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民”“均平”与“大同”——先秦儒家富裕观的理论进路
1
作者 王琳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5期72-74,共3页
先秦儒家以“富民”为逻辑起点,以“均平”为实践追求,以“大同”为至高理想,形成了自己的富裕观,集中反映了先秦儒家对经济发展、财富分配和理想社会的思考与追求。先秦儒家富裕观从治国为政的角度出发,构建出针对国家发展问题的治理... 先秦儒家以“富民”为逻辑起点,以“均平”为实践追求,以“大同”为至高理想,形成了自己的富裕观,集中反映了先秦儒家对经济发展、财富分配和理想社会的思考与追求。先秦儒家富裕观从治国为政的角度出发,构建出针对国家发展问题的治理理念和方法体系,为后世治国安民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富裕观 富民 均平 大同
下载PDF
身份为据、权力掌控、秩序取向——中国传统均平思想的底层逻辑
2
作者 刘学斌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8-27,170,共11页
共同富裕的实现不仅需要发展生产,也需要完善分配。中国传统均平思想是传统时代人们对分配和公平分配问题的最主流回应。然而,传统均平思想并不天然指向共同富裕。身份为据、权力掌控、秩序取向才是其中蕴含的底层逻辑。身份为据指以人... 共同富裕的实现不仅需要发展生产,也需要完善分配。中国传统均平思想是传统时代人们对分配和公平分配问题的最主流回应。然而,传统均平思想并不天然指向共同富裕。身份为据、权力掌控、秩序取向才是其中蕴含的底层逻辑。身份为据指以人们的等级身份为分配的依据,等级身份决定了人们在分配中的地位,分配也是有等差的,这在当时人看来是公平的。权力掌控指等差的分配结构由国家权力建立,由国家权力主导,并以国家权力为依托,这种分配与国家政策和国家治理过程融合在一起。秩序取向指分配的首要目标并非公平或效率而是秩序,为此在治理思路上注重调和。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共同塑造了中国传统均平思想的独特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 共同富裕 均平思想 等级 身份 权力 秩序
下载PDF
均平而非平均:中国古代治理思想中的共同富裕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新明 高小平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72,共9页
均平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治理思想,强调“更化”中的动态均衡,通过调均将失衡转为“良治”,实现各要素符合天道的“善治”和谐。均平思想对古代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深远影响,以零次分配中均平思想的共富实践——诸子均分制为例,其超越了身... 均平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治理思想,强调“更化”中的动态均衡,通过调均将失衡转为“良治”,实现各要素符合天道的“善治”和谐。均平思想对古代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深远影响,以零次分配中均平思想的共富实践——诸子均分制为例,其超越了身份继承中嫡庶和年序的不平等性规则,保障家庭这一基层社会治理单元中生产要素的公平分配。均平思想同样对当前社会收入分配调节和代际继承等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不过,由于古代均平思想没有考虑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缺少平等尊重和平等自由等元素,因此需要对均平思想进行现代性审视、汲取性研究和批判性继承,在共同富裕中增进均平的关怀,通过调均合理的差异,塑造人们的德性善行,探索一条共同善进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平 诸子分制 零次分配 共同富裕 代际继承
下载PDF
平邦国,均万民:中国早期法律中的“均平”思想
4
作者 朱红林 《法律史评论》 2023年第2期117-130,共14页
“均平”思想是《周礼》一书所设计的国家行政体系所体现的一种重要治国理念。这种理念在其经济制度,特别是徭役和赋税的征发方面,体现尤为强烈,为此专门设置了“均人”“土均”二职,贯彻这一理念。无独有偶,近年来秦汉简牍,特别是秦简... “均平”思想是《周礼》一书所设计的国家行政体系所体现的一种重要治国理念。这种理念在其经济制度,特别是徭役和赋税的征发方面,体现尤为强烈,为此专门设置了“均人”“土均”二职,贯彻这一理念。无独有偶,近年来秦汉简牍,特别是秦简中,徭役征发与使用也非常强调“均平”思想,同样也有专门的职官设置。这不是偶然现象,其间无疑存在着一种传承关系。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古代的“均平”思想,重点不是指数量方面的齐同,而是强调事物的合理存在,各安其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平 协调 合理 法律
下载PDF
儒家“均平”理想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道德尺度
5
作者 何青翰 《天府新论》 2023年第2期11-20,共10页
以“井田”制为根据,中国古代“均平”理想蕴含着“制民之产”“守望相助”等深刻的思想见识,直接影响了先秦以来中国的政治实践,尤其是土地制度的安排,并且与20世纪的中国革命及其相应的现代化建设形成了积极的互动。中国的现代化事业... 以“井田”制为根据,中国古代“均平”理想蕴含着“制民之产”“守望相助”等深刻的思想见识,直接影响了先秦以来中国的政治实践,尤其是土地制度的安排,并且与20世纪的中国革命及其相应的现代化建设形成了积极的互动。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壮举,而“分配正义”则是这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认识到,现代化的实现也意味着对于“现代性”所裹挟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的超克。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中,“三代”以来所传递的“均平”理想值得我们关切思考,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相结合,中国理应发展出新时代的“义利之辨”,由此形成中国之于现代化的道德尺度,以提醒我们兼顾公平与效率,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团结奋斗,迈向新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平”理想 土地制度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论居民收入分配中政府维护公正、兼顾均平的分类调节 被引量:6
