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莎士比亚化”与“席勒式”批评演进在中国 被引量:6
1
作者 李伟民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1-97,共7页
在中国的莎士比亚研究中,对马克思提出的“莎士比亚化”与“席勒式”存在着不同的解释。而且,这种解释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这种解释主要从对立的矛盾、美学范畴、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人物形象、典型和艺术思维等角... 在中国的莎士比亚研究中,对马克思提出的“莎士比亚化”与“席勒式”存在着不同的解释。而且,这种解释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这种解释主要从对立的矛盾、美学范畴、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人物形象、典型和艺术思维等角度对“莎士比亚化”与“席勒式”进行了分析,并构成了中国莎士比亚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化”与“席勒式 莎士比亚 批评 中国
下载PDF
论“席勒式”创作方法的美学内涵 被引量:2
2
作者 石长平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514-518,共5页
"席勒式"并非一个贬义的美学概念,而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席勒自己的作品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他的诗歌、戏剧等大都具有浓重的主观性,重视中世纪文学传统和追崇自然的浪漫主义色彩。而马克思对"席勒式"的批评是有其特... "席勒式"并非一个贬义的美学概念,而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席勒自己的作品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他的诗歌、戏剧等大都具有浓重的主观性,重视中世纪文学传统和追崇自然的浪漫主义色彩。而马克思对"席勒式"的批评是有其特殊历史语境的,从揭露与批判资本主义现实的革命需要出发,他对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批评,在运用美学批判标准的同时,也使用了历史的观点和阶级分析的观点,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勒式 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历史语境 政治倾向
下载PDF
时代精神的单纯传声筒——马克思致拉萨尔信中的“席勒式”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谢兴伟 佟琳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68-71,共4页
马克思在致信拉萨尔评述其剧作《济金根》时提出了"席勒式"问题,认为拉萨尔"最大缺点就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从马克思信件的具体语境来看,这一批评是针对拉萨尔剧作的批评,而不是针对席勒... 马克思在致信拉萨尔评述其剧作《济金根》时提出了"席勒式"问题,认为拉萨尔"最大缺点就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从马克思信件的具体语境来看,这一批评是针对拉萨尔剧作的批评,而不是针对席勒的批评。要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批评,还要注意马克思在批评背后所坚持的政治的历史的原则,而拉萨尔在针对马克思的批评进行辩护时并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的本意。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拉萨尔的剧本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这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不同程度地给予了肯定,恩格斯也指出了"席勒式"与"莎士比亚化"的融合是未来戏剧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勒式 《济金根》 斐迪南·拉萨尔
下载PDF
国人对“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的误读与建构 被引量:1
4
作者 何辉斌 《文化艺术研究》 2016年第2期114-122,共9页
马克思的"莎士比亚化"指的是作者应当掌握历史的发展方向,赞颂进步的阶级,批判没落的反动阶级;"席勒式"是指作者将腐朽的阶级当作时代的精英来描写。但许多学者错误地将这两个概念理解为形象化的创作和概念化的创作... 马克思的"莎士比亚化"指的是作者应当掌握历史的发展方向,赞颂进步的阶级,批判没落的反动阶级;"席勒式"是指作者将腐朽的阶级当作时代的精英来描写。但许多学者错误地将这两个概念理解为形象化的创作和概念化的创作,并将恩格斯提到的"现实主义""福斯泰夫式的背景""生动性""丰富性""性格描绘"纳入"莎士比亚化"的范畴,把他的"观念的东西""思想深度""历史内容"当作"席勒式"的要素,构建出一套与原文无关的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化 席勒式 误读
下载PDF
“莎士比亚化”、“席勒式”管窥
5
作者 覃志航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46-49,共4页
“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是马克思与恩格斯提出来的两个美学范式。本文试从具体作品入手,对这两个美学范式的内涵作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 莎士比亚化 席勒式 内涵 理解
下载PDF
艺术的政治与政治的艺术——“席勒式”问题再反思
6
作者 张秀宁 《关东学刊》 2016年第1期124-132,共9页
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斐迪南·拉萨尔剧作《弗朗兹·冯·济金根》的评判中,无论"席勒式"还是"莎士比亚化"都是作为一种不无标签意味的话语资源而得到运用。马克思在使用"席勒式"这一概念的时... 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斐迪南·拉萨尔剧作《弗朗兹·冯·济金根》的评判中,无论"席勒式"还是"莎士比亚化"都是作为一种不无标签意味的话语资源而得到运用。马克思在使用"席勒式"这一概念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是修辞意味的、比喻性质的、甚至是不无武断色彩的。马克思所言的"席勒式"就内涵而言远远不足以概括席勒及其创作的复杂,而实际上直接关联着对席勒的历史传播、接受与评价。因此,廓清马、恩论"席勒式"与"莎士比亚化"的语境、立场、本意、初衷就显得尤为必要。于是,对所谓"席勒式"的理解问题,就转变成了"席勒"这一能指在十九世纪的初叶到中叶这一段时间中是如何得到建构、传播和运用的问题。只有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够解释和定位"席勒式"的出现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尔 济金根 席勒式 莎士比亚化
下载PDF
“更加莎土比亚化”与“席勒式”辨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石宗山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94-104,共11页
