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挑战世界头号强国的中国潜力
1
作者 刘祖川 《中国市场》 2011年第26期109-113,共5页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能否再上一层楼,晋升为世界强国?通过"世界经济大国与世界强国关系表"这一简便分析工具,可以预测世界各国的强国潜力及其排名,并在探寻中国强国之路的过程中,导出重大结论——引领中国世界头号强国...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能否再上一层楼,晋升为世界强国?通过"世界经济大国与世界强国关系表"这一简便分析工具,可以预测世界各国的强国潜力及其排名,并在探寻中国强国之路的过程中,导出重大结论——引领中国世界头号强国崛起的重大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强国 中国潜力 重大创新 水路大通道
下载PDF
结构红利和改革红利: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探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魏杰 汪浩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33,共6页
结构红利和改革红利的充分释放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保证,目前的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是由于这两个红利的不充分释放导致的。我国正处于新旧更替的交界点处,一方面新的结构和制度红利并未完全释放;另一方面旧的制度和人口红利已经渐渐消... 结构红利和改革红利的充分释放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保证,目前的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是由于这两个红利的不充分释放导致的。我国正处于新旧更替的交界点处,一方面新的结构和制度红利并未完全释放;另一方面旧的制度和人口红利已经渐渐消失,从而导致经济增长率下滑。一旦越过这个交界点,中国将进入经济发展新时期,即实现"质"的飞跃。当前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具有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驱动经济发展的作用。结构调整包括由市场和政府引致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通过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式驱动经济发展;改革包括制度的废除和建立,并主要通过降低交易成本驱动经济发展。如果结构红利和改革红利能够充分释放,中国经济的运行效率和质量将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发展,这就是中国经济的潜力所在。对此,应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保证经济平稳过渡到新的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结构红利 改革红利
下载PDF
各国水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和中国的贸易潜力 被引量:4
3
作者 叶刘刚 尹萌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4-18,共5页
运用扩展的三维引力模型考察了1990–2009年间122个国家的双边水产品贸易情况,对影响各国水产品贸易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水产品出口和进口贸易潜力进行了测算,发现中国水产品贸易总体上表现为"贸易饱和&qu... 运用扩展的三维引力模型考察了1990–2009年间122个国家的双边水产品贸易情况,对影响各国水产品贸易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水产品出口和进口贸易潜力进行了测算,发现中国水产品贸易总体上表现为"贸易饱和",但对印度等市场存在"贸易不足"。最后就如何提升一国的潜在贸易量给出了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力模型 水产品贸易 中国的贸易潜力 出口国效应
下载PDF
中国经济的八大增长潜力 被引量:4
4
作者 程承坪 张蒂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5年第7期38-43,共6页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在放缓,国内外存在不同的解读声音。事实上,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存在巨大的增长潜力,至少表现在八个方面:城镇化的巨大经济拉动效应、与民生改善相关的公共消费型基础建设投资具有广阔的空间、环保产业发展...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在放缓,国内外存在不同的解读声音。事实上,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存在巨大的增长潜力,至少表现在八个方面:城镇化的巨大经济拉动效应、与民生改善相关的公共消费型基础建设投资具有广阔的空间、环保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中国并存巨大的"后发优势"与"先发优势"、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对外投资空间巨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将释放巨大的农业生产潜力。另外,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科教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区域经济体制改革,以及政府简政放权和法治化运作等,都将释放出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城镇化 对内对外投资 环保产业 消费市场
下载PDF
中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集成数据库模型 被引量:15
5
作者 左群超 叶亚琴 +5 位作者 文辉 宋越 葛佐 王英超 左泽均 杨东来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68-1981,共14页
中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专项研究范围涵盖成矿地质背景、成矿规律、矿产预测、重力、磁测、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等专业领域,已形成了海量成果,数据量达TB级。研制与实现中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集成数据库模型,用于集成和管理这个国家基础... 中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专项研究范围涵盖成矿地质背景、成矿规律、矿产预测、重力、磁测、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等专业领域,已形成了海量成果,数据量达TB级。研制与实现中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集成数据库模型,用于集成和管理这个国家基础性数据资源,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是构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技术平台的基础工作,用以整合基础数据与高层应用、贯通省级-大区-全国层次以及支撑不同尺度规模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常态化工作。对开展国家基础性数据资源建设有指导作用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数据模型 数据库模型 数据集成 集成数据库模型 UML图
下载PDF
“留学中国展”,引发“中国潜力”
6
作者 徐妍 《神州学人》 2003年第3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留学中国展" "中国潜力" 韩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教育国际交流
原文传递
基于贸易效率视角的中国与东盟贸易潜力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何欢 蓝珊珊 陈国辉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5期122-128,共7页
在美国奉行贸易保护主义打压中国、推进"印太战略"深化地缘政治影响力的背景下,进一步挖掘中国与东盟贸易潜力有助于加强经贸交流,重塑中国在亚太地区话语权。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贸易效率在不同国家... 在美国奉行贸易保护主义打压中国、推进"印太战略"深化地缘政治影响力的背景下,进一步挖掘中国与东盟贸易潜力有助于加强经贸交流,重塑中国在亚太地区话语权。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贸易效率在不同国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且存在较大潜力有待挖掘。研究发现,经济规模和共同语言与贸易效率显著正相关,地理距离与贸易效率显著负相关,产权保护指数、税负指数、货币自由度和金融自由度在贸易效率提升方面作用明显,而政府支出和投资自由度限制了贸易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效率 中国—东盟贸易潜力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对中国贸易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国余 《现代营销(下)》 2019年第6期9-10,共2页
