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6,74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佛教造像中的肖像雕塑 被引量:1
1
作者 尚荣 雕塑 2004年第6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肖像雕塑 佛教造像 中国古代雕塑 纪念性雕塑 雕塑艺术 社会功能 雕塑史 现代雕塑 佛教雕塑 装饰雕塑
原文传递
雕塑艺术的生态向度——第12届“中国雕塑论坛”述评 被引量:1
2
作者 滕小松 雕塑 2007年第1期5-11,共7页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第12届"中国雕塑论坛"把"雕塑与生态"这一国际性的时代热门话题抛撒在"天府之国"成都橙黄橘绿的余韵中.论坛期间,还同时推出颇具拓展性和针对性的&...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第12届"中国雕塑论坛"把"雕塑与生态"这一国际性的时代热门话题抛撒在"天府之国"成都橙黄橘绿的余韵中.论坛期间,还同时推出颇具拓展性和针对性的"和而不同·西南当代雕塑邀请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艺术 中国雕塑 雕塑家 美术家 城市雕塑 城市建筑雕塑 生态雕塑 石雕 雕塑 雕塑材料
原文传递
走向文化空间——关于邓乐的雕塑 被引量:1
3
作者 殷双喜 雕塑 2004年第4期34-37,共4页
在中国当代雕塑家中,邓乐是一位专业涉及面很广、视野开阔而又勤于探索的艺术家。近十多年来,他在公共雕塑如纪念性雕塑、景观雕塑方面都创作了许多作品,特别是他还参与了成都府南河的景观改造工程,与公共艺术家贝特西·达蒙一道参... 在中国当代雕塑家中,邓乐是一位专业涉及面很广、视野开阔而又勤于探索的艺术家。近十多年来,他在公共雕塑如纪念性雕塑、景观雕塑方面都创作了许多作品,特别是他还参与了成都府南河的景观改造工程,与公共艺术家贝特西·达蒙一道参与了“活水公园”的项目,创作了《滴水喷泉》等生态雕塑作品,是国内比较早地进行生态环境艺术实践的雕塑家,这使他对雕塑艺术在当代的开放性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也促进了他对雕塑艺术进入公共空间的自觉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念性雕塑 文化空间 雕塑艺术 中国当代雕塑 雕塑家 雕塑语言 雕塑作品 公共雕塑 现代雕塑 20世纪
原文传递
基于红色文化视角的数字雕塑创作语言研究
4
作者 邓威 于佳慧 雕塑 2024年第3期74-75,共2页
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塑造的底蕴深厚、民众基础稳固的革命文化。数字雕塑作为新的艺术形式,兼具独特视觉表现力与文化传播价值。本次研究旨在挖掘数字雕塑创作语言运用之道,将红色文化融入数字雕塑创作,实现艺术与历史的结合... 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塑造的底蕴深厚、民众基础稳固的革命文化。数字雕塑作为新的艺术形式,兼具独特视觉表现力与文化传播价值。本次研究旨在挖掘数字雕塑创作语言运用之道,将红色文化融入数字雕塑创作,实现艺术与历史的结合。本研究主要对数字雕塑创作语言在展现红色文化中的运用与创新展开详细剖析,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赋予艺术新颖展现方式,有助于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播与普及的步伐。希望可以为数字雕塑领域赋予新颖的观念与技巧,助力推动数字雕塑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雕塑 红色文化 雕塑创作 红色主题雕塑
原文传递
长春雕塑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5
作者 刘天府 雕塑 2006年第3期8-9,共2页
