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8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遵循唯物史观
1
作者 余斌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7-26,共10页
唯物史观不仅揭示了讲好中国故事的困难,而且也提供了讲好中国故事的思路和办法。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改变人们的社会存在或者让人们注意到其他的社会存在,就能调整或补充人们的意识。今天讲好中国故事的可能性主要就在于世... 唯物史观不仅揭示了讲好中国故事的困难,而且也提供了讲好中国故事的思路和办法。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改变人们的社会存在或者让人们注意到其他的社会存在,就能调整或补充人们的意识。今天讲好中国故事的可能性主要就在于世界市场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扩大,尤其是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积极推进人大、政协、军队、地方、民间等各方面对外交往”。讲好中国故事,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优秀,在国际交往中适当强势起来,着力讲好新时代中国的故事,讲好社会主义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好中国故事 唯物史观 社会存在 国际交往 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价值意蕴及弘扬路径
2
作者 迟成勇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84-200,共17页
勤俭节约的生活品德、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及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等,构成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于涵养人们勤劳节俭的生活品德、提升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推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及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 勤俭节约的生活品德、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及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等,构成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于涵养人们勤劳节俭的生活品德、提升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推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及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都具有显著的价值意蕴。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现实路径是: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为根基,以青少年学生为重点,以各级领导干部为表率,加强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立足中华文化,创新方式方法,讲好中国艰苦奋斗故事;结合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苦奋斗精神 时代内涵 价值意蕴 弘扬路径
原文传递
论新时代推动我国文化高质量发展的五重意蕴
3
作者 李侑峰 王员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28-143,共16页
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必然要求。探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五重意蕴,即狠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保障;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本... 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必然要求。探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五重意蕴,即狠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保障;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增强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是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之源;贯彻落实“双效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是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指标,对新时代推动我国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五重意蕴 文化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征稿启事
4
作者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编辑部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306-306,共1页
本集刊是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集刊,旨在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者搭建一个交流、探讨的平台。常设栏日有名家访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理论研究、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 本集刊是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集刊,旨在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者搭建一个交流、探讨的平台。常设栏日有名家访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理论研究、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青年论坛、博士论坛等。本集刊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开展文化研究,坚持政治标准、学术标准,依托经典,关注现实,追踪前沿,扶持青年,推进对话,助力创新。欢迎各方有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志趣者通过邮件向本刊邮箱(mkswhyj@163.com)投稿。本集刊为半年刊,截稿时间上半年为9月底,下半年为4月底,文章字数在0.8万~1.5万字。本刊全文已加入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投稿即视为同意加入。作者著作权使用费和稿酬一次性付清。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审稿费等。投稿文章清遵循以下格式规范(一)论文要件及字体字号等1.大标题,三号黑体;副标题,四号楷体,居中。2.作者,小四楷体,居中。3.作者简介(30~50字),以当页脚注方式,注明姓名、单位、职称、职务、研究方向,小五宋体。4.中文摘要(300字以内)和关键词(3~5个),五号楷体,关键词用分号隔开。5.正文,五号宋体,英文和数字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默认单倍行距。6.英文内容,包括题目、作者姓名、摘要、关键词,置于文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稿时间 视为同意 作者简介 博士论坛 学术标准 半年刊 青年论坛 格式规范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集刊简介
5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307-307,共1页
本集刊由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属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专业集刊。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中外文化发展现状、中国传统文化、多领域文化问题(比如经济、政治、社会... 本集刊由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属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专业集刊。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中外文化发展现状、中国传统文化、多领域文化问题(比如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外交、军事等领域的文化问题)、国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世界文化思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文化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思潮 集刊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山东大学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实图景——访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项久雨教授
