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敦颐“孔颜乐处”思想对二程理学的影响
1
作者 朱经龙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38-42,共5页
宋初儒者面对佛老的挑战,不仅从本体论层面予以回应,还从传统儒家思想资源中汲取营养,提出了“孔颜乐处”的境界论,由此开启了宋代理学境界论的先河。二程在传承周敦颐思想的基础上,将“孔颜乐处”思想融汇进了自家开创的理学。二程虽... 宋初儒者面对佛老的挑战,不仅从本体论层面予以回应,还从传统儒家思想资源中汲取营养,提出了“孔颜乐处”的境界论,由此开启了宋代理学境界论的先河。二程在传承周敦颐思想的基础上,将“孔颜乐处”思想融汇进了自家开创的理学。二程虽有相同旨归,但程颢注重内在识仁,程颐偏向外在穷理。北宋时期理学的诞生重振了低迷的儒学,对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与道德境界进行了重新架构,对当今社会的价值建设、个人价值观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敦颐 理学 孔颜乐处 境界论 道德修养
下载PDF
“孔颜乐处”:互文性解读《<论语〉十二章》之锁钥
2
作者 赵萍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38期72-75,共4页
针对当前课堂中教师为了统整《<论语>十二章》阅读内容,皆以一个外在概念整合全文的教学现状,提出以文本固有的“孔颜乐处”为核心,建立全篇的互文关系,使章与章之间在互参互稽中实现内在交融。立足此处,或开展单篇教学,或进行群... 针对当前课堂中教师为了统整《<论语>十二章》阅读内容,皆以一个外在概念整合全文的教学现状,提出以文本固有的“孔颜乐处”为核心,建立全篇的互文关系,使章与章之间在互参互稽中实现内在交融。立足此处,或开展单篇教学,或进行群文阅读,皆为学生理解文本乃至孔子的思想,开辟了更为宏大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颜乐处 互文性 整合教学 《《论语》十二章》
下载PDF
王夫之对宋儒“寻孔颜乐处”的反思与发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朱汉民 杨超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4-131,共8页
“寻孔颜乐处”是宋儒热议话题之一。周敦颐教二程“寻孔颜乐处”,二程道出“孔颜乐处”之意涵;朱熹继续探求“乐”之功夫,并与陆九渊在寻“孔颜乐处”的径路上产生分歧,出现了“博文约礼”与“克己复礼”功夫论的分野。王夫之指出孟子... “寻孔颜乐处”是宋儒热议话题之一。周敦颐教二程“寻孔颜乐处”,二程道出“孔颜乐处”之意涵;朱熹继续探求“乐”之功夫,并与陆九渊在寻“孔颜乐处”的径路上产生分歧,出现了“博文约礼”与“克己复礼”功夫论的分野。王夫之指出孟子同于孔、颜,三圣一揆,其乐相同。其后,王夫之在学术史层面“及孟子之乐”,扩充了孟子乐处的意涵,并上溯张载,修正程朱、陆九渊内向收敛的寻乐功夫,代以身心与政事交养之径路。此外,在思想史层面,王夫之进一步加强对宋儒“道”优于“治”与以“道”屈“治”的反省,以纾解治统与道统之张力,为后世儒者寻“乐”别开生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孔颜乐处 孟子之乐 治统 道统
下载PDF
寻“孔颜乐处”的生态价值取向——从周敦颐到程颢、程颐 被引量:5
4
作者 洪梅 李建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21,共5页
"孔颜乐处",所乐何事,北宋思想家周敦颐及其学生程颢、程颐对该问题一再探索。周敦颐的诚中之乐,程颢的浑然与物同体之乐,程颐的循理之乐,实际上都是一种精神境界,是远大人生理想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体现。孔颜之乐的乐境是一种... "孔颜乐处",所乐何事,北宋思想家周敦颐及其学生程颢、程颐对该问题一再探索。周敦颐的诚中之乐,程颢的浑然与物同体之乐,程颐的循理之乐,实际上都是一种精神境界,是远大人生理想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体现。孔颜之乐的乐境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乐境,贯通了"道德境界"与"天然境界",并将天地顺化万物的德行与人生的道德精神境界合为一体,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从而实现天人合一的天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颜乐处 生态价值 循理
下载PDF
“诡谲的即”与孔颜乐处 被引量:14
5
作者 杨泽波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8-144,共7页
