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571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单次静注镇痛封腹部手术后病人呼吸与镇静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益忠 赵文胜 +3 位作者 陈淑萍 祝胜美 金旭东 陈庆廉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3年第4期262-264,共3页
目的:按l:10等效的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腹部手衍后病人施行切口镇痛,观察比较两者对呼吸与镇静的影响。方法:对30例择期腹部手衍后病人在麻醉恢复室中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组(S组,n=15)与芬太尼组(F组,n=15),分别给以单剂量舒... 目的:按l:10等效的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腹部手衍后病人施行切口镇痛,观察比较两者对呼吸与镇静的影响。方法:对30例择期腹部手衍后病人在麻醉恢复室中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组(S组,n=15)与芬太尼组(F组,n=15),分别给以单剂量舒芬太尼10μg或芬太尼100μg静脉注射,观测用药前、用药后5min、10min、15min及20min各时点的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镇静评分。结果:S组VT在给药后5min比给药前显著性减少(P<0.01),在给药后15min、20min却比给药前增大(P<0.01);F组VT在给药后5min、10min较给药前显著性减少(P<0.01),但在给药后各时点S组的VT均比同时点的F组VT大(P<0.01)。给药后各个时点的RR在S和F组均比给药前减少(P<0.01),而S组RR在给药后5、10min明显低于F组的RR(P<0.01)。S和F组的PETCO2在给药后5、10、15min均比给药前增高(P<0.0l或P<0.05),而F组的PETCO2在给药后20min也高于给药前(P<0.01),但S组的P盯C02在给药后各时点均低于F组(P<0.01)。S组的镇静评分在给药后各时点均高于给药前(P<0.01),而F组在给药后10、15min高于给药前(P<0.01),但S组的镇静评分在给药后5、10min明显高于F组(P<0.01)。结论:按1:10等效的舒芬太尼与芬太尼静脉注射用于腹部手术后病人切口镇痛,舒芬太尼的镇静作用强于芬太尼,而呼吸抑制比芬太尼者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芬太尼 腹部手衍 术后 呼吸 镇静 静脉注射 镇痛药物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应 被引量:10
2
作者 傅润乔 黄俊梅 +6 位作者 林国荣 孙家骧 刘保江 薛朝霞 陈丽 陈建平 苏宁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1年第3期179-180,共2页
目的:试用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施行臂丛神经阻滞,评估其麻醉效能。方法:选择120例上肢手术病人,随机双盲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用2%盐酸氯普鲁卡因,对照组用1.5%盐酸利多卡因。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由有经验... 目的:试用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施行臂丛神经阻滞,评估其麻醉效能。方法:选择120例上肢手术病人,随机双盲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用2%盐酸氯普鲁卡因,对照组用1.5%盐酸利多卡因。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由有经验的麻醉医生操作,针刺产生异感后一次性注药26ml(含肾上腺素1:200000)。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以及呼吸循环的变化和副反应等。结果:①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起始时间、运动阻滞起始时间、痛觉恢复起始时间在实验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运动恢复起始时间实验组快于对照组,但P>0.05;②需要哌异合剂加强镇痛者,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0例和22例(P>005);③两组呼吸循环变化无明显差异;④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起效快、神经阻滞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属中短效局麻药,能安全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照组 盐酸氯普鲁卡因 痛觉 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 起效时间 呼吸循环 运动恢复 消失 试用
下载PDF
异丙酚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在儿童斜视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罗俊 马兰 +1 位作者 魏新川 刘进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2年第4期248-251,共4页
