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2篇文章
< 1 2 1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世界末日心理与人格特质相关研究
1
作者 郝春东 殷萌 《心理学进展》 2014年第2期279-283,共5页
为了考察世界末日心理与人格特质的关系,采用世界末日心理调查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中国版,对393名大学生被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 世界末日心理在不同专业和有无宗教信仰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不同专业学生在“生活态度、应对方式... 为了考察世界末日心理与人格特质的关系,采用世界末日心理调查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中国版,对393名大学生被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 世界末日心理在不同专业和有无宗教信仰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不同专业学生在“生活态度、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宗教信仰的有无在“世界末日相信程度”和“情绪反应”上有极其显著的差异。2) 世界末日心理和人格特质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具体来说,精神质P与“相信世界末日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情绪反应”和“生活态度及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外倾性E与“世界末日相信程度”呈显著负相关;神经质N在“情绪反应”上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末日心理 艾森克人格量表 人格特质 世界末日心理调查问卷
下载PDF
清末科学小说与世纪末思潮--以两篇《世界末日记》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艳丽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7-167,共11页
20世纪初,《新小说》与《月月小说》上刊登了梁启超与包天笑的同名短篇小说《世界末日记》。勿庸置疑,它们都是传授先进的天文学知识的科学小说。然而,新世纪伊始,"世界末日"的登场似乎有违时代潮流之嫌。通过对英文原作、日... 20世纪初,《新小说》与《月月小说》上刊登了梁启超与包天笑的同名短篇小说《世界末日记》。勿庸置疑,它们都是传授先进的天文学知识的科学小说。然而,新世纪伊始,"世界末日"的登场似乎有违时代潮流之嫌。通过对英文原作、日译本、中译本、中文创作版的异同比较,从清末的"科学"与"科学小说"、"世界末日"与"世纪末思潮"、中国关于"世纪末思潮"的接受等方面进行探讨,不难发现《世界末日记》中看似矛盾的"科学"和"世界末日"、"世纪末",实际上蕴含了从旧传统向新社会蜕变的深刻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科学小说 世界末日 世纪末思潮
下载PDF
现代性的生存焦虑与文化重建——从《后天》到《2012》电影中的“世界末日”景观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33-36,共4页
若是谈及当今好莱坞灾难题材的影片,罗兰·艾默里奇的名字必然首屈一指。这位曾经执导过《独立日》《后天》等灾难大片的导演,历来的作品皆以摧毁人类文明为乐趣。新近拍摄的《2012》于2009年11月在全球同时放映及其惊人的票房收入,
关键词 《后天》 世界末日 文化重建 生存焦虑 现代性 景观 电影 灾难题材
下载PDF
从电影《2012》到“新灾变时代”——从气候变迁史解读“世界末日”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兴诗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电影《2012》演绎的板块快速移动,引起世界范围内的毁灭性灾难其实是不科学的。古今所谓“世界末日”观念,均无科学依据。全新世以来,古气候发展有四个主要阶段,并具有2500-3000年的周期,先后分别是前北方期一北方期、大西洋期(... 电影《2012》演绎的板块快速移动,引起世界范围内的毁灭性灾难其实是不科学的。古今所谓“世界末日”观念,均无科学依据。全新世以来,古气候发展有四个主要阶段,并具有2500-3000年的周期,先后分别是前北方期一北方期、大西洋期(黄金时代)、亚北方期(灾变时代)、亚大西洋期(新黄金时代)。目前,亚大西洋期接近结束,一个新灾变时代即将到来,并将对世界气候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重大影响。我国东部季风环流势必遭受干扰,西部干燥化将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2》 世界末日 新灾变时代 气候 环境
下载PDF
世界末日背后的现实关怀——电影《2012》的终极寓意及一种解读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劲松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83-86,共4页
电影《2012》以古代玛雅历法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为背景,虚构了2012年地球遭遇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的故事。可怕的灾难背后,蕴涵着警醒人类并予以精神拯救的终极寓意,也为21世纪的人类思考自身去向、进而找寻到一条幸福出路,提供了一个迫... 电影《2012》以古代玛雅历法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为背景,虚构了2012年地球遭遇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的故事。可怕的灾难背后,蕴涵着警醒人类并予以精神拯救的终极寓意,也为21世纪的人类思考自身去向、进而找寻到一条幸福出路,提供了一个迫切而现实的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2》 世界末日 精神危机 人类出路