  世界雕塑艺术的发展源远流长,千百年来,给人类留下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它凝固了人类发展进程中的精髓,是铭刻历史的史书.长春雕塑的历史虽然比较悠久,但发展缓慢曲折,保留下来的也不多.近几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得以快速发展.长...   世界雕塑艺术的发展源远流长,千百年来,给人类留下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它凝固了人类发展进程中的精髓,是铭刻历史的史书.长春雕塑的历史虽然比较悠久,但发展缓慢曲折,保留下来的也不多.近几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得以快速发展.长春人对于雕塑艺术的认识与了解,也由陌生到逐步关注,到备加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公园 雕塑艺术 长春 吉林 雕塑展 雕塑家 美术家 雕塑作品 城市雕塑 城市建筑雕塑 浮雕 雕塑
原文传递
传统文化与现代雕塑 被引量:3
6
作者 常宁生 雕塑 2004年第5期5-5,共1页
20世纪以来,中国雕塑艺术在西方文化和雕塑艺术的影响下走上一条写实和纪念性雕塑的主流发展道路。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许多主题性雕塑、公共纪念性雕塑、政治性雕塑、人物肖像雕塑等,都是以西方古典主义的写实风格为其追求的目标和理... 20世纪以来,中国雕塑艺术在西方文化和雕塑艺术的影响下走上一条写实和纪念性雕塑的主流发展道路。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许多主题性雕塑、公共纪念性雕塑、政治性雕塑、人物肖像雕塑等,都是以西方古典主义的写实风格为其追求的目标和理想。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的最近10多年来,中国的雕塑艺术开始出现并基本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和开放格局,在现实主义的写实风格继续占主导地位的同时,各种新的观念、新的样式、新的风格的雕塑艺术不断问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雕塑 雕塑艺术 中国当代雕塑 公共纪念性雕塑 表现手法 文化传统 文化资源 中国古代雕塑 传统雕塑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雕塑蓬勃发展的50年 被引量:1
7
作者 吴良镛 雕塑 1999年第4期36-36,共1页
所谓城市雕塑,并不是一个很准确的概念,它是相对于室内雕塑而言的,可称之为室外雕塑,为了创造城市景观,也可称之为景观雕塑、城市环境雕塑等。多年来,“城市雕塑”这词语既已约定俗成,也就无需再去为它正名。本文讲的,是与中国城市雕塑... 所谓城市雕塑,并不是一个很准确的概念,它是相对于室内雕塑而言的,可称之为室外雕塑,为了创造城市景观,也可称之为景观雕塑、城市环境雕塑等。多年来,“城市雕塑”这词语既已约定俗成,也就无需再去为它正名。本文讲的,是与中国城市雕塑发展有关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雕塑 雕塑艺术 雕塑家 蓬勃发展 城市雕塑规划 现代意义 城市景观 人民英雄 景观雕塑 装饰雕塑
原文传递
有技无心则匠 有心无技则妄——读刘小武雕塑作品后的思考
8
作者 吴雅琳 雕塑 2024年第4期52-55,共4页
在中国美术院校中,雕塑系的师承是对西方学院派教学体系的全盘采纳,几乎所有美术学院以及许多后来普通高校所设立的雕塑系,这一教学体系始终被视为正统和唯一。因此,重视科学、客观、准确而忽视生动、传神和个性感受,似乎是“学院派”... 在中国美术院校中,雕塑系的师承是对西方学院派教学体系的全盘采纳,几乎所有美术学院以及许多后来普通高校所设立的雕塑系,这一教学体系始终被视为正统和唯一。因此,重视科学、客观、准确而忽视生动、传神和个性感受,似乎是“学院派”培养出来的统一模式,也是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学雕塑的年轻人更倾向于注重雕塑技术而少有对雕塑艺术上的认识。但有一个个例——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师承及风格特色,却一直秉承着她的独树一帜而影响着中国20世纪的下半叶乃至今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系 雕塑作品 雕塑艺术 广州美术学院 美术院校 普通高校 教学体系 风格特色