6
作者 杨婷 项久雨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3-14,共12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就“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①的理论问题进行了阐释,深化了对中华文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将文明研究引向深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行走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大道上,是不同于西方文明的文明新形态,是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就“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①的理论问题进行了阐释,深化了对中华文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将文明研究引向深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行走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大道上,是不同于西方文明的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文明形态的历史延续与展开,蕴含着中华文明的独特规定性。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开显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意义世界。百年来,尤其是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契合中国实际、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现代化道路,深度赋予中国式现代化独特的文化底色。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相辅相成、同生共进,生动反映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图景。针对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项久雨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现实图景 文明新形态 规律性认识 武汉大学 现代文明
原文传递
论点摘编
7
作者 陈金龙 黄建军 +7 位作者 陈远章 阎树群 顾海良 项久雨 张志强 梁燕晓 Yun Gong Carlos Martinez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299-305,共7页
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特质与价值陈金龙文明生成是长期积累的历史过程,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多年的创造与积累才完善其体系、成就其辉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相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明而言的,是处于成长和... 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特质与价值陈金龙文明生成是长期积累的历史过程,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多年的创造与积累才完善其体系、成就其辉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相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明而言的,是处于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文明,是基于中华民族传统文明而生成的文明,中华民族传统文明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成中华文明的整体。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两个结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生成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蕴含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突出特性,又具有新时代的文明特质。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念、实践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样态来看,其特质可概括为五个方面:第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坚持人民至上的文明;第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协调发展的文明;第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创新发展的文明;第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兼收并蓄的文明;第五,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和平发展的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及其特质,具有独特的文明价值,对促进中华文明现代性转型、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塑造国家民族政党现代形象将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文明 人类命运共同体 现代性转型 中华文明 中华民族共同体 论点摘编 人民至上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意识形态工作的发展历程及成功经验
8
作者 冯文燕 刁秋华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201-212,共12页
意识形态工作关乎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建党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历经意识形态发展的六个阶段,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工作关乎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建党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历经意识形态发展的六个阶段,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针对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要总结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宝贵经验,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坚持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的统一,坚持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的统一,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建党一百多年 意识形态 过程 经验
原文传递
中华文化生命体的四重向度研究
9
作者 王苏琪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75-87,共13页
中华文化生命体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结合、相互成就的鲜活生命体。抗争精神是保持生命延续活性和遗传基因的内在驱动力,形成了文化生命体的内生向度;中华文化生命体自身善学兼容,是其生命体孕育、茁壮成长的逻辑向度,物... 中华文化生命体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结合、相互成就的鲜活生命体。抗争精神是保持生命延续活性和遗传基因的内在驱动力,形成了文化生命体的内生向度;中华文化生命体自身善学兼容,是其生命体孕育、茁壮成长的逻辑向度,物质形态为中华文化生命体奠定了根基,制度形态完成其生命图绘,观念形态则将生命体的生产活动、交往方式、精神文化形成“统合”;中华文化生命体经过吸收转化、创造运用、创新发展的现实历练,是它保持蓬勃生机的实践向度;多元融汇、和谐共生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关注人类共同命运的天下情怀,使其形成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价值呈现,标识中华文化生命体正以新的文明形态,成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容构成和全新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命体 内生向度 逻辑向度 实践向度 价值向度
原文传递
《论语》“‘正名’以‘正政’”思想及其对党的自我革命的启示
10
作者 朱夫夫 黄志高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44-160,共17页
