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史记》“本纪”“世家”中的华夏族形成发展史——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视角
1
作者 王文光 马宜果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55-62,共8页
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是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要有历史维度,要从历史文献中寻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支持,寻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初的起源。华夏族的形成发展历史,在《史记》... 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是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要有历史维度,要从历史文献中寻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支持,寻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初的起源。华夏族的形成发展历史,在《史记》的“本纪”和“世家”中有相关记载,故研究华夏族的形成发展史,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来说都是基础性的,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华夏族 中华民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周代华夏族贵族阶层男性婚服类型辨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轶潇 吴波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62-69,共8页
针对周代华夏族贵族阶层男性婚服类型的问题,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和图绘资料,对周代华夏族上层社会的男性婚服进行了推导和梳理。结果表明:从文化背景和形成条件的角度,婚服是在周代逐步完善且在儒家思想影响之下逐渐构建而成的一种礼仪服... 针对周代华夏族贵族阶层男性婚服类型的问题,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和图绘资料,对周代华夏族上层社会的男性婚服进行了推导和梳理。结果表明:从文化背景和形成条件的角度,婚服是在周代逐步完善且在儒家思想影响之下逐渐构建而成的一种礼仪服饰文化,其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的冠服制度和祭祀文化息息相关;从服饰类型的角度,周代华夏族贵族阶层的男性要依据其身份地位服用不同样式的婚服,士以上阶层亲迎时身穿冕服,头戴冕冠,足蹬赤舄,其身衣纹样和冕冠旒数随穿着者身份等级递增;而士人新婿则着爵弁服行礼,头戴爵弁,足配纁屦,其衣身并无章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婚服 华夏族 爵弁服 冕服 足服
下载PDF
商周时期华夏族的民族观、地理观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9
3
作者 李艳峰 王文光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5-59,共5页
"华""夷"是商周时期华夏族的民族观念,这种观念以文化作为分类标准,因为文化是可以变化的,所以"华"和"夷"也就可以相互转化。"天下""四海""九州"是早期民族共... "华""夷"是商周时期华夏族的民族观念,这种观念以文化作为分类标准,因为文化是可以变化的,所以"华"和"夷"也就可以相互转化。"天下""四海""九州"是早期民族共同体的生存空间、政治空间,也是早期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孕育空间。从多民族中国国家发展的历史角度来看,"五服""九服"制度有利于各民族群体的交往、交流、交融,居于其中的"华""夷"产生融合,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书写了中国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时期 华夏族 地理观 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华夏族性别制度的形成及其特点 被引量:18
4
作者 杜芳琴 《浙江学刊》 CSSCI 1998年第3期47-52,共6页
以周礼为代表的华夏性别制度是伴随父系制对母系制的取代、父系制发展成父权制而形成的,其最突出特点是阶级和性别的双重等级;第二个特点是家国同构性;而以家庭为本位注重整体,以阴阳平衡论为理论基础。
关键词 性别制度 华夏族 性别关系 父权制 母系氏社会 父系制 嫡长子继承制 婚姻制度 妇女研究 社会性别制度
下载PDF
从考古看区域文化互动与华夏族的形成 被引量:1
5
作者 曾文芳 郭妍利 《宜春学院学报》 2013年第11期1-4,共4页
不同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文化相互交流互动,凝聚融合,最终促成了统一民族的形成。考古证明,新石器时期至夏初,我国文化的互动表现越来越频繁,早期为点状,中期为片状,晚期则发展为典型的区域性文化。到夏朝初年,华夏民族因文化的高度... 不同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文化相互交流互动,凝聚融合,最终促成了统一民族的形成。考古证明,新石器时期至夏初,我国文化的互动表现越来越频繁,早期为点状,中期为片状,晚期则发展为典型的区域性文化。到夏朝初年,华夏民族因文化的高度凝聚而最终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互动 发展 新石器时期 华夏族
下载PDF
华夏族进入文明社会的年代与道路问题的再探讨
6
作者 莫金山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2期58-63,共6页
中国文明起源问题,作为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史论战的派生物,与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一样,一直是长期困扰史学界的大问题。几十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个问题的以讨论非但未能取得一致的意见,相反,随着考古材料的增多,讨论的深入,倒使问题愈来愈... 中国文明起源问题,作为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史论战的派生物,与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一样,一直是长期困扰史学界的大问题。几十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个问题的以讨论非但未能取得一致的意见,相反,随着考古材料的增多,讨论的深入,倒使问题愈来愈复杂。到目前为止,成文的看法已不下十多种。大而言之,这些看法又可归纳为如下三类:第一类是主张中国文明史形成于夏朝之前。持此说的,或以大汶口文化作为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唐兰),或以典型龙山文化作文明时代的开端(黎家芳、高广仁);第二类是主张夏王朝是中国文明史的初始。持此说的,或以禹启之际作为原始社会与阶级社会的断限(金景芳),或以“太康失国,少康中兴”作为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的门槛(韩连琪);第三类是主张中国文明史往后移、他们或以盘庚迁殷作为文明时代的入口处(晁福林),或以殷周之际作为文明社会的界标(何兹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社会 五帝时代 文明时代 中国文明 华夏族 龙山文化 社会 黄帝 考古材料 中国社会史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都城文化与华夏族文化的关系和特点
