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5篇文章
< 1 2 1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矩阵特征分解的中原经济区高铁发展分析
1
作者 张海军 李丹 +1 位作者 代莎 蒋国富 《地理空间信息》 2024年第8期7-11,67,共6页
针对基于位置的空间可达性研究中位置空间成本矩阵存在缺值导致可达性指标无法计算的问题,提出以矩阵特征分解作为替代方法。基于12306网站和网络地图在线服务取得旅行时间成本矩阵并转换为空间权重矩阵,以矩阵特征分解得到的优势度指... 针对基于位置的空间可达性研究中位置空间成本矩阵存在缺值导致可达性指标无法计算的问题,提出以矩阵特征分解作为替代方法。基于12306网站和网络地图在线服务取得旅行时间成本矩阵并转换为空间权重矩阵,以矩阵特征分解得到的优势度指数作为基本评价指标对中原经济区2017—2021年间的高铁发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矩阵特征分解法是评价部分矩阵元素缺值时空间可达性评价的一种有效替代方法, 2021年中原经济区高铁发展空间集聚水平比2017年略下降,南北向和东西向“十”字交叉格局有弱化趋势,同时高铁发展没有显著的空间不均衡现象,但某些高铁发展水平较低,且在研究时段内受益较少的地级市单元在今后的高铁规划中应给予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特征分解 空间权重矩阵 空间可达性 空间公平 中原经济区
下载PDF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演变模式与驱动机制研究——以中原经济区为例
2
作者 曹玉平 侯迎信 牛梦嘉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16,共12页
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故探讨其演变模式和驱动机制意义重大。以中原经济区为例,首先利用调整地理集中指数、Gini系数、Theil指数等8种统计方法,量化识别了其在区域协调发展上的时序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中原经济... 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故探讨其演变模式和驱动机制意义重大。以中原经济区为例,首先利用调整地理集中指数、Gini系数、Theil指数等8种统计方法,量化识别了其在区域协调发展上的时序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中原经济区在2000—2017年依次经历了集聚不平衡发展、分散平衡发展和集聚平衡发展三个演变阶段。随后,基于空间经济集聚和区际平衡发展两大维度,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抽象为四种演变模式,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探讨效率和公平问题提供了一个空间经济学分析框架,理论分析了空间中性政策与空间干预政策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差异化影响机制。最后,深入探讨了如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兼顾空间效率和区际公平问题,从而为新时代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中原经济区 空间效率 区际公平 空间发展政策
下载PDF
河南文创产品的开发研究——以提升中原经济区文化软实力为背景
3
作者 赵慧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3期122-125,135,共5页
中原经济区建设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是河南省在新时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河南文创产品是提升中原经济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当前,河南文创产品的开发与利用工作仍存在较多问题。该文以提升中原经济区文化软实力为背景... 中原经济区建设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是河南省在新时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河南文创产品是提升中原经济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当前,河南文创产品的开发与利用工作仍存在较多问题。该文以提升中原经济区文化软实力为背景,探寻河南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路径,分析河南文创产品现状,深度挖掘文化内涵,认真研究和思考提升当前河南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从产品定位、产品设计、发展策略三方面进行文创产品的开发研究,进而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好地发展和传承河南文化,从而实现中原经济区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的同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文化 软实力 河南 文创产品 开发研究
下载PDF
高速铁路对中原经济区经济联系强度影响的时空变化分析
4
作者 侯文星 许宁 +1 位作者 李学鑫 郭志富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58-63,共6页
基于中原经济区2015年和2020年的交通、人口及经济数据,运用GIS网络分析与引力模型,探讨了高速铁路的开通对中原经济区城市对内可达性、经济联系强度和对外联系总量的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高速铁路强化了城市对内可达性,... 基于中原经济区2015年和2020年的交通、人口及经济数据,运用GIS网络分析与引力模型,探讨了高速铁路的开通对中原经济区城市对内可达性、经济联系强度和对外联系总量的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高速铁路强化了城市对内可达性,中原经济区整体呈现以郑州为核心、向外逐渐扩散的中心-外围模式;中原经济区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呈现明显的核心带动、轴带发展的指向性特征.其中,中心的郑州及其周边新乡、许昌、洛阳等城市,形成了节点提升的经济联系格局.外围的东北、东南和西北部地区经济联系仍较低;所有城市对外经济联系总量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其中高速铁路沿线城市增长最为显著,呈现明显的“廊道效应”,改善了城市经济联系中心度两极分化现象.研究结果以期为中原经济区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和完善经济发展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经济联系强度 网络分析 时空变化 中原经济区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中原经济区研究热点与可视化分析
5
作者 刘雪蕾 陈国生 +1 位作者 陈政 刘真真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5-32,共8页