在我们国家提出的这个计划中,实现便利化对于贸易方面可以促进这些国家的发展和中国的经济进步。现在经济全球化,各个国家的经济紧密相连,'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必将会增加各国之间的联系,把产品引进自己国家的时间缩短,并把自... 在我们国家提出的这个计划中,实现便利化对于贸易方面可以促进这些国家的发展和中国的经济进步。现在经济全球化,各个国家的经济紧密相连,'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必将会增加各国之间的联系,把产品引进自己国家的时间缩短,并把自己国家导出产品的时间缩短,能够加快各个国家间的联系。我们都知道,在新的世界经济中,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却还有很多潜力没有激发出来,在这个伟大的计划实施中,把经过的国家自由化对于贸易,会将中国的潜力不断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贸易潜力 贸易便利 沿线国家
下载PDF
金融发展提升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政策研究
9
作者 徐徕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2,共4页
次贷危机后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增速放缓,金融发展逐渐脱实向虚。在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潜力之间的循环作用机制,并归纳金融脱实向虚的原因基础上,提出金融发挥经济增长效应关键在于金融资源被配置于高生产效率领域。继而从提升金融服... 次贷危机后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增速放缓,金融发展逐渐脱实向虚。在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潜力之间的循环作用机制,并归纳金融脱实向虚的原因基础上,提出金融发挥经济增长效应关键在于金融资源被配置于高生产效率领域。继而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和构建包含金融稳定目标的宏观政策框架两个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金融发展
下载PDF
浅析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10
作者 叶微 《消费导刊》 2009年第4期63-63,共1页
本文探讨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因互及未来趋势预测,包括通货紧缩,经济结构,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体制,经济全球化与多极化等问题。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经济结构调整 人口老龄化 通货紧缩 多极化 调整优化 第三产业 经济持续 改革开放以来
下载PDF
“我要印”荣获2007年互联网最具潜力项目奖
11
《今日印刷》 2008年第1期94-94,共1页
2007年12月2日,“2007年中国互联网年会”在北京万达索菲特大饭店召开。会上评选出了2007年中国互联网创新人物奖、2007年中国互联网最具价值项目奖、2007年中国互联网最具潜力项目奖等奖项。上线至今仅5个月的“我要印”获选2007年中... 2007年12月2日,“2007年中国互联网年会”在北京万达索菲特大饭店召开。会上评选出了2007年中国互联网创新人物奖、2007年中国互联网最具价值项目奖、2007年中国互联网最具潜力项目奖等奖项。上线至今仅5个月的“我要印”获选2007年中国互联网最具潜力项目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要印” 2007年 中国互联网最具潜力项目奖 印刷行业网站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几何
12
作者 季天明(综合整理) 《风流一代》 2024年第30期30-31,共2页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告别高增长时代,逐渐进入增长达峰、债务达峰、人口达峰、房地产达峰、国际贸易条件及技术转移红利达峰后的各种因素叠加的特殊周期,总量问题与结构性问题交织,短期矛盾与长期矛盾纠缠。不过从微观上来看,即使身处低...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告别高增长时代,逐渐进入增长达峰、债务达峰、人口达峰、房地产达峰、国际贸易条件及技术转移红利达峰后的各种因素叠加的特殊周期,总量问题与结构性问题交织,短期矛盾与长期矛盾纠缠。不过从微观上来看,即使身处低增长时期,机会依旧在。未来向何处去?未来的机会在哪里?针对上述问题,相关专家学者各抒已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抒已见 结构性问题 房地产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国际贸易条件 债务
原文传递
如何看实际增长与潜在增速“落差”
13
作者 祝伟 《内蒙古统计》 2024年第1期58-58,共1页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林毅夫等经济界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达了对中国经济潜在增速的乐观预期。中国经济潜在增速如何,近年来备受国内外舆论关注。国家统计局此前表示,对于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很多机构和学者都进行了测算,结果有...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林毅夫等经济界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达了对中国经济潜在增速的乐观预期。中国经济潜在增速如何,近年来备受国内外舆论关注。国家统计局此前表示,对于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很多机构和学者都进行了测算,结果有一定差异。多数结论认为,现阶段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大约在5.5%至6.5%之间,从全球范围来看仍处于中高水平,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仍然较大。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5.2%,今年预期目标为5%左右。那么,该如何看实际增长与潜在增速的落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界人士 潜在增速 国家统计局 林毅夫 经济潜在增长率 乐观预期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几何?
14
作者 新华社记者 陈炜伟 +3 位作者 严赋憬 谢希瑶 段续 岳德亮 《瞭望》 2024年第12期24-25,共2页
全国两会时间,中国经济备受关注。去年,中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但一些外媒鼓噪中国经济潜力“见顶”增长“达到顶峰”的杂音不断。中国经济真的见顶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亮出新一年预期目标,和去年... 全国两会时间,中国经济备受关注。去年,中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但一些外媒鼓噪中国经济潜力“见顶”增长“达到顶峰”的杂音不断。中国经济真的见顶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亮出新一年预期目标,和去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相同,恰是对“见顶论”的有力回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速 政府工作报告 经济潜力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全国两会 预期目标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几何?
15
《企业观察家》 2024年第3期56-59,共4页