这几年来,有关“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的研究论著及高校教材的注释,日益多了起来.但是,什么是“莎士比亚化”?为什么马克思在1859年4月19日《致斐迪南·拉萨尔》中,还要求拉萨尔“更加莎士比亚化”?这一创作主张的主旨究竟是什... 这几年来,有关“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的研究论著及高校教材的注释,日益多了起来.但是,什么是“莎士比亚化”?为什么马克思在1859年4月19日《致斐迪南·拉萨尔》中,还要求拉萨尔“更加莎士比亚化”?这一创作主张的主旨究竟是什么?“席勒式”的缺点,到底应该怎样解释?为什么马克思要把拉萨尔在历史剧创作上的最大缺点和他外交路线上的错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认为仍有认真研究、准确阐释和展开讨论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尔 《济金根》 席勒式 “莎士比亚化”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历史剧 马克思 恩格斯 历史内容 艺术表现
下载PDF
“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简介马克思、恩格斯《致斐·拉萨尔》的两封信 被引量:1
8
作者 贺季萱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1983年第4期68-73,共6页
“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是马克思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评述拉萨尔①的历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②时所使用的一种形象化的提法.马克思说:“你就得更加莎士比亚化,而我认为你的最大缺点就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 “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是马克思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评述拉萨尔①的历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②时所使用的一种形象化的提法.马克思说:“你就得更加莎士比亚化,而我认为你的最大缺点就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这种提法,其中自然包含有抑扬的意味,但是马克思、思格斯《致斐·拉萨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尔 济金根 席勒式 “莎士比亚化” 恩格斯 马克思 骑士 历史剧 十六世纪 《济金根》
下载PDF
“席勒式”就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玉能 《高师函授学刊》 1994年第5期6-11,共6页
关键词 席勒式 济金根 感伤诗 美学标准 脱离现实 民族命运 德国浪漫主义 拉萨尔 诗所 人生理想
下载PDF
关于“席勒式”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表现
10
作者 徐达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25-31,共7页
“席勒式”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一八五九年分别在致拉萨尔的信中提出来的。尽管马恩在写这两封信前未作任何意见交换,但他们在批评拉萨尔的历史剧《济金根》时,意见那么惊人地一致,他们指出,拉萨尔剧本的最大缺点,就是未能“更加莎士比... “席勒式”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一八五九年分别在致拉萨尔的信中提出来的。尽管马恩在写这两封信前未作任何意见交换,但他们在批评拉萨尔的历史剧《济金根》时,意见那么惊人地一致,他们指出,拉萨尔剧本的最大缺点,就是未能“更加莎士比亚化”,而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马恩在这里为什么都将“席勒式”和“莎士比亚化”相提并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勒式 济金根 拉萨尔 马恩 文学创作 刘心武 高晓声 既有观念 创作倾向 克白
下载PDF
论席勒不同时期代表作品中的“席勒式”倾向
11
作者 李志佳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48-51,共4页
席勒一生著述丰富,在其创作生涯的各个时期均有经典作品流传后世。而对于以其命名的"席勒式"创作倾向,长期以来却一直备受争议。通过对席勒不同时期代表作品的研究发现,"席勒式"是随着席勒社会阅历的丰富以及受到... 席勒一生著述丰富,在其创作生涯的各个时期均有经典作品流传后世。而对于以其命名的"席勒式"创作倾向,长期以来却一直备受争议。通过对席勒不同时期代表作品的研究发现,"席勒式"是随着席勒社会阅历的丰富以及受到康德美学思想的影响才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它在席勒不同时期的作品中有着明显不同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勒式 席勒 创作倾向
下载PDF
“席勒式”与席勒创作
12
作者 周德利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56-65,共10页
“席勒式”是马克思在1859年4月19日致拉萨尔的信中提出的与“莎士比亚化”相对应的一个术语。马克思在这封信中批评拉萨尔的剧本《济金根》:“你的最大的缺点就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希望他要“更加莎士比亚... “席勒式”是马克思在1859年4月19日致拉萨尔的信中提出的与“莎士比亚化”相对应的一个术语。马克思在这封信中批评拉萨尔的剧本《济金根》:“你的最大的缺点就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希望他要“更加莎士比亚化”。恩格斯于同年5月18日致拉萨尔的信中也表达了类似的思想。国内有关探讨文章大都认为“席勒式”是指席勒创作中的唯心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勒式 华伦斯坦 莎士比亚戏剧 济金根 拉萨尔 前期作品 退尔 早期作品 时代精神 保尔
下载PDF
论“席勒式”的创作倾向 被引量:2
13
作者 克地 张锡坤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78年第1期49-57,共9页
恩格斯指出:“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345页)反对席勒式的创作倾向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文艺的要求,包... 恩格斯指出:“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345页)反对席勒式的创作倾向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文艺的要求,包含着要求文艺创作与社会生活的辩证统一;作品的政治性和真实性的统一;作品的革命内容与完美形式的统一这样三个方面的内容。从理论上弄清这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勒式 创作倾向 现实主义 莎士比亚 马克思恩格斯 文艺理论 文艺创作 辩证统一 真实性 是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论歌德和席勒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凯华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72-77,共6页
