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子》“故大制不割”辨正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山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30,共3页
通行的王弼本《老子》第二十八章"故大制不割"一句误读至今。"故大制不割"中的"制",用的是"制"一词的本义,即截割木材义。"大制不割"的字面义即大手笔地截割木材(反而)是不割。"... 通行的王弼本《老子》第二十八章"故大制不割"一句误读至今。"故大制不割"中的"制",用的是"制"一词的本义,即截割木材义。"大制不割"的字面义即大手笔地截割木材(反而)是不割。"大制不割"四字格句型属于《老子》第七十八章论及的"正言若反"的表达形式。"故大制不割"作为第二十八章的小结句,其"大制"对应于前文的"朴散成器"之义,而"不割"则对应于前文的"圣人用之则为官长"之义,并且以"正言若反"的四字格形式表达了第二十八章朴散归朴的章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大制不割 正言若反 训诂学 文脉
下载PDF
“大制不割”与“始制有名”:老子哲学中的天人之辨
2
作者 李彬 《老子学刊》 2023年第2期36-51,共16页
从“天人关系”角度去看待世界是先秦哲人们的共识,老子也不例外。在老子哲学中“天”这一维更多地体现为“道”或“自然”,而“人”这一维则体现为一切人为的创制。老子哲学中天人关系一般被表述为自然与文明的关系,其中“大制不割”... 从“天人关系”角度去看待世界是先秦哲人们的共识,老子也不例外。在老子哲学中“天”这一维更多地体现为“道”或“自然”,而“人”这一维则体现为一切人为的创制。老子哲学中天人关系一般被表述为自然与文明的关系,其中“大制不割”和“始制有名”突显出自然与文明之间的张力。“始制有名”描述了一个圣人裁成万物,为万世垂法立教的过程,体现了老子对“文明”必然出现的一种积极态度。“大制不割”则体现了老子对“自然”(“道”)的保持与维护。在天与人、自然与文明的张力之间,老子提出了自己的解决之道,即“知止”。“文明”所“止”之处在老子那里是“道”(“自然”),也即是所谓的“始”或“大始”。“大制不割”与“始制有名”之间并无绝对不可逾越的鸿沟,实则是两种相辅相成的表述,共同弥合了天与人、自然与文明之间的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制不割 有名 自然 文明 知止
原文传递
老子技术思想初探
3
作者 刘克明 《云梦学刊》 2000年第5期30-35,共6页
老子的技术思想在中国哲学与中国科技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老子》有专门的章节涉及古代机械、工程、技术、制造、或讨论机械技术中的哲学问题,其技术思想包括“大制不割”、“有而不用”、“有无相生”、“困难于其易,为大于其... 老子的技术思想在中国哲学与中国科技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老子》有专门的章节涉及古代机械、工程、技术、制造、或讨论机械技术中的哲学问题,其技术思想包括“大制不割”、“有而不用”、“有无相生”、“困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技术思想 "大制不割" 有无相生"
下载PDF
《老子》第28、29章解读
4
作者 李锐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9-66,156,共9页
《老子》第28章旧解多比照《庄子》相关引文,认为其中有窜入文字。现在据出土的简帛本《庄子》来看,恐怕并非如此。不过对于此章的解读,仍然存在一些疑义,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提出新的解释。然而在北大汉简《老子》中,传统属于28章的“... 《老子》第28章旧解多比照《庄子》相关引文,认为其中有窜入文字。现在据出土的简帛本《庄子》来看,恐怕并非如此。不过对于此章的解读,仍然存在一些疑义,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提出新的解释。然而在北大汉简《老子》中,传统属于28章的“大制不割”一语,却被置于第29章之首,为此不得不结合第29章全文来讨论此语归属哪一章。经仔细讨论,本文为“大制不割”与第28章上文相合,与第29章下文并不契合,仍以置于第28章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大制不割 庄子 帛书 汉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