原文传递
《言多必失》雕塑故事的人——韩国雕塑家崔春根
9
作者 许漫(文/图) 雕塑 2024年第1期32-35,共4页
艺术家崔春根1962年生于韩国全州,毕业于全州大学美术学院雕塑专业。个人展8次,是一位思考型雕塑家。他用单体形象注入自己的想法,形成故事。使雕塑作品鲜活起来,生动有趣,耐人寻味,理在其中,意在画外,意想不到的效果让人捧腹大笑,笑过... 艺术家崔春根1962年生于韩国全州,毕业于全州大学美术学院雕塑专业。个人展8次,是一位思考型雕塑家。他用单体形象注入自己的想法,形成故事。使雕塑作品鲜活起来,生动有趣,耐人寻味,理在其中,意在画外,意想不到的效果让人捧腹大笑,笑过后有一种莫名的酸楚。皮囊里的灵魂显得苍白无力,透出人世间的干涩表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作品 雕塑专业 雕塑家 大学美术 言多必失 生动有趣 韩国 全州
原文传递
学院木雕教育与人才培养思考——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例
10
作者 钱云可 雕塑 2024年第5期76-79,共4页
一、雕塑学制引进的思考1928年国立艺术院首次设立雕塑专业,雕塑教学一切以法国为标准。雕塑系的修业年限与绘画系同,内容可分为泥塑与石刻,泥塑自高职部三年级起,至专科毕业止;石刻为兼修科,专科第二学年起直至毕业止,教材与方法也仿... 一、雕塑学制引进的思考1928年国立艺术院首次设立雕塑专业,雕塑教学一切以法国为标准。雕塑系的修业年限与绘画系同,内容可分为泥塑与石刻,泥塑自高职部三年级起,至专科毕业止;石刻为兼修科,专科第二学年起直至毕业止,教材与方法也仿效巴黎美专。(图1)但在引进西学的态度上,日本与中国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日本东京艺术学校在1889年创建时,就有本土的木雕教育,以别西洋雕刻。第一、二教室以古代和近代为中心的古雕刻、佛像研究,由竹内久一等主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专业 绘画系 雕塑教学 雕塑系 中国美术学院 修业年限 泥塑 木雕
原文传递
我们的理念——2006全国高校雕塑专业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座谈会发言摘要
11
作者 稳稳 雕塑 2006年第z1期6-11,共6页
7月9日上午,借2006全国高校雕塑专业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开幕之机,全国教育界、雕塑界的各位专家领导,各高等院校雕塑系的负责人及指导教师共同坐在了一起,举行了一个以“我们的理念”为主题的雕塑教学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 7月9日上午,借2006全国高校雕塑专业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开幕之机,全国教育界、雕塑界的各位专家领导,各高等院校雕塑系的负责人及指导教师共同坐在了一起,举行了一个以“我们的理念”为主题的雕塑教学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研究会会长李绵璐与《雕塑》杂志社社长范伟民共同主持,与会者依次谈了各自学校及个人所秉持的教学理念,丰富多样的观念、思想在这里共同构筑了当代雕塑教学的多元化图景。当日下午还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师生交流会,指导教师和参展学生们就共同关心的话题展开了对话。由于版面的原因,我们只能从每个人的发言中摘出最精彩的部分,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专业 雕塑系 雕塑 美术 雕塑教学 雕塑家 美术家 雕塑语言 雕塑界 毕业创作 教学理念
原文传递
龙抬头·万物生——生肖龙九人行雕塑展暨学术研讨会在深圳举行
12
作者 上兮(整理) 雕塑 2024年第2期20-25,共6页
