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8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崇高与底线之间:常态师德及其建设 被引量:1
1
作者 班建武 欧阳广敏 《教师发展研究》 2024年第2期8-12,共5页
师德建设要想真正有效,就必须明确其逻辑起点。然而当前师德建设的逻辑起点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两极化现象,即以崇高师德和底线师德作为师德建设的主要出发点,导致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占教师队伍大多数普通教师的常态师德。常态师德的对象范... 师德建设要想真正有效,就必须明确其逻辑起点。然而当前师德建设的逻辑起点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两极化现象,即以崇高师德和底线师德作为师德建设的主要出发点,导致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占教师队伍大多数普通教师的常态师德。常态师德的对象范围、内容特点及价值取向等都与前两者有着明显区别。强调常态师德,既有利于师德建设回归教师的职业属性,也有利于发挥师德建设对学生的隐性德育功能,还有利于营造更为理性的师德建设环境。加强常态师德建设,需要重点明确对象意识、专业意识和谱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建设 崇高师德 底线师德 常态师德
下载PDF
英模人物传记片“崇高美”的多层次书写——评《我本是高山》
2
作者 张燕 《文化艺术研究》 2024年第1期88-93,116,共7页
《我本是高山》是根据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的真实事迹改编创作的一部英模人物传记片。影片运用当代主流电影的创新理念与艺术思维,以人为本、以戏为核,融汇写实与写意,自觉强化戏剧性叙事,深度审视与开掘人物内在的生命... 《我本是高山》是根据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的真实事迹改编创作的一部英模人物传记片。影片运用当代主流电影的创新理念与艺术思维,以人为本、以戏为核,融汇写实与写意,自觉强化戏剧性叙事,深度审视与开掘人物内在的生命精髓与人文内涵,艺术性地呈现出平凡英雄的行为、情感、情怀、精神等多层次的崇高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本是高山》 人物传记片 崇高 英模人物
下载PDF
论传承周恩来崇高精神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力量
3
作者 韩同友 吴登全 任思远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1-27,107,共8页
周恩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奠基者和推动者。坚守信仰、对党忠诚、热爱人民、自我革命、勇于担当、严于律己等六个方面是周恩来身上展现出来的崇高精神。周恩来的崇高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了思想之基、政治之基、力量之... 周恩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奠基者和推动者。坚守信仰、对党忠诚、热爱人民、自我革命、勇于担当、严于律己等六个方面是周恩来身上展现出来的崇高精神。周恩来的崇高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了思想之基、政治之基、力量之基、创新之基、实干之基和廉政之基,成为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恩来 崇高精神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论曹植诗歌中的崇高美
4
作者 冯霞 卫奥庆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5期52-54,共3页
曹植作为建安时期最为杰出的作家,其诗作中包含着丰富的美学意蕴,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主要针对曹植诗歌中的崇高美进行论述。本文主要依据郎吉弩斯和康德关于崇高美的思想理论来对曹植诗歌中的思想情感、辞章技巧以及艺术形式三个... 曹植作为建安时期最为杰出的作家,其诗作中包含着丰富的美学意蕴,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主要针对曹植诗歌中的崇高美进行论述。本文主要依据郎吉弩斯和康德关于崇高美的思想理论来对曹植诗歌中的思想情感、辞章技巧以及艺术形式三个方面进行诗歌中崇高美的发掘。在思想情感方面,通过对诗歌中所蕴含的豪迈激昂的感情和视死如归的精神,来深入探寻曹植作品思想情感上的崇高美;在辞章技巧方面,通过对诗歌中的辞采和篇章结构进行具体分析,来体会曹植诗歌辞章技巧中的崇高美;在艺术形式方面,通过对诗歌中壮阔宏大的意象和广阔高远的意境的具体分析,来体会曹植诗歌艺术形象中的崇高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植 诗歌 崇高 郎吉弩斯
