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737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GF-β1通过组蛋白修饰酶调控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表观基因学研究
1
作者 何建伟 晏春艳 +5 位作者 杨宗树 高永昌 蒋雯 方钦正 戴晓琴 曹薇薇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30,共8页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与组蛋白甲基化酶和去甲基化酶的相关性。方法BMSCs成骨诱导培养,用TGF-β1...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与组蛋白甲基化酶和去甲基化酶的相关性。方法BMSCs成骨诱导培养,用TGF-β1、SB431542和TGF-β1+SB431542干预。分为4组:BMSCsCtrl-3d组(A组),BMSCs-Ctrl-ost3d组(B组),BMSCs-TGF-β1-ost3d组(C组),BMSCs-TGF-β1-SB1UMost3d组(D组)。用qRT-PCR方法检测各组甲基化酶和去甲基化酶mRNA表达量。结果(1)与A组比较,B组DM3B、KDM4A、KDM4B、KDM4C、KDM4D、KDM5A、KDM5B、KDM5C、KDM6A、KDM6B、EZH1的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5)。(2)与B组比较,C组KDM3B、KDM4A、KDM4C、KDM4D、KDM5C、EZH1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KDM5B、KDM6A、KDM6B的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5);而KDM4B、KDM5A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3)与C组比较,D组KDM3B、KDM6A、KDM6B的mRNA表达发生明显改变(P<0.05);KDM4C、KDM4D、KDM5C和EZH1的mRNA改变不显著(P>0.05),KDM4A的mRNA发生非特异性改变(P<0.05)。结论TGF-β1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和TGF-β1/非Smad信号调控部分相关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去甲化酶的表达,从而促进了BMSCs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组蛋白甲基化酶 TGF-Β1/SMAD信号通路
下载PDF
地舒单抗在骨质疏松初始、序贯、联合治疗等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
2
作者 杨蕾 周广平 +1 位作者 付勤 田野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6-181,共6页
地舒单抗(denosumab,DMAb)是最早出现的全人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NF-κB)ligand,RANKL]的单克隆抗体。2020年在我国上市,应用于骨质疏松治疗领域,是抑制骨吸收类抗骨松药物中的新成... 地舒单抗(denosumab,DMAb)是最早出现的全人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NF-κB)ligand,RANKL]的单克隆抗体。2020年在我国上市,应用于骨质疏松治疗领域,是抑制骨吸收类抗骨松药物中的新成员。本综述的目的为归纳总结近年围绕DMAb在骨质疏松初始、序贯以及联合治疗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为其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舒单抗 骨质疏松症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骨质疏松症及骨折风险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余卫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共16页
人工智能可作为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管理潜在的依赖工具。在过去几年中,人工智能开发人员在识别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许多新开发的人工智能算法的性能已被证明至少可以与医学专家评估的结果相媲美,甚至略胜一筹... 人工智能可作为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管理潜在的依赖工具。在过去几年中,人工智能开发人员在识别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许多新开发的人工智能算法的性能已被证明至少可以与医学专家评估的结果相媲美,甚至略胜一筹。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模型和影像组学已应用于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研究工作中。为了提高对人工智能的更进一步认识和关注,本文分别就其在支持和改善骨质疏松症管理等不同方面的研究做以简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影像组学
下载PDF
The role and applications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n osteoporosis 被引量:1
4
作者 Fei Fang Jie Yang +5 位作者 Jiahe Wang Tiantian Li Erxiang Wang Demao Zhang Xiaoheng Liu Chenchen Zhou bone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62-77,共16页