6
作者 贾康 《地方财政研究》 2007年第7期4-7,共4页
一、“公平”的概念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需要廓清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和相关的收入分配问题,已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政府的收入分配调控对于促进居民收入分配合理化,无疑应当有所作为。但什么样的收入分配格局、何等程度的... 一、“公平”的概念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需要廓清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和相关的收入分配问题,已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政府的收入分配调控对于促进居民收入分配合理化,无疑应当有所作为。但什么样的收入分配格局、何等程度的收入分配差异是收入分配“合理化”的标尺,却并没有一定之规,依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国情条件、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等的不同而不同(笼统而众说纷纭的“基尼系数”等指标,并不能形成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收入分配 政府 公正 维护 分类 均平 收入分配问题 居民收入差距
下载PDF
“均平第一”:官社土地资源配置与产品分配中的道德铁律——战国、秦官社经济体制下的农民道德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研究之三 被引量:3
7
作者 张金光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3期92-96,共5页
在土地国有制及其国家普遍授田制之下所成立的官社体制中,社会一切分配奉行"均平第一"原则。官社体制下,土地产品要在土地所有者———国家和耕种者之间进行分配。其分配法则的基础和前提是"均平论"和综合(空间上... 在土地国有制及其国家普遍授田制之下所成立的官社体制中,社会一切分配奉行"均平第一"原则。官社体制下,土地产品要在土地所有者———国家和耕种者之间进行分配。其分配法则的基础和前提是"均平论"和综合(空间上是远迩)平衡论。应重新审视和评估"不患寡而患不均"之论的价值,研究其分配法则,是道德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和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秦 官社 均平第一” 分配法则
下载PDF
庞尚鹏浙江均平法改革探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邓智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46-51,共6页
庞尚鹏是明中叶著名经济改革家。嘉靖年间他巡按浙江,大力进行均平法改革。从他改革的历史轨迹和基本内容来看,这一改革具有把地方财政纳入定额化和包干制倾向的基本趋势和基本特征。
关键词 庞尚鹏 浙江 均平
下载PDF
传统大同均平思想与道德理想主义对中国现代化当代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南珊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73-76,共4页
关键词 道德理想主义 均平思想 中国现代化 主义 发展生产力 圣贤人格 社会主义 大同理想 理想人格 毛泽东
下载PDF
解读“均平”之历史内涵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文君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46-50,共5页
中国文化是一种“均平”文化,自古以来,无论是圣贤先哲,还是封建帝王,甚至是农民领袖,无不提倡均平、实施均平、追求均平,因此“均平”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范畴,其历史内涵也极为丰富。
关键词 均平 历史内涵 社会理想 维护统治 斗争武器
下载PDF
试论黄巢的“均平”思想 被引量:3
11
作者 丁柏传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72-75,共4页
考诸史籍,黄巢起义确实提出并实践了“均平”的口号。分析唐末社会政治、经济状况,黄巢起义提出“均平”口号有其历史必然性。黄巢起义在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中国 农民战争 黄巢 均平思想 农民起义 封建社会
下载PDF
从历代财税改革看公平正义——古代调均贫富和均平赋税的思想及实践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兴罗 《财政监督》 2014年第12期11-14,共4页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财政作为调节经济和社会的重要杠杆,在促进公平正义中肩负着重要职能。在中国财政史上,自先秦就出现了调均贫富和均平赋税思想,对后世的财税...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财政作为调节经济和社会的重要杠杆,在促进公平正义中肩负着重要职能。在中国财政史上,自先秦就出现了调均贫富和均平赋税思想,对后世的财税改革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财税改革 赋税思想 贫富 实践 均平 中国财政史 古代
下载PDF
“均平”的学说形成与制度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甲子 《天中学刊》 2017年第4期69-75,共7页
先秦诸子皆有论"均"之言,道家多论天道之"均",儒家、墨家多论社会之"均",前者强调均平,后者强调均等。从先秦制度观之,社会之"均"主要显现在政事之均、食货之均。着眼于社会学考量的政事之均,... 先秦诸子皆有论"均"之言,道家多论天道之"均",儒家、墨家多论社会之"均",前者强调均平,后者强调均等。从先秦制度观之,社会之"均"主要显现在政事之均、食货之均。着眼于社会学考量的政事之均,其要点是"以礼均施";着眼于经济学考量的食货之均,其要点是"土均""均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平 以礼分施
下载PDF
农民均平求富心态与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变迁