下载PDF
《李尔王》中对经典崇高的颠覆
5
作者 王卓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5期10-12,共3页
在朗吉努斯-伯克-康德一脉的经典崇高论的影响下,对壮美自然的钦佩之情;对恐怖和痛感引起的审美体验的崇高审美范式无一不是对巍峨、巨大的事物产生的激情审美;康德式的崇高体验伴随着审美主体的理性升腾。在这些经典崇高理论之下,优美... 在朗吉努斯-伯克-康德一脉的经典崇高论的影响下,对壮美自然的钦佩之情;对恐怖和痛感引起的审美体验的崇高审美范式无一不是对巍峨、巨大的事物产生的激情审美;康德式的崇高体验伴随着审美主体的理性升腾。在这些经典崇高理论之下,优美与崇高形成了二元对立,在与优美这个审美范畴的对比下,崇高审美得以构建。女性审美体验被排除在崇高审美之外。在《李尔王》中,考狄利娅在面对父亲的提问时,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父亲被放逐后,考狄利娅与姐姐们展开战争,考狄利娅的整个生命都超越了自身的生活经验,抵达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崇高 超越 崇高审美 主体能动性
下载PDF
永远铭记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
6
作者 《延安市人民政府政报》 2024年第1期31-36,共6页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作为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厚的宝贵遗产,涉及治党治国治军...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作为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厚的宝贵遗产,涉及治党治国治军方方面面,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新征程上,缅怀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的崇高精神和风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高风范 治党治国 中国各族人民 永远铭记 丰功伟绩 永恒价值 崇高精神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下载PDF
教师为何爱儿童——从优美到崇高的审美德性论析
7
作者 翟毅斌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8-23,共6页
儿童呈现的“小”带给人以优美感的直接感官愉悦,使人爱慕;教师奉献的“爱”经理智反思带给人以崇高感的深刻愉悦,使人尊敬。将儿童视为审美对象,以儿童的优美作为师爱的感性经验来源,分析优美与崇高作为引起师爱的原因及其促进,在感性... 儿童呈现的“小”带给人以优美感的直接感官愉悦,使人爱慕;教师奉献的“爱”经理智反思带给人以崇高感的深刻愉悦,使人尊敬。将儿童视为审美对象,以儿童的优美作为师爱的感性经验来源,分析优美与崇高作为引起师爱的原因及其促进,在感性中探讨理性,导引师德向善。师爱的促进需要德行与美感的统一,即一种审美德性。在审美视野与逻辑力量下积极实践,以儿童之美辅以教师之德,同时结合必要的师德规范,运用教师的理性回应师爱的道德情感,弥补教师通过愉悦所获得的对儿童感性认识的不足,在优美的形式与崇高的内涵中更好地践行师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爱 德性 优美 崇高 审美
下载PDF
论巴尼特·纽曼艺术中的原始主义倾向与崇高
8
作者 周计武 周尚 《文化艺术研究》 2024年第2期20-27,113,共9页
作为美国纽约画派的画家之一,巴尼特·纽曼的艺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时代语境中具有深刻的情感指向。纽曼借助具有原始主义倾向的艺术作品标题和内含拉链特征的色域式画面,意图使观者直面其作品时感到不知所措或惊颤,唤醒他们本... 作为美国纽约画派的画家之一,巴尼特·纽曼的艺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时代语境中具有深刻的情感指向。纽曼借助具有原始主义倾向的艺术作品标题和内含拉链特征的色域式画面,意图使观者直面其作品时感到不知所措或惊颤,唤醒他们本能的感性与精神直觉。这是纽曼在缺乏崇高与神话的世界里借助艺术来实践崇高的方式,彰显了一种敢于突破的先锋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尼特·纽曼 原始主义倾向 崇高 先锋精神
