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一家之法”,行“天下之法”——论黄宗羲的法治观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云虹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0-83,共4页
黄宗羲从“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基本命题出发,提出了法乃“天下之法”,“一家之法”乃“非法之法”,变“一家之法”,行“天下之法”等具有近代民主因素的法治思想,成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源头。研究这一思想对今天的法治建设不失借鉴意义。
关键词 黄宗羲 “一家之法 天下之法 法治观 法治思想 法治建设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
下载PDF
“守天下之法者莫如吏”——王安石的重要法律思想 被引量:1
2
作者 卓帆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62-67,共6页
王安石,是一位曾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称誊的“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他曾为挽救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局面,领导进行了一次著名的熙宁改革,史称“王安石变法”.“守天下之法者莫如吏”,是王安石在变法改革中提出来的重... 王安石,是一位曾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称誊的“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他曾为挽救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局面,领导进行了一次著名的熙宁改革,史称“王安石变法”.“守天下之法者莫如吏”,是王安石在变法改革中提出来的重要的法律思想。他说:“夫聚天下之众者莫如财”,维持国家的政治统治,最重要的是有财。“理财”,是王安石改革的核心思想,他希望通过“理财”。挽救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实现“富国强兵”;接着又说:“治天下之财者莫如法”,治国理家的财力,最重要的是要有法律,故其为“理财”制定了一系列新法,有:均输法,农田水种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王朝 均输法 天下之法 积贫积弱 熙宁 免役法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恩荫 市易法
下载PDF
黄宗羲“天下之法”的法律思想探析
3
作者 刘艳丽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4-25,共2页
 黄宗羲十分重视"法治",提出了"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主张,其在批判君主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的要求,同时提出了君臣共治、地方分权和学校议政等建立"天...  黄宗羲十分重视"法治",提出了"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主张,其在批判君主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的要求,同时提出了君臣共治、地方分权和学校议政等建立"天下之法"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之法" 君臣共治 地方分权 学校议政
下载PDF
黄宗羲“天下之法”的法理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师伟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05年第1期357-367,共11页
黄宗羲"天下之法"的法律思想具有明显的反近代性质,不论是"天下之法"的基本内涵,还是"天下之法"的实现方式,抑或是"天下之法"的治理精神等,都表现出了典型的反近代特征。"天下之法"... 黄宗羲"天下之法"的法律思想具有明显的反近代性质,不论是"天下之法"的基本内涵,还是"天下之法"的实现方式,抑或是"天下之法"的治理精神等,都表现出了典型的反近代特征。"天下之法"的法律思想,坚持并发展儒家传统的法律观,强调法所以为法的关键是"为天下""为万民"的公共性质,在"法"的秩序内涵和操作系统等工具理性方面,"天下之法"也完全继承了儒家传统的"六经之法"和"先王之法"等观点,强调经学教化是治国之本,圣王救世是基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之法 六经之法 先王之法 圣王救世
原文传递
“一家之法”“天下之法”——中国古代的两次法治思潮
5
作者 马小红 《师大法学》 2018年第2期51-68,共18页
