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7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顾文彬文稿中“画”“文”“园”互文互证的怡园营造审美意象
1
作者 杨姝 李超德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2,共9页
本文以顾文彬文稿为中心,通过对家书、日记、诗文、书画题跋等文稿的梳理,从“画”“文”“园”互文互证的角度溯源了晚清苏州怡园“依画构园”“以画记园”“画文相彰”的营造过程。阐释了怡园中诗、书、画三绝于一体的文人构园之道,... 本文以顾文彬文稿为中心,通过对家书、日记、诗文、书画题跋等文稿的梳理,从“画”“文”“园”互文互证的角度溯源了晚清苏州怡园“依画构园”“以画记园”“画文相彰”的营造过程。阐释了怡园中诗、书、画三绝于一体的文人构园之道,解读了怡园营造的实体物理空间和文化心理空间,进而探析园主顾文彬“取法仿照且雅致省俭”“博采诸式且坚守传统”“风雅真率且独具文心”的造园审美意象。从园主人视角切入,通过其造园理念和园中艺文交往,重新审视怡园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的独特价值,管窥晚清“同光中兴”造园小高潮时期苏州文人的造园风尚和审美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文彬文稿 怡园营造 “画”“文”“园” 互文互证 审美意象
下载PDF
文史互证视域下晚清驻藏大臣的咏藏诗探析
2
作者 杨茜雯 刘波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9,共9页
清代中央王朝对西藏的统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西藏地方与中央王朝往来频繁,良好密切的民族关系促进了咏藏诗的繁荣。驻藏大臣作为清廷派往西藏的“最高行政长官”,长年累月驻扎在西藏,切身感受着西藏的山川美景、风土人情。晚清时期... 清代中央王朝对西藏的统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西藏地方与中央王朝往来频繁,良好密切的民族关系促进了咏藏诗的繁荣。驻藏大臣作为清廷派往西藏的“最高行政长官”,长年累月驻扎在西藏,切身感受着西藏的山川美景、风土人情。晚清时期的瑞元、斌良、有泰、联豫等驻藏大臣将边地风情写进了自己的汉文诗歌里,一方面其文学创作完善了中国文学的地理版图,另一方面其咏藏诗又是晚清社会历史的反映,对研究晚清西藏多元主体的互动、多民族的交流等具有存史、补史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藏大臣 晚清 咏藏诗:文史互证
下载PDF
基于“曲史互证”的元曲皮货相关事象史料解析
3
作者 金峥杰 邓可卉 《中国皮革》 CAS 2024年第3期37-43,共7页
元曲中所涉及的皮货相关事象,是通过剧曲文学艺术形式反映相关事物的文化现象,也是纺织服饰史料的一种呈现形态。本文采用“曲史互证”的方法,对元曲中有代表性的裘皮和皮革相关事象开展了梳理和辨析。研究发现,元曲皮货相关史料有着充... 元曲中所涉及的皮货相关事象,是通过剧曲文学艺术形式反映相关事物的文化现象,也是纺织服饰史料的一种呈现形态。本文采用“曲史互证”的方法,对元曲中有代表性的裘皮和皮革相关事象开展了梳理和辨析。研究发现,元曲皮货相关史料有着充分的事实作为依据和背景,能够印证元代北方游牧民族对毛皮和皮革的使用影响中原地区服用习惯和民族交融的史实。作为元代各民族纺织服饰文化交流相结合的产物,元曲皮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提示出一定的史料意义和文化内涵,并可为元代皮革生产和消费史料提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裘皮 皮革 史料 元曲 曲史互证
下载PDF
“曲史互证”下元曲毡罽类事象的历史文化意蕴解析
4
作者 金峥杰 邓可卉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0-98,共9页
元曲中所涉及的毡罽相关技艺、产品、用途等事象,是通过剧曲文学艺术形式反映纺织相关事物的文化现象,也是古代纺织史料的一种呈现形态。结合《大元毡罽工物记》等元朝官方史料,采用“曲史互证”的方法,对元曲中有代表性的毡罽相关事象... 元曲中所涉及的毡罽相关技艺、产品、用途等事象,是通过剧曲文学艺术形式反映纺织相关事物的文化现象,也是古代纺织史料的一种呈现形态。结合《大元毡罽工物记》等元朝官方史料,采用“曲史互证”的方法,对元曲中有代表性的毡罽相关事象开展了梳理和辨析。研究发现,元曲所述毡罽类纺织事象,反映了元代毡罽在适应宫廷和民间消费的同时,其传统用途和形态也发生转变。此类事象有利于探究游牧民族纺织文化在中原地区传播的途径以及元代各民族纺织文化交融的方式,因而具有一定的史料意义和文化意蕴,并且可为元代民间毛纺织研究提供史料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文化 元曲 曲史互证