歌德和席勒同是18世纪德国狂飙运动的主将和启蒙主义文学的代表,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有关文章和书信中谈论过这两位伟大的作家,其主要内容:一是用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精辟地论述了歌德世界观和创作... 歌德和席勒同是18世纪德国狂飙运动的主将和启蒙主义文学的代表,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有关文章和书信中谈论过这两位伟大的作家,其主要内容:一是用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精辟地论述了歌德世界观和创作的两重性;二是明确肯定席勒的早期创作《强盗》和《阴谋与爱情》的意义和价值,指出前者"歌颂一个向全社会公开宣战的豪侠青年",后者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同时对"席勒式"的唯心主义的观念化的创作倾向进行了批评,提出了要"莎士比亚化"不要"席勒式"两种不同的美学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德 世界观的两重性 席勒式”的创作倾向
下载PDF
席勒剧作的主题思想和创作方法的发展
15
作者 谷启珍 《求是学刊》 1979年第3期81-87,共7页
关键词 席勒 创作方法 主题思想 现实主义 阴谋 席勒式 贵族 瑞士人 恩格斯 形象思维
下载PDF
“莎士比亚化”:意涵、艺术张力及启示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旭中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76-179,共4页
1859年4月19日,马克思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提出了"莎士比亚化"的命题。这一命题高度概括了莎士比亚通过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细节的真实性,塑造出血肉丰满的具有性格化的典型人物形象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莎士比亚化... 1859年4月19日,马克思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提出了"莎士比亚化"的命题。这一命题高度概括了莎士比亚通过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细节的真实性,塑造出血肉丰满的具有性格化的典型人物形象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莎士比亚化"的艺术张力表现为:设置跌宕起伏的情节,刻划人物的性格;通过人物命运转折揭示人物情感世界;在细节描写上画龙点睛。"莎士比亚化"给与我们的宝贵启示在于:剧作家只有开掘生活的源泉才能获得素材、题材和主题,才能创新,从而克服公式化、概念化倾向;反映人民的理想与崇高,才能不断创作出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戏剧作品;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及其生活形式,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才更加真实感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化 席勒式 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
下载PDF
作为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莹波 《科技风》 2008年第5期142-142,共1页
从解剖"席勒式""莎士比亚化"和"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三个关键概念入手,分析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思想内涵,阐明了它对作家创作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 现实主义 席勒式 莎士比亚化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下载PDF
农民形象的拓展与升华——论李天岑长篇小说《人精》的成就与缺陷
18
作者 万年春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67-70,共4页
《人精》中赖四的形象,是对当代文学中农民形象的新的挖掘和提升,作家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为原则,刻画了一个不甘命运屈服敢于抗争并勇于进取的新时代的农民企业家形象。但由于作家文学观念的局限,使得作品存在着缺乏内在的叙事张力、... 《人精》中赖四的形象,是对当代文学中农民形象的新的挖掘和提升,作家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为原则,刻画了一个不甘命运屈服敢于抗争并勇于进取的新时代的农民企业家形象。但由于作家文学观念的局限,使得作品存在着缺乏内在的叙事张力、人物性格的类同、席勒式倾向等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形象 李天岑 赖四 叙事张力 席勒式倾向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论莎士比亚
19
作者 程凯华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67-72,共6页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学史上少数几个最杰出的剧作家和诗人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思非常热爱和尊崇莎士比亚,对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1859年4月、5月,马克思恩格斯先后写信给斐.拉萨尔,针对他的历史悲剧《济金根》不从生活历史真实...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学史上少数几个最杰出的剧作家和诗人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思非常热爱和尊崇莎士比亚,对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1859年4月、5月,马克思恩格斯先后写信给斐.拉萨尔,针对他的历史悲剧《济金根》不从生活历史真实出发,而从主观观念出发的唯心主义倾向,明确地指出,文艺创作要"莎士比亚化"不要"席勒式"。这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杰出剧作家和诗人 “莎士比亚化” 席勒式 理解和借鉴
下载PDF
“现实主义的真实性”与“本质真实”
20
作者 白雪尘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277-280,共4页
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理论的整体认识中,一个认识上的严重混乱,就是把“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原则的基本内涵理解为“本质真实”。在美学史上,“本质真实”理论的创建并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席勒式方法与莎士比亚化方法之间... 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理论的整体认识中,一个认识上的严重混乱,就是把“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原则的基本内涵理解为“本质真实”。在美学史上,“本质真实”理论的创建并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席勒式方法与莎士比亚化方法之间的对立实质上就是“本质真实”与“现实主义的真实性”之间的对立。确立对艺术创作的认识论态度有助于克服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和某些现代流派的消极影响,但美学中形而上学的庸俗认识论对于艺术研究同样是无益的,为此,有必要进一步澄清二者之间的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的真实性 本质真实 席勒式与莎士比亚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