Osteoporosis is a widely observed condition characterized by the systemic deterioration of bone mass and microarchitecture,which increases patient susceptibility to fragile fractures.The intricate mechanisms governing... Osteoporosis is a widely observed condition characterized by the systemic deterioration of bone mass and microarchitecture,which increases patient susceptibility to fragile fractures.The intricate mechanisms governing bone homeostasis are substantially impacted by 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which play crucial roles in both pat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contexts.EVs derived from various sources exert distinct effects on osteoporosis.Specifically,EVs released by osteoblasts,endothelial cells,myocytes,an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ontribute to bone formation due to their unique cargo of proteins,miRNAs,and cytokines.Conversely,EVs secreted by osteoclasts and immune cells promote bone resorption and inhibit bone formation.Furthermore,the use of EVs as therapeutic modalities or biomaterials for diagnosing and managing osteoporosis is promising.Here,we review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act of EVs on bone homeostasis,including the classification and biogenesis of EVs and the intricate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EVs in osteoporosis.Furthermore,we present an overview of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on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osteoporosis by using EVs.Finally,we discuss the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 on the use of EVs in osteopor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TEOPOROSIS HOMEOSTASIS BIOMATERIALS
下载PDF
microRNA在肌少-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晏东 邓强 +5 位作者 李中锋 彭冉东 张彦军 郭铁峰 檀盛 许多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4,共7页
microRNA在肌、骨代谢疾病中的作用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本文对microRNA在肌少-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总结。首先,本文介绍microRNA的生物发生过程和基因调控机制。其次,本文分别介绍相关microRNA亚型在骨骼肌和骨骼重建中的... microRNA在肌、骨代谢疾病中的作用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本文对microRNA在肌少-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总结。首先,本文介绍microRNA的生物发生过程和基因调控机制。其次,本文分别介绍相关microRNA亚型在骨骼肌和骨骼重建中的作用。在microRNA对骨骼肌作用机制方面,归纳了5个方面:(1)调节转录因子MyoD的活化和表达;(2)调节其他肌肉特异性转录因子的表达;(3)影响肌肉细胞的增殖和分化;(4)影响肌肉细胞表型;(5)microRNA的协同作用。并从促进成骨和抑制破骨两方面说明microRNA影响骨重塑的作用机制。还对具有肌骨共生的microRNA进行了总结归纳。最后对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总结和展望,对肌少-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非编码RNA 肌少-骨质疏松症 肌骨代谢 作用机制
下载PDF
Pls3突变相关新型早发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的心血管改变及机制
6
作者 周冰娜 赵笛辰 +6 位作者 胡静 张茜 王鸥 夏维波 邢小平 陈太波 李梅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2,共9页
目的基于自主构建的丝束蛋白3(Plastin 3,PLS3)大片段基因Pls3敲除的新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评估心血管表型及其与胶原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Pls3基因10~16外显子大片段敲除的大鼠模型(Pls3^(E10-16del/0)),与野生型... 目的基于自主构建的丝束蛋白3(Plastin 3,PLS3)大片段基因Pls3敲除的新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评估心血管表型及其与胶原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Pls3基因10~16外显子大片段敲除的大鼠模型(Pls3^(E10-16del/0)),与野生型大鼠进行心脏表型比较,采用免疫组化染色了解PLS3蛋白在心血管的表达,采用超声心动评估大鼠心血管形态及功能,HE染色了解心脏组织学改变,使用扫描电镜评估心脏胶原蛋白的微结构及排列。结果PLS3在野生型大鼠心血管组织细胞质中广泛表达,在Pls3^(E10-16del/0)大鼠心血管的表达明显减少。6~8周龄Pls3^(E10-16del/0)大鼠的心脏及大血管结构与功能未见明显异常,但与野生型大鼠相比,其存在右心室舒张末内径及近端升主动脉内径缩小,血管内皮细胞减少及排列紊乱。Pls3^(E10-16del/0)大鼠心血管组织中的胶原合成未受影响,但电镜下可见其心脏及升主动脉中的细胶原纤维断裂、排列散乱。结论本研究首次对新型Pls3基因大片段敲除的早发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心血管系统进行研究,发现其右心室及升主动脉内径缩小,出现细胶原纤维断裂、排列散乱的异常改变,其对心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远期影响,有待观察,研究拓展了对Pls3相关骨质疏松症心血管表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骨质疏松症 Pls3基因突变 心血管表型
下载PDF
