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宋代诸帝论史官修史、史学名著与“史才三长” |
操宇晴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
2024 |
0 |
|
2
|
清代对史才三长论的运用与探讨 |
王嘉川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
2022 |
1
|
|
3
|
明代对“史才三长”论的探讨与发展 |
王嘉川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4
|
评中国古代史学的“史才”论 |
谢贵安
|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5
|
略论唐人小说之史才、诗笔与议论 |
熊明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3
|
|
6
|
唐传奇“史才”考论 |
吴夏平
|
《怀化学院学报》
|
2007 |
2
|
|
7
|
史才·诗笔·华选——论唐代传奇创作与进士科制度的关系 |
康震
邓金艳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8
|
能开风气必为师——中外学者深情缅怀一代史才李时岳 |
郭世佑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
1998 |
0 |
|
9
|
论李大钊的史才 |
张文生
|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10
|
史才·诗笔·议论——《红楼梦》文备众体的特点 |
伏漫戈
|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
2004 |
0 |
|
11
|
史学、史才、史识——历史教学的三个核心 |
李少玉
|
《辽宁教育》
|
2012 |
0 |
|
12
|
论陆游的史识与史才 |
雷近芳
|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1
|
|
13
|
史才卓越 史学宏富 史识非凡——读傅谨教授的《中国戏剧史》 |
朱恒夫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
2015 |
4
|
|
14
|
论刘知几“史才三长”论的形成和发展 |
耿天勤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2
|
|
15
|
塔西陀的史才与史德 |
刘启良
|
《史学史研究》
|
1988 |
3
|
|
16
|
点铁成金 化腐为奇——谈《聊斋志异》重构“本事”的史才 |
李军宏
|
《蒲松龄研究》
|
2009 |
0 |
|
17
|
“君看十万言,实与良史俱”——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史才 |
房春草
|
《蒲松龄研究》
|
2008 |
0 |
|
18
|
《高卢战记》与凯撒的史才 |
张广智
|
《史学史研究》
|
1981 |
1
|
|
19
|
史胆·史识·史才──试评朱德发《中国五四文学史》 |
黄德志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5 |
1
|
|
20
|
从史才“四长”论谈职校学生历史人文素养培育 |
赵敏俊
|
《教师》
|
201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