透率影响,引入两个水平方向渗透率比、水平与垂向渗透率比参数来分析。前者反映样品所在储层平面上两个水平方向渗流能力的差异,后者反映样品所在储层水平与垂向渗流能力的差异,并经小柱样测试...  研究油藏内部油水渗流方向时,主要考虑渗透率影响,引入两个水平方向渗透率比、水平与垂向渗透率比参数来分析。前者反映样品所在储层平面上两个水平方向渗流能力的差异,后者反映样品所在储层水平与垂向渗流能力的差异,并经小柱样测试和全岩心测试两种方法确定两个参数。通过对塔中4号油藏CⅠ油组9口井2306个样品两种渗透率比值分布直方图分析,研究了CⅠ油组渗透率的非均质性及其渗流方向:CI油组储层在水平方向的渗流能力有很大差异,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储层垂向渗流能力明显小于水平方向的渗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渗流方向 小柱样测试 伞岩心测试 油藏 渗透率分布 非均质性
下载PDF
岩浆混合花岗岩微量元素成因图解尝试——以西秦岭温泉岩体为例 被引量:28
6
作者 李永军 赵仁夫 +2 位作者 李注苍 刘志武 李英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年第3期7-11,15,共6页
 岩浆混合花岗岩主要是指壳源酸性岩浆与幔源基性岩浆,经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复杂混合花岗岩类。两类岩浆混合及成岩过程中,有显著的元素迁移、成分交换和双扩散。被誉为地球化学指示剂、示踪剂的微量元素,是岩浆混合、成岩作用及岩浆...  岩浆混合花岗岩主要是指壳源酸性岩浆与幔源基性岩浆,经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复杂混合花岗岩类。两类岩浆混合及成岩过程中,有显著的元素迁移、成分交换和双扩散。被誉为地球化学指示剂、示踪剂的微量元素,是岩浆混合、成岩作用及岩浆演化这一过程的最好记录,因而其参数和有关图解可提供岩浆混合的成因判别信息。以西秦岭温泉岩浆混合花岗岩为例,介绍了微量元素岩浆混合成因的地球化学证据,讨论了成岩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双扩散特征,得出了Sr-微量元素组合图解方法,极容易对岩浆混合花岗岩的成因进行区分和识别,这一方法为岩浆混合花岗岩的直观判别、图解化分类以及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信息和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混合花岗岩 微量元素 成因 图解 双扩散
下载PDF
搜索简单土坡潜在滑动面的一种新方法 被引量:27
7
作者 李同录 邓宏科 +2 位作者 李萍 赵剑丽 邓小鹏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年第3期56-59,共4页
 圆弧条分法是分析土坡稳定性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但在确定潜在滑动面时较为繁琐,需反复试算。在圆弧条分法的基础上,将匀质简单土坡的稳定安全系数转化为一个一元函数,求稳定系数的极小值及其所对应的滑动圆弧的位置,由此可以快...  圆弧条分法是分析土坡稳定性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但在确定潜在滑动面时较为繁琐,需反复试算。在圆弧条分法的基础上,将匀质简单土坡的稳定安全系数转化为一个一元函数,求稳定系数的极小值及其所对应的滑动圆弧的位置,由此可以快速搜索到最危险滑动面,并得到相应的稳定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弧条分法 稳定性 滑动面 土坡 系数
下载PDF
高陡边坡稳定性的概率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彭小云 高德彬 +1 位作者 毕选生 宫治国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年第3期67-70,共4页
 将概率方法应用于某高陡岩质路堑边坡的稳定性分析。通过适当降低岩土体的力学参数来间接考虑岩体节理裂隙的影响,并对加固后的边坡进行了同样的计算,认为加固后边坡处于稳定状态,与实际情况吻合。
关键词 高陡边坡 稳定性 概率分析 力学参数 路堑
下载PDF
注水开发中油层结垢伤害机理与防治措施 被引量:25
9
作者 潘爱芳 曲志浩 马润勇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年第4期6-8,共3页
 油层结垢是油田注水开发中主要油层伤害类型,严重影响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为了解决油田结垢伤害问题,国内外各油田采用了机械除垢、化学除垢等多种方法,并开发了针对不同油田、不同垢类的除垢、防垢产品,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一种...  