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传释词》“为”字条辨析
1
作者 孙洪伟 《嘉应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2-76,共5页
《经传释词》在虚词研究上的贡献和不足,前人多有论述,但对其中的义项和例句,则缺乏全面详细的辨析。本文选取其中义项较多的“为”字条,对其义项和例句逐一进行检视,观察其例句的分析是否正确,义项的设立是否合理。文章认为“犹用也”... 《经传释词》在虚词研究上的贡献和不足,前人多有论述,但对其中的义项和例句,则缺乏全面详细的辨析。本文选取其中义项较多的“为”字条,对其义项和例句逐一进行检视,观察其例句的分析是否正确,义项的设立是否合理。文章认为“犹用也”“犹使也”“犹则也”“犹与也”“犹有也”五个义项是不能成立的;“犹于也”“犹谓也”“语助也”虽可成立,其中部分例句分析有误。文章还从历时的角度,分析了“犹将也”“犹如也”“语助也”三个义项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传释词》 义项 准系词 语法化
下载PDF
不同应变率加载下硅的高压相变行为
2
作者 陈小辉 柳雷 +4 位作者 张毅 李守瑞 敬秋民 高俊杰 李俊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28,共9页
高压相变是凝聚态物理、地球与行星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加载应变率是相变动力学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动态加载下物质相结构原位诊断技术的不足以及宽广加载应变率下物质高压相变系统实验研究的缺失,难以开展... 高压相变是凝聚态物理、地球与行星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加载应变率是相变动力学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动态加载下物质相结构原位诊断技术的不足以及宽广加载应变率下物质高压相变系统实验研究的缺失,难以开展基于原子尺度物理机制的相变动力学过程建模和数值模拟研究。由于硅的高压相极其丰富,且拥有大量亚稳相,动力学因素在其高压相变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硅是研究高压相变动力学的理想材料,对普适相变动力学过程的理论建模具有重要意义。以硅为例,介绍其在准静态、中等应变率和高应变率加载下的相变行为,探讨加载应变率对其高压相变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率 原位结构探测 相变动力学 高压相
下载PDF
“因为A,反而B”异合句式
3
作者 阮蓓 朱斌 袁陈杰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3,共10页
本文从句式的构成条件、语义关系、句式特点和语用价值等方面对“因为A,反而B”异合句式进行了分析。这一句式通过说话人的主观选择,用跨类关联标记复现的形式把隐含在分句之间的因果和转折两种关系显现出来,反映了说话人在句式选用上... 本文从句式的构成条件、语义关系、句式特点和语用价值等方面对“因为A,反而B”异合句式进行了分析。这一句式通过说话人的主观选择,用跨类关联标记复现的形式把隐含在分句之间的因果和转折两种关系显现出来,反映了说话人在句式选用上的“双视点”。根据A和B之间蕴涵的逻辑语义关系,句式可细分为转折内核句、因果内核句和对比因果句三类,它们的因果推理性与意外性在强弱上呈反对应态势,并各有独特的语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而 异合 双视点
下载PDF
社会组织参与困境儿童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的服务策略研究--以广州市S组织困境儿童服务项目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媛媛 王兴龙 吴君霞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年第2期18-29,共12页
要妥善回应深化改革过程中困境儿童多元化的需求,须从困境儿童社会支持着手,通过发挥社会组织联动多元主体的作用来筑实困境儿童社会支持网络。研究聚焦S组织困境儿童服务实践策略,分析其回应需求的服务过程,旨在为社会组织参与构建困... 要妥善回应深化改革过程中困境儿童多元化的需求,须从困境儿童社会支持着手,通过发挥社会组织联动多元主体的作用来筑实困境儿童社会支持网络。研究聚焦S组织困境儿童服务实践策略,分析其回应需求的服务过程,旨在为社会组织参与构建困境儿童支持网络提供实务参考。研究发现,S组织在开展困境儿童服务时能够充分发挥枢纽平台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儿童主体发展和多元主体参与,但组织存在建设局限性、服务内容与形式创新不足、服务不够规范、机制缺失等方面的问题。推动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于要坚持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拓宽社会参与渠道和门槛,整合跨界创新力量,动员多元主体在困境儿童服务中积极投入服务和资源,强化其社会支持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困境儿童 社会支持 网络
下载PDF
从“既然”“因为”之别看原因小句的意外性分化
5