随着2011年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一些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使用CiteSpace Ⅴ可视化分析软件,对中原经济区研究的现状和热点进行分析。文章主要基于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对中原经济区研究的时间、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 随着2011年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一些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使用CiteSpace Ⅴ可视化分析软件,对中原经济区研究的现状和热点进行分析。文章主要基于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对中原经济区研究的时间、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三化”协调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而研究机构之间合作较少,且主要集中在河南省。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深化不同地域、学者之间的合作,同时不断改进研究内容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研究热点 CITESPACE
下载PDF
推动中原经济区成为新发展格局核心支撑区的对策建议 被引量:1
6
作者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课题组 耿德建 +4 位作者 夏巍巍 黑茜 郑广建 刘攀 吕少辉 《农村农业农民》 2023年第11期5-9,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率先探索有利于促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2022年9月,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调研时指出:“让航空港区优势更优、优势长优,打造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圈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率先探索有利于促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2022年9月,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调研时指出:“让航空港区优势更优、优势长优,打造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圈核心增长极。”中原经济区作为我国发展大格局中的表现形态,2012年11月国家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但随着由设立经济区到发展城市群再到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转变,中原经济区逐步淡出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航空港区 核心增长极 对策建议 都市圈 核心支撑 城市群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 发展新契机
7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农村农业农民》 2023年第11期4-4,共1页
随着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中原经济区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和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中原经济区具有大经济体量、大交通枢纽、大消费市场、大产业规模和多平台叠加等典型特征,与构建... 随着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中原经济区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和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中原经济区具有大经济体量、大交通枢纽、大消费市场、大产业规模和多平台叠加等典型特征,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具有高度契合性,具备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条件。应选择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包围中心的双向推进发展路径,在创新驱动、城镇化、制造业协同发展、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等方面重点突破、精准发力,推动中原经济区成为新发展格局核心支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区域协调发展 市场化程度 发展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 协同发展 战略支点 交通枢纽
下载PDF
谋划中原经济区
8
作者 喻新安 《中国经济报告》 2017年第11期103-105,共3页
应充分利用交通枢纽、人口和市场、资源、文化等方面的优势,破解经济结构不优、人均发展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生态环境压力大等方面的问题,推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原经济区最早由河南省于2009年谋划,后在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 应充分利用交通枢纽、人口和市场、资源、文化等方面的优势,破解经济结构不优、人均发展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生态环境压力大等方面的问题,推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原经济区最早由河南省于2009年谋划,后在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被写入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2011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2012年11月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式开始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城镇化率 地区生产总值 先行先试 中原城市群 结构性改革 中原经济区建设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范围界定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安春华 乔旭宁 +3 位作者 赵永江 陈盼盼 冯德显 王海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8-144,共7页