油层结垢是油田注水开发中主要油层伤害类型,严重影响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为了解决油田结垢伤害问题,国内外各油田采用了机械除垢、化学除垢等多种方法,并开发了针对不同油田、不同垢类的除垢、防垢产品,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一种经济实用、简单易行,并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针对该难题,首次提出了一种防治结垢新方法———油田水源混配防垢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采用地层水或油田污水与注入水在地表提前以最佳比例混配,用Ca(OH)2调节pH值,一方面可去除水中的Ba2+、Ca2+、Fe3+、SO2-3、S2-等成垢离子,避免地层水和注入水在油层内相遇而3、CO2+4、CO2、HCO-结垢,达到保护油层的目的;另一方面使铁进入腐蚀钝化区,防止输水管道结垢与锈蚀。此方法改变了传统的防垢、除垢思路,把地层水或油田污水作为除垢的沉淀剂,通过在地表提前消除混合水中的成垢离子,实现了对各种成垢物的一次性清除,不但防止了油层结垢伤害,而且解决了输水管道结垢与锈蚀问题,同时还可实现油田污水的利用。该法可大大降低采油成本,并适用于任何油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层结垢 油田注水开发 伤害机理 防治 水源混配
下载PDF
靖安油田北东区局部构造与石油富集关系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平 周义 季海锟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年第4期9-12,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的形成演化进入第四阶段时,靖安油田北东部发育了延长组和延安组沉积,它们是主力产油层。区内石油产层的局部构造主要分为岩性差异压实作用所形成的局部性隆起;古地形突起上覆地层形成的披覆构造;由差异升降作用造成,但...  鄂尔多斯盆地的形成演化进入第四阶段时,靖安油田北东部发育了延长组和延安组沉积,它们是主力产油层。区内石油产层的局部构造主要分为岩性差异压实作用所形成的局部性隆起;古地形突起上覆地层形成的披覆构造;由差异升降作用造成,但相对较少且不易与前两类区分。区内的局部构造与石油开发关系密切,直接影响油井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组 延长组 局部构造 石油开发 油井产量
下载PDF
黔西南地区早—中三叠世沉积岩相与LadinianCarnian期大海侵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荣西 魏家庸 +2 位作者 肖家飞 王兴理 D.J.Lehrmann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6,共6页
 扬子地块主体在中三叠世晚期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海退(即著名的拉丁期大海退),但是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黔西南地区在同期却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海侵,与之对应的沉积岩相也由以杨柳井组为代表的浅水碳酸盐岩沉积变为以竹竿坡组为代表的...  扬子地块主体在中三叠世晚期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海退(即著名的拉丁期大海退),但是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黔西南地区在同期却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海侵,与之对应的沉积岩相也由以杨柳井组为代表的浅水碳酸盐岩沉积变为以竹竿坡组为代表的一套富含大量浮游生物和游泳生物的深水瘤状暗色灰泥岩和代表最大海泛面的瓦窑组黑色页岩和深海灰岩沉积。之后,扬子台地被一套深水陆源硅质碎屑浊积岩和一套巨厚的陆相含煤碎屑沉积岩覆盖,从此结束了其自晚元古代以来长达630Ma的碳酸盐岩台地生长演化历史。对比分析表明,黔西南地区这次大规模海侵与全球海平面变化同步,相当于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的一级旋回UpperAbsaroka旋回(megacycle)的第三个二级超级旋回中的第一个三级旋回,具有全球对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南地区 海侵 海平面变化 三叠纪 扬子地块
下载PDF
西秦岭文县地区关家沟组海底扇沉积体系 被引量:12
12
作者 苏春乾 刘继庆 王瑶培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年第4期21-26,31,共7页
 对西秦岭南部文县地区关家沟组的成因,学者之间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长期以来被看作是可与南沱组对比的冰碛层。关家沟组形成于新元古代末期(晚震旦世),沿扬子板块西北边缘分布。根据地层剖面和扇地质体的平面填图研究表明,关家沟组存...  对西秦岭南部文县地区关家沟组的成因,学者之间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长期以来被看作是可与南沱组对比的冰碛层。关家沟组形成于新元古代末期(晚震旦世),沿扬子板块西北边缘分布。根据地层剖面和扇地质体的平面填图研究表明,关家沟组存在两种沉积体系———海底扇沉积体系和盆地沉积体系;海底扇沉积体系中发育大量的各种类型的粒序层理及鲍玛层序;扇体的剖面结构相似于Walk er(1979)提出的海底扇反旋回沉积序列,层理类型与Winn和Dott(1979)提出的海底扇的层理类型类似;扇体的平面结构(填图追索圈定)清楚地显示了海底扇砂砾岩与盆地相页岩、硅质岩之间的穿插相变关系。其剖面结构可划分出4个级别的不对称它旋回性韵律,显示出扇体向盆地推进和相对海平面的降低。研究表明关家沟组砂砾岩为海底扇沉积体系,而非冰碛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扇沉积体系 基本层序 扇地质体 地层剖面 西秦岭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中生代沉积基准面变化研究 被引量:31