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异常参与发育源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马翅 何航元 +3 位作者 肖浩 李斌 汪晖 陈廖斌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0,共6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发生与生命早期骨发育密切相关,是一种发育起源疾病。本文总结了OP发育起源相关的文献报道,提出其发生机制可能与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异常有关。同时,简要阐明了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组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发生与生命早期骨发育密切相关,是一种发育起源疾病。本文总结了OP发育起源相关的文献报道,提出其发生机制可能与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异常有关。同时,简要阐明了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组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系统阐述了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异常参与发育源性OP相关的临床与实验室研究。最后,鉴于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在骨骼发育中的重要作用,从益生菌/益生元两方面总结生命早期干预肠道菌群策略对宿主生长发育及骨量的影响,为防治发育源性OP提供新思路与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肠道菌群 生命早期 发育源性疾病
下载PDF
四川省骨质疏松症诊疗质量及考核标准调查
8
作者 许钟月 王覃 +17 位作者 卢春燕 李大江 曹洪义 钟莉 何清华 许慎 李静 陈雯 张琪 黄媛媛 袁艳玲 杨帆 刘玉溥 周虹 王楠 唐晨 鲜海英 陈德才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4,共8页
目的调查四川省各级医院相关科室基线时和医院行为干预后骨质疏松症诊疗质量,了解骨质疏松症诊疗现状及医院行为干预作用,制定各级医院和各类科室质量控制建议标准。方法本研究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成都市龙泉驿区... 目的调查四川省各级医院相关科室基线时和医院行为干预后骨质疏松症诊疗质量,了解骨质疏松症诊疗现状及医院行为干预作用,制定各级医院和各类科室质量控制建议标准。方法本研究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电力医院作为四川省三级甲等医院、二级甲等医院和社区医院各层次医院代表,采用自行设计的骨质疏松症调查问卷和病历查阅方式,在2015—2018年间以预调查-医院干预-调查-医院干预-再调查的模式在各级医院各科室展开调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调查共完成了5773份问卷和病历查询,基线时各级医院骨密度筛查率多在10%左右,骨质疏松症诊断率明显高于治疗率,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转诊率和随访率远高于三级医院。医院行为干预后,各级医院的骨密度筛查率、骨质疏松症诊断率和治疗率均较前提升,显示出更好的骨质疏松症诊疗质量,但仍存在较为明显的诊治差距。基于此次调查结果制定各级医院和相关科室骨质疏松症诊疗质量相关指标的考核标准。结论目前骨质疏松症诊疗现状仍不理想,呈现低筛查率、低诊断率、低治疗率的现状。但骨质疏松症医疗质量可控,通过实施和贯彻骨质疏松症诊疗质控量化考核指标,可一定程度上提升骨质疏松症诊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诊疗质量 质量控制
下载PDF
LRP5基因突变导致骨质疏松症-假性胶质瘤综合征一例报告
9
作者 余安琪 王晨秀 +4 位作者 邓颖 黄水金 何文静 霍亚南 林安华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4,共5页
报告一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发病的骨质疏松症-假性胶质瘤综合征。先证者女性,23岁,父母非近亲结婚,出生后发现双目失明,婴儿期因发现右眼视网膜母细胞瘤行右眼球摘除术,9岁开始反复发生轻微外力骨折,诊断为成骨不全。查体发现脊柱侧凸畸... 报告一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发病的骨质疏松症-假性胶质瘤综合征。先证者女性,23岁,父母非近亲结婚,出生后发现双目失明,婴儿期因发现右眼视网膜母细胞瘤行右眼球摘除术,9岁开始反复发生轻微外力骨折,诊断为成骨不全。查体发现脊柱侧凸畸形、胸廓畸形、双上肢肘外翻、四肢关节韧带松弛。双能X线吸收检测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骨密度明显低于同龄人,腰椎1-4骨密度Z值-5,左髋骨密度Z值-1.8。X线摄片示全身骨小梁稀疏。Sanger测序显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5,LRP5)基因的6号外显子和23号外显子发生复合杂合突变,导致p.Pro382Leu+p.Cys1611LeufsX33。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对该病的临床表现和诊疗特点进行讨论及总结,以期帮助临床医生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 骨质疏松症-假性神经胶质瘤综合征 复合杂合突变
下载PDF
Gitelman综合征合并无症状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一例报告
10
作者 陈健 于晓会 +2 位作者 王晓黎 李玉姝 单忠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0,共6页
本文报道1例SLC12A3基因变异的Gitelman综合征(Gitelman syndrome,GS)合并无症状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asymptomatic 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aPHPT)患者。一名63岁女性因四肢乏力15年来诊,化验检查提示有低钾血症、低镁血... 本文报道1例SLC12A3基因变异的Gitelman综合征(Gitelman syndrome,GS)合并无症状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asymptomatic 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aPHPT)患者。一名63岁女性因四肢乏力15年来诊,化验检查提示有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代谢性碱中毒、低磷血症,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明显升高,尿钙正常,患者除偶尔有夜间阵发性肌肉痉挛,无恶心、骨痛、血尿等其他临床表现。基因测序发现在SLC12A3基因1号外显子发生c.197C>T(p.T60M)杂合突变,9号外显子发生c.1115C>T(p.P372L)杂合突变确诊为GS。结合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化验检查,该患者诊断为GS合并aPH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TELMAN综合征 SLC12A3基因 无症状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下载PDF
