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言为文之用心”——谈《文心雕龙》有关构思的论述
1
作者 一粟 《殷都学刊》 1986年第1期41-45,共5页
《文心雕龙·序志》有云:“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这句话赵仲邑先生译为:“本书称为‘文心’,是在于说明写文章时对于心思的运用。”而这“为文之用心”不期与《现代汉语词典》中“构思”条的解释——做文章或制作艺术品时运... 《文心雕龙·序志》有云:“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这句话赵仲邑先生译为:“本书称为‘文心’,是在于说明写文章时对于心思的运用。”而这“为文之用心”不期与《现代汉语词典》中“构思”条的解释——做文章或制作艺术品时运用心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文之用心 刘勰 《神思》 雕龙》 博而能一 辞采 构思过程 创造理学 熔裁 创造性思考
下载PDF
《文心雕龙》书名辨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朱广成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第5期59-61,共3页
《文心雕龙》这个既含蓄又精采的书名,其含义如何,并非是一目了然的。在古代解释的人很少,明嘉靖间文人叶联芳在一篇序文里说:“文生于心者也;文心,用心于文者也;雕,雕镂也;龙,灵变不测而光采者也;又笼取也。”他的词解是对的,但是没有... 《文心雕龙》这个既含蓄又精采的书名,其含义如何,并非是一目了然的。在古代解释的人很少,明嘉靖间文人叶联芳在一篇序文里说:“文生于心者也;文心,用心于文者也;雕,雕镂也;龙,灵变不测而光采者也;又笼取也。”他的词解是对的,但是没有连贯起来对书名作出完整、确切的说明。近年来,一些中外学者、翻译家在将其译成现代汉语或外语时,曾有各种不同的理解,且有争议。这里撮举几条:一、滕福海:“该书书名可翻译为:华美地阐述为文之用心;或者径译成:美谈文章精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龙》 刘勰 雕镂 涓子 为文之用心 汉书艺 《列仙传》 学刊 典故
下载PDF
《文心雕龙》在俄罗斯
3
作者 李逸津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65-69,64,共6页
《文心雕龙》在俄罗斯李逸津《文心雕龙》这部中国古代文论的奇葩在俄国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几乎所有介绍中国文学和文学思想的论著,都无一例外地要提到它,并且给予很高的赞誉。1966年由苏联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简明文学百... 《文心雕龙》在俄罗斯李逸津《文心雕龙》这部中国古代文论的奇葩在俄国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几乎所有介绍中国文学和文学思想的论著,都无一例外地要提到它,并且给予很高的赞誉。1966年由苏联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简明文学百科全书》在“中国文学”条中提到《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龙》 俄罗斯 学思想 中国 “风骨” 中国古代 学作品 学观念 为文之用心 《神思》
下载PDF
刘勰《原道》的“文德”说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发祥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85-88,共4页
刘勰站在哲学本体论高度,从道与文、道与人、文与人关系,论证“文源于道”,从而揭示了人文产生的奥秘。天、地、人三才以及天文、地文、人文,都是“道之德”、“道之文”。人发挥其主体意识和能动作用,对天地变化、神物启示进行摹... 刘勰站在哲学本体论高度,从道与文、道与人、文与人关系,论证“文源于道”,从而揭示了人文产生的奥秘。天、地、人三才以及天文、地文、人文,都是“道之德”、“道之文”。人发挥其主体意识和能动作用,对天地变化、神物启示进行摹拟和仿效,使人文成为人类社会产物,成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美。作者认为,刘勰所论之道,只具有本体论的普泛意义,既不是微观世界的规律,也不是儒、释、道某一家特定的理论体系,完全符合中国古代“道生万物”、“天人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道》 刘勰 “德” 之为德 道之 为文之用心 哲学本体论 “太极” 天地之 天人合
下载PDF
刘勰的写作主体建构论
5
作者 王雪菊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54-56,共3页
关键词 写作主体 主体建构 刘勰 为文之用心 《神思》 《物色》 雕龙》 易感性 《序志》 《辨骚》
下载PDF
题目与内容
6
作者 夏丐尊 叶圣陶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01年第2期8-10,共3页
关键词 雕龙》 是生活 牵牛花 夏丐尊 出题目 为文之用心 实际需要 丰子恺 《汉语大词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