目的:观察异丙酚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用于儿童斜视手术中的生命体征、术野出血、眼肌松驰及麻醉苏醒情况。方法:选择45例ASAⅠ级择期斜视手术儿童,随机分为三组:Ⅰ组单纯氯胺酮静脉麻醉;Ⅱ组分次重复流向异丙酚复合单次氯胺酮静脉... 目的:观察异丙酚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用于儿童斜视手术中的生命体征、术野出血、眼肌松驰及麻醉苏醒情况。方法:选择45例ASAⅠ级择期斜视手术儿童,随机分为三组:Ⅰ组单纯氯胺酮静脉麻醉;Ⅱ组分次重复流向异丙酚复合单次氯胺酮静脉麻醉;Ⅲ组微泵输注异丙酚复合单次氯胺酮静脉麻醉。监测MAP、HR、RR、SpO2,观察异丙酚首次剂量后下颌松驰呼吸抑制例数;眼肌松驰评级;手术中止血棉签应用数量;意识恢复时间。结果:两试验组各时点MAP显著性下降(P<0.05),对照组3min时点显著性增高(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R在3min时点,与术前相比,对照组3min时点显著性增高(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R在3min时点,与术前相比,对照组显著性增快(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R在3min时点,与术前相比,对照组显著性增快(P<0.05),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眼肌松驰评级高(P<0.05);止血棉签数量少(P<0.05);意识恢复时间显著性缩短(P<0.05),Ⅲ组比Ⅱ组显著性缩短(P<0.05)。结论:三组麻醉方法的生命体征均较平衡,Ⅱ、Ⅲ组的术野渗血少,眼肌松驰好,利于手术操作,麻醉苏醒快,采用微泵输注异丙酚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斜视手术 异丙酚 氯胺酮 静脉复合麻醉法
下载PDF
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安建雄 赵爱平 +4 位作者 罗非 康妹娟 郑丽君 倪家骧 韩济生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0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或布比卡因的抑菌性能。方法:在环脂培养基中,混入不同浓度的利多卡因或布比卡因,并暴露于空气后,在37℃恒温箱中培养24h。结果:两种局麻药均有抑菌作用,其作用强度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当利多卡因浓度≥0....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或布比卡因的抑菌性能。方法:在环脂培养基中,混入不同浓度的利多卡因或布比卡因,并暴露于空气后,在37℃恒温箱中培养24h。结果:两种局麻药均有抑菌作用,其作用强度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当利多卡因浓度≥0.5%、布比卡因浓度≥0.125%时,抑菌作用均较封照组有显著性增强(P<0.005)。结论:在临床不引起局麻药中毒的前提下,应用较高浓度局麻药之前避免过早稀释,对预防污染可能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布比卡因 抑菌作用 实验研究 环脂培养基 细菌污染
下载PDF
国产甲磺酸罗哌卡因与进口盐酸罗哌卡因的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9
5
作者 周颖 刘万枫 +1 位作者 王珊娟 杭燕南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5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等摩尔盐酸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腔麻醉施行下腹和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40例ASAⅠ-Ⅱ级下腹和下肢手术病人,经腰2—3硬膜外腔穿刺置管,注入2%利多卡因3ml试验量5min后,以2.5—5ml/min... 目的:观察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等摩尔盐酸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腔麻醉施行下腹和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40例ASAⅠ-Ⅱ级下腹和下肢手术病人,经腰2—3硬膜外腔穿刺置管,注入2%利多卡因3ml试验量5min后,以2.5—5ml/min的速度注入研究用药15ml(按随机方案)。以注毕研究药物的时间作为研究评价的起点,评价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情况;病人、术者、麻醉者的满意程度;注毕研究药物后各时间点的各项阻滞效果,最初30min内每隔5-10mln一次,即5min、10min、20min和30min(共4次);随后1h内每隔20min一次(共3次);此后每隔30min一次直到观察终点,即疼痛感觉恢复至病人主诉伤口疼痛而需术后镇痛治疗,或Bromage评分完全恢复为0分;同时记录围术期生命体征,并进行评估。结果:经二次揭盲A组19例为甲磺酸罗哌卡因;B组21例为盐酸罗哌卡因。两组病人的感觉阻滞平面、达到最高平面时间及痛觉完全消失平面固定时间差异均无显着性差异,都能满足手术要求;达到运动阻滞最高Bromage评分的时间、持续时间、Bmmage评分发生变化恢复到0的时间均无显着性差异;两组的止痛、肌松效果基本相同;术中最低收缩压、最低舒张压、最慢心率及最高收缩压、最高舒张压、最快心率均无显着性差异。两组均未见不良事件。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如同盐酸罗哌卡因一样,用于硬膜外腔麻醉下腹和下肢手术的感觉阻滞完善、感觉和运动神经呈分离阻滞现象,止痛和肌松效果良好,循环功能影响小,无明显不良反应,能安全应用于外科和妇产科手术的部位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罗哌卡因 盐酸罗哌卡因 应用比较 硬膜外腔麻醉 临床 进口 国产 2%利多卡因 下肢手术 感觉阻滞 运动阻滞 肌松效果 妇产科手术 性差异 麻醉效果 观察比较 手术病人 穿刺置管 满意程度 阻滞效果 镇痛治疗 伤口疼痛