建设中原经济区,促进中原崛起,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是落实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实践。依据中原城市群综合影响力、中心城市综合影响力,通过中心城市的选取、... 建设中原经济区,促进中原崛起,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是落实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实践。依据中原城市群综合影响力、中心城市综合影响力,通过中心城市的选取、指标体系的构建,利用断裂点理论和Arcgis空间运算的方法界定中原经济区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中原城市群 中心城市 综合影响力 ARCGIS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以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为例 被引量:71
10
作者 闫翠丽 梁留科 +1 位作者 刘晓静 王文静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3-67,共5页
按照系统性、层次性、可操作性等原则,从城市旅游现状竞争力、旅游潜力、旅游环境支持3个方面构建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模型。以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19.0中的因子分析法定量评价城市旅游竞争力。依据城市旅游竞... 按照系统性、层次性、可操作性等原则,从城市旅游现状竞争力、旅游潜力、旅游环境支持3个方面构建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模型。以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19.0中的因子分析法定量评价城市旅游竞争力。依据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将中原经济区30个城市划分为强旅游竞争力城市、较强旅游竞争力城市、较弱旅游竞争力城市、弱旅游竞争力城市4个等级,对不同等级的旅游竞争力城市提出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旅游竞争力 因子分析 中原经济区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内在机理与定量分析 被引量:62
11
作者 丁志伟 张改素 王发曾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2-409,共8页
基于城市-区域系统模型,从"三化"的内在机理出发,提出了"三化"协调发展的"三位一体"社会工程系统模式。结合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国家战略要求,分析了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并通过整体协调评价、城镇化与... 基于城市-区域系统模型,从"三化"的内在机理出发,提出了"三化"协调发展的"三位一体"社会工程系统模式。结合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国家战略要求,分析了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并通过整体协调评价、城镇化与工业化、产业结构三者对比模式、城乡协调度3个方面对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在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工业化水平提升的空间不足。②城镇化水平仍严重滞后于同期的工业化水平和产业结构比重。③城乡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01~2004年间与河南省的城乡协调发展差距较大,到2005年之后城乡协调发展水平才持续平稳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三化协调发展 城市-区域系统模型 中原经济区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公民意识构建研究
12
作者 岳凯敏 《黑龙江史志》 2013年第13期296-,298,共2页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公民意识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四种人""、三平"精神,是中原经济区公民意识的应有之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给中原经济区公民意识的培育带来双重影响,现代公民意识尚未真正确...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公民意识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四种人""、三平"精神,是中原经济区公民意识的应有之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给中原经济区公民意识的培育带来双重影响,现代公民意识尚未真正确立。今后一个时期,应从大力发展中原经济、夯实民众民主意识、建设新型法治中原、开展多渠道教育等途径进一步构建中原经济区公民意识,为实现中原崛起的宏伟目标和蓝图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中原经济区建设 公民意识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赵文亮 丁志伟 +1 位作者 张改素 朱连奇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8-676,共9页
在分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耦合关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时序特征方面,1995年以来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呈稳步上升状... 在分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耦合关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时序特征方面,1995年以来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呈稳步上升状态,作用强度处于中度耦合的中等水平.1995年以来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系统有序度参量有了较大幅度提高,而环境有序度参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经济、社会系统有序度的提升对资源环境系统有所损害甚至牺牲.1995年以来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度从0.351 3升至0.434 9,耦合作用一直处在颉颃阶段.2空间分异方面,耦合协调度水平与综合协调度指数的空间分异类似,形成西北—东南的分布格局.耦合度与综合协调指数、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异差异较大,个别等级呈倒置状态.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的主导作用因素依然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环境差异虽然对耦合度有影响但对整体耦合协调度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RE系统 耦合协调 时空分异 中原经济区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路径及关键问题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吴一平 陈素云 孙德中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4528-4533,共6页