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和马克思主义的魂脉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基础,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重新审视《论语》“正名”思想,会发现“正名”与党的自我革命多有“契合”。如就逻辑的起点来看,二者都以问题或矛盾为论述起点;从逻... 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和马克思主义的魂脉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基础,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重新审视《论语》“正名”思想,会发现“正名”与党的自我革命多有“契合”。如就逻辑的起点来看,二者都以问题或矛盾为论述起点;从逻辑展开来看,二者都围绕“自我”这个主体展开;从逻辑的重心来看,二者都有致力于维持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设计;从价值旨归来看,二者皆有“治国、平天下”的价值旨归。从“正名”以“正政”思想的核心出发,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对“正名”以“正政”的起点、展开、重心、旨归进行批判,得出党的自我革命的提出不是偶然,而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不觉的传统价值理念相融通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正名 正政 党的自我革命 启示
原文传递
论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中西方司法伦理的融贯——以中西方传统司法伦理的形成为视角
11
作者 黄千琢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281-295,共15页
西方传统司法伦理形成于中世纪,经由神意裁判的兴起与终结,客观的神意内化为法官内心之确信。受基督教“末日审判”观念的影响,法官取得了在审判活动中的神圣性地位,最终形成了以法官内心确信之正义为核心的西方传统司法伦理。中国传统... 西方传统司法伦理形成于中世纪,经由神意裁判的兴起与终结,客观的神意内化为法官内心之确信。受基督教“末日审判”观念的影响,法官取得了在审判活动中的神圣性地位,最终形成了以法官内心确信之正义为核心的西方传统司法伦理。中国传统司法伦理肇始于上古时期。由于古代中国政教的分离,统治者垄断了神意的解释权,因而司法判官只能作为君主的化身行使司法权,司法程序的功能也仅限于维护既有的作为外化之天理的人伦秩序,最终形成了以维护秩序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司法伦理。当代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司法工作目标。这一论述在法治信仰与道德教化,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以及正义价值与秩序价值三个维度上实现了中西方传统司法伦理的融贯,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直观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司法伦理 正义 秩序 融贯
原文传递
“去意识形态化”思潮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挑战及其应对
12
作者 秦芬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244-253,共10页
宣扬“去意识形态化”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渗透和腐化的重要手段,其本质是打着“去意识形态化”的幌子,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取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近年来,“去意识形态化”思潮在教育领域的影响日益显露,给社会主... 宣扬“去意识形态化”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渗透和腐化的重要手段,其本质是打着“去意识形态化”的幌子,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取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近年来,“去意识形态化”思潮在教育领域的影响日益显露,给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带来了严峻考验。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教育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意义,强调教育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根本途径。因此,必须坚决抵制“去意识形态化”思潮对教育事业的侵蚀,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强化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注重对错误思潮的批判,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立德树人功能,自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意识形态教育,同时加强对教育意识形态安全的法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意识形态化 挑战 实践路径 社会主义 教育事业
原文传递
迷信西方的历史浮沉与认知剖析
13
作者 刘海涛 杨威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229-243,共15页
在西方实力优势与文化渗透持续存在的情况下,主体的认知变化是导致对西方迷信消长起伏的关键。甲午战争之后形成了西方体制能够救亡图存、维护人权、体用不可分割的认知,使中国对西方的迷信逐渐形成;五四运动之后,对中国国情与发展道路... 在西方实力优势与文化渗透持续存在的情况下,主体的认知变化是导致对西方迷信消长起伏的关键。甲午战争之后形成了西方体制能够救亡图存、维护人权、体用不可分割的认知,使中国对西方的迷信逐渐形成;五四运动之后,对中国国情与发展道路的科学认识、对西方体制效用价值的重新估定、对中西关系认识的深化,是对西方迷信消退的关键;改革开放初期,在国家发展、人权保障、中西关系问题上再次形成的对西方体制的教条主义认知,使迷信西方出现复燃;之后,随着西方体制普遍有效这一认知偏差的纠正与对中西体用关系认识的深化,全盘照搬西方制度的迷信逐渐消退。但人权评价指标的差异性导致的教条主义认知仍然存在,则使迷信西方转化为信奉“普世价值”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信西方 国家发展 人权保障 体用关系 教条主义思维
原文传递
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成就百年伟业的文化密码
14
作者 查建友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73-183,共11页
中国共产党铸就了百年伟业,分析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对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文化的视角,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成就百年伟业的深层原因。理论创新贯穿于中... 中国共产党铸就了百年伟业,分析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对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文化的视角,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成就百年伟业的深层原因。理论创新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发挥着凝集共识、引领思想、支撑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将继续托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伟业 理论创新 文化密码 中国共产党
原文传递
数字资本主义视域下电子游戏问题研究
15
作者 刘皓琰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254-267,共14页
在西方数字资本主义条件下,电子游戏不能仅仅被视为纯粹的娱乐产品,其在资本逻辑的驱使下实现了产业化,并被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塑造为在经济、文化、政治上施加影响的新工具。在经济领域,电子游戏特有的生产模式与所带来的娱乐消费市场的... 在西方数字资本主义条件下,电子游戏不能仅仅被视为纯粹的娱乐产品,其在资本逻辑的驱使下实现了产业化,并被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塑造为在经济、文化、政治上施加影响的新工具。在经济领域,电子游戏特有的生产模式与所带来的娱乐消费市场的扩大推动了资本积累的进程;在文化领域,电子游戏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文化霸权的重要媒介;在政治领域,电子游戏则充当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阶级统治的隐蔽武器。为此,必须高度重视西方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电子游戏带来的新挑战,为中国的国产游戏市场高质量发展和本土优秀游戏文化的生产传播提供应对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游戏 数字资本主义 文化霸权 文化强国