全国两会时间,中国经济备受关注。去年,中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但一些外媒鼓噪中国经济潜力“见顶”、增长“达到顶峰”的杂音不断。中国经济真的见顶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亮出新一年预期目标,和去... 全国两会时间,中国经济备受关注。去年,中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但一些外媒鼓噪中国经济潜力“见顶”、增长“达到顶峰”的杂音不断。中国经济真的见顶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亮出新一年预期目标,和去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相同,恰是对“见顶论”的有力回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速 政府工作报告 经济潜力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全国两会 预期目标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分析与预测:2008~2020年 被引量:43
16
作者 张延群 娄峰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7-145,共9页
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Solow增长模型实证分析1970~2007年全要素劳动生产率、资本和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对未来影响经济增长各个因素的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进行了分段预测和情景分析。按... 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Solow增长模型实证分析1970~2007年全要素劳动生产率、资本和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对未来影响经济增长各个因素的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进行了分段预测和情景分析。按照我们的判断,在未来直到2020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会明显低于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平均增长速度,而且会出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在比较乐观的假设基础上,2008~2020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8%,在较差的情况下,只能达到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ow增长模型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预测
原文传递
Male mate choice in Tibetan macaques Macaca thibetana at Mt.Huangshan,China 被引量:3
17
作者 Min ZHANG Jinhua LI +2 位作者 Yong ZHU Xi WANG Su WANG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3-221,共9页
Though females are generally more selective in mate choice, males may also benefit from mate choice if male reproductive success is limited by factors other than simply the number of female mates, and if females diffe... Though females are generally more selective in mate choice, males may also benefit from mate choice if male reproductive success is limited by factors other than simply the number of female mates, and if females differ in short-term reproductive potential. We studied male mate choice in a free-ranging troop of Tibetan macaques Macaca thibetana at Mt. Huangshan, China, from August 2007 to April 2008. We employed focal animal sampling and all occurrence sampling to record sexual related behaviors. Eight adult female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female quality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 females' age, rank and parity. Using male mating effort as a proxy for male mate choice, we found that males do distinguish female quality and show time-variant mating strategies. Specifically, females with dominant rank, high fecundity, and middle age attracted significantly more male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female short-term reproductive potential appears to be an important variable in determining male mating effort. Male Tibetan macaques do exercise mate choice for higher quality females as well as reduce useless reproductive cost,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direct benefits theory of mate cho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macaques Macaca thibetana Direct benefits theory Male mate choice Reproductive potential Reproductive success
下载PDF
Analysis of Global CCS Technology,Regulations and Its Potential for Emission Reduction with Focus on China 被引量:1
18
作者 Ying Fan Lei Zhu Xiaobing Zhang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SCIE 2011年第2期57-66,共10页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 technology, the progress in CCS demonstration projects, and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related to CCS. Barriers and limitations for the larg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 technology, the progress in CCS demonstration projects, and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related to CCS. Barriers and limitations for the large-scale deployment of CCS are discussed. CCS and different technological solutions for emission reduction (e.g.,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renewable energy) are compared.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China should carefully evaluate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CCS deployment and needs to enhance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put in CCS in order to master core technologies of CCS systems. Furthermore, CCS incentives should depend on actual CCS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China may need to focus on retrofitting existing thermal power plants with CCS technology, so CCS can be promoted for future large-scale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 technology climate change emission reduction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下载PDF