下载PDF
老年病人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 被引量:31
6
作者 倪东妹 时昕 吴新民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4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调查老年病人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病率。方法:选择需要全麻且年龄≥60岁的老年病人131例,所有病人在术前和术后3—12天内接受一整套包括7项内容的神经心理测试,测试功能缺失是指术后舆术前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有病... 目的:调查老年病人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病率。方法:选择需要全麻且年龄≥60岁的老年病人131例,所有病人在术前和术后3—12天内接受一整套包括7项内容的神经心理测试,测试功能缺失是指术后舆术前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有病人术前该项测试的标准差,如果病人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测试功能缺失则认为发生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记录每项测试结果。结果:131例入选病人中,53例病人出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40.5%。结论:老年病人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病率为4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全身麻醉 术后 认知功能障碍 发病率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对马啡依赖大鼠戒断综合征的抑制效应 被引量:6
7
作者 任波 王新华 +5 位作者 石学银 吴红 劉刚 朱秋峰 傅强 葉小明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1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对马啡依赖大鼠催促戒断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马啡依赖组、地塞米松低剂量组、地塞米松中剂量组和地塞米松高剂量组,每组6只。依赖组和地塞米松各剂量组大鼠采用...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对马啡依赖大鼠催促戒断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马啡依赖组、地塞米松低剂量组、地塞米松中剂量组和地塞米松高剂量组,每组6只。依赖组和地塞米松各剂量组大鼠采用剂量遁增方式给予腹腔内注射马啡12天建立马啡依赖大鼠模型,并分别于停用马啡3h、4h和48h后腹腔内注射减菌注射用水和不同剂量地塞米松,30min后用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观察戒断症状30min并进行评分。结果:地塞米松各剂量组大鼠的戒断症状评分显著减低,与马啡依赖相比P<0.05~0.01,且随地塞米松剂量的增加,大鼠戒断评分的下降更为明显;即地塞米松各剂量组间比较P<0.01;但地塞米松高剂量组大鼠的戒断症状评分仍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封照组(P<0.01)。结论:地塞米松可明颓抑制马啡依赖大鼠催促戒断反应。这可能是由于预先给予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后,能负反馈减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减弱马啡戒断反应时应激反应的强烈程度;另外,糖皮质激素可通过激活其受体调节神经元可塑性相关因子,减轻戒断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大鼠 戒断症状 糖皮质激素 依赖 评分 剂量 随机 增加 负反馈
下载PDF
利多卡因用于脊麻和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新生儿的负效应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彩华 高林林 +1 位作者 崔健君 王福先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0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脊麻和硬膜外麻醉封剖宫产新生儿的负效应。方法:对30例利多卡因脊麻和30例硬膜外麻醉剖宫产娩出的新生儿,评估其出生2h后的神经和适应能力(NACS),并随机各选15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母儿利多卡因血药浓度。结...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脊麻和硬膜外麻醉封剖宫产新生儿的负效应。方法:对30例利多卡因脊麻和30例硬膜外麻醉剖宫产娩出的新生儿,评估其出生2h后的神经和适应能力(NACS),并随机各选15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母儿利多卡因血药浓度。结果:脊麻组新生儿利多卡因血药浓度为O.3±O.2μg/ml;硬膜外麻醉组新生儿利多卡因血药浓度为O.9±O.1μg/ml。出生后神经适应能力持续反应和活动性2分百分率,在脊麻组分别为86%和92%,硬膜外麻醉组分别为49%和56%。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利多卡因脊麻对新生儿的负效应小于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脊麻 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 新生儿 负效应 高效液相色谱 神经适应能力
