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档案、报刊与大学人事——《学衡派年谱长编》导言 |
沈卫威
|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
2024 |
0 |
|
2
|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学衡派”对中西文化的理解和诠释 |
王晴佳
胡箫白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3
|
世界文化语境中的学衡派 |
乐黛云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9
|
|
4
|
学衡派和新文化派的错位论争 |
蒋书丽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7
|
|
5
|
反省现代性的两种视角:东方文化派与学衡派 |
郑师渠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9
|
|
6
|
学衡派史学思想初探 |
郑师渠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5
|
|
7
|
现代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潮导论——以“学衡派”为中心 |
沈卫威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7
|
|
8
|
被遮蔽的另面景观——论学衡派与西方现代诗歌 |
陈希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9
|
抗战情境下主流文化学术刊物的地方化扩散——以学衡派谱系中的《文史季刊》为例 |
张国功
苗旭艳
|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10
|
胡适白话文理论新评——从胡适与“学衡派”的分野入手 |
高玉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3
|
|
11
|
学衡派五四观的哲学审视——兼论学衡派现代性诉求的独特禀性 |
董德福
|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5
|
|
12
|
“学衡派”与现代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潮 |
沈卫威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13
|
重评胡适与“学衡派”关于语言的论争 |
朱利民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4
|
“学衡派”与20年代的国学研究 |
高恒文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2
|
|
15
|
儒学现代化:重新审视新青年派与学衡派论战 |
魏建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6
|
“新人文主义”与东南学风——以“学衡派”与“新文化派”思想论争为中心 |
吴民祥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4
|
|
17
|
重评学衡派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批评 |
郑大华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4
|
|
18
|
近代知识转型背景下的胡先骕及学衡派的文化保守主义 |
王刚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3
|
|
19
|
学衡派对儒学的现代诠释和转换 |
韩星
|
《唐都学刊》
|
2003 |
2
|
|
20
|
科学主义思潮中的学衡派 |
俞兆平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