“龙抬头·万物生——生肖龙九人行雕塑展”3月11日(二月二)在梅沙艺术中心开展。展览展出了12位艺术家一年来倾心创作的28件套雕塑作品。艺术家们以不同的艺术眼光、用多样的雕塑语言作出了各自对龙的独特诠释。这次展览还有一些... “龙抬头·万物生——生肖龙九人行雕塑展”3月11日(二月二)在梅沙艺术中心开展。展览展出了12位艺术家一年来倾心创作的28件套雕塑作品。艺术家们以不同的艺术眼光、用多样的雕塑语言作出了各自对龙的独特诠释。这次展览还有一些带实用功能的泛雕塑作品,如城市家具、灯具、餐具等方面的作品,这些作品将来都会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展览开展以来受到了参观者的广泛好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展 雕塑作品 龙抬头 城市家具 雕塑语言 实用功能 艺术眼光 生肖
原文传递
空间在自发中弥漫 时间在劳作中生长——梁好访谈录
13
作者 朱尚熹(采访/整理) 雕塑 2024年第3期22-27,共6页
一个名为“梁好·步虚”的雕塑展于2024年5月18日在798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推出,该展将展至2024年9月8日。这是雕塑家梁好的个人作品展,展出了木材质和石膏材质作品50余件。注意到梁好展览在我国当代雕塑生态中的独特性,《雕塑》杂... 一个名为“梁好·步虚”的雕塑展于2024年5月18日在798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推出,该展将展至2024年9月8日。这是雕塑家梁好的个人作品展,展出了木材质和石膏材质作品50余件。注意到梁好展览在我国当代雕塑生态中的独特性,《雕塑》杂志社主编朱尚熹专门约梁好女士于2024年6月5日进行了90分钟的访谈。其内容涉及了雕塑家梁好其作品、其人的方方面面,今将全文发表于此,分享给广大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艺术中心 当代雕塑 雕塑展 雕塑家 杂志社主编 独特性
原文传递
中非传统雕塑发展的比较研究
14
作者 苏里曼 雕塑 2024年第2期76-77,共2页
本文以中国和非洲20世纪以前的具象雕塑传统为中心,试图了解这些艺术传统的文化、哲学和精神基础及其对雕塑美的概念的影响。研究讨论了中国和非洲传统雕塑的独特性和相似性,尤其是20世纪以前的雕塑。研究旨在比较这一时期中国和非洲传... 本文以中国和非洲20世纪以前的具象雕塑传统为中心,试图了解这些艺术传统的文化、哲学和精神基础及其对雕塑美的概念的影响。研究讨论了中国和非洲传统雕塑的独特性和相似性,尤其是20世纪以前的雕塑。研究旨在比较这一时期中国和非洲传统人物雕塑的形式美学、视觉元素和基本制作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雕塑 非洲雕塑 中国雕塑 美学
原文传递
雕塑与设计的跨界与共生刍议
15
作者 黄丹麾 雕塑 2024年第2期26-29,共4页
一、引言翻开雕塑史,雕塑其实从产生的那天起就与设计形影相伴。雕塑从构思、制作到主题、形式,所有环节都离不开设计。雕塑与设计明显的互渗与融合主要体现在构成主义雕塑、极简主义雕塑、大地艺术和景观雕塑的创作上,下面笔者拟就这... 一、引言翻开雕塑史,雕塑其实从产生的那天起就与设计形影相伴。雕塑从构思、制作到主题、形式,所有环节都离不开设计。雕塑与设计明显的互渗与融合主要体现在构成主义雕塑、极简主义雕塑、大地艺术和景观雕塑的创作上,下面笔者拟就这一问题予以详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雕塑 大地艺术 极简主义 跨界 构成主义 雕塑史
原文传递
邹锋:主题性雕塑创作的研究
16
作者 邹锋 朱尚熹 雕塑 2024年第2期30-35,共6页
朱尚熹(以下简称:朱):前不久看到您的雕塑创作《重整行装》,给我的印象深刻,其塑造和人物的刻画都很讲究,看来您对这件作品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请介绍一下您对该作品的立意构思,比如题材、主题与艺术表现等方面的大致想法。邹锋(以下简称... 朱尚熹(以下简称:朱):前不久看到您的雕塑创作《重整行装》,给我的印象深刻,其塑造和人物的刻画都很讲究,看来您对这件作品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请介绍一下您对该作品的立意构思,比如题材、主题与艺术表现等方面的大致想法。邹锋(以下简称:邹):这件作品创作准备的时间比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创作 立意构思 作品创作 印象深刻 主题性雕塑
原文传递