下载PDF
赋可补史:黄庭坚两篇不明律赋与北宋科举及试赋的双向互证
5
作者 黄伟豪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9-29,共11页
今存黄庭坚律赋仅有两篇,即《位一天下之动赋》和《春秋元气正天端赋》,见《山谷别集》,惟黄?《山谷年谱》及今人皆未系年,后人亦几无论之者。采用双向互证的方法,一方面可从北宋科举试赋推测二赋撰作年代,并按律赋体例对之略加评骘;另... 今存黄庭坚律赋仅有两篇,即《位一天下之动赋》和《春秋元气正天端赋》,见《山谷别集》,惟黄?《山谷年谱》及今人皆未系年,后人亦几无论之者。采用双向互证的方法,一方面可从北宋科举试赋推测二赋撰作年代,并按律赋体例对之略加评骘;另一方面可反过来从二赋引证、反证与廓清长期以来有关北宋科举试赋的若干成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律赋 北宋 科举 双向互证
下载PDF
文史互证:《一千零一夜》中阿拉伯奴隶贸易及商路形成
6
作者 高异斐 《武陵学刊》 2024年第4期80-87,124,共9页
《一千零一夜》中有大量故事涉及奴隶与奴隶贸易问题,从文学的角度呈现了阿拉伯奴隶贸易的起源及其商路的形成。阿拉伯奴隶贸易伴随着阿拉伯民族的整个发展历程,特别是在近世时期呈现出国际化发展趋势,贸易规模向东、西、南、北方渐次扩... 《一千零一夜》中有大量故事涉及奴隶与奴隶贸易问题,从文学的角度呈现了阿拉伯奴隶贸易的起源及其商路的形成。阿拉伯奴隶贸易伴随着阿拉伯民族的整个发展历程,特别是在近世时期呈现出国际化发展趋势,贸易规模向东、西、南、北方渐次扩展,逐渐形成以阿拉伯半岛为中心的东至亚洲中国、西至西欧西班牙、南至非洲坦桑尼亚的海陆国际奴隶贸易商道。在这些贸易通道中,东西线最为繁荣,南北线次之,北面几乎可忽略不计,这主要是由当时世界各区域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决定的。《一千零一夜》对奴隶及奴隶贸易的津津乐道充分表明,阿拉伯国际贸易的兴起、商路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奴隶贸易来推动的,并显示了近世阿拉伯的非生产性转运贸易的根本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千零一夜》 阿拉伯 奴隶贸易 文史互证
下载PDF
《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中的诗史互证——兼论开元中玄元皇帝与唐玄宗形象关系的构建与转变
7
作者 张诺丕 《杜甫研究学刊》 2024年第3期87-100,共14页
殷寅、李岑、赵骅《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一诗并非作于天宝四载(745),而是以开元二十九年(741)“唐玄宗梦见玄元皇帝赐真容”为本事。通过对上述诗歌的解读,可补充唐玄宗赏赐群官觐睹真容并举行宴会事件,确定作者的身份信息及“赵... 殷寅、李岑、赵骅《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一诗并非作于天宝四载(745),而是以开元二十九年(741)“唐玄宗梦见玄元皇帝赐真容”为本事。通过对上述诗歌的解读,可补充唐玄宗赏赐群官觐睹真容并举行宴会事件,确定作者的身份信息及“赵铎”确为“赵骅”之误,展示玄元皇帝对霍山神助唐成功故事的渗透与转化。以上诗歌与同主题的诗歌,共同镜照着开元年间君王意志与政治事件对玄元皇帝李唐远祖、道家道祖、天界上帝等不同形象的塑造与强调,以及基于血缘联系、道经传承、天人感应的关联,唐玄宗尊祖贤君、继道圣王、应命帝王等不同权威形象的构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 诗史互证 玄元皇帝 唐玄宗 形象
下载PDF
在文史互证互生中弘扬中国近代文学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8
作者 宋运娜 朱忠元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1期111-116,共6页
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近代文学的教学中是近代文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运用启发、探究、讲授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开展。用文学的社会批判性增强爱国意识,用文学... 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近代文学的教学中是近代文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运用启发、探究、讲授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开展。用文学的社会批判性增强爱国意识,用文学的情感体验性内化爱国情感,在文史互证互生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将近代文学的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实现课程内容与思政目标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史互证 近代文学 课程思政 爱国主义精神