下载PDF
回到伯克:论神经美学视角下的“崇高”问题
9
作者 马迎春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3期29-33,共5页
“崇高”是美学中一个重要且历史悠久的范畴,这一范畴得到了神经美学研究者们的青睐。神经美学的研究者们受到伯克、康德等人“崇高”观念的启发,他们希望在实验中探寻崇高的情感特征、感知因素,试图建立起崇高体验的基本神经模型,并不... “崇高”是美学中一个重要且历史悠久的范畴,这一范畴得到了神经美学研究者们的青睐。神经美学的研究者们受到伯克、康德等人“崇高”观念的启发,他们希望在实验中探寻崇高的情感特征、感知因素,试图建立起崇高体验的基本神经模型,并不断追问崇高与美之间是否存在区别,以及这种区别在大脑中如何呈现。通过精读神经美学对“崇高”问题研究中较有代表性的两篇文献,分析神经美学学者们如何从伯克出发,在神经科学视角下对“崇高”概念做出新的拓展;再回到朗基努斯,梳理传统美学对“崇高”的基本观点;最后,在历史与未来、传统美学与神经美学的角度分析神经美学对“崇高”问题研究的疑惑与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美学 崇高 恐惧 伯克 康德 泽基
下载PDF
从恐惧到崇高:《2001:太空漫游》的宇宙叙事与AI迷思
10
作者 周奕萱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6期134-136,共3页
在英国作家阿瑟·克拉克创作的科幻小说《2001:太空漫游》中,人类追随一块神秘石板的指引远赴木星探索。与太空歌剧式的乐观幻想不同,克拉克通过AI的反叛展示了技术发展引发的惶恐不安。从自然与技术两方面,克拉克的小说引发了读者... 在英国作家阿瑟·克拉克创作的科幻小说《2001:太空漫游》中,人类追随一块神秘石板的指引远赴木星探索。与太空歌剧式的乐观幻想不同,克拉克通过AI的反叛展示了技术发展引发的惶恐不安。从自然与技术两方面,克拉克的小说引发了读者面对未知和技术变迁时的崇高感,而又在人对宇宙的征服欲望、对技术的追求和探索欲望之下,呈现出一种指向崇高的超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1:太空漫游 技术哲学 太空科幻 崇高
下载PDF
论思想政治教育崇高美
11
作者 文雯 《文化软实力》 2024年第2期68-76,共9页
崇高美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审美范畴。立足马克思主义美学观,思想政治教育崇高美的本体性思考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崇高”的“美的规律”的重要解读,包含着伟大、理性、道德与超越的重要品质。基于传统审美教化对崇高美的推崇、马克思主... 崇高美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审美范畴。立足马克思主义美学观,思想政治教育崇高美的本体性思考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崇高”的“美的规律”的重要解读,包含着伟大、理性、道德与超越的重要品质。基于传统审美教化对崇高美的推崇、马克思主义美学内含崇高美的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崇高美自觉融合等因素,新时代要进一步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崇高美。为此,可以通过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动力”、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表现以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人”导向,更好地彰显崇高美的道德价值、审美价值与生命价值,从而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崇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下载PDF
崇高、日常与共享 上海“铜堡”的三个片段
12
作者 朱怡晨 《时代建筑》 2024年第1期116-121,共6页
崇高是工业废墟成为城市景观的超级属性。当下对工业遗产“再利用”的挑战在于如何创造可以激发共鸣与想象的工业景观。WutopiaLab在上海“铜堡”的实践,为一般工业遗存再造工业景观的建筑设计方法提供了新的可能:在建筑形式上以极简线... 崇高是工业废墟成为城市景观的超级属性。当下对工业遗产“再利用”的挑战在于如何创造可以激发共鸣与想象的工业景观。WutopiaLab在上海“铜堡”的实践,为一般工业遗存再造工业景观的建筑设计方法提供了新的可能:在建筑形式上以极简线条塑造工业废景的“崇高”;以厂区朴素的日常生活片段编织回应工业遗址的历史记忆;通过共享空间创造集体回忆和个人彰显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 工业景观 崇高 日常 共享 非作建筑