作者 陈禹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3-265,共13页
“既然”“因为”是学界非常关注的两类原因标记,两者的区别存在主观-客观说、顺应-磋商说、共知-未知说三种观点。通过对比两者不可互换与可以互换的语境,我们发现“既然”“因为”分别与三段论和反事实两种推理模型关系密切。“既然... “既然”“因为”是学界非常关注的两类原因标记,两者的区别存在主观-客观说、顺应-磋商说、共知-未知说三种观点。通过对比两者不可互换与可以互换的语境,我们发现“既然”“因为”分别与三段论和反事实两种推理模型关系密切。“既然”是前摄原因,更强调结论的可靠性,“因为”是回溯原因,侧重于原因的关键性。两类原因小句的对立与统一可以解释为意外性在说话人与听话人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然” “因 原因小句 反意外 听话人
下载PDF
基于TOPSIS和灰色关联投影法的区域碳效率动态综合评价——以泛珠三角为例
6
作者 何燕子 王妍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61-68,共8页
为弥补传统碳效率评价偏向绝对量指标或者少数几个指标的单点式评价的不足,选取相对量指标,从经济、人口、福利多个维度并兼顾地区发展实际与公平原则,构建区域碳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将TOPSIS法与灰色关联投影分析相结合,并利用时间序列... 为弥补传统碳效率评价偏向绝对量指标或者少数几个指标的单点式评价的不足,选取相对量指标,从经济、人口、福利多个维度并兼顾地区发展实际与公平原则,构建区域碳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将TOPSIS法与灰色关联投影分析相结合,并利用时间序列平均算子二次加权以实现对泛珠三角9省(自治区)2011—2020年碳效率的动态综合评价。静态与动态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该区域碳效率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其中海南省碳效率总体水平较高,为0.530;贵州省碳效率相对较低,为0.162;海南省比贵州省高出227%。福建省碳效率呈上升趋势,由2011年的0.327上升至2020年的0.498,增长了52.3%。研究认为,应该制定差异化减排策略、加大技术经费投入、增强社会福利、引进人才以实现低碳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珠三角 碳效率 TOPSIS 灰色关联投影法
下载PDF
也谈“认为”和“以为” 被引量:8
7
作者 许光灿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7-112,共6页
"认为"和"以为"都可以用来陈述观点,"以为"比"认为"多的是说话人的否定态度。"我认为"语法位置灵活,甚至可以删除,"我以为"则没有这些特点。"我认为"有特定的... "认为"和"以为"都可以用来陈述观点,"以为"比"认为"多的是说话人的否定态度。"我认为"语法位置灵活,甚至可以删除,"我以为"则没有这些特点。"我认为"有特定的话语功能,在特定的话语条件下不可删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 “以 “我” 话语条件
下载PDF
论中古选择关联词“为”、“为是”、“是”及其来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开骅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12-116,共5页
“为”、“为是”、“是”为中古时期新生的选择问句关联词,它们的产生与运用显示了汉语选择问句在这一时期有了新的发展。本文描写、分析这几个关联词在中古汉语的使用情况,并探讨了它们的历史来源,勾画出它们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 中古汉语 选择问句 关联词
下载PDF
“R为A所V”的形成和发展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兴才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77-84,共8页
"R为A所V"句式,并非由"为"字被动式演变而来,而是在"A所V(之)R"中,通过对"R"进行"左位移"之后,因"R"与"所V"具有同指关系,便在其间添加系词"为"形成... "R为A所V"句式,并非由"为"字被动式演变而来,而是在"A所V(之)R"中,通过对"R"进行"左位移"之后,因"R"与"所V"具有同指关系,便在其间添加系词"为"形成的。"R为A所V"经过人们重新分析,并受到"为"字被动式的类化,才得以变成表被动的句式。其中的"为"、"所",也随之向着表被动的"标记"功能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所V” 被动式 “所” 标记
下载PDF
《左传》“寡君之以为戮”歧解辨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若愚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82-85,90,共5页
《左传》“寡君之以为戮”的“之”和“以”,自王引之以来,语法学界对其词性、词义和结构关系有四种不同认识。其实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之以为戮,同以之为戮”——“把我作为杀戮对象”才是唯一正确的讲法。
关键词 《左传》 之以 以之 歧义 解辨