NLRP3炎性小体参与骨质疏松症关键细胞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嘉仪 林吉生 费琦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6,共5页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慢性炎症和衰老驱动可造成骨量减少,进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慢性炎症的发生发展又与炎性小体的激活密切相关,其中NLRP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 3)炎性小体...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慢性炎症和衰老驱动可造成骨量减少,进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慢性炎症的发生发展又与炎性小体的激活密切相关,其中NLRP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 3)炎性小体的激活开始引起许多学者的重视。本文通过回顾文献,从NLRP3炎性小体的结构和调控机制,以及NLRP3炎性小体对破骨细胞、成骨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进一步总结NLRP3炎性小体在骨质疏松症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骨质疏松症炎性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P3 骨质疏松症 炎性小体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下载PDF
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老年肌少症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预测价值及多种组合运动训练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初丽敏 马丽霞 +3 位作者 魏唯 王欢欢 黄芩 解琳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3,共7页
目的探讨老年肌少症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影响因素及多种组合运动训练的疗效观察。方法将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在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326例老年肌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 目的探讨老年肌少症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影响因素及多种组合运动训练的疗效观察。方法将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在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326例老年肌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ASO,分为ASO组(136例)和非ASO组(190例)。筛选老年肌少症患者合并ASO的影响因素。建立合并ASO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将ASO组中接受常规训练的患者设为对照组(74例);在常规训练基础上接受多种组合运动训练的患者设为观察组(62例)。匹配后,比较两组训练前后的6 min总步行距离、跛行距离、踝肱指数和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糖化血红蛋白A1c(hemoglobin A1c,HbA1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是患者合并ASO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校准曲线结果均显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训练后,观察组患者6 min总步行距离、跛行距离、踝肱指数和改良Barthel指数改善明显。结论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肾功能不全、HbA1c和LDL-C水平是老年肌少症患者合并ASO的独立危险因素。多种组合运动训练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肌少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多种组合运动训练
下载PDF
罗莫佐单抗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应用
13
作者 黄彦钧 黄诚 +2 位作者 沈砚主 移平 唐向盛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7,共7页
罗莫佐单抗是一种具有双重调节作用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在人体内与硬骨抑素相结合可以明显增加骨量形成,同时减少骨吸收,是一种新型抗骨质疏松药物。国外临床试验中已明确证实其降低骨折风险和增加骨密度的良好作用,但目前国内尚未... 罗莫佐单抗是一种具有双重调节作用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在人体内与硬骨抑素相结合可以明显增加骨量形成,同时减少骨吸收,是一种新型抗骨质疏松药物。国外临床试验中已明确证实其降低骨折风险和增加骨密度的良好作用,但目前国内尚未批准此药物上市。本文从罗莫佐单抗的药物机制、临床疗效、安全性和序贯治疗等方面,综述了国外近年高质量研究,探讨其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的临床应用及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莫佐单抗 骨质疏松 序贯治疗
下载PDF
《强健、平衡和敏捷:英国关于体育运动和锻炼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共识声明》解读
14