13
作者 张世奇 任延广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5,共5页
 利用地质资料研究来恢复沉积基准面变化。首先根据沉积物的分布规律、沉积构造、古生物组合及古生态、自生矿物和波基面等特征来获得古水深,然后利用对地层做脱水压实校正获得沉积物原始厚度。对湖盆地区古水深和沉积物原始厚度累加...  利用地质资料研究来恢复沉积基准面变化。首先根据沉积物的分布规律、沉积构造、古生物组合及古生态、自生矿物和波基面等特征来获得古水深,然后利用对地层做脱水压实校正获得沉积物原始厚度。对湖盆地区古水深和沉积物原始厚度累加起来就可得到沉积基准面变化曲线。沉积基准面变化曲线为在松辽盆地中进行地层对比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中生代 沉积基准面 古水深 沉积物原始厚度 层序地层学 油气预测
下载PDF
弹性波法在水库坝基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渊 吴迪 +1 位作者 张良 王赞文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年第4期76-79,共4页
 许多水库大坝,特别是土、石坝,由于长年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普遍存在渗漏现象。为了维护水库的正常使用,对水库大坝的隐患进行检测,显得尤其重要。采用弹性波法中的垂直反射波法和瞬态面波法,利用坝基缺陷可能造成的反射波场和速度变...  许多水库大坝,特别是土、石坝,由于长年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普遍存在渗漏现象。为了维护水库的正常使用,对水库大坝的隐患进行检测,显得尤其重要。采用弹性波法中的垂直反射波法和瞬态面波法,利用坝基缺陷可能造成的反射波场和速度变化特征,给出了综合检测水库土、石坝基缺陷情况的方法技术。通过实践,验证了采用综合方法技术进行检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反射波 面波 检测 缺陷 水库 坝基
下载PDF
砾岩油藏开发方式与效果分析——以盐家砾岩油藏为例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洪宝 宋绍旺 魏进峰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3-16,共4页
 针对砾岩油藏开发中存在内幕及连通性不清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储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储层的沉积特征及空间展布特征、地应力测试、干扰试井、储层敏感性评价实验等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注水先导实验,并编制注水开发方案,实施全面注水,...  针对砾岩油藏开发中存在内幕及连通性不清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储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储层的沉积特征及空间展布特征、地应力测试、干扰试井、储层敏感性评价实验等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注水先导实验,并编制注水开发方案,实施全面注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该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油藏 油藏开发 效果分析 储层精细划分 沉积特征 地应力测试 干扰试井 储层敏感性
下载PDF
偏最小二乘-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铋、铜、钴和镍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民武 田敏 李华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年第2期73-75,78,共4页
 3,5-Br2-PADAP在pH为3.2的甲酸-甲酸钠缓冲溶液中能与Bi(Ⅲ)、Cu(Ⅱ)、Co(Ⅱ)和Ni(Ⅱ)形成稳定的络合物。研究了Bi(Ⅲ)、Cu(Ⅱ)、Co(Ⅱ)、Ni(Ⅱ)-3,5-Br2-PADAP体系的显色条件,用偏最小二乘法处理所得数据,从而建立了分光光度法同时测...  3,5-Br2-PADAP在pH为3.2的甲酸-甲酸钠缓冲溶液中能与Bi(Ⅲ)、Cu(Ⅱ)、Co(Ⅱ)和Ni(Ⅱ)形成稳定的络合物。研究了Bi(Ⅲ)、Cu(Ⅱ)、Co(Ⅱ)、Ni(Ⅱ)-3,5-Br2-PADAP体系的显色条件,用偏最小二乘法处理所得数据,从而建立了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Bi(Ⅲ)、Cu(Ⅱ)、Co(Ⅱ)和Ni(Ⅱ)的方法。方法简便可靠,灵敏度高,选择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最小二乘法 分光光度法 测定
