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方法的中医体质动态变化因素分析
1
作者 罗悦 鲁建富 +2 位作者 郑运松 包蕾 温川飙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6-67,共12页
目的基于一般统计学、Apriori-DEMATEL算法、DoWhy因果推理框架等方法探究中医体质动态变化影响因素。方法对18-60岁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识别数据的动态采集,包括采集时间、体质类型以及饮食习惯、睡眠习惯、睡眠时间、运动习惯、情绪状态... 目的基于一般统计学、Apriori-DEMATEL算法、DoWhy因果推理框架等方法探究中医体质动态变化影响因素。方法对18-60岁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识别数据的动态采集,包括采集时间、体质类型以及饮食习惯、睡眠习惯、睡眠时间、运动习惯、情绪状态、压力情况、生活环境、工作/生活变故、家庭氛围、出差频次、加班情况11个体质影响因素。采用一般统计分析分析不同类型体质变化对应影响因素的相对百分比,采用Apriori-DEMATEL算法分析饮食习惯等11种体质影响因素与体质变化之间的相关性,采用DoWhy因果推理框架分析饮食习惯、睡眠习惯、睡眠时间、运动习惯、情绪状态、压力情况之间的因果关系。探讨构成类型转换变化因素的频率,确定构成类型动态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经过预处理后形成13536条有效数据,基于Apriori-DEMATEL算法将因素划分成饮食习惯、睡眠习惯、睡眠时间、运动习惯、情绪状态和压力情况这6个原因因素及居住环境、工作/生活变故、家庭氛围、出差频次和加班情况这5个结果因素。结合一般统计学分析发现,在原因因素中饮食习惯、睡眠习惯、睡眠时间和压力情况这4个因素的变化对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在体质调摄过程中,应对上述4个因素重点关注,保持体质的平衡;在5个结果因素里面,工作/生活变故和家庭氛围这两个因素的数值绝对值较大,说明这两个因素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饮食习惯、睡眠习惯、睡眠时间、运动习惯、情绪状态和压力情况这六个因素变化的中心度较高,说明这六个因素的变化是体质发生改变的重要性因素。根据各因素对应体质变化频数统计发现以上六个因素的变化在气虚质、平和质和特禀质间的体质转变频数占比较大,说明这六个因素的改变对这三种体质类型的变化发挥重要作用。结合Apriori-DEMATEL算法和DoWhy因果推理框架分析的结果,推断饮食习惯和睡眠时间通过影响其他因素的变化间接导致体质变化。结论本文从动态数据和多种分析方法入手,探讨了中医体质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饮食习惯、睡眠习惯、睡眠时间、运动习惯、情绪状态和压力情况的变化对气虚质、平和质和特秉质的转化有较大影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这六个因素的变化,并制定相应的改善方案,减少转化为偏体质的概率。本研究也为中医体质类型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客观化分析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ATEL 中医体质类型改变 影响因素 动态数据 DoWhy因果推断框架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舌象形质诊断分析研究现状与展望
2
作者 许家佗 江涛 刘实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3-12,共10页
基于图像的智能化诊断是中医舌诊现代化研究的重要方向。近年来,以卷积神经网络(CNNs)、Transformers等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机器学习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等医学影像图像分析领域,使得临床决策更加... 基于图像的智能化诊断是中医舌诊现代化研究的重要方向。近年来,以卷积神经网络(CNNs)、Transformers等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机器学习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等医学影像图像分析领域,使得临床决策更加高效和精准。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也为中医舌诊医疗器械研发和数字化中医舌诊方法创造了新的机遇,促进了中医舌诊的标准化和智能化。经典图像分析方法实现了舌象的颜色数据化表达,但对于复杂的舌象形质特征如齿痕、点刺、裂纹、厚薄、腐腻、剥苔等的综合识别分析仍是当前舌诊研究面临的瓶颈问题。本文从舌象形质特征的智能分析与病证诊断应用等方面展开论述,归纳了经典的图像分析方法与深度学习方法的研究现状,梳理了舌象特征在临床疾病风险预测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人工智能舌诊技术的机遇挑战和发展方向。总之,传统中医舌诊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将有效提升中医舌诊的科学内涵,提升舌诊临床普适应用,推动中医诊疗模式的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象图像 形质特征 深度学习 智能诊断 舌诊
下载PDF
冻融胚胎移植中舌象和脉象指标与活产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王金鸾 郭志玲 +3 位作者 张勤华 严骅 屠立平 许家佗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68-78,共11页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FET)患者舌象和脉象指标与活产结局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内分泌指标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于2021年3月8日-2022年1月5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根据活产结局将FET患者分为活产组和非活产组...