下载PDF
“文史互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理论钩沉与策略构建
9
作者 赵宇 《教育界》 2024年第9期26-28,共3页
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不断出现,助力教育改革的深度推进。“文史互证”是一种史学研究方法,是“以文证史”与“以史释文”的有机融合。文章聚焦“文史互证”理论,在理顺其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不断出现,助力教育改革的深度推进。“文史互证”是一种史学研究方法,是“以文证史”与“以史释文”的有机融合。文章聚焦“文史互证”理论,在理顺其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为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提供教学思路引领和教学案例借鉴,从而助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文史互证 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下载PDF
“诗史互证”与毛泽东长征诗词研究
10
作者 牟玉珍 刘佳木 《湛江文学》 2024年第1期0003-0005,共3页
文章从中国传统的“诗史互证”研究视野阐释毛泽东长征诗词,有助于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以诗证史”有助认识毛泽东诗词体现的革命艰难历程和伟大长征精神;而“以史证诗”有助于揭示毛泽东创作成就的驱动因素。史诗长... 文章从中国传统的“诗史互证”研究视野阐释毛泽东长征诗词,有助于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以诗证史”有助认识毛泽东诗词体现的革命艰难历程和伟大长征精神;而“以史证诗”有助于揭示毛泽东创作成就的驱动因素。史诗长征与长征史诗的有机融合,促成了毛泽东长征诗词的史学和文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史互证 毛泽东 长征诗词
下载PDF
从“文本互证”到“诗论互参”——新高考情境模式下“评论类”题型探究教学设计
11
作者 柯林均 《中学语文》 2024年第23期74-75,共2页
新高考命题有三大特点:综合化、情境化、学术化。在语文文本阅读中最能体现这三大特色的莫过于一种新的题型——评论类题型。根据对近五年的高考真题的归纳总结,新高考情境模式下“评论类”题型大致分为两种类型,即以“文”释“论”和... 新高考命题有三大特点:综合化、情境化、学术化。在语文文本阅读中最能体现这三大特色的莫过于一种新的题型——评论类题型。根据对近五年的高考真题的归纳总结,新高考情境模式下“评论类”题型大致分为两种类型,即以“文”释“论”和以“论”赏“文”。本文试图明确答题思路,总结答题模式,寻求解决此类题型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互证 诗论互参 “评论类”题型 以“文”释“论” 以“论”赏“文”
下载PDF
互证与阐发:关于中国现代美学方法论的一种理解 被引量:2
12
作者 杜卫 《中国文艺评论》 2023年第7期12-20,I0001,共10页
中国现代美学的基本方法论就是从中国本土问题解决的需要出发,借西方哲学、美学的观念和方法来阐发中国自己的思想材料,由此建立起中国的美学理论,并由此激活传统美学思想,开始了中国美学史的建构。因此,这种美学意欲解决的问题是中国... 中国现代美学的基本方法论就是从中国本土问题解决的需要出发,借西方哲学、美学的观念和方法来阐发中国自己的思想材料,由此建立起中国的美学理论,并由此激活传统美学思想,开始了中国美学史的建构。因此,这种美学意欲解决的问题是中国当下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国当下的,而非全然西方的。中国现代美学诞生于解决中国本土问题的需要,诞生于从“修身”这个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任务出发对西学的选择。同时,中国现代美学是在没有学科内部细分的情况下产生的,西方美学和中国美学、美学的“史”和“论”、美学与其他学科都可以糅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打通古今中外的美学研究格局。中国现代美学强烈的社会介入意识和本土问题意识、深刻的思想性和原创的学术性的有机融合、在对传统思想材料以及传统文学艺术的现代阐释过程中实现的传统美学的现代转换,对于今天中国美学三大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美学 方法论 互证与阐发
