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舒婷的情感世界
1
作者 普丽华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87-89,共3页
舒婷观照生活的情感方式,是基于个人身世之感的“伤世感”,并由此推衍出的心灵对于现实生活的感应。本文考察女诗人的心路历程,在她的情感和经验的世界里,把握她幽微复杂的创作心理,柔婉、挚爱和温情的抒情个性;揭示舒婷诗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舒婷 方式 "伤世感" 诗歌研究 当代文学研究
下载PDF
杜甫的“伤春”心理及其诗史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怀东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6-172,共7页
杜甫是一位感觉敏锐而丰富的"情圣",他不仅关心政治,关心苍生社稷,而且关心大自然。自然界的花开花谢、叶长叶落也引起他强烈的兴趣和敏锐的情感反应。伤春是杜甫春天感知的与众不同之处。伤春就是伤逝。伤春尚未成为杜甫固... 杜甫是一位感觉敏锐而丰富的"情圣",他不仅关心政治,关心苍生社稷,而且关心大自然。自然界的花开花谢、叶长叶落也引起他强烈的兴趣和敏锐的情感反应。伤春是杜甫春天感知的与众不同之处。伤春就是伤逝。伤春尚未成为杜甫固定的心理反应模式,只是与特定事件相关,杜甫伤春的本质就是感时伤世。杜甫在建构伤春、悲秋这两个底蕴深厚并极富民族特色的心理反应模式和文学传统的历史进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下载PDF
凌云健笔意纵横——潘天寿感怀诗探析
3
作者 肖瑞峰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7-101,共5页
潘天寿诗题材广泛,各类题材均有独出机杼的精品佳什,但最富于艺术感染力的则是创作于抗日战争前后的感怀诗。其共同特征是虽然忧伤,不失气骨;尽管彷徨,犹见伟岸。因而沁入读者心脾的不是浅栖于草间的虫鸣之音,而是深潜于潭底的龙吟之声... 潘天寿诗题材广泛,各类题材均有独出机杼的精品佳什,但最富于艺术感染力的则是创作于抗日战争前后的感怀诗。其共同特征是虽然忧伤,不失气骨;尽管彷徨,犹见伟岸。因而沁入读者心脾的不是浅栖于草间的虫鸣之音,而是深潜于潭底的龙吟之声。从艺术渊源看,这类作品较多地师法以"沉郁顿挫"著称的杜甫,因为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颠沛流离的遭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恰与作者相仿佛,而集大成的杜诗也为作者感时伤世提供了诗史式的学习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天寿 怀诗 杜甫
下载PDF
浅谈杜甫的“伤春”心理及其诗史意义
4
作者 高代演 《今古文创》 2021年第15期15-16,共2页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伟大诗人,作品众多且流传千古,成了历代文人传颂的对象。杜甫在作品中,既有表达对国家衰乱的担忧愤懑之情,又有寄情山水赏花观叶的悠闲,大自然的百花齐放、争相斗艳都引起了杜甫的关注与喜爱,由此可见杜甫对大自...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伟大诗人,作品众多且流传千古,成了历代文人传颂的对象。杜甫在作品中,既有表达对国家衰乱的担忧愤懑之情,又有寄情山水赏花观叶的悠闲,大自然的百花齐放、争相斗艳都引起了杜甫的关注与喜爱,由此可见杜甫对大自然的变化有着强烈的情感。在杜甫的作品中,经常可以从诗句中感受到伤春之感,这是杜甫对于某种特定事件所反映出来的心理反应,绝大多数都表现出了感叹时光飞逝,对现状不满的情感。杜甫的作品中表现出的伤春心理对当前我国文学历史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下载PDF
张裕钊诗试论
5
作者 白雉山 《鄂州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49-52,共4页
张裕钊终身致力于教育、古文和书法,其诗歌创作亦多有成就。张裕钊的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众体兼备;无论是感时伤世、咏史述怀、写景状物、交谊酬唱之作,其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脱俗不凡,颇具特色。
关键词 张裕钊 诗歌 题材 情怀 艺术风格
下载PDF
夏莲居诗词述论
6
作者 张德恒 《菏泽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99-105,共7页
夏莲居是中国现当代著名佛学家、诗人,其作诗师法宋代江西诗派。流亡日本以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的作品感时伤世,忧愁家国;建国以后,诗作以歌颂新政权、赞美新生活为主调;其精于琴学,于金石、碑拓、书画多有涉猎,其相关诗作可补艺... 夏莲居是中国现当代著名佛学家、诗人,其作诗师法宋代江西诗派。流亡日本以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的作品感时伤世,忧愁家国;建国以后,诗作以歌颂新政权、赞美新生活为主调;其精于琴学,于金石、碑拓、书画多有涉猎,其相关诗作可补艺术史之阙。夏莲居诗词记录了特定历史时期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平经历、心路历程,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莲居 江西诗派 歌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