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FET)患者舌象和脉象指标与活产结局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内分泌指标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于2021年3月8日-2022年1月5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根据活产结局将FET患者分为活产组和非活产组。分析两组的内分泌指标[基础促卵泡生成素(b FSH)、基础促黄体生成素(b LH)、基础雌二醇(bE_(2))、基础孕酮(bP)、基础子宫内膜厚度、内膜转换日促卵泡生成素(FSH)、内膜转换日促黄体生成素(LH)、内膜转换日雌二醇(E_(2))、内膜转换日孕酮(P)、内膜转换日子宫内膜厚度]与舌象和脉象指标[舌质(TB)-L,TB-a,TB-b,舌苔(TC)-L,TC-a,TC-b,perAll,perPart,h_(1),h_(4),h_(5),t_(1),h_(1)/t_(1),h_(4)/h_(1)]之间的差异,并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以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基于不同数据集的活产预测模型中的影响因素,包括仅由内分泌指标组成的模型1、仅由舌象和脉象指标组成的模型2、由舌象和脉象指标以及内分泌指标组成的模型3,并对不同数据集模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纳入活产组78例,非活产组144例。与非活产组相比,活产组的TB-L(P=0.01)和TB-a(P=0.04)升高,b FSH(P=0.01)、perAll(P=0.04)和h_(4)/h_(1) P=0.03]降低。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活产组的TB-L、TB-b、TC-L、TC-b、perAll、perPart、h_(4)、h_(5)、t_(1)、h_(1)/t_(1)与b FSH、bLH、基础子宫内膜厚度、内膜转换日LH、内膜转换日E_(2)、内膜转换日P、内膜转换日子宫内膜厚度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模型3[曲线下面积(AUC):0.917,95%置信区间(CI):0.863-0.971,P<0.001]优于模型1(AUC:0.698,95%CI:0.593-0.803,P=0.001)和模型2(AUC:0.790,95%CI:0.699-0.880,P<0.001)。将舌象和脉象指标与内分泌指标相结合,建立活产结局的回归方程,最终纳入以下指标:内膜转换日FSH[比值比(OR):0.523,P=0.025]、内膜转换日LH(OR:1.277;P=0.029)、TB-L(OR:2.401,P=0.001)、perPart(OR:1.018,P=0.013)、h_(1)(OR:0.065,P=0.021)、t_(1)(OR:4.354,P=0.024)、h_(4)/h_(1)(OR:0.018,P=0.016)。结论在接受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中,舌象和脉象指标与内分泌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舌象和脉象指标的加入显著提高了模型对活产结局的预测能力。具体而言,舌象和脉象指标TB-L、PerPart、h_(1)、t_(1)和h_(4)/h_(1)与最终的活产结局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象图像 脉搏波 活产结局 冻融胚胎移植 多元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联合动物实验探究温阳生肌膏治疗糖尿病创面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丁雅容 谢晨磊 +5 位作者 奉水华 袁忠行 王巍 刘沐琳 周忠志 陈丽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79-89,共11页
目的从网络药理学角度探讨温阳生肌膏治疗糖尿病创面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验证。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及相关文献筛选温阳生肌膏(WYSJO)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通过Gene Cards、Online Mendelian Inheri... 目的从网络药理学角度探讨温阳生肌膏治疗糖尿病创面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验证。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及相关文献筛选温阳生肌膏(WYSJO)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通过Gene Cards、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Drug Bank、Pharm Gkb和Therapeutic Target(TTD)等数据库检索糖尿病创面的作用靶点;使用Cytoscape 3.9.0绘制出WYSJO活性成分-糖尿病创面靶标网络;应用检索相互作用基因/蛋白质的搜索工具(STRING)平台搭建蛋白互作网络(PPI);应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与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WYSJO与糖尿病创面的信号通路;应用Auto Dock 1.5.6对核心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WYSJO组(n=6),以模型组和WYSJO组制备糖尿病大鼠难治性创面模型。分别在处理第0、5、9、14天时观察创面愈合,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形态,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PCR)检测核心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网络药理学筛选出WYSJO药物有效成分76种,药物靶点206个,糖尿病创面疾病靶点3797个,以及WYSJO治疗糖尿病创面作用靶点167个;通过构建WYSJO活性成分-糖尿病创面作用靶标网络,发现槲皮素、大豆苷元、山奈酚、鼠李素、鼠李柠檬素、异长春花苷内酰胺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7个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表明温阳生肌膏治疗糖尿病创面可能涉及细胞对脂多糖、细菌来源分子、金属离子、外来刺激、化学应激、营养水平、缺氧及氧化应激等生物过程。