下载PDF
图文互证:中国当代油画艺术中的敦煌表达
13
作者 杨青 《西部文艺研究》 2023年第4期168-173,139,共7页
中国自古便有图文互证的传统,敦煌文化浓厚的历史人文环境和独特的艺术审美散发着迷人光彩,吸引着越来越多当代油画创作群体的注意。从敦煌图文互证的角度出发,深究敦煌艺术对油画创作的价值,把握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的图像再现性和叙事... 中国自古便有图文互证的传统,敦煌文化浓厚的历史人文环境和独特的艺术审美散发着迷人光彩,吸引着越来越多当代油画创作群体的注意。从敦煌图文互证的角度出发,深究敦煌艺术对油画创作的价值,把握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的图像再现性和叙事性、形象演绎和空间符号、精神传递和审美表达等多层面、多角度的表现方法,体现敦煌图像传播与敦煌文本传播之间的内在关联,最终实现对敦煌艺术精神的再思考和对绘画语言形式的重新探索,为中国油画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与创作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文互证 敦煌文化 当代油画 创作
下载PDF
“互证”:明中后期诗论与画论互动的一种文本样态
14
作者 魏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9-122,共14页
明中后期的诗论与画论中广泛存在将属于对方领域的元素相互征引的情况,呈现为一种“互证”的批评样态。这种批评样态,主要表现为地位互衬、风格比照、技法引用、范畴援用和典实互征等五种言说形式。集中体现了当时诗论与画论领域四个方... 明中后期的诗论与画论中广泛存在将属于对方领域的元素相互征引的情况,呈现为一种“互证”的批评样态。这种批评样态,主要表现为地位互衬、风格比照、技法引用、范畴援用和典实互征等五种言说形式。集中体现了当时诗论与画论领域四个方面共同的性理论诉求,即追求作家主体性,创作态度上拒蹈袭、重师意,审美意境上崇尚含蓄清逸,强调人格与风格统一。至于具有的学术效应,则表现为标志着“诗画一律”观念进入理论批评层面的探讨、反映诗画交流环境的新发展、体现诗画审美理念趋向一致的发展、反映诗学与画学在各自体系上的发展、对清人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中后期 诗论 画论 互证
下载PDF
译家研究之理论融合与多元互证——以翻译家杨苡为例
15
作者 曹双飞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3年第5期88-95,共8页
作为翻译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译家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然而,目前译家研究大多缺乏一定的理论模式与研究方法,形成了平铺直叙的史料钩沉研究定式。鉴于此,文章基于前人提出的三种不同译家研究理论模型,对其研究框架与研究维度进... 作为翻译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译家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然而,目前译家研究大多缺乏一定的理论模式与研究方法,形成了平铺直叙的史料钩沉研究定式。鉴于此,文章基于前人提出的三种不同译家研究理论模型,对其研究框架与研究维度进行融合与补葺,继而以翻译家杨苡为个案采用多元互证法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翻译家杨苡在不同维度的分析,研究发现:理论融合与多元互证这一译家研究模式可以突破以往译家研究将文本内与文本外维度相互孤立的局限,使其内外互动、互补互证,有利于刻画一个多维、立体、真实的翻译家脸谱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家研究 理论融合 多元互证 杨苡
下载PDF
“图史互证”在敦煌晚期石窟断代中的使用误区
16
作者 行佳丽 《西夏研究》 2023年第1期95-100,共6页