下载PDF
网络流言的传播路径、影响及治理——以2012“世界末日说”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冯菊香 《今传媒》 2014年第5期37-38,54,共3页
"世界末日说"属于流言中的谣言,其传播渠道主要有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和网络新媒介传播等不同途径。"世界末日说"传播的影响成了现代"魔弹论"的翻版,究其原因,除了深层的社会原因外,... "世界末日说"属于流言中的谣言,其传播渠道主要有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和网络新媒介传播等不同途径。"世界末日说"传播的影响成了现代"魔弹论"的翻版,究其原因,除了深层的社会原因外,与电影《2012》引发的恐慌、新媒介建构的"拟态环境"等推波助澜不无关系。为此,可以从公众理性认识"世界末日说"的本质;媒介理性设置报道议程;政府应加强科技知识普及力度等方面进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2“世界末日说” 传播路径 传播影响 传播治理
下载PDF
《世界末日之战》中的基督教思想探析
7
作者 廖衡 陈雨青 卢瑶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74-76,共3页
《世界末日之战》是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代表作。文本以卡奴杜斯战役为背景,描写了以巴西政府为代表的世俗化天主教与以卡奴杜斯人民为代表的原始基督教之间的冲突与战争。通过对该小说的文本细读,... 《世界末日之战》是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代表作。文本以卡奴杜斯战役为背景,描写了以巴西政府为代表的世俗化天主教与以卡奴杜斯人民为代表的原始基督教之间的冲突与战争。通过对该小说的文本细读,结合考查其社会历史背景,该论文研究了书中的基督教思想,即世俗化的天主教与原始基督教之间的冲突与斗争,揭示了卡奴杜斯人民失败的原因——基督教思想的极端化与非理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末日之战》 拉美基督教 原始基督教
下载PDF
2012:世界末日2.0版背后的科学解读
8
作者 魏晓文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2年第12期30-37,共8页
2012年8月6日上午9点30分,义乌市后宅杜村附近的小山坡上站满了人。在人们好奇的目光中,一个直径4米的黄色球体被起重机吊起,球上写着6个大字:中国诺亚方舟。
关键词 世界末日 解读 科学 诺亚方舟 义乌市 起重机
下载PDF
文字游戏的背后:对世界末日的思考——论雷蒙·格诺文学创作的风格和主题
9
作者 刘成富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37-41,共5页
在当代法国"反文学"作家中,雷蒙·格诺的千奇百怪的文字游戏,异想天开的拼写法以及令人难以理解的俚语黑话在法国文学史中始终是个谜。但不可否认的是,格诺的文学地位十分独特,因为他那独具匠心的作品中处处流露着对人类... 在当代法国"反文学"作家中,雷蒙·格诺的千奇百怪的文字游戏,异想天开的拼写法以及令人难以理解的俚语黑话在法国文学史中始终是个谜。但不可否认的是,格诺的文学地位十分独特,因为他那独具匠心的作品中处处流露着对人类不幸和世界末日的思考,闪烁着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强烈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游戏 哲学 世界末日
下载PDF
“世界末日”是否来临
10
作者 丛智泉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年第2期89-89,共1页
本文对"世界末日"恐怖传言进行了科学分析,阐述了人类会用自己的智慧去战胜人类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
关键词 世界末日 传言 战胜困难
下载PDF
关于“世界末日”的两个传说
11
作者 丁学明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06年第12期44-45,共2页
(一)在印度北部的一个佛教圣庙里,一张桌上的黄铜板上放着三根宝石针,每根长约0.5米.据说印度教的主神梵天在创造世界时,在其中的一根针上,自下而上由大到小放了64块金片.每天24小时内,都有僧侣值班,按照以下的规律,不停地把这些金... (一)在印度北部的一个佛教圣庙里,一张桌上的黄铜板上放着三根宝石针,每根长约0.5米.据说印度教的主神梵天在创造世界时,在其中的一根针上,自下而上由大到小放了64块金片.每天24小时内,都有僧侣值班,按照以下的规律,不停地把这些金片在三根宝石针上移来移去:每次只准移动一块,且不论在哪根针上,较小的金片只能放在较大的金片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末日 传说 数学知识 移动 块金 世界 宝石 元旦 僧侣 规律
下载PDF
面对谣言主流大报和都市报引导舆论比较研究——以“世界末日”的报道为例
12
作者 杨棪 《采写编》 2014年第1期17-18,共2页
有关“世界末日”的谣言,现在看来不过是一笑了之,但在当时,确实令很多人感到恐荒和不安。在谣言四起的舆论环境下,根据导向需求的概念,公众或个人对于这一事件有一种认知并期待被指导的需要。
关键词 世界末日 引导舆论 谣言 都市报 大报 舆论环境 导向
下载PDF
“世界末日”和“梵塔问题”
13
作者 王宝琪 《数学小灵通(烧脑版)(中高年级)》 2013年第5期32-32,16,共1页
“世界末日”的预言,在世界各国流传得沸沸扬扬,预言的来源有多种版本,从玛雅人的预言到中国的《易经》,都把世界末日指向同一个时间:2012年12月21日下午3时14分35秒。
关键词 世界末日 《易经》 预言 玛雅人 时间
下载PDF
“世界末日”的传说
14
作者 丁学明 《时代数学学习(8年级)》 2006年第12期54-55,共2页
据说有人在研究《圣经》时,运用电脑经过长时间计算之后断言,等到某个世纪的第一天正好是星期日时,世界末日就到了.这一“世界末日”的传说又将如何呢?距今天还有多久呢?