7
作者 杨东晨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11-15,共5页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都城文化,绝大多数都程度不同地受到华夏族文化的影响,其都城的形制和文化与华夏族的王都、帝都都相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键词 古代少数民 都城文化 华夏族 启民可汗 特色 文化交流 鲜卑贵 北魏 东突厥 西域
下载PDF
融合与演变: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
8
作者 胡晓靖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51-55,共5页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不断壮大的历史正是各民族不断融合的历史;文章从探讨中华民族的起源入手,以华夏族到汉族的历史演变过程为视点,揭示中华民族融合的规律,讴歌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关键词 中华民 华夏族 融合 演变
下载PDF
从华夏族到汉族的历史演变看中华民族大融合
9
作者 兰和群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41-44,共4页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不断壮大的历史正是各民族不断融合的历史。本文从探讨中华民族的起源入手,以华夏族到汉族的历史演变过程为视点,揭示中华民族融合的规律,讴歌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关键词 中华民 华夏族 历史 融合 演变
下载PDF
探索远古政权及政权人物现象——对周光华《远古的华夏族》的一种解读
10
作者 王德奎 金鑫 《教学与科技》 2007年第2期38-45,共8页
本论文通过对周光华先生《远古的华夏族》专著的深入解读,对《山海经》的多面意义,正反信息博奕法分析古盆塞文明、蚩尤族政权先进性等多方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认为意识形态和远古政权及政权人物对民族分布是有一定影响的。
关键词 华夏族 山海经 政权现象 政权人物现象
下载PDF
炎黄二帝与华夏族的形成
11
作者 任崇岳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25-28,共4页
炎帝族兴起后,一部分先民傍渭水向东移动,进入冀、鲁、豫交界地带,成为黄河流域几个著名部落的集团之一。黄帝族兴起后,沿黄河向东移动,也发展成中原地区的一个强大部落集团。当时还有活动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他地区的蛮族及东夷族。这几... 炎帝族兴起后,一部分先民傍渭水向东移动,进入冀、鲁、豫交界地带,成为黄河流域几个著名部落的集团之一。黄帝族兴起后,沿黄河向东移动,也发展成中原地区的一个强大部落集团。当时还有活动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他地区的蛮族及东夷族。这几个集团的交流融合是华夏族形成过程中的第一次融合。炎黄、"苗蛮"、东夷三大集团除了和平共处外,还有激烈的兼并战争。这些集团之间的战争,加速了他们的整合。夏、商、周三代的部族来源不同,夏是黄帝后裔,商是东夷人,周则是西戎的一支羌人,均活动于中原地区,同时这里还有其他少数民族。到了战国时期,少数民族与华夏族融合,形成了新的华夏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黄二帝 蚩尤 苗蛮 华夏族
下载PDF
文化人类学视角下华夏族上帝历史原型考
12
作者 付希亮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40-49,共10页
中国上帝崇拜来自远古。从殷芸《小说》和段成式《酉阳杂俎》关于上帝的传说看,天界曾先后出现过三个上帝:刘天翁、张天帝和曹明帝。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看,他们对应的是华夏文明之初人间先后出现的三个总首领:赤帝(炎帝)、颛顼和帝喾。天... 中国上帝崇拜来自远古。从殷芸《小说》和段成式《酉阳杂俎》关于上帝的传说看,天界曾先后出现过三个上帝:刘天翁、张天帝和曹明帝。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看,他们对应的是华夏文明之初人间先后出现的三个总首领:赤帝(炎帝)、颛顼和帝喾。天界上帝是人间君主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人类学视角 华夏族上帝 历史原型 曹明帝 张天帝 斗阎王故事类型
下载PDF
仰韶文化与原始华夏族炎、黄部族 被引量:13
13
作者 黄怀信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3-37,共5页
仰韶文化是大家熟悉的一种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其主要分布区所在的今陕西关中、山西南部、河南大部及河北南部,正是古代中国的主要域地,也是传说中华夏族的发祥之地。应该说,这一距今大约7000—5000年前的古老文化,就是华... 仰韶文化是大家熟悉的一种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其主要分布区所在的今陕西关中、山西南部、河南大部及河北南部,正是古代中国的主要域地,也是传说中华夏族的发祥之地。应该说,这一距今大约7000—5000年前的古老文化,就是华夏民族的直接祖先所创造的、没有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底沟类型 华夏族 半坡类型 黄帝 三门峡地区 考古发现 仰韶 关中西部 《史记·五帝本纪》 马家窑文化
下载PDF
试论春秋战国时期山西境内的戎狄及其与华夏族的融合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春风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3期102-105,共4页
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一个重要时期。本文试图从几个方面粗浅地谈一谈春秋战国时期山西境内的戎狄及其与华夏族的融合。一、春秋战国时期山西境内戎狄的部族及其分布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从远古时代起,就有众多的民族... 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一个重要时期。本文试图从几个方面粗浅地谈一谈春秋战国时期山西境内的戎狄及其与华夏族的融合。一、春秋战国时期山西境内戎狄的部族及其分布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从远古时代起,就有众多的民族在这里聚生群处,艰苦地创造着物质文化财富。大体说来,春秋战国时期,山西境内的民族是以华夏、戎、狄三族为主。据《左传》记载:“(晋)唐叔受之,以处参虚,匡有戎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华夏族 戎狄 山西交城 大融合 华夏文化 生产方式 中华民 左传 晋国