原文传递
湖南苏区及湖南苏区政法文化的概念阐释
16
作者 谢时研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213-225,共13页
湖南苏区是1927年9月至1937年12月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湖南境内开展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区域。湖南苏区政法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湖南境内苏区创建的一种新的政法文化,对当时其他苏区政法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湖南苏区是坚持“农村中心... 湖南苏区是1927年9月至1937年12月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湖南境内开展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区域。湖南苏区政法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湖南境内苏区创建的一种新的政法文化,对当时其他苏区政法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湖南苏区是坚持“农村中心”革命模式下的政法文化,并在充分结合湖南地方实际的基础上进行政法文化创新。从文化的属性来看,湖南苏区政法文化是一种马克思主义法律文化。从历史序列来看,湖南苏区政法文化是从国民党和共产党共同建设的资产阶级政法文化转变为共产党独立创建的一种新型政法文化。从湖湘文化的渊源来看,湖南苏区政法文化是湖湘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延续,它传承了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并结合土地革命进行了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苏区 政法文化 红色法治 苏维埃文化
原文传递
历史虚无主义如何“优雅地”掩盖资本扩张的罪行——基于“冲绳审判”的分析
17
作者 何万成 谢年华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268-280,共13页
《冲绳札记》作为大江健三郎的现代文学代表作,包含着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和平的向往。但近年来,日本右翼知识分子不断为资本扩张的罪行开脱,以《冲绳札记》为引,以保卫人权、尊敬死亡和史料无罪作为重点武器向反战人士宣战,究其本质是人... 《冲绳札记》作为大江健三郎的现代文学代表作,包含着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和平的向往。但近年来,日本右翼知识分子不断为资本扩张的罪行开脱,以《冲绳札记》为引,以保卫人权、尊敬死亡和史料无罪作为重点武器向反战人士宣战,究其本质是人性与资本之间的较量。冲绳审判的目的是为了改变民众对待历史的态度,以此来为资本的发展保驾护航。对此,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分析化解。首先,在社会层面上,混淆人民权益和资本权益的实现方式,将人权的保障寄希望于资本的保障之上;其次,在发展层面上,以绝对静止的眼光看待事物,实际上才是真正的亵渎死亡;最后,在历史层面上,颠倒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是主观教条的历史诡辩论。虽然冲绳审判胜诉,但资本在现实中依旧具备强大的权力去肆意修改历史。因此,从胜诉到认识论层面的根本变革,反战人士还有相当漫长的道路要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札记》 人民与资本 历史发展 马克思主义
原文传递
文化治理的理论渊源、鲜明特征和基本原则
18
作者 郭晨娟 施惠玲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61-170,共10页
随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正式提出,我国学界愈发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以及文化治理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的重大意义。探究文化治理的理论渊源,梳理文化治理在我国的研究历程,明确“文化治理”这一人们进行文化生产... 随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正式提出,我国学界愈发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以及文化治理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的重大意义。探究文化治理的理论渊源,梳理文化治理在我国的研究历程,明确“文化治理”这一人们进行文化生产、文化传播和文化消费等的一切与精神文化相关的治理活动,考察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文化治理的实践性、阶级性和人民性特征,尝试提出文化治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进我国文化治理体系和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治理 文化生产 文化传播 文化消费
原文传递
《资本论》的唯物史观运用及其当代意义
19
作者 王广良 刘玉武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50-60,共11页
唯物史观的运用是指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分析研究对象。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撰写《资本论》的理论前提,从唯物史观角度来把握《资本论》是一个重要的学术维度,从《资本论》视角看待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具体化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实证。长期以来... 唯物史观的运用是指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分析研究对象。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撰写《资本论》的理论前提,从唯物史观角度来把握《资本论》是一个重要的学术维度,从《资本论》视角看待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具体化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实证。长期以来,理论界由于认识分歧,造成了唯物史观与《资本论》部分研究的分离。本文旨在重估唯物史观与《资本论》的关系,基于《资本论》视域,展现唯物史观的客观性、实践性和历史性;基于唯物史观视域,推导《资本论》“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逻辑、“从低级到高级”的世界演化途径、“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文本呈现方式,从而全面把握《资本论》蕴含的唯物史观学术价值和当代意义,发挥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理论力量,指导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资本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基本经济制度
原文传递
碰撞与新生: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的文明向度
20
作者 贾德钦 吴文新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27-39,共13页
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中国的文章和论述中蕴含着丰富的文明思想,同时也是从世界现代文明角度分析中国文明问题的典型例证。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文明的基本意涵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积极成果,反映社会发展的秩序和形态,当时世界的文明格局就是东... 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中国的文章和论述中蕴含着丰富的文明思想,同时也是从世界现代文明角度分析中国文明问题的典型例证。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文明的基本意涵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积极成果,反映社会发展的秩序和形态,当时世界的文明格局就是东方文明从属于西方文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进行的一系列侵略行为,使中华民族遭受了巨大的劫难,暴露出其文明的野蛮性。中华文明在当时资本主义文明全球扩张的激烈碰撞下陷入了发展困境,马克思恩格斯洞察了中华传统文明,认为在社会上表现为“停滞的社会生活”,剖析了以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文明基础,指出了资本主义国家给当时中国带来“奇异的对联式悲歌”的深刻影响,寄予了中华文明终将迎来“亚洲新纪元的曙光”的殷切期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促进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而且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 资本逻辑 文明困境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