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式“原来你是这样的X”语义演变及语用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贺康宁 李雪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75-79,共5页
在构式语法理论下,文章从形式、意义、认知机制和语用功能四个方面对"原来你是这样的X"流行构式进行了探讨。发现该构式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可褒可贬,依赖于一定的语境。其认知机制是隐喻、转喻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委婉表达... 在构式语法理论下,文章从形式、意义、认知机制和语用功能四个方面对"原来你是这样的X"流行构式进行了探讨。发现该构式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可褒可贬,依赖于一定的语境。其认知机制是隐喻、转喻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委婉表达不满、突显"惊喜"赞扬的双重语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来你是这样的x 构式 语义演变 语用价值
下载PDF
提问-回答序列第三话轮的“(你)意思(是)+X” 被引量:4
2
作者 于国栋 郭慧 吴亚欣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38,共9页
在汉语日常电话谈话中,出现在不同序列位置的"(你)意思(是)X"可能执行不同的社会行为。本研究应用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提问-回答序列中回答行为之后、以"(你)意思(是)"开始的第三话轮。语料分析发现:出现在这... 在汉语日常电话谈话中,出现在不同序列位置的"(你)意思(是)X"可能执行不同的社会行为。本研究应用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提问-回答序列中回答行为之后、以"(你)意思(是)"开始的第三话轮。语料分析发现:出现在这一序列位置的"(你)意思(是)+X"展现了问者在理解答者所提供回答方面存在疑问或困惑,或者说问者认为答者的回答影响了互解的实现,因而问者通过"(你)意思(是)+X"提供某种可能的理解、并同时发起修正,以期答者对此给予确认或否认,甚至进一步解释说明。总的来讲,提问-回答序列第三话轮的"(你)意思(是)+X"展现了问者对回答的不理解和困难,是交际者监控会话发展、力求实现互解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问 回答 (你)意思(是) 他人发起修正 会话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