中国历史上的两次法治思潮,即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法治与明末清初的新法治,都是应历史发展之运而产生的。尽管法家法治提倡"以法为本",但其宗旨与目的在于维护君主集权,与现代法治南辕北辙,所以被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批判为&q... 中国历史上的两次法治思潮,即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法治与明末清初的新法治,都是应历史发展之运而产生的。尽管法家法治提倡"以法为本",但其宗旨与目的在于维护君主集权,与现代法治南辕北辙,所以被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批判为"一家之法"。新法治在批判法家法治的基础上提出了"天下之法"的主张,弘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以现代法学的视角考察,法家法治虽然在春秋战国的变革中取得了成功,但我们不能因其历史上曾经取得的成果而否定其对现实法治发展所具有的巨大的消极作用,不能忽视新法治对它的分析批判。新法治思潮是中国原汁原味的启蒙思想的产物,其发掘分析了诸多与现代社会法治契合的中国传统元素,是当前法治发展中应该尤为被关注的传统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家法治 新法治 一家之法 天下之法 启蒙思想
原文传递
天下之法
6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3年第10期47-47,共1页
“天下之法”是为保障百姓福祉所立之法,与君主为保护一己私欲所立“一家之法”有根本不同。该思想由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提出。该思想上承孟子民本学说,下启近代民主思想,对中国现代法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关键词 黄宗羲 促进作用 天下之法 现代法治 明末清初 孟子 君主 形成与发展
原文传递
黄宗羲政治伦理思想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慧 季芳桐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9-131,共3页
黄宗羲所处的时代是明清之际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角色之间的互动情况比较复杂,社会变迁以及学术思想转型特征明显。他继承传统政治伦理思想,结合时代特色,形成了鲜明的政治伦理思想。主要表现为:"天下之利"的最高道德标准;"... 黄宗羲所处的时代是明清之际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角色之间的互动情况比较复杂,社会变迁以及学术思想转型特征明显。他继承传统政治伦理思想,结合时代特色,形成了鲜明的政治伦理思想。主要表现为:"天下之利"的最高道德标准;"豪杰之士"的人格理想;"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君民观;"为天下,非为君"的君臣观;为实现社会政治理想所采取的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政治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政治伦理 天下之利 天下之法
下载PDF
黄宗羲民本思想的再认识 被引量:1
8
作者 林红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7-41,共5页
黄宗羲是对近代中国思想演进最具影响力的古代思想家之一,这与他的以"民主君客"为主轴的民本思想有密切关联。黄宗羲在立君之道、君臣关系、法治与工商等重要方面都提出了传统民本所没有的新内涵,但是他所坚持的政治理想并没... 黄宗羲是对近代中国思想演进最具影响力的古代思想家之一,这与他的以"民主君客"为主轴的民本思想有密切关联。黄宗羲在立君之道、君臣关系、法治与工商等重要方面都提出了传统民本所没有的新内涵,但是他所坚持的政治理想并没有超出"君主民本"的范围,他对现实的批判方式是回归经典时代,并非革命性的反专制主义。黄宗羲民本思想对近代改良派的影响不是因其是否"超前地"预见到近代民主,而在于他的思想被片面地抽取和解读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本思想 三代之治 天下 天下之法 工商皆本
下载PDF
明末清初“启蒙思想论”质疑 被引量:1
9
作者 覃正爱 《船山学刊》 CSSCI 1994年第1期24-35,共12页
当代学者不少人按照列宁关于启蒙思想运动的三个思想特征来分析明末清初黄宗羲、王夫之、唐甄等思想家的思想。我觉得即使按这三个特征,也难以得出启蒙思想的结论。 第一、关于对农奴制度及其在经济、社会和法律方面的一切产物怀着强烈... 当代学者不少人按照列宁关于启蒙思想运动的三个思想特征来分析明末清初黄宗羲、王夫之、唐甄等思想家的思想。我觉得即使按这三个特征,也难以得出启蒙思想的结论。 第一、关于对农奴制度及其在经济、社会和法律方面的一切产物怀着强烈的仇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 唐甄 当代学者 农奴制度 天下之法 东林党 明夷待访录 启蒙者 方镇 君民关系
下载PDF
秩序重建的政治之维——黄宗羲与近世政治思维的突破 被引量:1
10
作者 顾家宁 《政治思想史》 2012年第2期22-38,197,共17页