下载PDF
曲马多预防剖宫产产妇寒战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季文进 梁杰贤 +2 位作者 赵国栋 林派冲 张颉驰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0年第3期162-163,共2页
目的:剖宫产产妇手术中的寒战发生率较高,本文观察麻醉前静脉注射曲马多对寒战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剖宫产产妇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I组为实验组,Ⅱ组为地塞米松对照组,Ⅲ组为生理盐水对封照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于麻醉前... 目的:剖宫产产妇手术中的寒战发生率较高,本文观察麻醉前静脉注射曲马多对寒战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剖宫产产妇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I组为实验组,Ⅱ组为地塞米松对照组,Ⅲ组为生理盐水对封照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于麻醉前I组静注曲马多1m/kg;Ⅱ组静注地塞米松10mg(两组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1);Ⅲ组静注生理盐水5ml。记录三组病人的阻滞平面、血压、心率、镇静静分;观察病人寒战的发生情况。结果:I组未出现寒战;Ⅱ组、Ⅲ组分别有12例和13例出现寒战(P<0.01)。结论:曲马多可影响体温调节中枢,看来具有预防剖宫产产妇术中寒战副作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马多 剖宫产 寒战 静脉注射 生理盐水 腰-硬联合麻醉
下载PDF
分娩硬膜外腔镇痛应用不同镇痛药物配比伴多普勒超声观察对子宫-脐动脉血流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永祥 张美荣 +5 位作者 胡文晟 步春游 赵俊嶺 王殊 荆艳 石健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2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观察分娩硬膜外腔镇痛应用不同镇痛药配比的效果,应用多普勒超声观察不同药物对子宫-脐动脉血流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健康足月头先露初产妇,随机分成4组:A组为自然分娩产妇,不施行任何镇痛措施,作为对照组;B组施行硬... 目的:观察分娩硬膜外腔镇痛应用不同镇痛药配比的效果,应用多普勒超声观察不同药物对子宫-脐动脉血流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健康足月头先露初产妇,随机分成4组:A组为自然分娩产妇,不施行任何镇痛措施,作为对照组;B组施行硬膜外腔病人自控镇痛(PCEA),持续辅注0.125%布比卡因+芬太尼(2μg/ml);C组施行PCEA0.0625%布比卡因+芬太尼(2μg/ml);D组施行PCEA 0.125%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PCEA采用负荷剂量6ml+持续剂量12ml/h+PCA5ml用药方式。用药过程中采用多普勒超声监测子宫=脐动脉的内径与血流速率,计算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观察子宫和胎儿状况。结果:B、C、D组与对照组相比,产妇VAS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活动能力存在不同程度减退。B、C、D组的宫压无明显变化,活跃期时间缩短,且产率稍有增高,剖腹产率也增高。结论:低浓度0.0625%布比卡因或0.125%罗哌卡因即可获得良好的分娩镇痛效果。操作简单、对产妇和胎儿生理影响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疼痛 硬膜外腔镇痛 布比卡因 芬太尼 罗哌卡因 多普勒超声检查 血流速度
下载PDF
快、慢诱导法用于困难插管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关健强 罗刚健 +1 位作者 马武华 何玉莲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0年第4期256-258,共3页
目的:对气管插管难易程度简易分级(Mallampati分级)Ⅲ级困难插管病人,采用慢诱导和快诱导插管法,观察并比较其结果。方法:对40例预料困难气管插管Ⅲ级患者,随机分为慢诱导组(A组,n=20)和快诱导组(B组,n=20),观察完成插管所需的... 目的:对气管插管难易程度简易分级(Mallampati分级)Ⅲ级困难插管病人,采用慢诱导和快诱导插管法,观察并比较其结果。方法:对40例预料困难气管插管Ⅲ级患者,随机分为慢诱导组(A组,n=20)和快诱导组(B组,n=20),观察完成插管所需的时间及相关的并发症。结果:两组方法均能完成气管插管,B组插管所需的时间短于A组(P<0.05),并发症也少于A组(P<0.01),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B组明显轻于A组。结论:对Ⅲ级困难气管插管病人,以采用快诱导法插管法较慢诱导法者更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心血管反应 快诱导法 慢诱导法 比较研究 全身麻醉
下载PDF
骨科下肢手术松解止血带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金英 丁明 +2 位作者 王丙琼 李爱翠 付春兰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4年第3期205-206,共2页
