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玉昆包公案说书底本原貌及小说《三侠五义》成书研究
1
作者 于鹏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31,共30页
今见以石玉昆为号召的《三侠五义》版本繁多易混,经过对比分析研究,排定了鼓词、石派书、小说三类作品的先后顺序,对部分学者认为的鼓词晚于小说的观点提出商榷。考证吴晓铃旧藏石派书《忠烈侠义传》为石玉昆的说唱原稿本,由此断定石派... 今见以石玉昆为号召的《三侠五义》版本繁多易混,经过对比分析研究,排定了鼓词、石派书、小说三类作品的先后顺序,对部分学者认为的鼓词晚于小说的观点提出商榷。考证吴晓铃旧藏石派书《忠烈侠义传》为石玉昆的说唱原稿本,由此断定石派书不同版本的先后次序。对石派书与小说的叙事与情节进行比较,还原石玉昆说书底本原貌;探讨了小说对石派书的提升作用;辨析了石玉昆、文冶庵、祥乐亭等对《三侠五义》的贡献。同时对《三侠五义》从鼓词、石派书,到小说的成书过程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玉昆 三侠五义 石派书 鼓词 侠义小说 《龙图公案》 《忠烈侠义传》
下载PDF
《三侠五义》成书新考 被引量:7
2
作者 苗怀明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09-224,256,共17页
《三侠五义》是晚清公案侠义小说的代表作,历来学者对其评价较高,清代学者俞樾称其“事迹新奇,笔意酣恣,描写既细入毫芒,点染又曲中筋节”,“算得天地间另一种笔墨”。鲁迅先生也称赞其“写草野豪杰,辄奕奕有神”,“以粗豪脱略见长,于... 《三侠五义》是晚清公案侠义小说的代表作,历来学者对其评价较高,清代学者俞樾称其“事迹新奇,笔意酣恣,描写既细入毫芒,点染又曲中筋节”,“算得天地间另一种笔墨”。鲁迅先生也称赞其“写草野豪杰,辄奕奕有神”,“以粗豪脱略见长,于说部中露头角也”。正因为此,对其从各方面所进行的分析探讨也比较多。但由于《三侠五义》的成书过程较为复杂,相关资料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侠五义 《龙图公案》 石玉昆 抄本 孙楷第 唱本 中国近代 成书过程 子弟书 文字
下载PDF
俞樾对《三侠五义》的修订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谢超凡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43-252,共10页
俞樾曾对《三侠五义》进行修订,使其在南方广泛传播,《月月小说》因此誉俞樾以“小说家”之号。俞樾之所以选择《三侠五义》进行修订,源于他对包公故事的兴趣、对古代侠义之风的激赏,并且该小说也符合其政治理想。俞樾以朴学大师的身份... 俞樾曾对《三侠五义》进行修订,使其在南方广泛传播,《月月小说》因此誉俞樾以“小说家”之号。俞樾之所以选择《三侠五义》进行修订,源于他对包公故事的兴趣、对古代侠义之风的激赏,并且该小说也符合其政治理想。俞樾以朴学大师的身份关注这一部平话小说,使《三侠五义》及其“尚武”精神得以广泛传播,功不可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樾 三侠五义 修订 意义
下载PDF
《三侠五义》系列小说中侠义精神的演变与呈现 被引量:5
4
作者 冯媛媛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5期102-105,共4页
本文首先对历史上"游侠"的产生、"侠"之观念的形成及其侠义小说中"侠义精神"的演变作了勾勒,指出宋明时期出现的"侠义观"向"忠义观"的重大转变,直接影响了清代的侠义小说。其次具体... 本文首先对历史上"游侠"的产生、"侠"之观念的形成及其侠义小说中"侠义精神"的演变作了勾勒,指出宋明时期出现的"侠义观"向"忠义观"的重大转变,直接影响了清代的侠义小说。其次具体探讨《三侠五义》系列小说中的侠义精神,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事宜在济民谓之义";"尽心于为国之谓忠"。"忠"与"义"的结合使侠客走上了由"游侠"向"英雄"的蜕变之路,而侠客内心"忠义观"的最终形成,也显示出了大传统文化对小传统文化的整合与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侠五义 游侠 侠义精神 忠义双全
下载PDF
理想的承载——浅析《三侠五义》所构建的侠义世界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彦 陈青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73-76,共4页
以明清侠义公案小说的代表作《三侠五义》及其续书为研究文本,分析"侠"这一中国传统的文学性格在清代的独特发展,本文从名侠与清官的黄金结合、男性理想的抒发、说书式处理等三方面入手着重阐述在民间愿望导向下,"侠&qu... 以明清侠义公案小说的代表作《三侠五义》及其续书为研究文本,分析"侠"这一中国传统的文学性格在清代的独特发展,本文从名侠与清官的黄金结合、男性理想的抒发、说书式处理等三方面入手着重阐述在民间愿望导向下,"侠"作为民众理想的承载及其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侠客 清官 三侠五义 理想承载
下载PDF