【目的】探寻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路径,研究该路径中的关键问题。【方法】运用灰色系统GM(1,N)模型,分析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驱动因素和影响因素。【结果】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驱动指数为负值,城镇化驱动指数最低,工业化驱动指数最... 【目的】探寻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路径,研究该路径中的关键问题。【方法】运用灰色系统GM(1,N)模型,分析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驱动因素和影响因素。【结果】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驱动指数为负值,城镇化驱动指数最低,工业化驱动指数最高。【结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路径应以城镇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并同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在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过程中应加强城镇化与产业集聚协同;保持适当的土地流转速度,合理分配收益;循序渐进城镇化,保障农户权益;整合各类资金,破解资金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化协调 城乡统筹 增长极 土地流转 中原经济区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城市间相互作用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被引量:42
15
作者 刘静玉 杨虎乐 +1 位作者 宋琼 范晓霞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60-1068,共9页
将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市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由"线"→"点"→"面"的分析思路,运用引力模型、潜能模型与潜能得分模型、经济隶属度模型等各种模型,定量分析1990~2010年间中原经济区城市间相互作用时空格局的演变过程与特征。结果... 将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市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由"线"→"点"→"面"的分析思路,运用引力模型、潜能模型与潜能得分模型、经济隶属度模型等各种模型,定量分析1990~2010年间中原经济区城市间相互作用时空格局的演变过程与特征。结果表明: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的时空差异明显。"线"层次上,城市间的引力和城市联结线数目的增多,逐渐形成辐射网络,引力和联结线数目的变化存在时空差异性。"点"层次上,通过"线-点"叠加分析,城市最大联结线数目增多和城市潜能等级提升的时空差异性明显。而且1990~2010年间各个城市潜能等级跃迁的时空差异明显。"面"层次上,近20多年来,区域中心城市没有变化,但4个中心城市的腹地变化明显,核心组团——郑州组团1990~2000年北扩,2000~2010年东扩;1990~2010年,潜能高值区域的空间收缩也表现出阶段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间相互作用 城市潜能 中原经济区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陈太政 陈准 +1 位作者 王吉祥 李锋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6-290,共5页
中原地区作为华夏文明的摇篮,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长期以来,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挖掘缺乏深度,文化表达技术手段落后,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并未得到充分释放.中原经济区的文化战略定位和旅游发展目标,为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带来契... 中原地区作为华夏文明的摇篮,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长期以来,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挖掘缺乏深度,文化表达技术手段落后,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并未得到充分释放.中原经济区的文化战略定位和旅游发展目标,为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带来契机.中原经济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将在保护文化、传承文明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但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着制度障碍、科技创新障碍和能力障碍等问题.为促进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从放松产业管制、借力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和推进大型文旅集团建设等几个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产业融合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城市资源环境绩效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 被引量:7
17
作者 许亚宣 赵玉婷 +4 位作者 李小敏 于华通 李娟 邹广迅 赵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25-935,共11页