下载PDF
应用GPS观测青藏高原东北缘应力场变化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永志 胡斌 陈宏宾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年第4期80-84,共5页
 采用各向同性弹性地球模型推导了地面位移场速率与地壳内任意点应力场变化的边界积分关系,同时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1999~2001年观测的GPS资料对观测区地壳深度为5km和25km的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  采用各向同性弹性地球模型推导了地面位移场速率与地壳内任意点应力场变化的边界积分关系,同时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1999~2001年观测的GPS资料对观测区地壳深度为5km和25km的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主应力变化主要集中在祁连山断裂、海原断裂等,在1920~1954年间历史上发生过多次震级为7.0~8.5级强震的断裂附近,并具有主应力变化沿断层走向分布、最大剪应力沿断层走向交替变化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观测 应力场变化 强震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兰坪坳陷上三叠统原油地球化学及有机成矿意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郭海花 常象春 张金亮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5,共5页
 兰坪坳陷金顶矿区下含矿层产有多层稠油,储层主要为上三叠统三合洞组的灰岩和角砾状灰岩。原油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有机母质是多源性的,并以低等水生藻类贡献为主,沉积水体介质以还原性占优势,具有较高盐度,有机质热演化处于成熟-高成熟...  兰坪坳陷金顶矿区下含矿层产有多层稠油,储层主要为上三叠统三合洞组的灰岩和角砾状灰岩。原油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有机母质是多源性的,并以低等水生藻类贡献为主,沉积水体介质以还原性占优势,具有较高盐度,有机质热演化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生物降解改造较为强烈。铅锌金属与稠油的共生、金属硫化物的有机生物硫特征、有机质富集地区矿化强烈等均表明有机质参与了金属成矿。按照不同世代有机质与金属成矿作用机理,本区有机成矿主要以配合作用及吸附、还原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生物标志物 有机成矿 配合作用 吸附还原作用 原油
下载PDF
杭锦旗区块二叠系气层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代国 孔繁征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年第3期38-40,47,共4页
 杭锦旗区块上古生界二叠系发育了多套近源陆相碎屑岩沉积,自下而上存在着多套含气层砂体。储层具有中低孔低渗且纵横向非均质性较强等特征,致使气层需压裂改造后才具有一定产能。综合运用薄片、X衍射、压汞等实验资料及钻井测试成果,...  杭锦旗区块上古生界二叠系发育了多套近源陆相碎屑岩沉积,自下而上存在着多套含气层砂体。储层具有中低孔低渗且纵横向非均质性较强等特征,致使气层需压裂改造后才具有一定产能。综合运用薄片、X衍射、压汞等实验资料及钻井测试成果,对气层的伤害、产能与探测半径和产能系数之间关系等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本区气层易受外来侵入流体污染,压裂规模和解堵有效程度将制约着气层产能。因此,若要有效改造气层和提高天然气产能,必须针对本区二叠系气层特有的特征,研究和采用合理的钻井技术、压裂工艺保护气层和加大压裂规模、扩大其渗流面等气层改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锦旗区块 二叠系 气层 敏感性 伤害 探测半径 产能系数 压裂
下载PDF
破碎围岩条件下隧道开挖支护方法改进方案探讨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新瑜 唐亦川 文建军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年第3期60-62,共3页
 总结分析了隧道破碎围岩的力学特性,结合隧道开挖支护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工作经验,提出了破碎围岩条件下隧道开挖和支护方案的改进意见,以期对同类条件下隧道的施工有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 破碎围岩 隧道开挖 支护 力学特性 改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