在明清之际"天崩地解"的环境中,文明秩序的重建无疑是儒者致思的焦点。在黄宗羲那里,政治维度的思考构成了秩序重建的中心议题。黄宗羲的思考包含了三个层面:以道德事功为主轴的精神秩序的重建、以天下公义为旨归的法原重构... 在明清之际"天崩地解"的环境中,文明秩序的重建无疑是儒者致思的焦点。在黄宗羲那里,政治维度的思考构成了秩序重建的中心议题。黄宗羲的思考包含了三个层面:以道德事功为主轴的精神秩序的重建、以天下公义为旨归的法原重构、以混合政体为中心的政制更革。其思想体现了宋明儒学政治思维在数百年时势变迁中保有的相对连续性。同时,特殊的时代背景又使黄宗羲能够以更加透彻的批判眼光提出某些极具突破性的洞见。黄宗羲的思想史地位,正在于以一种批判吸收的双重视角将近世儒家政治思维予以充分展开,从而在儒家传统的同一性、延续性中展现出时代的鲜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秩序重建 道德事功 天下之法 混合政体
下载PDF
中国古代政治观的批判总结——王船山政治观研究
11
作者 陈远宁 《船山学刊》 CSSCI 1991年第1期20-41,共22页
中国封建社会绵延达二千余年之久,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封建社会延续如此长久,根本上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
关键词 中国古代政治 重民思想 王船山 养民 天下之法 社会经济制度 儒家政治 原情定罪 治统 传统儒家
下载PDF
黄宗羲法制思想探微
12
作者 王丽梅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7,共3页
黄宗羲的法制思想,一方面指陈和批判了专制制度下“一家之法”的种种弊端,弊端之大是保护君王一人一姓之私,成为君王专制的护身符;另一方面对“天下之法”进行了精心的构想和设计,指出真正的法律应兴“公利”、除“公害”,保护天下人的... 黄宗羲的法制思想,一方面指陈和批判了专制制度下“一家之法”的种种弊端,弊端之大是保护君王一人一姓之私,成为君王专制的护身符;另一方面对“天下之法”进行了精心的构想和设计,指出真正的法律应兴“公利”、除“公害”,保护天下人的利益。黄宗羲无论是对传统法律的反思与批判,还是对新法的设计与构想,都闪烁着深刻的智慧和耀眼的光芒,散发着近现代的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一家之法 天下之法
下载PDF
古往今来的法治(一)——读《法治是什么》
13
作者 杨庆育 《公民导刊》 2015年第1期56-59,共4页
来令人思索和回味。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读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并的视角,对几千年中国法治本文作者杨庆育先生以学者型学以及类型转换的研究。是对中国法律史进行一种类跨度上涵盖整个中国历史,《法治是什么》一书时间《公民导刊》... 来令人思索和回味。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读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并的视角,对几千年中国法治本文作者杨庆育先生以学者型学以及类型转换的研究。是对中国法律史进行一种类跨度上涵盖整个中国历史,《法治是什么》一书时间《公民导刊》的同志常看到我在《中国新闻周刊》写的书评,就约我能否结合法治的问题写写,也以此给大家推荐几本书。这并非我的长处,但借此机读书就很有意义。其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法律史 中国法治 类型转换 亲亲 儒家化 中国历史 学者型 资产阶级改良派 天下之法
下载PDF
审判中心主义视域下的唐代司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显文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8-102,共15页
唐代作为中国古代法治清明的时期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唐代构建以审判为中心司法模式的必然结果。唐朝初年,以唐太宗为首的统治集团提出了"天下之法"的概念,对司法官员的选任实行"试判"考试,提高了司法官员审断案件... 唐代作为中国古代法治清明的时期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唐代构建以审判为中心司法模式的必然结果。唐朝初年,以唐太宗为首的统治集团提出了"天下之法"的概念,对司法官员的选任实行"试判"考试,提高了司法官员审断案件的能力,初步确立了司法官员独立审判的传统。为了实现审判公正,唐代在诉讼程序上作了许多制度上的创新,制定了三审立案的审核制,实行逐级诉讼不受审级的限制,案件审判须经过严密的司法论证,实行错案责任追究制,注重对诉讼审判活动进行监督,从而提高了审判的质量,有效预防了司法腐败和冤假错案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天下之法 审判中心主义 试判 错案追究制
下载PDF
黄宗羲的管理思想探析
15
作者 杨建玲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133-135,共3页
关键词 明夷待访录 思想探析 天下之法 封建君主专制 君为臣纲 原君 南雷 方镇 盛可以 屠毒
下载PDF
方孝孺的“立法利民”观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映林 《文史杂志》 1997年第6期10-12,共3页
