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艺复兴”与“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身份认同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本朝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25,191,共8页
"文艺复兴"与"思想启蒙"是"五四"新文学运动共同存在、不可分割的两个命题,将它们放在一起考察并相互印证,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理解和阐释才会比较全面和深刻。"思想启蒙"曾被作为&... "文艺复兴"与"思想启蒙"是"五四"新文学运动共同存在、不可分割的两个命题,将它们放在一起考察并相互印证,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理解和阐释才会比较全面和深刻。"思想启蒙"曾被作为"五四"新文学精神内涵的主要特征,但"文艺复兴"却暗潮涌动,且日渐成为主流话语;"思想启蒙"则被反思、质疑或遮蔽,出现了从"反叛传统"到"回归传统"的话语转向。对于"思想启蒙"与"文艺复兴"的不同定位和价值确认,关系到"五四"新文学运动发生的资源、路径和功能等问题。"五四"新文学与新文化运动拥有历史和逻辑的必然联系,新文学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思想启蒙"和"个性解放"则被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赋予了崇高的历史使命和价值期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学 文艺复兴 思想启蒙 身份认同
下载PDF
道家文化与“五四”新文学创作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保昌 《河北学刊》 2002年第5期114-120,共7页
本文爬梳了道家文化与“五四”新文学的关系,认为“五四”新文学与道家文化存在着深层意义关联,揭示了“五四”文学的历史多元化状貌,显示了“五四”文化人面对多元性“传统”所表现出来的批判与拥抱相互交织的矛盾心态,借此说明了自“... 本文爬梳了道家文化与“五四”新文学的关系,认为“五四”新文学与道家文化存在着深层意义关联,揭示了“五四”文学的历史多元化状貌,显示了“五四”文化人面对多元性“传统”所表现出来的批判与拥抱相互交织的矛盾心态,借此说明了自“五四”以来的文学现代性生成的主体性、本土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文化 "五四"新文学 文学创作 现代性 主体性 本土性 文学影响 文学观念 诗歌 散文 戏剧
下载PDF
世界主义与“五四”新文学的选择
3
作者 阮娟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2-125,共4页
"五四"时期,世界主义作为一股潮流曾非常活跃,在知识分子圈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五四"新文学的建构。具体表现为:其一,世界主义构成了"五四"激进取向的心理动因之一,参与了语言文字... "五四"时期,世界主义作为一股潮流曾非常活跃,在知识分子圈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五四"新文学的建构。具体表现为:其一,世界主义构成了"五四"激进取向的心理动因之一,参与了语言文字的激进变革。其二,世界主义通过对"个人"与"人类"辩证关系的运用和强调,一方面助力了个人主义的宣传,一方面影响了"人的文学"内涵建构,促进了新文学"人的文学"观念的确立与内涵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主义 "五四"新文学 激进倾向 人的文学
下载PDF
周作人之于“五四”新文学的现代化
4
作者 沈明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68-72,共5页
诞生于文学革命的“五四”新文学 ,以其全新的价值观念、表现形态和审美品格 ,显示出鲜明的现代特质。在这一文学历史的巨大变革中 ,周作人以其对新文学理论的倡导、对外国文学的译价、以及他在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等方面的实绩 ,参与了... 诞生于文学革命的“五四”新文学 ,以其全新的价值观念、表现形态和审美品格 ,显示出鲜明的现代特质。在这一文学历史的巨大变革中 ,周作人以其对新文学理论的倡导、对外国文学的译价、以及他在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等方面的实绩 ,参与了新文学基本特质和大致走向的规范与制订 ,为“五四”新文学的现代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五四"新文学 现代化 文学理论 文学创作 文学批评
下载PDF
知识分子转型与新文学的两种思潮 被引量:9
5
作者 陈思和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 ,形成了“五四”新文学中两种价值取向和两种思潮 ,而这两种思潮的代表作家的创作倾向 ,又与古希腊文化中斯巴达精神和雅典精神发生某种契合。本文从较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中 。
关键词 知识分子 "五四"新文学 周氏兄弟 斯巴达 雅典
下载PDF
论“五四”新文学中个性解放主义者的悲剧 被引量:1
6
作者 焦素娥 陈政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 1995年第1期54-56,共3页
论“五四”新文学中个性解放主义者的悲剧焦素娥,陈政“五四”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个性大觉醒、大解放和大发扬的时代。但是由于以混灭人的个性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封建宗法专制主义力量的异常强大,以及个性解放主义者缺乏韧性的战斗... 论“五四”新文学中个性解放主义者的悲剧焦素娥,陈政“五四”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个性大觉醒、大解放和大发扬的时代。但是由于以混灭人的个性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封建宗法专制主义力量的异常强大,以及个性解放主义者缺乏韧性的战斗精神和被庸俗生活所侵蚀,使中国现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学 个性解放主义者 中国现代文化 封建宗法专制主义 社会文化心理 人生悲剧