文化开放形势下的“泛雕塑” 被引量:1
17
作者 滕小松 雕塑 2007年第2期10-14,共5页
  门开了,风也就进来了.   艺术的繁荣昌盛往往凭借着开放的文化形势,因为开放带来了多种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关键词 泛雕塑 边界 传统雕塑 雕塑家 美术家 当代雕塑 雕塑材料 形势
原文传递
关于雕塑语言的探索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锡乾 雕塑 1996年第4期4-6,共3页
雕塑语言有什么特点?它有哪些功能?应如何继承与发展古今中外的雕塑语言?本文想从理论上对这些问题作一些探讨,以请教于同仁。 一、雕塑语言的特征 雕塑属造型艺术范畴,它以造型的语言反映自然界和社会生活,表现艺术家内在的思想情感与... 雕塑语言有什么特点?它有哪些功能?应如何继承与发展古今中外的雕塑语言?本文想从理论上对这些问题作一些探讨,以请教于同仁。 一、雕塑语言的特征 雕塑属造型艺术范畴,它以造型的语言反映自然界和社会生活,表现艺术家内在的思想情感与价值取向,让人们在对其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受到艺术的感染而产生共鸣,从而得到美的享受与思想感情上的陶冶与升华。所以,雕塑艺术不仅是一种艺术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现象,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在艺术上的反映。 雕塑作为一种艺术现象,不仅具有艺术的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语言 雕塑艺术 古代雕塑 现代雕塑 时代特征 民族特征 继承与发展 雕塑空间 雕塑实体 社会生活
原文传递
行器问道 承古开今——浅谈川美雕塑系传统雕塑教学
19
作者 龚吉伟 雕塑 2021年第5期91-92,共2页
"行器问道,承古开今"是川美雕塑系器物雕塑专业发展的核心理念,也是如今我们传统雕塑课程教学发展的根本理念和既定方向所在。2015年以前,在四川美术学院雕塑艺术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中,传统雕塑的课程都是以中国古代雕塑(主... "行器问道,承古开今"是川美雕塑系器物雕塑专业发展的核心理念,也是如今我们传统雕塑课程教学发展的根本理念和既定方向所在。2015年以前,在四川美术学院雕塑艺术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中,传统雕塑的课程都是以中国古代雕塑(主要是石刻、寺庙具象雕塑)的鉴赏和粗浅学习为教学要求。但随时代的发展变化,我们意识到这门课程的意义远非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雕塑 雕塑系 具象雕塑 雕塑专业 雕塑艺术 四川美术学院 传统雕塑 课程教学体系
原文传递
大醇小疵——2003长春国际雕塑大会之管见
20
作者 东土 雕塑 2003年第5期20-21,共2页
秋高云淡,天朗气清,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来临之际,来自一百多个国家的近千名中外艺术家共聚中国的“北国春城”——长春。为期三天,2003中国长春国际雕塑大会于2003年9月8日落下了帷幕。 本次大会由国际雕塑论坛、雕塑作品邀请... 秋高云淡,天朗气清,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来临之际,来自一百多个国家的近千名中外艺术家共聚中国的“北国春城”——长春。为期三天,2003中国长春国际雕塑大会于2003年9月8日落下了帷幕。 本次大会由国际雕塑论坛、雕塑作品邀请展、雕塑作品艺术展(中国现代雕塑名家作品展;中国新具象雕塑作品展;中国鲁迅美术学院优秀雕塑作品艺术展;中国北方雕塑艺术年度展;韩国雕塑作品艺术展;国外部分代表作品艺术展;非洲马孔德现代雕塑艺术作品展七个展区)、长春历届雕塑展方案图片展、雕塑摄影作品展等部分组成。 本次大会以弘扬雕塑艺术、推动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雕塑 小疵 雕塑作品 雕塑艺术 雕塑家 艺术展 城市雕塑 艺术家 雕塑公园 长春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