KEGG富集分析表明温阳生肌膏治疗糖尿病创面可能涉及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白介(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细胞凋亡、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通路发挥治疗糖尿病创面的作用。动物实验显示WYSJO可显著加快糖尿病创面的愈合速度(P<0.05),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同时也可下调网络药理学预测的E1A结合蛋白p300(EP300)、Jun激酶(JUN)、骨髓细胞瘤癌基因(MYC)、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特异性蛋白1(SP1)、肿瘤蛋白p53(TP53)以及雌激素受体1(ESR1)等8个核心基因表达(P<0.05)。结论WYSJO治疗糖尿病创面的作用机制可能与AGE-RAGE、p53、HIF-1等通路密切相关,通过此研究可为WYSJO的药理学研究提供新思路,并为其进一步转化应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生肌膏 糖尿病创面 创面愈合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缺氧诱导因子1A
下载PDF
推拿不同部位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模型鼠行为学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5
作者 李桃 冯祥 +3 位作者 智慧 黄文韬 李江山 李武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90-100,共11页
目的探究不同部位的推拿对丙戊酸(VPA)诱导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模型鼠行为学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20只怀孕12.5天的Sprague Dawley(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VPA模型组[腹腔注射VPA(600 mg/kg),n=15]和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目的探究不同部位的推拿对丙戊酸(VPA)诱导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模型鼠行为学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20只怀孕12.5天的Sprague Dawley(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VPA模型组[腹腔注射VPA(600 mg/kg),n=15]和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n=5)。将注射生理盐水的子代雄鼠作为对照组,将注射VPA的子代雄鼠随机分为VPA组、背部组和腹部组(n=7)。在出生后第21天,通过三箱社交、旷场实验和埋珠实验观察四组大鼠的社交能力、焦虑行为和刻板行为,并开始对背部组和腹部组进行推拿,每天2次,持续14天。第35天,再次进行行为学检测,并取肠道内容物进行物种组成与结构分析、标志物种与差异物种分析。结果(1)行为学结果显示,与VPA组相比,背部组大鼠社交时间和旷场中心区运动时间显著增加(P<0.05),埋珠数量明显减少(P<0.01),说明其社交、焦虑和刻板行为得到改善;与VPA组相比,腹部组大鼠埋珠数量显著减少(P<0.05),刻板行为改善;埋珠实验中,背部组较腹部组埋珠数量更少,刻板行为改善更显著(P<0.05),而三箱社交和旷场实验两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2)肠道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在多样性分析中,与VPA组相比,背部组和腹部组肠道菌群丰富度显著增加(P<0.05),多样性增加(背部组P<0.05,腹部组P<0.01);在差异性分析中,在门水平上,与VPA组相比,腹部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呈现较为明显的降低趋势(P<0.05);在属水平上,与VPA组相比,背部组和腹部组的乳杆菌属相对丰度较VPA组显著下降(P<0.05);标志物种分析中,与VPA组相比,背部组布劳特氏菌属显著增加(P<0.05)。结论推拿能对ASD模型大鼠行为学和肠道菌群结构产生影响;推拿背部对ASD模型鼠的社交能力、焦虑行为和刻板行为疗效显著,推拿腹部仅对刻板行为有明显效果;推拿背部与推拿腹部均使ASD模型鼠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增加,其中推拿腹部对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改善更显著,并使物种分布更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孤独症谱系障碍 动物行为学 肠道菌群 中医 外治法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预后危险因素: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6
作者 李洁韵 洪磊鑫 +3 位作者 林洁琪 夏雨墨 肖欣昂 许朝霞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3-28,共16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医证候分布及相关风险因素,并评估现有研究的报告质量,以期为未来的标准化研究提供指导。方法分别在Pub Med、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等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和万方...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医证候分布及相关风险因素,并评估现有研究的报告质量,以期为未来的标准化研究提供指导。方法分别在Pub Med、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等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和万方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中检索PCI相关论文。论文检索的时间跨度从数据库建立至2023年10月1日。