报:侠义小说中的交往行为与人情法则——以《三侠五义》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冯媛媛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7-204,共8页
本文以《三侠五义》为例,结合先秦的"游侠"传统以及侠义小说中"侠义精神"的变迁,着重探讨了晚清侠义小说中,侠客对清官之"依附"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的"还报"传统,并在"报... 本文以《三侠五义》为例,结合先秦的"游侠"传统以及侠义小说中"侠义精神"的变迁,着重探讨了晚清侠义小说中,侠客对清官之"依附"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的"还报"传统,并在"报"中实现了其人格价值。"报"是一种交换行为和人情法则。具体到该小说中,这一"报"的交往理性是以"士为知己者死"为表现形式的,从而使得侠客们在投靠官府后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而不沦为朝廷鹰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侠五义 游侠 报恩 交往理性
下载PDF
《三侠五义》中的包公形象新论 被引量:2
7
作者 伍大福 慈云双 《绥化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51-54,共4页
由于《三侠五义》成书的复杂性及其时代性,如果我们把包公这一形象放在我国古代小说的整体流变中,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传统文化中,以及由此种文化产生的特定民族心理中加以考察,我们就不会觉得这一形象简单浅薄,它自有其丰富性的一面。
关键词 三侠五义 包公形象 新论 封建传统文化 古代小说 民族心理 时代性 复杂性 丰富性
下载PDF
《三侠五义》中的包公形象新论 被引量:2
8
作者 伍大福 慈云双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47-50,共4页
乍读《三侠五义》,包公形象给人的感觉显得单薄、流于程式化。但如果我们把包公这一形象放在我国古代小说的整体流变中,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文化中,以及由此种文化产生的特定民族心理中加以考察,我们就能发现并非如此,他自有其丰富... 乍读《三侠五义》,包公形象给人的感觉显得单薄、流于程式化。但如果我们把包公这一形象放在我国古代小说的整体流变中,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文化中,以及由此种文化产生的特定民族心理中加以考察,我们就能发现并非如此,他自有其丰富性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侠五义 包公形象 民族文化心理
下载PDF
《三侠五义》与《小五义》《续小五义》关系辨 被引量:2
9
作者 苗怀明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102-105,共4页
通过对石玉昆生平经历及《三侠五义》、《小五义》、《续小五义》内容的比较考察,可以看出文光楼书坊所刊《小五义》、《续小五义》系出自光绪四年曾在王府说书的一位民间艺人之手,与《三侠五义》并非同出一书,并非石玉昆所创。
关键词 三侠五义 《小五义》 《续小五义》 石玉昆 石铎 文光楼
下载PDF
俞樾为何如此青睐《三侠五义》--《七侠五义》的文本生产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雷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1-140,F0003,共11页
清代中后期因文化环境的影响,以娱乐为主的说唱文学自觉向主流文化靠拢,同时为迎合大众欣赏趣味又广泛吸收传统小说类型因素,形成一种独特的多元小说属性的创作趋向,《三侠五义》即其典型代表。该小说也因此获得了上层正统文人的认可与... 清代中后期因文化环境的影响,以娱乐为主的说唱文学自觉向主流文化靠拢,同时为迎合大众欣赏趣味又广泛吸收传统小说类型因素,形成一种独特的多元小说属性的创作趋向,《三侠五义》即其典型代表。该小说也因此获得了上层正统文人的认可与欣赏,出于维护封建统治与道德教化的需要,晚清著名经学家俞樾对其进行改编修订,并更其名为《七侠五义》。在出版商的炒作下,《七侠五义》盛行于大江南北,俞樾亦因此以小说家名于世。晚清“新小说”兴起,为启蒙与抬高通俗文学地位,新小说家又大肆宣扬俞樾小说家的身份,并基于自身需要重新解读《七侠五义》。《七侠五义》由娱乐向政治属性的逐渐转移,是清代中后期小说发展与转型的生动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侠五义 《七侠五义》 俞樾
下载PDF
由“侠与儒”的融合到“侠与法”的合流——从《水浒传》到《三侠五义》看明清武侠小说的精神流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刚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28-131,共4页