全文增补中
知识分子转型与新文学的两种思潮
7
《社会科学论坛》 2003年第4期96-96,共1页
关键词 知识分子 转型 新文学 中国 "五四"新文学 价值取向 文学创作 新文学思潮
下载PDF
林纾的矛盾——兼谈他与“五四”文学先驱者文学观念的异同 被引量:3
8
作者 马兵 《东岳论丛》 2003年第1期126-129,共4页
林纾在其译序中所反映的思想观念映现了 2 0世纪文学初始阶段某些新质的萌生 ,尤其是他的文学观和维新观与“五四”文化先驱者颇有些相似处。但是林纾古文名家的自我身份认同和老年日趋保守的文化倾向 ,使他的思想前后呈观出巨大的差异... 林纾在其译序中所反映的思想观念映现了 2 0世纪文学初始阶段某些新质的萌生 ,尤其是他的文学观和维新观与“五四”文化先驱者颇有些相似处。但是林纾古文名家的自我身份认同和老年日趋保守的文化倾向 ,使他的思想前后呈观出巨大的差异。在文学观上 ,他有时特别强调文学的功利性 ,有时则将文学的功利与政教截然分开 ,只看重文学本体的审美特性。青年林纾曾是矢志维新的风云人物 ,但随年龄渐长 ,其维新立场在逐年蜕变。其与“桐城派”的关系 ,说他是“桐城派”或反“桐城派” ,均属误解。林纾视“桐城派”与《左传》、马、班、唐宋古文一脉相承 ,为“正轨” ,但他为文则能脱其窠臼 ,自成格局。我们要认识林纾 ,就必须理清他的矛盾 ,还林纾在文学史上的一个真实的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林译小说 "五四"新文学观念 维新观 桐城派
下载PDF
心灵的告白与忏悔——论“五四”自剖文学的别样形态
9
作者 范钦林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71-74,共4页
“五四”新文学重要形态之一的“自剖”文学 ,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郁达夫式的创作之外 ,另有一批“五四”作家具有相当的自剖文学创作份量 ,且带有鲜明的风格差异 ,坦露自己时或采取女性作家所惯有的委婉曲... “五四”新文学重要形态之一的“自剖”文学 ,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郁达夫式的创作之外 ,另有一批“五四”作家具有相当的自剖文学创作份量 ,且带有鲜明的风格差异 ,坦露自己时或采取女性作家所惯有的委婉曲折的心理描写 ,既不涉及“恶德丑行” ,也没有一般社会尚能相容的道德欠缺 ;或采取一种深刻的心灵忏悔与告白 ,但不涉及个人的私生活领域 ,把作品限定在一般社会道德所允许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学 自剖文学 文学形态 文学创作 艺术风格
下载PDF
重新审视50年代初中国文学的几种倾向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思和 《山东社会科学》 2000年第2期89-95,共7页
1949年全国第一次文代会是一个标志 ,预示了即将拉开帷幕的中国文学新阶段将  由两大文学潮流——解放区文艺传统和五四新文学传统——的汇合构成。当代文学的两大传统在这时已分清了主次地位。但两种价值观念、两种美学修养、两种文... 1949年全国第一次文代会是一个标志 ,预示了即将拉开帷幕的中国文学新阶段将  由两大文学潮流——解放区文艺传统和五四新文学传统——的汇合构成。当代文学的两大传统在这时已分清了主次地位。但两种价值观念、两种美学修养、两种文化实践仍然存在着尖锐的冲突 ,由此又形成了这一文学形态在结构上的繁复倾向。借助于对具体个案 (胡风、巴金、沈从文 )的研究 ,不仅准确地辨析了这诸多倾向的内在关系 ,而且从整体上有力地揭示了这一文学形态的真实状貌 ,这对于历史地把握整个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趋势颇具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年代 中国文学 文学倾向 "五四"新文学传统
下载PDF
略论青春心态在20世纪50—70年代文学中产生的精神渊源
11
作者 王秀杰 《新闻爱好者》 2012年第10期87-88,共2页
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古老的中华民族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青春风貌,这一青春风貌与作家的创作激情联系在一起,使得"20世纪50—70年代"文学中出现了特有的青春心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历史渊源,本文就把这一文学现象放在历史... 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古老的中华民族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青春风貌,这一青春风貌与作家的创作激情联系在一起,使得"20世纪50—70年代"文学中出现了特有的青春心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历史渊源,本文就把这一文学现象放在历史的语境中作以梳理,指出"50—70年代"文学中的青春心态与"少年中国"运动、"五四"新文学、"左翼"文学的精神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70年代文学 青春心态 少年中国 "五四"新文学 "左翼"文学
下载PDF
冰心·丁玲·张爱玲——“五四”女性神话的终结 被引量:7
12
作者 姚玳玫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88-92,共5页
冰心·丁玲·张爱玲———“五四”女性神话的终结姚玳玫到了本世纪初,帝制的推翻使中国人渐渐悟到个人的价值,而女性觉醒作为个人觉醒的副产品也悄然临世。一批才华横溢的女作家脱颖之初都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女性代言人的角... 冰心·丁玲·张爱玲———“五四”女性神话的终结姚玳玫到了本世纪初,帝制的推翻使中国人渐渐悟到个人的价值,而女性觉醒作为个人觉醒的副产品也悄然临世。一批才华横溢的女作家脱颖之初都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女性代言人的角色,她们有意无意地站在“五四”新文学的旗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心 丁玲 张爱玲 文学评论 现代文学 "五四"新文学 女性文学
下载PDF
“五四”精神的重新凝聚——《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之十
13
作者 陈思和 宋明炜 《文艺争鸣》 CSSCI 2000年第3期39-45,共7页
关键词 中国 当代 文学 "五四"新文学传统 <<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