使用Stata 12和Python(V 3.9)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观察性研究报告规范(STROBE)声明评估纳入研究的报告质量。结果共筛选出1356篇文章,纳入40项横断面研究,涉及10270名参与者。PCI前最常见的中医证候为气滞血瘀证(n=261,36.45%),PCI后1–2周最常见的中医证候为痰瘀互结证(n=109,27.18%),PCI后6个月至1年最常见的中医证候为气虚血瘀证(n=645,37.03%)。吸烟[比值比(OR)=1.15,95%置信区间(CI)(0.83–1.47),I^(2)=24.7%,P=0.257]、寒凝气滞证[OR=4.62,95%CI(1.37–7.86),I^(2)=61.6%,P=0.074]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OR=1.38,95%CI(0.92–1.85),I^(2)=12.2%,P=0.286]是再狭窄的风险因素。高血压[OR=7.26,95%CI(3.54–14.88),I^(2)=91.6%,P=0.001]和超重[即身体质量指数(BMI)>23][OR=1.20,95%CI(1.07–1.35),I^(2)=85.3%,P=0.009]是伴发焦虑的显著风险因素。结论本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显示,不同中医证型患者PCI术后特点和危险因素不同,未来需要更多相对高质量的研究,以提供更多的支持性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中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风险因素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新型针灸针自动计数的云服务系统:提高针灸安全性的策略
7
作者 黄梓皓 韦君逸 +1 位作者 陈海勇 吴凤亮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40-46,共7页
目的病人针灸治疗时,漏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为增强针灸安全性,本研究将开发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云端数针系统。方法本研究利用拍有针灸针的手机图片为曾预先训练的定向目标检测模型(Oriented R-CNN)进行转移学习,以开发一种能够自... 目的病人针灸治疗时,漏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为增强针灸安全性,本研究将开发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云端数针系统。方法本研究利用拍有针灸针的手机图片为曾预先训练的定向目标检测模型(Oriented R-CNN)进行转移学习,以开发一种能够自动计算图片中针灸针数量的目标检测算法。我们首先拍摄了一个包含590张图片的训练集以及一个包含1025张图片的验证集。随后在带有NVIDIA Tesla T4图形处理器(GPU)的Google Colab环境中部署了MMRotate工具箱为模型进行训练。我们将训练的模型与Telegram bot手机小程序界面集成,并评估模型的准确率、精确率和召回率。本小程序中云端数针系统的速度则以端到端处理时间计算。结果在每张图片20根针的验证集情景中,我们的定向检测模型在准确率、精确率和召回率上分别达到96.49%、99.98%和99.84%,平均端到端处理时间为1.535秒。结论这项云服务系统在速度、准确性和可靠性上的提升展示了深度学习物体检测技术改进针灸实践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电脑视觉 目标检测 针灸 病人安全
下载PDF
基于BSG深度学习模型的中医药智能问答系统研究:以方剂和中药为例
8
作者 李冉 任高 +2 位作者 晏峻峰 邹北骥 刘青萍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47-55,共9页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利用知识图谱构建中医药知识库,探寻联合模型在中医药智能问答系统的应用。方法以《方剂学》和《中药学》规划教材为基础建立知识图谱,作为智能问答系统的知识来源,本研究提出一种BERT+Slot-Gated(BSG)深度学习...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利用知识图谱构建中医药知识库,探寻联合模型在中医药智能问答系统的应用。方法以《方剂学》和《中药学》规划教材为基础建立知识图谱,作为智能问答系统的知识来源,本研究提出一种BERT+Slot-Gated(BSG)深度学习模型,获取用户自然问题中包含的中医药实体和问句意图,通过实体和意图在知识图谱检索答案返回给用户,运用Flask框架和BSG模型研发中医药智能问答系统。结果构建了包含3149个实体和6891个关系三元组的中医药知识图谱,通过问题语料测试,本系统在回答中医药20类问题的实体识别F1值为0.9969,意图识别准确率为99.75%,表明本系统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实现了用户与系统交互。结论本文所提出的BSG模型通过提高向量维度在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表明联合模型方法的有效性,可为实现中医药智能问答系统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深度学习 知识图谱 智能问答系统 BERT+Slot-Gated模型
下载PDF
基于触觉感知的简化模型研究寸口处脉象差异
9
作者 史宇兵 杨洪义 YEO Joon Hock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9-39,共11页
目的中医脉诊理论认为腕部桡动脉处(称为寸口)的脉象表征着人体不同脏腑器官的生理病理状况。然而,研究人员对于脉诊技术的客观性存在不同看法,部分研究人员提到在不同的寸口部位未观察到显著的脉象差异,通过寸口脉象辨别不同器官的状... 目的中医脉诊理论认为腕部桡动脉处(称为寸口)的脉象表征着人体不同脏腑器官的生理病理状况。然而,研究人员对于脉诊技术的客观性存在不同看法,部分研究人员提到在不同的寸口部位未观察到显著的脉象差异,通过寸口脉象辨别不同器官的状态可能存在一定难度。本研究通过对触觉感知特性的简化数学建模来分析寸口处的脉象,从而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基于Weber-Fechner定律,将诊脉过程中的触觉感知变化描述为带宽随不同取脉压力而变化的低通信号滤波器。应用该模型分析本研究组此前采集的临床数据,对14例介入测量得到的主动脉缩窄患者的动脉血压数据进行处理,以模拟不同取脉压力作用于寸关尺部所形成的脉象差异。结果考虑触觉感知特性时,伴随取脉压力的变化诊脉中寸口处不同脉深的脉象存在显著差异;而采用传感器测量时由于不存在触觉感知特性的影响,所得到的脉象则没有这种随脉深的变化。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医直接诊脉与现代脉诊学使用传感器测量会对脉象形成不同的理解。此外,采用本研究中建立的触觉感知模型所计算出的寸口处浮中沉不同脉深的脉象特征,与中医脉搏理论中的相关描述一致。结论本研究通过建立触觉感知模型,初步解释了中医脉诊理论中的脉象随取脉压力变化现象。将触觉感知建模引入中医脉诊研究,开启了图象化表达脉象以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的新的探索窗口,这不仅有效扩展了脉诊研究的范畴,也为现有脉诊仪的技术升级和功能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象 中医 寸口 触觉感知 数学模型
