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只是”词汇化的历程、动因及机制
1
作者 朱心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3-87,共5页
结合CCL语料库和汉籍全文检索系统,从历时角度对“只是”的成词历程、动因及机制进行考察,结果发现:跨层结构“只是”最早出现于魏晋六朝,唐朝时期,在韵律制约、后接成分的扩展和句法位置的改变以及使用频率升高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词汇... 结合CCL语料库和汉籍全文检索系统,从历时角度对“只是”的成词历程、动因及机制进行考察,结果发现:跨层结构“只是”最早出现于魏晋六朝,唐朝时期,在韵律制约、后接成分的扩展和句法位置的改变以及使用频率升高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词汇化为副词。重新分析是“只是”词汇化的重要机制。同样在唐代,副词“只是”又在语境吸收这一机制作用下虚化为连词。跨层结构“只是”与副词“只是”、连词“只是”均沿用到了现代汉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只是 词汇化 跨层结构
下载PDF
“只是”作为含有“是”的双音结构演化历程及其语法化
2
作者 冯广艺 张春艳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9-14,共6页
“只是”在历时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只”和“是”单用阶段,此时“是”作为判断动词已开始出现;“只+是”连用并凝固阶段,也是判断动词“是”能稳定受副词“只”修饰的过渡阶段,语义重心在“是”;“只是”作副词阶段,此时... “只是”在历时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只”和“是”单用阶段,此时“是”作为判断动词已开始出现;“只+是”连用并凝固阶段,也是判断动词“是”能稳定受副词“只”修饰的过渡阶段,语义重心在“是”;“只是”作副词阶段,此时“是”表判断的功能弱化或消失,语义重心在“只”,“是”语义脱落这一过程构成语法化,“是”的语法化也为“只是”的重新分析创造了必要条件;“只是”作转折连词阶段,“只是”从唐代作为副词出现之后,用法逐渐成熟,之后“只是”的意义进一步虚化,连词用法渐渐增多,“只”和“是”之间的界线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只” “是” 只是 语法化
下载PDF
副词“只是”用法辨析
3
作者 游锋华 《现代语文》 2018年第8期9-12,共4页
本文将副词"只是"与"副词‘只’+动词‘是’"结构区别开,主要讨论了副词"只是"的用法。作者认为范围副词"只是"至少有以下三种语法意义:(1)表限制,可与"只"替换;(2)表强调,可与"... 本文将副词"只是"与"副词‘只’+动词‘是’"结构区别开,主要讨论了副词"只是"的用法。作者认为范围副词"只是"至少有以下三种语法意义:(1)表限制,可与"只"替换;(2)表强调,可与"就是"替换;(3)表解释。由(1)义到(3)义有由实到虚的发展演变的过程,演变的核心是(1)义。本文还解释了"只是"不能替换成"仅仅是"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围副词 “只+是” “仅仅是” 语义虚化
下载PDF
李商隐《乐游原》“只是近黄昏”的“只是” 被引量:3
4
作者 孙玉文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0-76,共7页
李商隐《乐游原》"只是近黄昏"中"只是"的理解对于此诗的解读具有决定性作用,但目前的释读有分歧;"只"读音古今不同,基本上没有引起人们关注。文章就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论证:(1)"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只是近黄昏"中"只是"的理解对于此诗的解读具有决定性作用,但目前的释读有分歧;"只"读音古今不同,基本上没有引起人们关注。文章就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论证:(1)"只是近黄昏"的"只是"不能理解为正是,只能理解为只不过,但只是。(2)"只"跟"祗、秖"记录的是同一个词,原来读平声;这个词跟"止"本是两个不同的词,"止"读上声,跟"只"是同义词。后来"止"占上风,人们将"只"读成"止",是一种训读现象,于是"只是近黄昏"的"只"读成了上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乐游原》 “只”的读音 只是”的训释
原文传递
“这”单独作主语问题补证 被引量:1
5
作者 卢烈红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40,共4页
本文根据新检得的一些材料,进一步证明:北宋《景德传灯录》“只这(者)便是……”一类格式中的“只”确为表强调的副词,“这(者)”确实单独作主语,因此,“这(者)”单独作主语至迟始于北宋是确凿无疑的。
关键词 主语 强调 副词 《景德传灯录》 格式 补证 材料 北宋
下载PDF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的图书馆智能管理创新 被引量:3
6
作者 罗桦 陈勇 +2 位作者 张清 赵滟 黄猛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6年第2期50-52,57,共4页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图书馆的智能化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概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定位技术,重点讨论了如何将WSN定位技术运用到图书智能管理,通过定位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结合,推动图书馆...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图书馆的智能化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概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定位技术,重点讨论了如何将WSN定位技术运用到图书智能管理,通过定位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结合,推动图书馆智能系统建设和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智能管理 无线传感器网络 定位技术 互联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