为了识别城市或"相似群体"最重要的资源环境"短板"问题,以中原经济区31个城市为研究区域,选择水土资源、能源、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水平等4个方面共计33项指标,利用层次分析修正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正向指... 为了识别城市或"相似群体"最重要的资源环境"短板"问题,以中原经济区31个城市为研究区域,选择水土资源、能源、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水平等4个方面共计33项指标,利用层次分析修正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正向指标极大化、负向指标极小化、适中指标平均化的标准化方法对研究区域内各市资源环境绩效进行测算.研究表明:1从资源环境绩效角度来看,中原经济区城市可分为"双高"超载型、农业型、"双低"超载型、资源型四大类.2占中原经济区城市总数2/5的资源型城市,由于过度强调资源产出、忽视环境保护而成为经济区环境问题高发、资源环境矛盾较为突出的集中区域.3在对4个Ⅰ级指标(资源利用效率、能源利用效率、环境质量指数、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水平)设定均衡权重情况下,15个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居末位,10个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居末位,表明中原经济区提高资源环境绩效应率先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领域实现突破.所构建的资源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仍有待进一步优化,今后应加大对可再生资源能源利用、农村生态环境特别是农村土地重金属及有机物污染等问题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绩效 经济发展水平 中原经济区 城市发展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原经济区流域水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14
18
作者 赵义 曹娜 +1 位作者 王园园 孙文超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36-944,共9页
为了在水资源与水环境双重制约下制订人水和谐发展的政策提供决策支持,以我国中原经济区这一重点开发区域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以水系统自然条件、水系统服务功能及人类活动影响三要素(共计20项指标)为基础的流域水系统健康评价... 为了在水资源与水环境双重制约下制订人水和谐发展的政策提供决策支持,以我国中原经济区这一重点开发区域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以水系统自然条件、水系统服务功能及人类活动影响三要素(共计20项指标)为基础的流域水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并以2011年作为评价年,将中原经济区的水资源二级区作为基本流域单元对水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原经济区9个水资源二级区中,除了淮河上游水资源二级区(3.20分,完全健康状态为5.00分)为基本健康状态、汉江水资源二级区(2.77分)和三门峡至花园口水资源二级区(2.18分)为亚健康状态以外,其余水资源二级区(0.55-1.77分)均为不健康及极不健康状态.分析显示,人类活动影响是影响中原经济区内各流域水系统健康状况的主要原因,人口众多、工农业开发活动强度大使得其对水资源需求巨大.部分水资源二级区对地下水资源依赖程度较高,造成不同程度的地下水超采现象.伴随着高强度水资源利用的是水污染物的高强度排放,部分河流水污染状况严重,甚至在局部地区造成了地下水污染.这种不健康的状态在中原经济区内由南向北随着水系统自然条件和水系统服务功能的降低呈加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水资源二级区 层次分析法 流域水系统健康评价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13
19
作者 郑敬刚 许淑娜 +1 位作者 喻铮铮 吴国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3-277,282,共6页
采用熵权赋权法构建了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了2002—2011年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结果表明,2004年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增加到最大值0.675 5,土地安全等级为"Ⅱ&qu... 采用熵权赋权法构建了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了2002—2011年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结果表明,2004年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增加到最大值0.675 5,土地安全等级为"Ⅱ"级,较安全,2011年土地安全指数下降到0.310 6,土地安全等级退化为"Ⅳ"级,较不安全。2002—2011年,郑州市、许昌市和焦作市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呈"单峰"型,开封市和新乡市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呈"双峰"型,洛阳市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呈"U"型。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空间变化呈现出"以郑州为中心,南北恶化、东西好转"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土地资源 生态安全 空间变化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干线公路路网通达性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申怀飞 沈宁娟 +2 位作者 林英豪 田庆久 刘琴琴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1,35,共6页
利用GIS空间分析工具,选取最短时间矩阵、最短路径矩阵、路网密度及通达性系数等指标,对中原经济区干线公路路网通达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原经济区公路总长度和高速公路长度逐年快速增加,国道和高速公路分别呈现出"四横五纵&qu... 利用GIS空间分析工具,选取最短时间矩阵、最短路径矩阵、路网密度及通达性系数等指标,对中原经济区干线公路路网通达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原经济区公路总长度和高速公路长度逐年快速增加,国道和高速公路分别呈现出"四横五纵"和"米"字型布网。郑州、开封、许昌和新乡因优越的干线公路基础条件和中心地理位置,位居公路路网总距离和总时间排名的前列;运城市、蚌埠市和晋城市则因边缘效应而排名相对靠后。郑州和洛阳的交通中心地位明显,特别是郑州的中心地位更加突出,但以二者为中心交通运输最短时间分布状况欠佳,2 h圈内的城市数量较少。研究区总路网密度较高,区域内路网总容量较大,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较强。高密度路网主要分布在中东部,低密度则分布在北部、西部和南部。高通达性城市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和河南省,低通达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山西省、安徽省及河南省部分省辖市,郑州市干线公路通达性最好,蚌埠市最差。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及交通建设资金投入是影响公路路网通达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通达性 最短路径模型 干线公路 中原经济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