下载PDF
华夏族起源考论 被引量:3
15
作者 邹君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7-21,共15页
关于华夏族诸问题,从三十年代开始,我国老一辈的史学家,就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开拓之功实不可没.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许多地方还若明若暗.譬如华夏族起源的问题,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她又由哪些集团组成,这... 关于华夏族诸问题,从三十年代开始,我国老一辈的史学家,就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开拓之功实不可没.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许多地方还若明若暗.譬如华夏族起源的问题,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她又由哪些集团组成,这些集团的情况怎样?等等,还不大清楚.本文拟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古代民族形成问题的理论指导下,根据古文献中的神话传说资料,试加分析,谈点不成熟的看法,冀能抛砖引玉,就正于史学界的师友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族 黄帝 苗蛮 部落联盟 考论 盘古氏 共工氏 祝融 起源 说法
下载PDF
炎黄二帝与华夏族发端 被引量:2
16
作者 霍彦儒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9-72,共4页
汉民族的前身是华夏族 ,华夏族发端是以炎帝、黄帝为首的姜姬部落联盟。炎黄二帝开辟了以中原为主的共同地域 ,创造了以粟作农业为主的共同经济生活 ,开启了以英雄祖先崇拜为特征的共同心理素质 ,数千年来被尊奉为“华夏始祖”。
关键词 炎帝 黄帝 汉民 华夏族
下载PDF
华夏族系“盗火神话”试探——东方普罗米修斯神话的发掘报告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振犁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5期28-33,共6页
一、世界火神神话与华夏族系“盗火神话”的发现 火与每个民族发展的关系极为密切。旧石器时代属于人类社会蒙昧时期的中级阶段,而把火的使用作为这一阶段开始的标志。对人类的发展来说,火是一种生产力。火的使用,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 一、世界火神神话与华夏族系“盗火神话”的发现 火与每个民族发展的关系极为密切。旧石器时代属于人类社会蒙昧时期的中级阶段,而把火的使用作为这一阶段开始的标志。对人类的发展来说,火是一种生产力。火的使用,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人类能够对这种自然力进行支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伯 盗火神话 普罗米修斯 华夏族 发掘报告 天神 历史化 高辛氏 宙斯 部落
下载PDF
华夏族形成发展新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付永聚 《齐鲁学刊》 CSSCI 1995年第3期43-48,共6页
华夏族形成发展新论付永聚中华民族,是我国古代各个民族间不断混融工化的产物。作为中华民族先后发展阶段的华夏、秦人、汉人、唐人和华人等,同样都是民族互化的结晶。当今学术界对华夏族的形成发展已有许多研究,本文拟提出自己的一... 华夏族形成发展新论付永聚中华民族,是我国古代各个民族间不断混融工化的产物。作为中华民族先后发展阶段的华夏、秦人、汉人、唐人和华人等,同样都是民族互化的结晶。当今学术界对华夏族的形成发展已有许多研究,本文拟提出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见解,讨教于方家。华夏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族 形成发展 共同体 华夏文明 华民 构成 小民 融合 部落 黄帝
下载PDF
贡赋制是华夏族从野蛮进入文明时代的契机(上)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伟城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77-83,76,共8页
我国是人类发祥地之一,又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最为丰富的古代文化典籍。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用求实存真的科学态度去深入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探究我国封建社会特别漫长和封建思想意识特别深重的症结... 我国是人类发祥地之一,又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最为丰富的古代文化典籍。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用求实存真的科学态度去深入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探究我国封建社会特别漫长和封建思想意识特别深重的症结所在,不仅在历史科学研究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清除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解放思想,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落联盟 华夏族 贡赋 文化典籍 封建社会 古代历史 原始社会末期 父系氏 司马迁 左传
下载PDF
《诗经》中反映的华夏族与少数民族关系问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保兴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66-70,共5页
《诗经》中反映的华夏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反叛与平叛;侵扰与防卫;覆国与复国;侵袭与征伐。这些只是民族关系的表象,其实和平才是主流。这种状况的出现与当时的民族政策,即继承了上古时期的文化招抚(即德治)为主,武力征伐为... 《诗经》中反映的华夏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反叛与平叛;侵扰与防卫;覆国与复国;侵袭与征伐。这些只是民族关系的表象,其实和平才是主流。这种状况的出现与当时的民族政策,即继承了上古时期的文化招抚(即德治)为主,武力征伐为辅的部族关系处理模式是分不开的。此外《诗经》中还为我们展现了两种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模式,即政治联姻和武力威慑。这些模式对中国古代社会处理民族关系有着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华夏族 少数民 文化招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