明代武侠小说《水浒传》的出现,使武侠小说创作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在继承太史公侠义精神的基础上,又对其进行了重新的解构和整合,加上了"忠"的思想,使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嬗变为忠义武侠,即"侠与儒"... 明代武侠小说《水浒传》的出现,使武侠小说创作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在继承太史公侠义精神的基础上,又对其进行了重新的解构和整合,加上了"忠"的思想,使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嬗变为忠义武侠,即"侠与儒"的融合。而清代侠义小说《三侠五义》的出现,又使武侠小说创作发生一变,即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的合流,形成了清官断案、诸侠辅佐的小说创作新模式,这就是"侠义公案小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侠与法"的合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三侠五义 侠与儒 侠与法
下载PDF
“义”为“侠”之灵魂——兼论《三侠五义》的侠义结合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坎龙 《昌吉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31-35,共5页
侠义小说强调的是"义",没有"义"的内在观照,"侠"之行动的破坏性会更强,其形象是不完美的。通过对历史存在之"侠"复杂性的分析以及"义"之宽泛内涵、"侠""义"结... 侠义小说强调的是"义",没有"义"的内在观照,"侠"之行动的破坏性会更强,其形象是不完美的。通过对历史存在之"侠"复杂性的分析以及"义"之宽泛内涵、"侠""义"结合过程的阐释,可以看出,《三侠五义》是"侠"、"义"结合的典范。《三侠五义》中侠客行侠仗义有两种模式,其形成既与历史上的"侠"相关联而又有所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之侠 三侠五义 侠义结合
下载PDF
《三侠五义》叙事写人的现代价值发微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媛媛 《唐都学刊》 2016年第3期122-128,共7页
传统小说的某些内蕴和议题,一旦遭遇理论的撞击,就会产生新的意义和价值。《三侠五义》正有这样的特点。首先在叙事形式上,它的"平话习气",体现的是叙事的"平民化"立场。这是对"文体等级"的颠覆,对"... 传统小说的某些内蕴和议题,一旦遭遇理论的撞击,就会产生新的意义和价值。《三侠五义》正有这样的特点。首先在叙事形式上,它的"平话习气",体现的是叙事的"平民化"立场。这是对"文体等级"的颠覆,对"平民文学"的回归。在这种"平民文化"中,一个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叙述的"民主化"倾向。这里所谓的"民主化",是就其内在的文化立场和文化精神而言的,专指一种"文化型态"而非政治概念。其次在人物塑造中,"他之中决不可有你,也不可有我"的观照视角,体现的恰是一种摆脱了"主体性原则"的"他者性原则"。它不但可为当今的小说创作提供一种借鉴,也可为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建立人际关系,提供一种具有现代价值的本土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侠五义 叙事特点 人物塑造 平民文化 他者视角
下载PDF
从《三侠五义》、《小五义》看清代的话本小说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毅中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58-162,共5页
《三侠五义》、《小五义》都是由说唱兼备的话本发展而来的“平话小说”,《小五义》还保留了较多的说唱文学的特征。由此可见,说话艺术一直绵延到清末,话本作为俗文学,具有口头文学传承性和变异性的特点。
关键词 三侠五义 《小五义》 清代话本小说
下载PDF
论香港邵氏影片《冲霄楼》对小说《三侠五义》的影像改编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凡 《安康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43-47,共5页
由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投资、张彻导演的影片《冲霄楼》在情节改编方面强化了原著《三侠五义》的叙事悬念和诙谐意趣,这既反映了原著本身对于影像改编所具有的先在性影响,亦和文学转化为电影这一艺术形式的转变不无关系;同时,影片又... 由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投资、张彻导演的影片《冲霄楼》在情节改编方面强化了原著《三侠五义》的叙事悬念和诙谐意趣,这既反映了原著本身对于影像改编所具有的先在性影响,亦和文学转化为电影这一艺术形式的转变不无关系;同时,影片又借助对白玉堂的形象塑造及其独闯冲霄楼、殒命铜网阵这一原著人物命运结局的影像呈现,不仅凸显出张彻武侠电影以男性英雄的深厚情谊为核心的"阳刚电影美学"特征,而且也潜在地折射出其本人的创作主体意识对于文学改编中的主题诠释、人物重塑、风格嬗变等诸多方面所具有的主导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霄楼》 三侠五义 情节悬念 诙谐色彩 导演创作意识