方孝孺(1357—1402年)是明初浙江宁海人,字希直、希古,人称“正学先生”;惠帝时任侍讲学士。1402年燕王朱棣(即成祖)攻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帝位时,方孝孺因为不肯替成祖起草登极诏书而遭杀害,并被诛灭十族(包括学生),死者达870余名... 方孝孺(1357—1402年)是明初浙江宁海人,字希直、希古,人称“正学先生”;惠帝时任侍讲学士。1402年燕王朱棣(即成祖)攻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帝位时,方孝孺因为不肯替成祖起草登极诏书而遭杀害,并被诛灭十族(包括学生),死者达870余名之多。作为明初的一代大儒(有“程朱复出”之誉),方孝孺在立法思想方面也颇有建树。他提出的“立法利民”论的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孝孺 天下之法 法律 政法合一 中国传统社会 执法 《明史·刑法志》 黄宗羲 有法不依 法制教育
下载PDF
试论黄宗羲的民主主义思想
17
作者 黄健荣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47-54,共8页
黄宗羲是我国十七世纪杰出的思想家。他处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急剧动荡的时代,从切身的体验中痛感封建专制政治的腐败和专制君主的昏庸,因而以大无畏的抗争精神,横眉冷对清初高压统治的淫威,通过总结明亡的教训,无情地抨击封建专制制... 黄宗羲是我国十七世纪杰出的思想家。他处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急剧动荡的时代,从切身的体验中痛感封建专制政治的腐败和专制君主的昏庸,因而以大无畏的抗争精神,横眉冷对清初高压统治的淫威,通过总结明亡的教训,无情地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闪耀着民主主义光华的政治改革方案。他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犹如惊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主义思想 黄宗羲 清议 封建法制 明王朝 《明夷待访录》 先进思想 相权 封建专制制度 天下之法
下载PDF
简析王安石的法律思想
18
作者 卓帆 《江西社会科学》 1987年第1期110-114,共5页
王安石是一位曾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称誉的“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他曾为挽救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局面,进行了一次著名的熙宁改革,史称“王安石变法”。“守天下之法者莫如吏”,是王安石在变法中提出来的重要的法律思... 王安石是一位曾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称誉的“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他曾为挽救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局面,进行了一次著名的熙宁改革,史称“王安石变法”。“守天下之法者莫如吏”,是王安石在变法中提出来的重要的法律思想。他说,“夫聚天下之众者莫如财”,维持国家的政治统治,最重要的是要有财。“理财”,是王安石改革的核心思想。他希望通过“理财”,挽救北宋王朝“积贫积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法律思想 天下之法 临川 律学 熙宁 明法 北宋王朝 恩荫 免役法
下载PDF
黄宗羲民主思想述评
19
作者 戴鸿义 金元山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36-40,共5页
黄宗羲(1610~1695年)字太冲,号南雷,浙江余姚人,是明清实学①思潮的卓越代表,是一位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其名著《明夷待访录》阐述了初步的民主思想,冲决了封建传统思想的罗网,启迪了近代许多思想家和革命家,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明夷待访录 浙江余姚人 南雷 清实 思想述评 市民阶层 天下之法 政治理想 王阳明 刘宗周
下载PDF
黄宗羲法治观辨析
20
作者 孟广林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48-53,共6页
学术界普遍认为,黄宗义有一种民主主义的法治观,它代表了市展阶级的反封建要求,具有近代启蒙意义。笔者曾对宗义等人思想的启蒙性质予以质疑,现对其“法治”观作一辨析,以期抛砖引玉。一、立“天下之法”辨黄宗义在《明夷待访录·... 学术界普遍认为,黄宗义有一种民主主义的法治观,它代表了市展阶级的反封建要求,具有近代启蒙意义。笔者曾对宗义等人思想的启蒙性质予以质疑,现对其“法治”观作一辨析,以期抛砖引玉。一、立“天下之法”辨黄宗义在《明夷待访录·原法》篇中立“天下之法”的命题,常被视作其“法治”观的主旨。基实,只要辨析一下其中的“天下”和“法”两个概念的意蕴,就可看出,黄氏的主张实在是传统儒学的“天下”观和“三代”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夷待访录 天下之法 传统儒学 法治观 圣君贤相 政治自由 近代启蒙 明刑弼教 以力服人 内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