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司马迁下狱死”说驳议
1
作者 胡宁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0期35-39,共5页
关于司马迁的结局,卫宏在《汉书旧仪注》中说是"有怨言,下狱死",后世注家或信或疑。直到今天,依然有学者试图将此言坐实。然而,卫宏之言有很明显的漏洞,难以凭信,在典籍中也找不到任何可以证明司马迁再度下狱而死的证据。《... 关于司马迁的结局,卫宏在《汉书旧仪注》中说是"有怨言,下狱死",后世注家或信或疑。直到今天,依然有学者试图将此言坐实。然而,卫宏之言有很明显的漏洞,难以凭信,在典籍中也找不到任何可以证明司马迁再度下狱而死的证据。《报任安书》不可能是导致司马迁下狱而死的"怨言",《盐铁论》中关于"刑人"的一段话更不足为据。通过对这些材料的辨析,反而能够说明司马迁并不是下狱而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下狱死" 《报任安书》
下载PDF
两汉时期“下狱死”考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雪静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1-5,共5页
执行死刑的方式分为“公行”和“密行”,在中国古代时期称之为“明刑”和“隐刑”。统治者根据罪犯的身份和地位的不同,在不同的地点对死刑犯行刑。既达到了“明刑弼教”的目的,又在一定程度上照顾有身份的贵族的颜面。这一方式在以后... 执行死刑的方式分为“公行”和“密行”,在中国古代时期称之为“明刑”和“隐刑”。统治者根据罪犯的身份和地位的不同,在不同的地点对死刑犯行刑。既达到了“明刑弼教”的目的,又在一定程度上照顾有身份的贵族的颜面。这一方式在以后的朝代也颇为常用。但是,在有关汉朝的史料记载中,在汉代死刑的刑名中,却没有关于秘密行刑的方式。因此学者们都认为汉朝时期不存在“隐刑”,但是史料中又记载了大量的关于罪犯“下狱死”的资料,其死刑地点不是在公开场所,也就是说许多罪犯是在监狱中死去的,那就意味着汉朝时期执行死刑的方式,很有可能是采取公开场所行刑的“明刑”,兼采取在秘密场所执行的“隐刑”两种形式。本文进行了逐一考察,“下狱死”确实属于“隐刑”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狱死 明刑 隐刑 下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