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现代西方哲学的“主体间性转向” 被引量:51
1
作者 张再林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9-15,共7页
从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是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新的历史趋势。本文认为 ,这一转向的出现对当代人类哲学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理论意义 :它不仅导致了本体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为伦理学提供了宇宙论的支持 ,而且亦在中西哲学之间... 从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是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新的历史趋势。本文认为 ,这一转向的出现对当代人类哲学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理论意义 :它不仅导致了本体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为伦理学提供了宇宙论的支持 ,而且亦在中西哲学之间架起理论桥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西方哲学 "主体间性转向" 胡塞尔 海德格尔
下载PDF
文学批评理论的主体间性转向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春时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6-241,共6页
美学的演变带动了文学批评理论的变迁。在客体性美学框架下,文学批评理论基于“再现说”,强调现实对作品的影响,批评是针对文本的客观解释与评价。主体性美学的确立,导致文学批评理论的转型,文学批评理论基于“表现说”,批评转向对作家... 美学的演变带动了文学批评理论的变迁。在客体性美学框架下,文学批评理论基于“再现说”,强调现实对作品的影响,批评是针对文本的客观解释与评价。主体性美学的确立,导致文学批评理论的转型,文学批评理论基于“表现说”,批评转向对作家的研究、评价并强调批评者的立场、观点对作品意义的决定作用。主体间性美学确立后,批评基于“对话论”,批评是阐释者与文本的沟通、理解,强调批评的历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判 主体 主体间性转向 文艺文学
下载PDF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兵 《高等农业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2-35,共4页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建立在主客二分的哲学基础之上,难以实现教育过程中双方的有效沟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以主体性认识论作为其哲学基础,承认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作为教育过程中共在的主体,是对主体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建立在主客二分的哲学基础之上,难以实现教育过程中双方的有效沟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以主体性认识论作为其哲学基础,承认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作为教育过程中共在的主体,是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思与超越。借鉴主体间性的理论,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方法、内容、目标等方面入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 主体间性转向
下载PDF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2
4
作者 冯媛媛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96-100,共5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无论从哲学的维度还是现实的维度都具有一定必然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不仅能够克服单一主体性的缺陷,而且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重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无论从哲学的维度还是现实的维度都具有一定必然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不仅能够克服单一主体性的缺陷,而且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重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模式、回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生活世界以及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往休闲范式,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间性转向 三个维度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华灵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26,共4页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以主体性认识论作为其哲学基础,以注入式灌输构成其实践背景。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向。马克思的实践认识论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理论基础,完整灌输论也...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以主体性认识论作为其哲学基础,以注入式灌输构成其实践背景。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向。马克思的实践认识论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理论基础,完整灌输论也要求注重交流与沟通的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 主体 主体间性转向
原文传递
论文学的主体性与主体间性复式结构
6
作者 杨春时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3年第6期94-95,共2页
20世纪80年代,发生了文学主体性论争,建立了文学主体性理论。21世纪初,笔者提出了文学的主体间性理论,认为文学的性质不是主体性的,而是主体间性的。这个观点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和讨论,形成文学理论的主体间性转向。
关键词 文学主体 复式结构 主体理论 论文学 文学理论 主体间性转向 主体主体 20世纪80年代
原文传递
现代西方哲学主体间性理论及其困境 被引量:24
7
作者 高鸿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3-59,共7页
现代西方哲学从近代认识论哲学向现代语言哲学的转向,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从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其发生有着深刻的思想文化渊源与社会历史背景。现代西方哲学中很多流派都从不同角度对主体间性问题作了探讨,但由于他们理论本... 现代西方哲学从近代认识论哲学向现代语言哲学的转向,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从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其发生有着深刻的思想文化渊源与社会历史背景。现代西方哲学中很多流派都从不同角度对主体间性问题作了探讨,但由于他们理论本身的局限性,并没有真正解决主体间性问题,主体间性问题必须回到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和交往实践中才能给予真正科学的解决和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西方哲学 主体间性转向 困境
原文传递
小说第二人称叙述诸类型的哲学解读
8
作者 尹航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第3期72-74,共3页
"叙述人称"是小说叙述学中一个充满了浓郁人文气息的概念,采用不同人称来叙述,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叙述者的哲学思维与生存态度。第二人称叙述所体现的哲学主体间性思维方式,超越了第三人称叙述与第一人称叙述所隐含的主客二元... "叙述人称"是小说叙述学中一个充满了浓郁人文气息的概念,采用不同人称来叙述,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叙述者的哲学思维与生存态度。第二人称叙述所体现的哲学主体间性思维方式,超越了第三人称叙述与第一人称叙述所隐含的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而更体现出当代哲学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型的发展态势,是这一哲学转向的文学体现。其内部所细分的各种类型,也因各自的个性特征与这一转向所经历的几个标志性阶段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第二人称叙述 哲学内涵 主体间性转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