敦煌晚期石窟分期断代是敦煌学和中国美术史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其中西夏石窟的甄别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石窟的艺术风格成为敦煌晚期石窟断代的主要依据,一批石窟因此被判定为西夏石窟。由于这批图像史料的真实性没有... 敦煌晚期石窟分期断代是敦煌学和中国美术史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其中西夏石窟的甄别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石窟的艺术风格成为敦煌晚期石窟断代的主要依据,一批石窟因此被判定为西夏石窟。由于这批图像史料的真实性没有得到充分考证,导致在西夏美术史中建构了一段充满争议的历史表象,并影响到敦煌晚期石窟断代。“图史互证”首先需要遵循史料实证精神中的“证据意识”;其次在确定图像为“真”之后,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图像证实历史。整个过程需要厘清证史路径以而达到逻辑自洽并形成证据链的闭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史互证 敦煌晚期石窟 西夏艺术风格 使用误区
下载PDF
明清宫廷文化的重审 历史与文学的互证——高志忠学术研究刍论
17
作者 龙其林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5-20,共6页
高志忠的文学研究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他在对明清宫廷文化持续观照和把握中提出了许多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通过对明清两朝宦官诗文创作、明代宫廷戏剧、明清宫廷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研究,扩展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维度。高志忠的文学研究... 高志忠的文学研究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他在对明清宫廷文化持续观照和把握中提出了许多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通过对明清两朝宦官诗文创作、明代宫廷戏剧、明清宫廷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研究,扩展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维度。高志忠的文学研究聚焦于历史与文学的互证,通过对作品文本的细致解剖彰显特定历史时期的作家思想与作品内涵,形成了具有个性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志忠 研究个性 宦官文学 文史互证
下载PDF
从诗史互证角度解读岑参边塞诗
18
作者 韩雨桑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21期23-25,共3页
唐朝边疆辽阔,民族众多,其疆域变化也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除史料记载,唐诗也是重要佐证之一,文人以所见入诗,既关乎其仕途政治、又可涉及西北边防。岑参即此中佼佼者,因两唐书都未立传,唯《唐才子传》与《岑嘉州集》可作参考,参考其... 唐朝边疆辽阔,民族众多,其疆域变化也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除史料记载,唐诗也是重要佐证之一,文人以所见入诗,既关乎其仕途政治、又可涉及西北边防。岑参即此中佼佼者,因两唐书都未立传,唯《唐才子传》与《岑嘉州集》可作参考,参考其两次入幕经历,诗中可见西域风物、唐王朝“天下”“夷夏”和“藩属”概念的变化。基于其入幕时间皆在安史之乱前,亦可窥见西域藩属体系与都护府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岑参 边塞诗 诗史互证
下载PDF
走向逻辑自洽与文本互证的融合阐释
19
作者 李国栋 《中学语文》 2023年第31期22-24,89,共4页
诗歌阐释是中学阅读教学的难点。在阐释教学中,贯彻视域融合的思想,可以规避歧解误读。依循文本内部的言语逻辑以实现自洽;依循文本外部的史实背景以实现互证,是诗歌阐释教学的“守正致和”之路。
关键词 诗歌阐释 逻辑自洽 文本互证 视域融合
下载PDF
汉字与文化的互证能量 被引量:4
20
作者 齐元涛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0-42,共3页
汉字与文化具有互证关系 ,但二者的互证能量是不同的。本文讨论了汉字与文化互证关系的性质、互证能量的大小和在二者互证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汉字 文化 互证关系 互证能量 汉字体系 文化体系 文化阐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