14
作者 郭克良 焦金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11-16,共6页
农民具有的均平求富心态在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变迁中发挥重要作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我党采取国家帮助发展、大力宣传合作化的好处等措施,满足农民均平求富愿望,引导农民参与合作化。人民公社时期,大量农村剩余转化为工业资本积累,无法... 农民具有的均平求富心态在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变迁中发挥重要作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我党采取国家帮助发展、大力宣传合作化的好处等措施,满足农民均平求富愿望,引导农民参与合作化。人民公社时期,大量农村剩余转化为工业资本积累,无法实现农民增收,最终促生新时期家庭经营和集体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同时期的生产经营体制只有体现、适应、满足农民均平求富心态,实现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才会成为农民的自觉选择,才会长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均平求富心态 生产经营体制
下载PDF
论分配问题上的政府责任与政策理性(二)——从区分“公平”与“均平”说起 被引量:1
15
作者 贾康 《审计与理财》 2007年第5期5-6,共2页
三、政府为发挥好职能,需要把握好市场经济环境中的政策理性如果政府要在结果的公平(均平)方面托底,还应注意到,在不少很现实的问题上,现在存在着职能行使结果的错位。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各方都谈论得很热烈的房地产,我看来看去... 三、政府为发挥好职能,需要把握好市场经济环境中的政策理性如果政府要在结果的公平(均平)方面托底,还应注意到,在不少很现实的问题上,现在存在着职能行使结果的错位。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各方都谈论得很热烈的房地产,我看来看去,总认为政府首先要托的底不是“经济适用房”,一定应该是廉租房——廉租房的入住者是没有产权的,由政府甄别鉴定社会最低收入阶层,让他们入住,使之“居者有其屋”。这也是关联整个社会稳定的一种“公共产品”。当然,政府做这件事情的管理成本也会非常高,必须在这么多社会成员里面,对公众负责地认清楚,到底谁有资格得到这种廉租房待遇。人住进去以后,、政府还要跟踪观察,他如果以后收入上升了,到了一定的程度,还得劝他搬出去,别住这个廉租房了,把资源腾出来去解决真正的低收入阶层“居者有其屋”的问题。这么高的管理成本是值得的,因为这是政府非做不可的事,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责任 “公 均平 理性 政策 低收入阶层 社会稳定 分配
下载PDF
孙中山的“均平”与“协调”观──兼论孙中山与中国文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明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59-63,共5页
“均平”与“协调”观承认“均平”与“协调”是事物自身属性和发展趋势,它集中表面于孙中山思想的六个方面,是孔子的“正名”、“均无贫”与董仲舒的“三纲”、“均贫富”思想的承传与弘扬。
关键词 孙中山 均平 协调 中国文化
下载PDF
秦汉审美文化研究的硕果--评周均平新著《秦汉审美文化宏观研究》
17
作者 邹强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0-160,共1页
关键词 秦汉审美文化 审美文化研究 宏观 均平 人民出版社 山东师范大学 特聘教授 审美理想
下载PDF
论道家、道教中和均平的社会发展观
18
作者 孔令宏 《船山学刊》 2015年第3期58-61,共4页
道家、道教基于以道为本的价值观主张中和,进而在政治理论上追求公正。他们认为,一定的物质财富是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但现实中,由于每个人的能力、资本、社会地位等的差异,导致求财求利的结果大不相同,从而引起贫富差距。贫富差距过大... 道家、道教基于以道为本的价值观主张中和,进而在政治理论上追求公正。他们认为,一定的物质财富是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但现实中,由于每个人的能力、资本、社会地位等的差异,导致求财求利的结果大不相同,从而引起贫富差距。贫富差距过大,人们心理不平衡,必然导致社会矛盾和冲突,影响社会和谐。所以,道家、道教主张把社会贫富差距控制在一个适当的程度。道家、道教还主张减少其它方面的差距,在整个社会形成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良好社会风尚。进而,道家、道教力图通过中和均平的种种措施去努力建构理想社会,实现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道教 社会发展 中和 均平
下载PDF
论分配问题上的政府责任与政策理性(一)——从区分“公平”与“均平”说起
19
作者 贾康 《审计与理财》 2007年第4期5-6,共2页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1、中文“公平”的内涵,需拆分为意指规则公正的“公平”和意指结果相近的“均平”,前者是保护、促进效率的,后者则的确与效率有一定的此消彼长关系。政府的责任在于前者主要是制定法规、维护公平竞争;在于后者...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1、中文“公平”的内涵,需拆分为意指规则公正的“公平”和意指结果相近的“均平”,前者是保护、促进效率的,后者则的确与效率有一定的此消彼长关系。政府的责任在于前者主要是制定法规、维护公平竞争;在于后者主要是抑制、缓解收入悬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 政府责任 均平 理性 政策 分配 竞争 意指
下载PDF
近代中国空想社会主义与传统的大同思想和均平思想
20
作者 王存刚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1995年第1期44-47,共4页
本文简括地阐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三种空想社会主义与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和均平思想的关系。
关键词 空想社会主义 大同思想 均平思想 洪秀全 康有为 孙中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