PERSPECTIVE OF COAL DEVELOPMENT OF CHINA IN THE EARLY 2000'S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玉浚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1996年第1期1-8,共8页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es on Co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China (1991 ~ 2020),the production scale of coal in China will increase to 2100 Mt in the year 2020 and the district layout of coal development and product...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es on Co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China (1991 ~ 2020),the production scale of coal in China will increase to 2100 Mt in the year 2020 and the district layout of coal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will be diverted from the east to the central-west step by step. In addit1on, the multi-ply runnning struc ture-mines of the nation,the local and the village and town combined with produc tion scales of the large, the middle,and the small-will be kept. However,the tech nique of mining will be improved grea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下载PDF
Effect of Cropland Occupation and Supplement on Light-temperatur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08 被引量:7
20
作者 YANG Xiaohuan CHENG Chuanzhou LI Yuejiao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0年第6期536-544,共9页
There are more people but less land in China,so food safety has always been a most important issue government concerned.With continuous population increase,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cropland occu... There are more people but less land in China,so food safety has always been a most important issue government concerned.With continuous population increase,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cropland occupation and supplement are unavoidable.It not only leads to the variation of cropland area,but also makes the light-temperatur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per unit area different due to regional climate differentiation,therefore impacts the total potential productivity and food output eventually.So,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climat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occupation and supplement cropland areas and to study its impact on total potential productivity,which is significant to reasonably develop natural resources and instruct agricultural arrangement.This study firstly discussed the vari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occupation and supplement croplands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08,then analyzed the climat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occupation and supplement cropland areas and its effect on light-temperature potential productivity.The results demonstrate:1) From 2000 to 2008,the cropland variation presented occupation in the south and supplement in the north,but overall decreased.Supplement cropland was mainly from ecological reclamation(77.78%) and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Northeast China and Northwest China with poor climatic and natural conditions.Occupation cropland was mainly used for construction(52.88%)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44.78%) purposes,and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Huang-Huai-Hai Plain,and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Yangtze) River with better climatic and natural conditions.2) The climate conditions were quite different in supplement and occupation cropland areas.The annual precipitation,annual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nd average annual temperature were lower in the supplement cropland area,and its averag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per unit was only 62% of occupation cropland area,which wa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decrease of total potential productivity.3) Cropland occupation and supplement led to the variation of total potential productivity and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The productivity decreased in the south and increased in the north,but had a net loss of 4.38315×107 t in the whole country.The increase of cropland area was at the cost of reclaiming natural forest and grassland resources,and destroying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while the decrease of cropland area was mainly due to a lot of cropland occupied by urban-rural construction,which threatened the sustainable use of cropland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PLAND cropland occupation cropland supplement climate condition light-temperatur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Chi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