"诡谲的即"是牟宗三圆善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创立这一概念旨在表达德福关系中既不同于综合又不同于分析的新型关系。这种关系并不复杂,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辩证关系,而通过辩证关系所得到的幸福正是传统儒家孜孜以求的孔... "诡谲的即"是牟宗三圆善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创立这一概念旨在表达德福关系中既不同于综合又不同于分析的新型关系。这种关系并不复杂,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辩证关系,而通过辩证关系所得到的幸福正是传统儒家孜孜以求的孔颜乐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诡谲的即 孔颜乐处
下载PDF
从“孔颜乐处”诠释儒家的和谐思想 被引量:7
6
作者 孔德立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22,共5页
春秋时期形成的礼文化是孔子思想的主要来源。孔子以礼文化的教养为思想起点,援“仁”入“礼”,给传统礼仪注入“仁”的新精神。颜回习“礼”体“仁”,以仁贯通天道,不改其乐。孔子、颜回以此实现了身心的和谐。“孔颜乐处”是儒家和谐... 春秋时期形成的礼文化是孔子思想的主要来源。孔子以礼文化的教养为思想起点,援“仁”入“礼”,给传统礼仪注入“仁”的新精神。颜回习“礼”体“仁”,以仁贯通天道,不改其乐。孔子、颜回以此实现了身心的和谐。“孔颜乐处”是儒家和谐思想的重要范畴,对于当代人的心灵环保,以及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颜回 孔颜乐处 和谐
下载PDF
再寻“孔颜乐处”——以《论语》中有关颜回的资料为背景 被引量:4
7
作者 余树苹 《浙江学刊》 CSSCI 2003年第3期93-98,共6页
本文从讨论《论语》中的颜回这一人物入手 ,通过对颜回人格特征的分析 ,引入对“孔颜乐处”的探讨 ,根据从“学”、“礼”到“仁”、“乐”的思路 ,由对“礼”与“仁”之间关系的阐述 ,揭示孔颜之所好与所乐在于“礼”这一具体礼制与“... 本文从讨论《论语》中的颜回这一人物入手 ,通过对颜回人格特征的分析 ,引入对“孔颜乐处”的探讨 ,根据从“学”、“礼”到“仁”、“乐”的思路 ,由对“礼”与“仁”之间关系的阐述 ,揭示孔颜之所好与所乐在于“礼”这一具体礼制与“仁”这一人的主动性的完美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颜回 孔颜乐处 孔子 好学
下载PDF
从“孔颜乐处”到自适任情——陈白沙对理学重要命题的超越 被引量:3
8
作者 雍繁星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9-35,共7页
陈白沙的思想上承周敦颐、程颢、邵雍,而与程颐、朱熹不同。这个不同主要表现在对成圣境界——“孔颜乐处”理解的差异上。白沙糅合儒、庄、禅三家思想,在此基础上对上述命题进行了超越性阐释,以自适任情取代“孔颜乐处”的道德伦理内... 陈白沙的思想上承周敦颐、程颢、邵雍,而与程颐、朱熹不同。这个不同主要表现在对成圣境界——“孔颜乐处”理解的差异上。白沙糅合儒、庄、禅三家思想,在此基础上对上述命题进行了超越性阐释,以自适任情取代“孔颜乐处”的道德伦理内涵。这充分表现在他的生活实践方面。另外,白沙心学的超越性也体现出宋明理学本身的矛盾,揭示出理学到心学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白沙 "孔颜乐处" 超越性 理学 哲学命题 心学 儒学 佛学 道学 生活实践
下载PDF
朱熹论孔颜乐处 被引量:6
9
作者 赵峰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8-33,共6页
孔颜乐处是儒家修道所至的最高境界,其重点不在至乐本身,而在由之而出的心中乐地。人们寻找至乐之地,不只是因为现实的苦难需要精神慰藉,更是因为必须化解人心深处挥之不去的本体论焦虑。宋初儒学复兴之际,普遍开始对孔颜乐处发生了兴趣... 孔颜乐处是儒家修道所至的最高境界,其重点不在至乐本身,而在由之而出的心中乐地。人们寻找至乐之地,不只是因为现实的苦难需要精神慰藉,更是因为必须化解人心深处挥之不去的本体论焦虑。宋初儒学复兴之际,普遍开始对孔颜乐处发生了兴趣,这标志着儒家开始有意识地探寻自己的终极精神归宿、未熹关注的焦点,是儒家的至乐之地如何区别于佛老,如何从无限和永恒的超越体验中不失儒家特有的价值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颜乐处 至乐 乐地 境界 气象
下载PDF
孔颜乐处:苏轼在黄州休闲审美心态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陆庆祥 蔡玮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9-13,共5页
先阐述儒家"孔颜乐处"这一哲学命题的休闲审美蕴含,然后再通过苏轼对孔颜乐处的接受,并结合黄州时期苏轼的生活经历,最终说明苏轼是以"孔颜乐处"的精神来超越其在黄州贬谪生活的艰难处境,并表现为一种休闲审美的生活。
关键词 孔颜乐处 苏轼 休闲审美
下载PDF
论程颐的“循理之乐”——寻“孔颜乐处”的生态价值取向 被引量:2