下载PDF
Thoughts on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10
作者 LU Shan PENG Qinghua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2,共2页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refers to a comprehensive system that utilizes unified scientific technologies to fully explore and reproduce human phenomenology, patterns of physical changes, and related human experiences. ...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refers to a comprehensive system that utilizes unified scientific technologies to fully explore and reproduce human phenomenology, patterns of physical changes, and related human experiences. It encompasses the acquisition, storage, and proces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data, in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M) system utilize
下载PDF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11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I0003-I0004,共2页
Submission Before submitting the manuscript,authors should carefully read the"Instructions for Authors""Submission Walkthrough"available at the journal's official website http://www.keaipublish... Submission Before submitting the manuscript,authors should carefully read the"Instructions for Authors""Submission Walkthrough"available at the journal's official website http://www.keaipublishing.com/dcmed under the"Submission"menu.The manuscript should be accompanied by a cover letter from the author who will be responsible for correspondence.Peer-review and refereeing are made online and anonymous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URNAL submit LETTER
下载PDF
Editrorial Board of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12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I0001-I0001,共1页
下载PDF
炒炭炮制对干姜质量控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逸群 吴萍 +3 位作者 唐宇 刘文龙 石继连 贺福元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41-356,共16页
干姜和姜炭作为中药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悠久历史。两者均来源于姜科植物的根茎,由于干燥和炮制加工程度的不同,其中药药性、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均有所不同。本文从中国知网(CNKI)、PubMed、Web of Science和Google Scho... 干姜和姜炭作为中药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悠久历史。两者均来源于姜科植物的根茎,由于干燥和炮制加工程度的不同,其中药药性、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均有所不同。本文从中国知网(CNKI)、PubMed、Web of Science和Google Scholar数据库收集了干姜炒炭前后的信息,通过系统地回顾有关姜炭的民族药理学、质量控制、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和临床应用的文献,总结讨论了干姜和姜炭的区别。在化学成分分析中,我们从干姜和姜炭中共分离鉴定出56种化学成分,主要是挥发油、姜辣素和二苯庚烷;在药理作用中,姜炭主要表现出止血、抗氧化、镇痛、抗菌和抗癌等一系列生物活性;在临床应用中,干姜辛热,被认为是一种补阳药,通常用于治疗寒冷或潮湿天气引发的疾病,姜炭是一种由干姜在高温下炮制加工的产品,其辛热之性减弱,因此药效变温和,以其止血和温脾止泻作用而闻名。目前对姜炭止血的药理机制的研究主要是探讨姜炭对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影响。尽管姜炭的疗效早已得到认可,且饮片成分的变化和颜色的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仍然缺乏相对清晰的炮制机理指导下的反映炭药止血功效成分的特征性和专属性质量标准。本文综述了姜炭的质量控制、化学成分、民族药理学和药理作用机制,也为其他炭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促进其临床的安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姜 炮制 炒炭 化学成分 质量控制 止血活性