关键词 世界末日 传说 《圣经》 时间计算
下载PDF
论《世界末日之战》的时间艺术
15
作者 张金玲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10期92-96,共5页
《世界末日之战》是秘鲁作家略萨的一部以巴西历史为题材的小说。小说试图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来表现对拉美历史的独特思考。小说中的时间艺术具有独特性,它一方面以明确的具体时间和自然时序来显示历史事件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又以模糊的、... 《世界末日之战》是秘鲁作家略萨的一部以巴西历史为题材的小说。小说试图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来表现对拉美历史的独特思考。小说中的时间艺术具有独特性,它一方面以明确的具体时间和自然时序来显示历史事件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又以模糊的、不确定的时间概念来展示小说特有的主观性,同时在结构安排上又通过时间的跳跃性、多层面性来呈现时间的立体性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末日之战》 时间艺术 明确性 模糊性 跳跃与多层面性
下载PDF
玛雅、阿兹特克历法与世界末日神话 被引量:4
16
作者 白瑞斯 王霄冰 《民间文化论坛》 2012年第4期5-12,共8页
在15、16世纪欧洲人占领美洲之前,中美洲的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拥有着关于世界和神灵起源的历时性神话,以及关于自身部落历史与未来的特殊想象。墨西哥南部和危地马拉的玛雅人历法将时间划分为几个纪元,每一纪有5000多年。他们相信自己... 在15、16世纪欧洲人占领美洲之前,中美洲的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拥有着关于世界和神灵起源的历时性神话,以及关于自身部落历史与未来的特殊想象。墨西哥南部和危地马拉的玛雅人历法将时间划分为几个纪元,每一纪有5000多年。他们相信自己生活在第二纪,且其中三分之二的时间业已消失。这一信息仅见于极少的文字文献。证据相对较多的是墨西哥中部阿兹特克人的历法和神话。他们相信自己生活在第五 "宙",它将结束于地震之灾,并为以往的四个 "宙"各设想出了一个灾难性的结局:洪水、火-雨 (火山爆发)、风暴和凶残的猛兽 (美洲豹)。灾难灭绝了地球上的所有生命,过后世界和人类都要被重新创造。从科学角度来看,近年来有人根据古代中美洲历法和神话预言2012年12月 (西历)将发生一场导致人类覆灭的世界性大灾难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雅 阿兹特克 世界末日 神话 历法
下载PDF
“世界末日”的媒介镜像及原型阐释
17
作者 张进平 郑军 《电影评介》 2010年第3期50-51,共2页
影视作品中的世界末日的原型源于社会心理和历史文化之中,将影视文化与生活联系起来,并体现出影视作为大众媒介的巨大影响力。于是,原型意象就从原始经验和神话中走出来,成为影视作品中的某种象征、隐喻。
关键词 世界末日 媒介镜像 原型 技术理性 生存
下载PDF
玛雅天文学和2012世界末日 被引量:1
18
作者 Michael H.SOFFEL 李亮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49-255,共7页
随着2012年的来临,我们需要为世界末日担忧吗?在简单介绍玛雅天文学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玛雅历法,揭示玛雅历法与世界末日之间的关系。作者相信2012年12月21日不会是世界末日,只是玛雅历法的一个新的开始。
关键词 世界末日 玛雅天文学 玛雅历法 2012
下载PDF
异型人异型生物或世界末日并非空穴来风——环境急剧恶化对人类影响的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学平 《中国经贸》 2012年第4期92-94,共3页
如果中国经济、中华民族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真正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要从源头抓起核心要适度抑制以自然资源为原料的产品的过度消费进而适度地利用资源,建立节约型社会;重点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有损环境和人的... 如果中国经济、中华民族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真正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要从源头抓起核心要适度抑制以自然资源为原料的产品的过度消费进而适度地利用资源,建立节约型社会;重点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有损环境和人的健康的产业无论利益多大都要严格控制;关键是加强法制,重塑道德;实现发展、治理同步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生态环境 空穴来风 世界末日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人类 恶化 生物 自然资源
下载PDF
一个自由而孤独的灵魂——试析拉戛尔斯的《恰逢世界末日》中的“浪子”形象
20
作者 龙佳 《文教资料》 2012年第2期22-24,共3页
本文从人物形象和剧作方式入手,对拉戛尔斯的代表剧作《恰逢世界末日》中的人物路易进行了分析,指出拉戛尔斯开拓创新,用场景技巧、闪回、多声部合唱、双重叙述等手法颠覆了《圣经》故事中的"浪子"形象,塑造了一个追求个性与自由的孤... 本文从人物形象和剧作方式入手,对拉戛尔斯的代表剧作《恰逢世界末日》中的人物路易进行了分析,指出拉戛尔斯开拓创新,用场景技巧、闪回、多声部合唱、双重叙述等手法颠覆了《圣经》故事中的"浪子"形象,塑造了一个追求个性与自由的孤独游子,揭示了当代社会人本体的生存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让-吕克·拉戛尔斯 戏剧《恰逢世界末日 “浪子”形象 自由 孤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