11
作者 洪梅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20,共5页
作为北宋道学的集大成者,程颐将"孔颜乐处"诠释为"循理之乐",把循礼义之乐融入人生价值中,提出"循礼"就是"循理"。程颐认为,君子循理必先识理,只有学至圣人之道,才能"识理",最后达到... 作为北宋道学的集大成者,程颐将"孔颜乐处"诠释为"循理之乐",把循礼义之乐融入人生价值中,提出"循礼"就是"循理"。程颐认为,君子循理必先识理,只有学至圣人之道,才能"识理",最后达到"循理"之境,即人天统一的乐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颐 孔颜乐处 循理之乐 生态价值
下载PDF
从“孔颜乐处”思考儒家的伦理幸福论 被引量:4
12
作者 单纯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0年第6期19-22,共4页
"孔颜乐处"是宋代儒家提出的一个带有原则性的伦理学命题。它的核心内涵是儒家伦理取向的幸福论,论证形式是具有儒家人文特色的宇宙论、认识论和人生论的三论合一,是先秦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在宋代顺应道家的宇宙论... "孔颜乐处"是宋代儒家提出的一个带有原则性的伦理学命题。它的核心内涵是儒家伦理取向的幸福论,论证形式是具有儒家人文特色的宇宙论、认识论和人生论的三论合一,是先秦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在宋代顺应道家的宇宙论、佛教的认识论和人生论的挑战而产生的新的哲学形态,它的宗旨是"圣人之道",以具有宗教情怀的宇宙观和直觉意识的认识论表达儒家伦理观的超越性,其幸福论的真谛在于"超越苦乐",而不是"以苦为乐"或"苦中作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颜乐处 圣人之道 大小
下载PDF
“孔颜乐处”的现代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长领 喻岚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31-33,共3页
宋初理学家周敦颐将儒家的最高境界概括为"孔颜乐处",提倡的是超越物欲之乐、德性之乐、无私之乐、天人合一的自然自得之乐。重温"孔颜乐处"的精神境界可以发现,在当今社会,要获得真正的快乐就必须有精神支柱、人... 宋初理学家周敦颐将儒家的最高境界概括为"孔颜乐处",提倡的是超越物欲之乐、德性之乐、无私之乐、天人合一的自然自得之乐。重温"孔颜乐处"的精神境界可以发现,在当今社会,要获得真正的快乐就必须有精神支柱、人生理想、道德信念和宁静心灵,这样才能走出物欲的奴役和内心的空虚,找到真正的自我和快乐的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颜乐处 精神境界 快乐观
下载PDF
“孔颜乐处”心解——宋明之际一段儒释“心性”通辨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湘霖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5-69,共5页
“孔颜乐处”原本是一个传统的儒学话题。宋明之际 ,理学家受禅宗影响和启迪 ,不仅把它作为接引学人的一则公案 ,并由此体悟心性 ,发明儒学大义。孔孟之学的局限是因为“言约而旨微” ,汉宋儒家对其经典的解释 ,不仅不能得其要旨 ,反而... “孔颜乐处”原本是一个传统的儒学话题。宋明之际 ,理学家受禅宗影响和启迪 ,不仅把它作为接引学人的一则公案 ,并由此体悟心性 ,发明儒学大义。孔孟之学的局限是因为“言约而旨微” ,汉宋儒家对其经典的解释 ,不仅不能得其要旨 ,反而导致学人误入歧途。宋明思想家通过“学佛而知儒” ,由此开启出宋明心性之学的硕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理学 佛学 禅宗 心性 宋代 明代 '孔颜乐处'
下载PDF
论题与释义的演变——再论“孔颜乐处”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湘霖 《管子学刊》 2000年第4期84-88,共5页
关键词 周敦颐 孔颜乐处 罗汝芳 释义 《宋元学案》 《通书》 宋代理学 存有论 《明儒学案》 论题
下载PDF
寻“孔颜乐处” 重构人的精神家园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艳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7年第8期30-32,共3页
随着中国社会逐渐步入消费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但精神生活却越来越空虚,人失去了心灵上真正的快乐。“孔颜乐处”作为一种理想精神境界的代名词,其本质要求人们超越物质、功利的需求,达到一种高尚的人格境界。“孔颜乐处”... 随着中国社会逐渐步入消费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但精神生活却越来越空虚,人失去了心灵上真正的快乐。“孔颜乐处”作为一种理想精神境界的代名词,其本质要求人们超越物质、功利的需求,达到一种高尚的人格境界。“孔颜乐处”对于沉溺于功利境界的当代人来说是一剂清醒的良药,它弥补着功利主义者情感生活的空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颜乐处 精神家园 功利主义 情感生活