骨科四肢手术前,在切口的近侧应用止血带以阻断患肢血运,可使术野清晰,出血减少和缩短手术时间,因此已被常规采用。但在松解止血带时,常可出现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甚至导致止血带性休克。为掌握其发生的规律,我们对250例下肢手术... 骨科四肢手术前,在切口的近侧应用止血带以阻断患肢血运,可使术野清晰,出血减少和缩短手术时间,因此已被常规采用。但在松解止血带时,常可出现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甚至导致止血带性休克。为掌握其发生的规律,我们对250例下肢手术应用止血带的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观察结果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下肢手术 止血带 血流动力学 放气速度
下载PDF
异丙酚自控镇静用于高龄病人ERCP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磊 罗文杰 +1 位作者 黄永 杭燕南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4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观察异丙酚自控镇静(PCS)用于高龄病人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中的呼吸、心血管系影响,探索PCS用于高龄病人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年龄68-82岁病人40例,应用Grasby9300PCA镇痛泵,设定单次按压输注异丙酚0.... 目的:观察异丙酚自控镇静(PCS)用于高龄病人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中的呼吸、心血管系影响,探索PCS用于高龄病人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年龄68-82岁病人40例,应用Grasby9300PCA镇痛泵,设定单次按压输注异丙酚0.3mg/kg,锁定时间1min。记录给药前、给药5min、内窥镜插入食管、Oddis括约肌切开、造影、术毕、苏醒期七个时点的OAA/S镇静评分、脑电双频指数值(BIS)、BP、HR、SpO2及病人按压次数和实际给药次数(自控泵显示),以及病人对使用PCS的满意程度。结果:PCS给药5min时BP、HR轻度下降(P<0.05),以后各时点无显著性变化(P>0.05),SpO2在各时点都无显着变化(P>0.05),病人按压次数和实际给药次数均逐渐减少,并见两者趋于相等。结论:异丙酚自控镇静适用于高龄病人ERCP手术,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术中镇静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自控镇静 PCS ERCP 高龄病人 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 麻醉剂量 药理作用
下载PDF
温度对挥发性麻醉药在30%脂肪乳中分配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贾梦醒 罗南富 +1 位作者 张文胜 刘进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2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温度对5种挥发性麻醉药在30%脂肪乳中分配系数的影响。方法:采用注射器—锥形瓶二次顶空平衡法,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在17℃、21℃、25℃、29℃、33℃、37℃和41℃七个不同温度条件下,地氟醚、七氟醚、异氟醚、安氟醚和氟烷... 目的:探讨温度对5种挥发性麻醉药在30%脂肪乳中分配系数的影响。方法:采用注射器—锥形瓶二次顶空平衡法,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在17℃、21℃、25℃、29℃、33℃、37℃和41℃七个不同温度条件下,地氟醚、七氟醚、异氟醚、安氟醚和氟烷在30%脂肪乳中的分配系数。结果:5种挥发性麻醉药在30%脂肪乳中的分配系数与温度之间均呈直线负相关(P<0.01);不同挥发性麻醉药的温度系数与37℃条件下在30%脂肪乳中的分配系数呈直线相关(P<0.01)。结论:随着温度的升高,挥发性麻醉药在30%脂肪乳中的分配系数逐渐下降;分配系数愈大的挥发性麻醉药,温度对其分配系数变化的影响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麻醉药 温度 脂肪乳 分配系数
下载PDF
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金玉 韩萍 +3 位作者 汤美芳 倪瑞芹 陈喜炎 邵晓青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0年第2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减轻或消除产痛以及对产程、胎儿、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300例无产科、麻醉科禁忌症的初产妇(观察组),在宫口开大2~4cm时,施行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并与条件相似、不用任何镇痛措施的300... 目的:探讨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减轻或消除产痛以及对产程、胎儿、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300例无产科、麻醉科禁忌症的初产妇(观察组),在宫口开大2~4cm时,施行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并与条件相似、不用任何镇痛措施的300例初产妇进行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产痛程度、产程进展速度、分娩方式及封胎儿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镇痛有效率较封照组明显提高(P<0.01),活跃期较对照组缩短,宫颈扩张速度加快,经阴道助产分娩率增高(P<0.05)。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SEA应用于产科分娩,可达到镇痛要求,产程加速,对胎儿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无痛分娩 临床观察 胎儿窘迫 新生儿窒息 产后出血