作者 黄锰 尹吉标 盛志峰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98,共4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量丢失、骨微结构退变、骨强度受损,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和卫生专业人员的锻炼信心,与英国联合发布了关于体育运动和...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量丢失、骨微结构退变、骨强度受损,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和卫生专业人员的锻炼信心,与英国联合发布了关于体育运动和锻炼治疗OP的共识声明(以下简称“共识声明”)。进一步确定优化骨强度、减少跌倒和骨折风险、改善姿势和管理椎体骨折症状等所需的体育运动和锻炼,同时将OP患者的潜在风险降至最低,使每位OP患者都可以从适应姿势和动作的指导中受益,并恢复运动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总的来说,好处大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强度 跌倒 运动 锻炼 共识声明
下载PDF
LncRNA与信号通路在骨质疏松症发生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杨城 李玮民 +1 位作者 冉栋成 王春庆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4,共8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中骨代谢的成骨分化及破骨分化失衡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近几年,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OP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渐渐成为OP发生机制的研...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中骨代谢的成骨分化及破骨分化失衡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近几年,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OP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渐渐成为OP发生机制的研究焦点。本文从lncRNA概述及与相关信号通路相互作用的关系为出发点,分别从成骨分化及破骨分化两个角度,概述lncRNA与信号通路对骨质疏松症发生机制的作用及研究进展,旨在为未来探索骨质疏松症新的诊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骨质疏松 信号通路 成骨分化 破骨分化
下载PDF
中年女性-全身骨痛-低磷血症
16
作者 魏祺 单慈 章振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4,共8页
肿瘤性骨软化症(tumor-induced osteomalacia,TIO)为一种罕见的获得性代谢性骨病,TIO肿瘤常起病隐匿,瘤体较小,分布广泛,发生在颅内更为罕见。本文报告一位44岁女性患者,3年前出现双下肢疼痛、乏力,并逐渐全身骨痛、活动障碍、多处骨折... 肿瘤性骨软化症(tumor-induced osteomalacia,TIO)为一种罕见的获得性代谢性骨病,TIO肿瘤常起病隐匿,瘤体较小,分布广泛,发生在颅内更为罕见。本文报告一位44岁女性患者,3年前出现双下肢疼痛、乏力,并逐渐全身骨痛、活动障碍、多处骨折,实验室检查提示低磷血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高、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水平明显增高,考虑TIO。通过^(68)Ga-DOTATATE PET/CT全身成像发现大脑左侧额叶镰旁占位,并行头部MR进一步确认后,通过手术全切肿瘤,术后患者血磷逐渐恢复正常水平,FGF-23水平下降,全身骨痛消失,病理学检查证实肿瘤为磷酸盐尿性间叶性肿瘤(phosphaturic mesenchymal tumor,P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骨软化症 低磷血症 颅内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下载PDF
利拉鲁肽可改善高脂诱导的小鼠骨骼肌纤维化和脂联素下调
17
作者 傅饶 吴永鑫 +6 位作者 余靖 代昕 吴尧璇 李沅芬 吴江豪 张莹宵 肖谦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9,共9页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骨骼肌纤维化的作用,并进一步阐述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6周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成3组(10只/组):普通饮食对照组(NC组)以普通饮食饲养,高脂饮食组(HF组)和高脂饮食加利拉鲁肽干预组(HFL...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骨骼肌纤维化的作用,并进一步阐述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6周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成3组(10只/组):普通饮食对照组(NC组)以普通饮食饲养,高脂饮食组(HF组)和高脂饮食加利拉鲁肽干预组(HFL组)以高脂饮食饲养,至14周龄(14周)。自15周龄起HFL组腹腔注射利拉鲁肽600μg/(kg·d),另2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干预至30周龄(30周)。利用相对抓力(绝对抓力/体质量)评价小鼠肌肉力量。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测量小鼠体质量和后肢质量,计算相对瘦质量及相对脂肪质量。实验结束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股四头肌组织蛋白表达。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法检测组织中相关基因表达。结果在30周末时,与NC组相比,HF组小鼠体质量增加,而全身相对瘦质量和后肢相对瘦质量下降,后肢相对脂肪质量显著增加(P<0.001);与HF组相比,HFL组小鼠体质量减轻(P<0.001),全身相对瘦质量和后肢相对瘦质量有所升高,同时后肢相对脂肪质量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周末时,HF组和HFL组小鼠的相对抓力较NC组均有显著下降(P<0.001);30周末时HF组小鼠相对抓力较NC组进一步下降,而HFL组较HF组有显著升高(P<0.001)。