下载PDF
中医针灸标准化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创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义 李振吉 +13 位作者 刘保延 桑滨生 付强 赵雪 陈波 陈泽林 杨华元 何丽云 杨毅 吕中茜 赵天易 李丹 付华 袁馨如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CSCD 2023年第1期3-8,共6页
标准是世界通用语言,中医标准化有助于中医国内外交流。然而中医标准化初期原理不明、方法不足,团队本着摸清现状、找准问题、寻找对策的研究思路,创建了彰显中国智慧的中医针灸标准化基本原理,系统评估了中医针灸标准化国际战略环境,... 标准是世界通用语言,中医标准化有助于中医国内外交流。然而中医标准化初期原理不明、方法不足,团队本着摸清现状、找准问题、寻找对策的研究思路,创建了彰显中国智慧的中医针灸标准化基本原理,系统评估了中医针灸标准化国际战略环境,提出了“贵和执中”的中医针灸标准化基本原理,确立了中医针灸标准化基本工作原则。构建了中医针灸标准研制与评价系列方法,制订了中医针灸标准制修订共性规范,建立了首个中医针灸临床研究管理规范,创建了全链条中医针灸临床研究共性技术平台、数据中心和评价研究基地,提出了中医古代文献和专家经验评价分级标准,确立了“三主三辅”的中医治未病指南方案推荐方法,建立了可量化的中医标准适用性评价方法。为中医针灸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针灸 标准化 理论 方法
下载PDF
九华痔疮栓联合地奥司明片治疗痔疮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15
作者 荣新奇 武明胜 +11 位作者 辛学知 张波 刘佃温 肖慧荣 王振宜 崔焌辉 王建平 王忠诚 范小华 胡莹 荣奕盛 李盈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67-476,共10页
目的 比较地奥司明片联合九华痔疮栓与地奥司明片单独治疗痔疮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九华痔疮栓的研究于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在中国的10所医院进行。痔疮出血患者按1∶1随机分组接受九华痔疮栓联合地奥司明片治疗(试验组)或地奥司... 目的 比较地奥司明片联合九华痔疮栓与地奥司明片单独治疗痔疮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九华痔疮栓的研究于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在中国的10所医院进行。痔疮出血患者按1∶1随机分组接受九华痔疮栓联合地奥司明片治疗(试验组)或地奥司明片单药治疗(对照组)。痔疮栓在排便后或睡前用温水冲洗肛门后使用,每天一次。地奥司明片(0.9 g)每天口服一次。主要终点为治疗7±2天后痔疮出血的缓解情况,分为“非常有效”“有效”和“无效”。次要终点包括疼痛[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评分范围为0-10]和水肿(评分范围为0-3)的缓解情况。治疗14±2天后评估两组的安全性。结果 全分析集(FAS)包括试验组107例和对照组111例受试者,符合方案集(PPS)则分别包括106和111例受试者。对于痔疮出血的疗效,FAS集中试验组评估为非常有效/有效的病例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106 (99.06%) vs. 91(81.98%),P <0.000 1],PPS集的结果 [105 (99.06%) vs. 91 (81.98%), P <0.000 1]与FAS集类似。治疗7天后两组的VAS疼痛评分相似(0.80±1.17 vs. 0.80±1.20,P=0.217 7)。两组中大多数受试者在治疗7天后的水肿评分为0 [96 (89.72%) vs. 99 (91.67%),P=0.370 5]。试验组9例(8.4%)和对照组3例(2.7%)受试者发生不良事件(AEs)。两组分别有5例和1例AEs被判定为可能与研究药物有关。结论 与单独服用地奥司明片相比,加用九华痔疮栓对痔疮出血的效果更好。患者的依从性满意,安全性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痔疮 肛门出血 类黄酮 九华痔疮栓 地奥司明片 中药 临床试验
下载PDF
枸杞多糖通过抑制NF-κB/NLRP3通路减少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感光细胞凋亡
16
作者 王英 邓颖 +4 位作者 逯晶 彭俊 周亚莎 杨毅敬 彭清华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07-316,共10页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可否通过抑制核因子激活的B细胞的κ-轻链增强子/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F-κB/NLRP3)信号通路减少视网膜色素变性(RP)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方法(1)体外实验将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661W细胞)分为...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可否通过抑制核因子激活的B细胞的κ-轻链增强子/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F-κB/NLRP3)信号通路减少视网膜色素变性(RP)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方法(1)体外实验将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661W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枸杞多糖低剂量组(40 mg/L)、中剂量组(80 mg/L)、高剂量组(160 mg/L)和阳性药物对照组(NLRP3抑制剂,160 mg/L);分别用50、100、200和400μmol/L四种剂量的H_(2)O_(2)干预661W细胞,选出最佳H_(2)O_(2)浓度(200μmol/L)造模,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检测NLRP3标志物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印迹法(WB)检测细胞凋亡标志物的表达。