下载PDF
盲探气管插管装置(BTII)的研制与在困难气管插管病例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6
作者 朱也森 姜虹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0年第3期151-154,共4页
目的:临床验证盲探气管插管装置(BTII)在气管插管困鞋病例中的应用,以提供使用依据。方法:BTII由食管气管引导管(OT)、光索(LT)和露源盒(BES)组成,另加专用面罩。选择165例气管插管困难病人(其中术前预知者149例,未知者16例)使用B... 目的:临床验证盲探气管插管装置(BTII)在气管插管困鞋病例中的应用,以提供使用依据。方法:BTII由食管气管引导管(OT)、光索(LT)和露源盒(BES)组成,另加专用面罩。选择165例气管插管困难病人(其中术前预知者149例,未知者16例)使用BTII,采取3个步骤,先将OT插入食管,再经OT将LT导入气管,然后完成盲探插管。结果:插管成功率为97.6%(161/165),插管总耗时为136.8±31.2s,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BTII适用于多种困难气管插管,并发症少,不受病人已用麻醉条件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探气管插管装置 气管插管 麻醉 插管方法 临床应用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围体外循环期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魏福江 李雪杰 吴琦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5年第1期23-24,共2页
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能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在此反应中细胞因子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拟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围CPB期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参附注射液对CPB致炎性反应的抑制效应。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手术患者 炎性细胞因子 围体外循环期 心脏直视 全身性炎症反应 促炎细胞因子 心脏手术 心内直视 抑制效应 炎性反应 CPB
下载PDF
万汶与贺斯注射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小颖 吴新民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比较万汶与贺斯用于手术患者容量替代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18-65岁ASAⅠ一Ⅱ级择期全麻手术病例,随机分为万汶组和贺斯组,自麻醉诱导后至手术结束期间输注万汶或贺斯,同时按晶胶2:1比例输注晶体液。观察整个... 目的:比较万汶与贺斯用于手术患者容量替代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18-65岁ASAⅠ一Ⅱ级择期全麻手术病例,随机分为万汶组和贺斯组,自麻醉诱导后至手术结束期间输注万汶或贺斯,同时按晶胶2:1比例输注晶体液。观察整个手术的液体总出入量、术中及术后第1天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气分析、凝血参数、血液生化及血液学指标。结果:两组间术中液体总入量、总出量无统计学差异;术中各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均在正常范围;血红蛋白除手术结束时点贺斯组明显低于万汶组(P=0.029)外,其他各点无显着性差异;凝血参数由术前正常转为异常者万汶组有2例,贺斯组有4例;术中皮肤红斑在万汶组有3例。结论;术中应用万汶的安全性及扩容效果,与贺斯无明显差异;万汶的半衰期更短,对凝血功能影响更小,用其扩容使用量可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性比较 贺斯 注射液 血流动力学变化 血流动力学指标 容量替代治疗 手术结束 凝血参数 血液学指标 统计学差异 手术患者 手术病例 麻醉诱导 血气分析 血液生化 正常范围 分析结果 动脉血气 血红蛋白 皮肤红斑 术中应用
下载PDF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病人的麻醉探讨(附5例报告)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秀华 洪溪 +1 位作者 叶铁虎 任洪智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2年第3期196-198,共3页
关键词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 全身麻醉 麻醉诱导 血管活性药 血压
下载PDF
硬膜外阻滞失败原因分析及经验教训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小磊 颜敏 +1 位作者 汤程 费建芳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1年第2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麻醉失败 影响因素 外科手术 硬膜腔出血 导管阻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