下载PDF
“何以文为”再解——兼论“何以A为”的性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萍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80-86,共7页
《论语·颜渊》中棘子成有句话说:"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关于其中的"何以文为",前人对其结构多有不同看法。我们从历时角度考察古汉语中"何以文为"类句式"何以A为"的特点及其发展,认为... 《论语·颜渊》中棘子成有句话说:"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关于其中的"何以文为",前人对其结构多有不同看法。我们从历时角度考察古汉语中"何以文为"类句式"何以A为"的特点及其发展,认为其中的"以"不是动词,不可解作"用",而是介词,引介对象"A",此处A不论是名词还是动词,均已指称化,其与动词"为"构成某一特定行为,因此"为"不是句末语助词;而"何"则为疑问代词作句首状语,表反诘,用以否定"A"与"为"构成的这一行为,故"何"并非"为"的表语或宾语。所以棘子成"何以文为"并不是质问"文"有什么用,或"文"是什么东西,而只是因为他觉得君子追求内在品质就够了,即"质而已矣",就不要修"文"了。这与孔子的"文质彬彬"说相悖,故棘子成这一说遭到了孔子弟子子贡的反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以文 “何以A 反问句
下载PDF
“不+为+O+V/VP”和“为+O+不+V/VP”句式比较
12
作者 姚海萍 颜力涛 +1 位作者 张立丹 黄珊珊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13-118,共6页
"不为……"和"为……不"两种否定性"为"字句在构成、语义、功能层面都存在差别。构成层面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为"字宾语"O"和中心项"V/VP"充当的成分上;语义层面的差别主要... "不为……"和"为……不"两种否定性"为"字句在构成、语义、功能层面都存在差别。构成层面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为"字宾语"O"和中心项"V/VP"充当的成分上;语义层面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句式义上;功能层面的差别表现在造句功能、预设、否定范围和否定焦点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O+V VP +O+不+V VP 句式比较
下载PDF
构式语法框架下的东汉时期汉语被动“为NP所VP”
13
作者 曹凤霞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58-62,共5页
东汉时期,"为"字被动式异常活跃,成为标记被动主要形式,并以"为NP所VP"为主,其使用频率是"为"字式的87%,值得关注。以语言类型学的眼光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归纳和分析这一时期"为"字被动式中的典... 东汉时期,"为"字被动式异常活跃,成为标记被动主要形式,并以"为NP所VP"为主,其使用频率是"为"字式的87%,值得关注。以语言类型学的眼光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归纳和分析这一时期"为"字被动式中的典型构式"为NP所VP",通过释读构式中施事角色"NP"以及动词性成分"VP"的类型和语义特征,展示东汉时期汉语被动"为NP所VP"的概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时期 构式语法 ”字被动式 NP所VP”
下载PDF
“既然”句和“因为”句主观性差异探 被引量:5
14
作者 钟小勇 张霖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40,共6页
"既然"句和"因为"句主观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前者表交互主观性,后者不一定表交互主观性。"既然"句有预设结构,说话者将其原因小句看成听说双方共知的命题;作为一种演绎推理过程,其大前提一般符合常理或逻... "既然"句和"因为"句主观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前者表交互主观性,后者不一定表交互主观性。"既然"句有预设结构,说话者将其原因小句看成听说双方共知的命题;作为一种演绎推理过程,其大前提一般符合常理或逻辑,因而其结论一般也是听说双方共同接受的,像英语"since"小句一样具有人际主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然”句 “因”句 交互主观性 预设结构 人际主观性
下载PDF
黄色成为君权符号的文化动因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分田 许哲娜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44,共6页
黄色原本是一种普通的物理色彩,经过历代思想家对其象征意义的层层累加,最终抽象为一个以人种肤色、地理环境为自然基础,以原始崇拜(土地崇拜、方位崇拜)为心理基础,吸收了尚中贵和、无为之道等哲学思想和王权圣化的政治思维所形成的政... 黄色原本是一种普通的物理色彩,经过历代思想家对其象征意义的层层累加,最终抽象为一个以人种肤色、地理环境为自然基础,以原始崇拜(土地崇拜、方位崇拜)为心理基础,吸收了尚中贵和、无为之道等哲学思想和王权圣化的政治思维所形成的政治文化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的君权符号化 中和 的政治哲学 王权圣化的政治思维