(2)选用C57/BL6小鼠和Rd10小鼠进行体内实验,分组为正常组、模型组、枸杞多糖低剂量组(0.08 g/d)、中剂量组(0.16 g/d)、高剂量组(0.32 g/d)和阳性药物对照组(NLRP3抑制剂,0.08 g/d),其中正常组为C57/BL6小鼠,其余组为Rd10小鼠,每组10只,相对应的药物连续灌胃4周,通过视网膜电图、组织病理学检查和WB等方法观察NF-κB/NLRP3通路及细胞凋亡标志物的表达,评估枸杞多糖对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1)体外实验中,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661W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且NF-κB/NLRP通路关键蛋白NLRP3、NF-κB、p-NF-κB和促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水平上调(P<0.01),Bax/Bcl-2的比值增大(P<0.01),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的枸杞多糖降低了661W细胞的凋亡率(P<0.01),下调了NF-κB/NLRP3通路关键蛋白NF-κB、NLRP3、p-NF-κB和caspase-3的表达(P<0.01),减小了Bax/Bcl-2的比值(P<0.01),降低了IL-1β和TNF-α的浓度(P<0.01)。(2)体内实验中,高剂量的枸杞多糖显著增加了Rd10小鼠外核层(ONL)厚度的形态变化以及a波和b波振幅的功能变化(P<0.01),下调了NF-κB(P<0.05)、NLRP3、p-NF-κB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P<0.01),减小了Bax/Bcl-2的比值(P<0.01),降低了IL-1β(P<0.01)和TNF-α(P<0.05)的浓度。结论枸杞多糖可能通过抑制NF-κB/NLRP3通路改善视网膜形态和功能,保护光感受器免受细胞凋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枸杞多糖 细胞凋亡 NF-κB/NLRP3通路 氧化应激
下载PDF
长测序技术揭示胃黏膜肠化生患者舌苔-胃黏膜菌群共生关系变化特征
17
作者 吴剑平 李美凤 +4 位作者 华召来 陆斌 向娇 吴震峰 张军峰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38-450,共13页
目的 探索胃黏膜肠化生(GIM)患者舌苔与胃黏膜菌群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招募了1 360例志愿者参与上消化道癌筛查。收集舌苔和胃黏膜样本,基于16S r RNA基因长测序技术分析舌苔和胃黏膜菌群。利用Visual Genomics软件进行菌群分析,包括多... 目的 探索胃黏膜肠化生(GIM)患者舌苔与胃黏膜菌群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招募了1 360例志愿者参与上消化道癌筛查。收集舌苔和胃黏膜样本,基于16S r RNA基因长测序技术分析舌苔和胃黏膜菌群。利用Visual Genomics软件进行菌群分析,包括多样性、群落结构和线性判别分析(LEf Se)。Spar CC相关性分析用于构建共生网络,R软件图形化展示。结果 本研究人群包括44例癌前病变的GIM组和28例匹配的对照组(快速尿素酶试验阴性、无任何消化道症状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GIM患者舌苔和胃黏膜菌群多样性无显著变化(P> 0.05),GIM患者舌苔-胃黏膜共现41–60个OTUs的个体比例(34.1%)显著高于对照组(25.0%)(P<0.05)。LEf Se分析显示,舌苔Prevotella melaninogenica和胃黏膜螺旋杆菌属的3个种(Helicobacter pylori、Helicobacter pylori XZ274和Helicobacter pylori 83)富集在GIM组。而且,在GIM组中,RUT阳性者舌苔-胃黏膜共享OTUs大于20的个体比例显著低于RUT阴性者(P<0.05),RUT阳性者胃黏膜Veillonella、 Pseudonocardia和Mesorhizobium的丰度显著低于RUT阴性者(P<0.05)。GIM组舌苔-胃黏膜菌群共生网络比对照组更复杂。在GIM组中,RUT阳性者舌苔-胃黏膜间的显著相关细菌对高于RUT阴性者。最后,RUT阴性者胃内3种螺旋杆菌属细菌(Helicobacter pylori、Helicobacter pylori XZ274和Helicobacter pylori 83)与PG-I/II比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RUT阳性者舌苔上两种菌株(Fusobacterium nucleatum subsp. nucleatum和Campylobacter showae)与PG-I/II比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GIM增强了舌苔和胃黏膜菌群的共生网络,为舌苔与胃之间的相关性提供了微生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黏膜化生 舌苔 胃黏膜 菌群 共生关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阳虚质影响因子分析
18
作者 罗悦 蒋璐霞 +3 位作者 杨生文 苏必良 欧金涛 温川飙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51-159,共9页
目的运用数学思维和计算方法,探索中医阳虚质影响因子以避免由阳虚质引起的诸多疾病,为中医治未病提供方案建议。方法基于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利用项目组移动中医体质辨识系统采集2020年5月5日(立夏)到2021年4... 目的运用数学思维和计算方法,探索中医阳虚质影响因子以避免由阳虚质引起的诸多疾病,为中医治未病提供方案建议。方法基于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利用项目组移动中医体质辨识系统采集2020年5月5日(立夏)到2021年4月20日(谷雨)24节气阳虚体质辨识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得出阳虚质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在此基础上构建随机森林模型对灰色关联分析法结果进行验证分析,评价阳虚质与其影响因子关联的强弱。结果本研究采集了来自中国四川省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年龄在18-60岁的健康或亚健康人群,共计16259份中医体质辨识数据。经过筛选、预处理得到阳虚体质辨识数据共544份,涉及阳虚质影响因子18个侧面。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后,灰色关联度大于0.6的影响因子有12个,这12个影响因子与阳虚质随机森林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准确率分别为98.39%和93.12%。结论在本文所选取的样本数据中,灰色关联分析法为分析阳虚质影响因子的适宜技术。本文为中医体质影响因子的研究分析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虚质 灰色关联 影响因子 随机森林 模型
