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儿子与情人》中俄狄浦斯情结的悲剧 |
王毅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1 |
7
|
|
2
|
《儿子与情人》并非是对俄狄浦斯情结的解释 |
郑达华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0 |
7
|
|
3
|
劳伦斯《木马赢家》中的俄狄浦斯情结问题 |
陈兵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4
|
论《狮子王》、《王的男人》、《夜宴》对《哈姆莱特》的改写——以对哈姆莱特“俄狄浦斯情结”的改写为中心 |
李大可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5
|
论传记电影中的“父名”与俄狄浦斯情结 |
曲德煊
谢衍达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6
|
俄狄浦斯情结研究及其批判——兼评俄狄浦斯神话与文学批评的关系 |
李丽丹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7
|
|
7
|
解不开的俄狄浦斯情结──母亲与劳伦斯及其作品 |
周方珠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3
|
|
8
|
评“俄狄浦斯情结”中的主体和欲望问题 |
赵山奎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06 |
6
|
|
9
|
试论班吉“俄狄浦斯情结”的深层意蕴 |
李萌羽
王梦瑶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6 |
2
|
|
10
|
《朗读者》的“俄狄浦斯情结”及诱因 |
黄卫平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1
|
从俄狄浦斯情结到俄瑞斯忒斯情结——西方精神分析的“母亲转向” |
王韵秋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4
|
|
12
|
俄狄浦斯情结的再现——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分析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
陈达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13
|
从曹禺的人生情怀看《雷雨》中的俄狄浦斯情结 |
马跃
|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14
|
试论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结理论的哲学意蕴 |
白新欢
|
《兰州学刊》
CSSCI
|
2008 |
1
|
|
15
|
鲁迅作品“孤儿寡母”形象群的塑造——论“俄狄浦斯情结”对鲁迅的影响 |
肖国栋
刘雨
|
《边疆经济与文化》
|
2016 |
1
|
|
16
|
《儿子与情人》中的“俄狄浦斯情结”——精神与肉体冲突的三重诠释 |
苗福光
|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1
|
|
17
|
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理论与文艺美学 |
张宇
|
《戏剧之家》
|
2020 |
2
|
|
18
|
俄狄浦斯情结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婆媳矛盾 |
刘雄平
|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4
|
|
19
|
“俄狄浦斯情结”的反思 |
张虎
|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1 |
4
|
|
20
|
《儿子与情人》中威廉与保罗俄狄浦斯情结之对比 |
卢汉阳
|
《武夷学院学报》
|
2017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