下载PDF
前、后置“因为”的隐现及功能差异 被引量:14
16
作者 高再兰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7-65,96,共9页
前、后置"因为"具有不同的隐现规律。前置"因为"可以出现也可以省略,其隐现受时间顺序原则的制约。后置"因为"中有一类可以省略,有一类不能省略。根据后置"因为"在隐现上表现出的不同特点,本... 前、后置"因为"具有不同的隐现规律。前置"因为"可以出现也可以省略,其隐现受时间顺序原则的制约。后置"因为"中有一类可以省略,有一类不能省略。根据后置"因为"在隐现上表现出的不同特点,本文把后置"因为"分为两个,一个表因果逻辑关系,一个表"表态-说明"关系。表因果逻辑关系的后置"因为"与前置"因为"等同。因此,"因为"实际上已经分化为两个。本文进一步论述了表"表态-说明"关系的"因为"的特点,最后指出已有研究认为汉语因果复句的优势语序是前果后因,这一结论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小句标记 前置 后置 隐现
下载PDF
副词后缀“为”例释 被引量:7
17
作者 呼叙利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86-90,共5页
在汉语史上,“为”常常附着在一些单音副词后面,使其变成一个双音节的词语,但基本上不改变这个单音副词的意义和功能。这类“为”是后缀,可能由动词“为”演变而来。
关键词 副词 后缀 词缀化 类推
下载PDF
现代汉语“以A为B”凝固结构语义的认知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罗主宾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4-80,共7页
"以A为B"结构从古代发展到现代,已成为一种凝固性的结构。这种结构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高的原因可以从认知角度来认识,是人的思维因素促成了这种"以"和"为"的搭配形式,产生了"以"和"为&q... "以A为B"结构从古代发展到现代,已成为一种凝固性的结构。这种结构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高的原因可以从认知角度来认识,是人的思维因素促成了这种"以"和"为"的搭配形式,产生了"以"和"为"配合的框架印象,并产生了一种整体的句法结构意义:在以A形成的集体中,由于某种需要选择了A作为B。这种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与认知上的"相邻原则"等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AB 凝固性 认知
下载PDF
现代书面汉语中的“以A为B”式意动结构 被引量:7
19
作者 孙德金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0,共8页
"以A为B"结构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很常用的句法结构形式,以往语法学界对此结构关注不多。本文基于较大规模语料库的定量分析,对该结构所表达的语法意义进行概括,并描述和讨论该结构的句法功能和表达功能,认为该结构是从文言语法... "以A为B"结构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很常用的句法结构形式,以往语法学界对此结构关注不多。本文基于较大规模语料库的定量分析,对该结构所表达的语法意义进行概括,并描述和讨论该结构的句法功能和表达功能,认为该结构是从文言语法中沿用于现代书面汉语语法中的一种具有不可替代价值的句法结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AB”结构 书面语 意动 语法结构
下载PDF
“为了”与“以便”的语义、语用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永娜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3-87,共5页
本文从语义、语用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为了”和“以便”的差异。在语义上,“为了”侧重于表达目的对动作行为或结果的引发,是事件产生的原因;“以便”侧重于表达顺承动作行为便能达到或容易达到的效果。在语用上,二者在语体选择、目的的... 本文从语义、语用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为了”和“以便”的差异。在语义上,“为了”侧重于表达目的对动作行为或结果的引发,是事件产生的原因;“以便”侧重于表达顺承动作行为便能达到或容易达到的效果。在语用上,二者在语体选择、目的的强调倾向、表达的主客观评议态度、动作行为的惠损指向上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性。最后提出二者在语义上存在差异是由目的与动作行为的关系具有双向性决定的,当观察点和侧重点不同时,就表达出不同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 “以便” 语义 语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