下载PDF
金银花和山银花9种抗炎成分对二甲苯耳肿胀模型小鼠体内的多成分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海英 肖美凤 +4 位作者 潘雪 李文姣 周逸群 刘文龙 贺福元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CSCD 2023年第1期73-85,共13页
目的比较金银花(LJF)和山银花(LF)体内整体多成分药代动力学(PPK)相似性或差异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运用PPK模型及其总量统计矩相似性(TQSMS)方法比较LJF和LF中具有抗炎作用的9种成分(芦丁、咖啡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川续断皂... 目的比较金银花(LJF)和山银花(LF)体内整体多成分药代动力学(PPK)相似性或差异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运用PPK模型及其总量统计矩相似性(TQSMS)方法比较LJF和LF中具有抗炎作用的9种成分(芦丁、咖啡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川续断皂苷乙、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C)整体PPK特征。54只无特定病原体级(SPF)昆明(KM)小鼠分为2组(n=27),每组根据不同测试时间点分为9个亚组(n=3)。随后口服给予LJF或LF并复制对二甲苯耳肿胀模型小鼠。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测定血浆中9种成分浓度。由药物与统计(DAS)软件分析获得单成分药代动力学(PK)参数,并由自编Excel程序分析获得多成分整体PPK参数[总量统计矩(TQSM)参数和TQSMS]。结果LJF与LF单成分PK参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多成分TQSM参数无显著差异,包括总量零阶矩(AUCT0-t,AUCT0-∞)和总量一阶矩(MRTT0-t,MRTT0-∞)(P>0.05)。相应地,单成分TQSMS为0.2204–0.9689,而9种成分整体TQSMS为0.8284,表明LJF和LF生物利用的速度和程度没有显著差异。此外,TQSMS(0.8284)较大,表明LJF和LF 9种抗炎成分整体PPK特征在90%置信区间下相似。结论PPK模型及其TQSMS方法可能是比较多成分中药整体PPK相似性或差异性的一种合适且有效方法。本研究表明金银花和山银花临床治疗炎症时可替代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山银花 多成分药代动力学模型 总量统计矩相似度 抗炎作用 一致性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前抗凋亡特性研究: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小博 张雅婷 +4 位作者 侯娅 江虹 张艺 张三印 孟宪丽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21-135,共15页
目的红景天苷(Sal)是藏药红景天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抗凋亡潜能。目前,关于Sal的抗凋亡机制研究存在一些相互矛盾的结果。我们以Sal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CD)中的作用为例,进行了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以提供Sal在预防和治疗HICD中... 目的红景天苷(Sal)是藏药红景天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抗凋亡潜能。目前,关于Sal的抗凋亡机制研究存在一些相互矛盾的结果。我们以Sal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CD)中的作用为例,进行了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以提供Sal在预防和治疗HICD中的临床前证据和抗凋亡特性。方法利用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以及英文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在线检索1980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9日的有关Sal抗凋亡潜能治疗HICD的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标准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研究的文献有40篇。40篇文献中,动物实验30篇,体外细胞实验17篇,其中7篇既包含动物实验又包含细胞实验。经统计发现,Sal对HICD的脑梗死面积、脑含水量等疾病相关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P<0.05)。在体内研究中,Sal主要通过抗炎、抗氧化、调节补体通路、信号转导和自噬等途径影响凋亡因子的表达,从而在治疗HICD疾病中发挥抗凋亡潜能。在体外研究中,Sal在HICD疾病模型中主要通过抗氧化、抗炎、改善Ca^(2+)超载、调节线粒体功能、信号转导和C3补体等途径发挥抗凋亡作用。结论Sal可通过抗炎、抗氧化、改善自噬、补体和信号转导、调节线粒体膜电位和改善Ca^(2+)过载等途径发挥抗凋亡作用,预防和治疗HICD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细胞凋亡 临床前 抗氧化 Ca^(2+)超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