下载PDF
《三侠五义》系列小说的叙事特点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媛媛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7年第4期68-70,共3页
《三侠五义》系列小说在叙事方法上,既上承“说话”而来,保留了话本的诸多叙事特点,体现出文化精神上的“民主化”倾向;叉在叙事观念与文体类型上有所创新,既融会众长,又不失其独立的品格。其次,在叙事结构上,该系列小说已由“... 《三侠五义》系列小说在叙事方法上,既上承“说话”而来,保留了话本的诸多叙事特点,体现出文化精神上的“民主化”倾向;叉在叙事观念与文体类型上有所创新,既融会众长,又不失其独立的品格。其次,在叙事结构上,该系列小说已由“集锦式”的缀段结构.演变为围绕一个中心故事而展开的“珠花式”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侠五义 叙事特点 大众性格 “民主化”倾向 结构形式
下载PDF
《三侠五义》的情节设置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正群 《淄博师专学报》 2009年第3期60-63,共4页
《三侠五义》的情节设置,多受《水浒传》的启发而有所创新。其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弄引法""鸾胶续弦法"以及"禹王金锁法"等情节技法的运用无不以《水浒传》等典范文本为借鉴和模仿的对象,... 《三侠五义》的情节设置,多受《水浒传》的启发而有所创新。其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弄引法""鸾胶续弦法"以及"禹王金锁法"等情节技法的运用无不以《水浒传》等典范文本为借鉴和模仿的对象,并独出机杼而有所创新。《三侠五义》情节设置对《水浒传》的模仿和创新,不仅是作品中存在的事实,也完全符合小说艺术的发展规律,有其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侠五义 情节设置 《水浒传》
下载PDF
《三侠五义》中的开封元素
18
作者 程民生 《中原文化研究》 2014年第4期119-123,共5页
《三侠五义》作为中国武侠小说开山之作,不但内容是以开封为中心的北宋故事,而且其形式也出自开封。虽名《三侠五义》,第一主角却是开封府尹包拯。这里的开封府不仅是开封本地的官衙,而且成了受理外地案件的全国性审判机关,甚至成为清... 《三侠五义》作为中国武侠小说开山之作,不但内容是以开封为中心的北宋故事,而且其形式也出自开封。虽名《三侠五义》,第一主角却是开封府尹包拯。这里的开封府不仅是开封本地的官衙,而且成了受理外地案件的全国性审判机关,甚至成为清官和包公的代名词。全书120回中有42回的故事发生在开封,占全部书目的35%,并有10余回全部是开封的场景故事,开封显然是故事的中心舞台。该书承续了北宋开封的名声,弘扬了汴京元素,对近现代社会与文化产生的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清官形象的塑造,二是文艺江湖的开拓。北宋开封的瓦肆勾栏里开拓了说书、戏剧等市民文艺,700多年后的余绪又开拓出了一个江湖新天地,为世人提供了别致的精神食粮和新的享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侠五义 武侠 清官 开封元素
下载PDF
《三侠五义》的犯笔艺术——以丁兆蕙、白玉堂的相犯为例
19
作者 潘苇杭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39-43,共5页
《三侠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采用了"犯笔"这种高难技法,成功塑造了一批角色。从五个方面对比丁兆蕙、白玉堂两个人物,细致呈现用雷同描写塑造迥异人物的"犯笔"技法,并从这个侧面展现《三侠五义》非凡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 三侠五义 犯笔 丁兆蕙 白玉堂
下载PDF
《三侠五义》的主体意识和国家想象
20
作者 常立伟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39-43,共5页
晚清小说文类在面对西方新事物时,打破了过去的沉寂,呈现出纷繁复杂、多声复义的面貌。《三侠五义》中,官、侠、盗三种不同的身份,在解读主体意识和国家想象时,产生了无法达成协调一致的喧嚷偏执状况,形成了"众声喧哗"的狂欢... 晚清小说文类在面对西方新事物时,打破了过去的沉寂,呈现出纷繁复杂、多声复义的面貌。《三侠五义》中,官、侠、盗三种不同的身份,在解读主体意识和国家想象时,产生了无法达成协调一致的喧嚷偏执状况,形成了"众声喧哗"的狂欢状态。其中,"侠"在主体意识和国家想象方面已经接近于现代性,在身体想象、自由追求和权利意识上,能够摆脱伦理纲常的束缚,朝着独立自主的人而努力;同时,对正统的皇权和法典进行了怀疑和修正,为建立现代意义的国家进行了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侠五义 众声喧哗 狂欢 主体意识 国家想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