下载PDF
后工业景观美学的崇高性探析——基于山东地区部分工业遗产地的调研
13
作者 宋金诺 陈烨 +2 位作者 李一鸣 宋润森 苏晨 《城市建筑》 2024年第7期34-37,共4页
在走向“工业4.0”的后工业时代,城市中原大量工业建筑百废待兴,同时在美学、艺术学、社会学领域也发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变革。基于对济南和青岛部分工业遗产地的调研,围绕景观美学理论,结合崇高的美学特征,以视知觉研究为出发点,分析“... 在走向“工业4.0”的后工业时代,城市中原大量工业建筑百废待兴,同时在美学、艺术学、社会学领域也发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变革。基于对济南和青岛部分工业遗产地的调研,围绕景观美学理论,结合崇高的美学特征,以视知觉研究为出发点,分析“崇高”在后工业景观中的艺术表现特征,进一步探讨后工业社会文化引导下“崇高”不断发展、翻新的景观审美价值,挖掘工业遗产遗迹在后工业时代城市变迁下存在的状态和可能,为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新的视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工业景观 景观美学 崇高 工业遗产
下载PDF
论“崇高”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热情》中的表现
14
作者 缪子璇 《河北画报》 2024年第14期139-141,共3页
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它能反映出一个作曲家或一个时代的精神。贝多芬的音乐具有非常深刻的思想性、斗争性和哲理性,并具有非常高的美学价值。他的众多作品中都体现出了“崇高”的美学原理,《热情》是最能代表贝... 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它能反映出一个作曲家或一个时代的精神。贝多芬的音乐具有非常深刻的思想性、斗争性和哲理性,并具有非常高的美学价值。他的众多作品中都体现出了“崇高”的美学原理,《热情》是最能代表贝多芬“崇高”精神的伟大作品之一。本文将结合康德的美学观点,从作品的音乐结构、表现手法以及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与哲学内涵进行阐述,体现贝多芬英雄式的“崇高”精神与戏剧性的作品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高 英雄性 戏剧性
下载PDF
康德的“崇高”与先秦“大”美之比较
15
作者 徐甜甜 《哲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崇高”是典型的西方审美范畴,康德的“崇高论”代表了西方的“崇高”观念的经典内涵。中国古典美学没有“崇高”的概念,但却有与之相似的表达“大”美的概念,并且中华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儒道两家都对“大”美有着深刻的阐释。本文旨在... “崇高”是典型的西方审美范畴,康德的“崇高论”代表了西方的“崇高”观念的经典内涵。中国古典美学没有“崇高”的概念,但却有与之相似的表达“大”美的概念,并且中华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儒道两家都对“大”美有着深刻的阐释。本文旨在比较康德的“崇高”和我国先秦儒道的“大”美之异同,从而对中西方不同的审美文化观念进行深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高 “大”美 超越
下载PDF
感悟人类崇高精神,领略典范传记文学——《伟大的悲剧》课堂实录(第三课时)
16
作者 庄彬(执教\整理)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26期109-112,共4页
背景2022年6月2日下班前,我接到代表学校做公开课的任务,但还不清楚具体要求。当时由于疫情,我们刚刚恢复线下授课。3~5号端午节放假,3号上午我才知道公开课要上《伟大的悲剧》,而且必须11号晚上6点前上交录像课视频。当时我正好讲到这... 背景2022年6月2日下班前,我接到代表学校做公开课的任务,但还不清楚具体要求。当时由于疫情,我们刚刚恢复线下授课。3~5号端午节放假,3号上午我才知道公开课要上《伟大的悲剧》,而且必须11号晚上6点前上交录像课视频。当时我正好讲到这一课,已经上了一课时。但接下来,6号上半天课,7~9号就高考休息,我只有10号一天可以录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开课 传记文学 课堂实录 录像课 端午节 崇高精神 线下授课
下载PDF
“上帝之眼”的技术哲学:航拍的崇高叙事与虚拟具身
17
作者 王真 张海超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5-132,共8页