下载PDF
范仲淹诗歌创作中的“孔颜乐处”观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杰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19-125,共7页
"孔颜乐处"是范仲淹矢志持守的人生准则,并在此影响下暴霜露,斩荆棘,戮力上国。相较程颐、程颢之"孔颜乐处"观,范氏说虽亦有心性修养之味,却更加贴近实际。作为一代诗雄,范仲淹更将"孔颜乐处"深深地内化... "孔颜乐处"是范仲淹矢志持守的人生准则,并在此影响下暴霜露,斩荆棘,戮力上国。相较程颐、程颢之"孔颜乐处"观,范氏说虽亦有心性修养之味,却更加贴近实际。作为一代诗雄,范仲淹更将"孔颜乐处"深深地内化入自己的诗歌创作当中。正因如此,范仲淹的政治咏怀诗和塞上咏怀诗才会显得富丽中见峥嵘,闲散后存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孔颜乐处 诗歌创作
下载PDF
“孔颜乐处”和“鱼之乐”论析
18
作者 孙以楷 谢阳举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5-30,80,共7页
儒道两家向来非常重视人生意义问题。庄子对他所在的那个大动荡时代的人的痛苦境遇体验深切,他始终以哲人的慧识关怀着个体的解脱。他发问道:“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 儒道两家向来非常重视人生意义问题。庄子对他所在的那个大动荡时代的人的痛苦境遇体验深切,他始终以哲人的慧识关怀着个体的解脱。他发问道:“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庄子在深思:芸芸俗生终日忙忙碌碌,疯狂地追逐名利,无情地侵害争夺,获得了什么成功?这样活着岂不丧失了人的内在价值?对于人生的意义与人的归宿,人们难道不是确实存在着蒙昧吗?人生“果有乐无有哉?”庄子这样的发问已直接取向于对生存的意义的具体感受——苦乐——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孔颜乐处 孔子 论析 论语 道德范式 觉解 天道 世俗生活 儒学道德
下载PDF
论“孔颜乐处”:回到颜子去!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悦笛 Wang Keyou 《孔学堂》 2019年第2期4-18,10004-10018,共30页
本文致力于对中国思想史上的“孔颜乐处”思想做出全面解析。从分析颜渊其人入手,确定颜子具有“默然不愚”“好学笃思”的情性。解析出所谓“颜氏子之乐”何乐之有?所乐为何?进而从外在特征和内在特质两个层面,确定“孔颜之乐”并非西... 本文致力于对中国思想史上的“孔颜乐处”思想做出全面解析。从分析颜渊其人入手,确定颜子具有“默然不愚”“好学笃思”的情性。解析出所谓“颜氏子之乐”何乐之有?所乐为何?进而从外在特征和内在特质两个层面,确定“孔颜之乐”并非西方意义上的神秘主义。然而,“孔颜乐处”却可以归于“情理神秘”,它既非“理智的直觉”,也非“理性的神秘”。作为一种“高峰体验”,这种境界可以定位为一种“通巫史”“准宗教”“高道德”和“泛审美”的神秘圆融之境。孔颜之乐,作为一种“情理神秘”,既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悦乐与乐道为一),也是先天与后天的统一(未发与已发不分),实乃现实的“一个世界的神秘”。回到子思去,不如“复为颜子入道之门”,回到颜回那种切实笃实而又默静求乐的境界去,从而复兴孔门儒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颜乐处 颜氏子之乐 神秘主义 情理神秘 回到颜子
下载PDF
论颜元与“孔颜乐处”
20
作者 朱义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2-168,共7页
颜元迷恋于程朱理学长达8年之久,但具体内容学术界未曾提及。事实上,以"孔颜乐处"为切入点,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身体力行道德禁欲主义,是颜元受程朱理学影响的具体内容所在。颜元之所以能自成一家,创立颜学,是其敢于同以往崇... 颜元迷恋于程朱理学长达8年之久,但具体内容学术界未曾提及。事实上,以"孔颜乐处"为切入点,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身体力行道德禁欲主义,是颜元受程朱理学影响的具体内容所在。颜元之所以能自成一家,创立颜学,是其敢于同以往崇信的对象决裂,并对此进行深入批判密切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元 孔颜乐处 程朱理学 天人合一 禁欲主义 欲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