Western blot和定量逆转录PCR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HF组小鼠股四头肌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Ⅰ)、col-Ⅲ、col-Ⅳ蛋白含量、α1-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alpha 1,COL1A1)、COL3A1、COL4A1 mRNA相对表达量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和MMP-9蛋白量显著升高,股四头肌组织中脂联素(adiponectin,APN)蛋白含量(P<0.001)和内脏脂肪中APN mRNA相对表达量(P<0.001)显著下降;而HFL组则可逆转上述变化,与HF组相比,HFL组小鼠股四头肌组织中col-Ⅰ、col-Ⅲ、col-Ⅳ蛋白相对表达量、COL1A1、COL3A1、COL4A1 mRNA表达和MMP-2、MMP-9蛋白量显著降低,股四头肌组织中APN蛋白量(P<0.001)和内脏脂肪中APN mRNA相对表达量(P<0.001)明显升高。结论利拉鲁肽可以减少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骨骼肌纤维化,促进骨骼肌质量和力量的增加,其抗骨骼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APN水平且抑制骨骼肌组织中MMP-2、MMP-9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骨骼肌纤维化 脂联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Ⅰ型胶原编码基因突变致成骨不全症动物模型
18
作者 姜运怡 张浩 章振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5,共8页
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是一类以低骨量、骨脆性及骨骼畸形为特征的单基因遗传性骨病,研究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和有效治疗方法的关键是动物模型的应用。绝大部分OI由编码Ⅰ型胶原相关基因突变引起,本文总结了COL1A1和COL1A... 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是一类以低骨量、骨脆性及骨骼畸形为特征的单基因遗传性骨病,研究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和有效治疗方法的关键是动物模型的应用。绝大部分OI由编码Ⅰ型胶原相关基因突变引起,本文总结了COL1A1和COL1A2突变的主要动物模型,这些模型是研究致病机制、开发和测试新的治疗策略的宝贵工具。未来的研究将运用CRISPR/Cas9等新型基因编辑技术,结合多种生物类别,优化和拓展OI动物模型,更好地模拟人类疾病,有助于对OI及其治疗方法的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症 动物模型 Ⅰ型胶原 基因突变
下载PDF
骨质疏松防治中的膳食模式管理
19
作者 张永政 王荷晴 崔立敏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194,共6页
骨骼健康是维持身体机能的重要条件,但大多数营养学只关注单一营养素对骨骼的影响,忽略了整体膳食模式对骨骼的重要性。饮食营养的补充是预防骨质疏松发生发展的源头,膳食模式与骨骼健康有显著的关联性,也是影响骨健康的关键,合理的膳... 骨骼健康是维持身体机能的重要条件,但大多数营养学只关注单一营养素对骨骼的影响,忽略了整体膳食模式对骨骼的重要性。饮食营养的补充是预防骨质疏松发生发展的源头,膳食模式与骨骼健康有显著的关联性,也是影响骨健康的关键,合理的膳食模式是骨质疏松症的一级预防策略。本文综述了对骨骼健康有益的地中海饮食、存在争议的素食饮食和具有潜在危害的高脂高热量饮食,探讨了三种不同膳食模式对骨密度和骨折风险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其机制,为选择科学合理的膳食模式、防治骨质疏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折 饮食营养 膳食模式
下载PDF
唑来膦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20
作者 马凤莲 李艳菊 +7 位作者 谢静 张明珠 杨慧 陈旭 杨亚珊 吴丽丽 张萍 郭东更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6,共8页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骨量减少(osteopenia)或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为期48周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开放对照试验。根据“骨质疏松”或“低骨量”...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骨量减少(osteopenia)或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为期48周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开放对照试验。根据“骨质疏松”或“低骨量”的诊断和是否使用唑来膦酸治疗进行分组,治疗方法为5 mg唑来膦酸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RA组136例RA患者分为4组:RA-OP-ZOL组40例RA合并OP患者采用唑来膦酸治疗,RA-OP组33例RA合并OP患者未治疗,RA-骨量减少-ZOL组30例RA合并骨量减少患者采用唑来膦酸治疗,RA-骨量减少组33例RA合并骨量减少患者未治疗。对照组130例非RA患者亦分为4组:CG-OP-ZOL组32例OP患者采用唑来膦酸治疗,CG-OP组36例OP患者未治疗,CG-骨量减少-ZOL组32例骨量减少患者采用唑来膦酸治疗,CG-骨量减少组30例骨量减少患者未治疗。48周后,观察RA患者、对照患者腰椎1-4(L1-L4)、股骨颈、全髋BMD较基线变化情况及变化率,以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结果经过唑来膦酸治疗48周后,RA-OP-ZOL、RA-骨量减少-ZOL、CG-OP-ZOL和CG-骨量减少-ZOL组L1-L4、股骨颈、全髋骨BMD均较前显著增加(P<0.05),RA-OP-ZOL与CG-OP-ZOL两组间L1-L4、股骨颈、全髋BMD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骨量减少-ZOL与CG-骨量减少-ZOL两组间L1-L4、股骨颈、全髋BMD变化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8周后,未经ZOL治疗的RA-骨量减少组L1-L4、股骨颈、全髋骨密度均较前显著减少(P<0.05)。接受唑来膦酸治疗后的发热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接受唑来膦酸治疗后新发骨折发生率较未治疗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接受唑来膦酸治疗患者未发现肾功能损害、颌骨骨坏死和非典型性股骨骨折。结论唑来膦酸治疗能够显著提高RA合并OP或骨量减少患者L1-L4、股骨颈、全髋BMD,且不良反应少;病情稳定的RA合并骨量减少或OP患者对唑来膦酸的治疗反应并不差于不合并RA的骨量减少或OP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骨量减少 唑来膦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