无人航拍在保留传统航拍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尝试相对独立地完成影像文本的造型和叙事。航拍与生俱来就具备进行崇高叙事的可能,其所带来的“恐惧”和“愉悦”,以及“痛感”和“快感”是由于技术本体的“超越性”所产生的复杂美学体验。... 无人航拍在保留传统航拍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尝试相对独立地完成影像文本的造型和叙事。航拍与生俱来就具备进行崇高叙事的可能,其所带来的“恐惧”和“愉悦”,以及“痛感”和“快感”是由于技术本体的“超越性”所产生的复杂美学体验。航拍通过“现象身体”的“幻觉”使观众以“虚拟在场”的具身认知方式对特定视角下的世界进行感知和体验;较传统航拍而言,摄像师也被赋予了以“虚拟在场”的方式进行影像文本造型和叙事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拍 叙事 崇高 具身 无人航拍
下载PDF
崇高美学的现代变体——从康德到韦尔施
18
作者 朱志勇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68,共8页
从关注优美到关注崇高的转变,是现代美学的一个显著特征。从康德开始,其崇高理论中的超验、反思和自治的崇高遗产一直被后人批判性地继承,展现了崇高美学的各种现代变体。阿多诺超越康德形而上学视角并吸收其崇高的自治性遗产,其理论彰... 从关注优美到关注崇高的转变,是现代美学的一个显著特征。从康德开始,其崇高理论中的超验、反思和自治的崇高遗产一直被后人批判性地继承,展现了崇高美学的各种现代变体。阿多诺超越康德形而上学视角并吸收其崇高的自治性遗产,其理论彰显了现代艺术自治的崇高美学本性;利奥塔在阿多诺的基础上更是继承了康德崇高论中的超越意识和无限性观念,其理论揭示了现代艺术某种不可把握、不可感知的异质性的崇高美学表征;这些崇高理论都被韦尔施在后现代美学谱系中继承和发扬,其理论构筑了后现代艺术“超越美学的美学”“反审美”的崇高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高 美学 现代变体 后现代
下载PDF
“浪漫的崇高”与“流动的乡愁”——兵团文学的美学特色
19
作者 邹赞 《中国文艺评论》 2023年第7期48-60,I0002,I0003,共15页
兵团文学既自觉融入当代新疆多民族文学的斑斓图谱,也以反映兵团社会历史变迁和几代兵团人命运故事为旨归,在书写兵团农场日常生活、再现兵团人市场经济改革大潮中的心理调适、塑造兵团代际形象等领域取得瞩目成绩。兵团文学具有以奉献... 兵团文学既自觉融入当代新疆多民族文学的斑斓图谱,也以反映兵团社会历史变迁和几代兵团人命运故事为旨归,在书写兵团农场日常生活、再现兵团人市场经济改革大潮中的心理调适、塑造兵团代际形象等领域取得瞩目成绩。兵团文学具有以奉献精神为内核的崇高美,这种美学特质熔铸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此外,兵团文学尝试突破英雄史观束缚,以摇镜头的观视方式,展示兵团人如何重塑“故乡”与“家乡”的情感结构。文本中流淌的乡愁,与其说是对“故乡”的眷恋,不如说是对兵团人创造美好生活的憧憬。这些叙事文本尝试激活兵团初创期的历史记忆,为弘扬和传播兵团精神、铸牢兵团屯垦戍边文化认同提供重要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团文学 浪漫的崇高 流动的乡愁 历史记忆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崇高美学:从利奥塔到朗西埃
20
作者 郭玉生 王蕙心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24-129,共6页
利奥塔认为崇高美学与意识不可把握、不可表达的悖谬性时间——“此刻”密不可分。以此为前提,利奥塔所理解的崇高不再附属于自然存在的对象,也不再涉及表现任何具体内容,而是感受“此刻”“发生”“事件”。在感受“此刻”“发生”“... 利奥塔认为崇高美学与意识不可把握、不可表达的悖谬性时间——“此刻”密不可分。以此为前提,利奥塔所理解的崇高不再附属于自然存在的对象,也不再涉及表现任何具体内容,而是感受“此刻”“发生”“事件”。在感受“此刻”“发生”“事件”的基础上,人对于绝对差异敏感的感觉力得以产生。利奥塔将康德对于崇高美学所提出的否定性的“无形式”发展为“不可再现物”。朗西埃把利奥塔的崇高美学视为法国当代思想“伦理转向”的典型例证。他认为利奥塔的崇高美学仅仅强化了既有感觉分配秩序,没有真正激活绝对差异,从而开拓新的感知方式。在朗西埃看来,利奥塔的“不可再现物”接近黑格尔的无限理念,其崇高美学体现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利奥塔阐述“差异”旨在强调作为“事件”呈现出来的关于“不可再现物”的感性异质性,朗西埃提出“歧见”目的是为了推动可感性重新分配的美学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高美学 利奥塔 朗西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