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朱子的“已发未发说”看阳明的“无善无恶心之体” 被引量:1
1
作者 田智忠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19,共5页
阳明"无善无恶心之体"的提出,从表面上看来似乎在逻辑上与其多次强调"至善是心之本体"构成了矛盾。实际上,"无善无恶心之体"与儒家传统所讨论的"已发未发"问题有着内在的联系。阳明对"心... 阳明"无善无恶心之体"的提出,从表面上看来似乎在逻辑上与其多次强调"至善是心之本体"构成了矛盾。实际上,"无善无恶心之体"与儒家传统所讨论的"已发未发"问题有着内在的联系。阳明对"心体"的理解和对心、性、气的理解与朱子"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有着较大的不同,但也有相等同的一面,它凸显了心体与天理的一贯。阳明认为"无善无恶心之体"是和"至善"、"良知"、"天理流行"紧紧相关的,联系的中介即"未发之中",而"无善无恶心之体"与"有善有恶意之动"则为一体之两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发说” 朱熹 王守仁 心之体
下载PDF
心之体“无善无恶”释义
2
作者 陈媛媛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6期216-217,共2页
王阳明的四句教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易产生疑惑的,当属首句"无善无恶心之体",关于这句话的理解一直是阳明"四句教"中最为人争讼的一大公案。文章从本体论、境界论、存在论三个角度,对首句"无善无恶"之涵义... 王阳明的四句教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易产生疑惑的,当属首句"无善无恶心之体",关于这句话的理解一直是阳明"四句教"中最为人争讼的一大公案。文章从本体论、境界论、存在论三个角度,对首句"无善无恶"之涵义进行了多维度阐释,力求厘清阳明四句教之"无善无恶"的涵义,点明四句教正人心、教人止于至善的初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之体 无善无恶 境界论 存在论
下载PDF
劳思光基于“道德主体性”对“四句教”首句的诠解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天阳 《西部学刊》 2023年第2期85-89,共5页
“四句教”的首句“无善无恶心之体”历来是争论的对象,其主要矛盾点在于对“无善无恶”的理解上。劳思光先生侧重于把握儒家“心性论”的理论倾向,用“道德主体性”来融摄“心性论”的学说,并在对阳明心学的理解上发挥此点。通过“主... “四句教”的首句“无善无恶心之体”历来是争论的对象,其主要矛盾点在于对“无善无恶”的理解上。劳思光先生侧重于把握儒家“心性论”的理论倾向,用“道德主体性”来融摄“心性论”的学说,并在对阳明心学的理解上发挥此点。通过“主体式”方式来进行解读,以此为基础对“四句教”首句进行疏解,并找出“至善”一词解为“善之究竟根源义”,即明确了其确切含义,也使得“四句教”从语言矛盾性的窠臼中走出,最终吻合阳明立良知之学的根本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思光 道德主 四句教 无善无恶 心之体
下载PDF
心学视域下的刘宗周《人谱·人极图说》释义
4
作者 张瑞涛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0-75,共6页
刘宗周晚年撰著的《人谱》是开显其哲学思想主旨的最重要文本。《人谱》正篇《人极图说》将"心"与"太极"、"善"与"阳动"、"性"与"阴静"、"五性"与"五行&qu... 刘宗周晚年撰著的《人谱》是开显其哲学思想主旨的最重要文本。《人谱》正篇《人极图说》将"心"与"太极"、"善"与"阳动"、"性"与"阴静"、"五性"与"五行"、"万性"与"万化"、"迁善改过"与"其要无咎"一一对应互解,天道、地道与人道一体圆融,天道的客观性落实于人道,人道以其主体性、能动性彰显天道之自在性和自然性,天道不离人道,人道开显天道,"即天道即人道"。《人极图说》所开显的独特的"心"学体系,彰明天地万物中最灵与最秀者之"人"的意义和价值,是"天人合一"哲学的最精彩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宗周 《人谱》 《人极图说》 生生 "心之体"
下载PDF
王阳明四句教的“实存与机能说”之新诠释 被引量:4
5
作者 卢盈华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1-59,共9页
本文阐述和检验了对王阳明四句教尤其是首句的几种合理的诠释。"形上本体和圆融境界说"主张心的形上境界超越经验的善恶对立,不可以经验的善恶来描述。"不动念与本然状态说"以无刻意的姿态来解释无善无恶,在此姿态... 本文阐述和检验了对王阳明四句教尤其是首句的几种合理的诠释。"形上本体和圆融境界说"主张心的形上境界超越经验的善恶对立,不可以经验的善恶来描述。"不动念与本然状态说"以无刻意的姿态来解释无善无恶,在此姿态下呈现出心之本然活动状态。文章阐释了此两种理解的意义和理论困难,并提出"实然存在与机能展现说"。在此诠释中,四句教的第一句并不是做价值判断,亦非描绘形上境界,而只是表示心之本体即道德情感的实际存在。心之体在实然存在的意义上不属于善恶的范畴,即先不论其是善是恶,而重在肯定其存在并具备特定机能。同时,此说也蕴含着对心体做进一步的至善无恶的价值判断。在此诠释下,"无善无恶心之体"可以被转写为"实然存在心之体",后三句则是对心体机能展现的说明。此种诠释将使得一些伦理难题得到化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四句教 无善无恶 心之体 良知 实然存在
下载PDF
王阳明“心物”与胡塞尔“意向性”之会通
6
作者 唐玉华 《学园》 2018年第19期18-19,共2页
在阳明心学中,'心'被看成是德行的主体,通过心的发动成就一系列的道德活动,支配一切道德行为。心的发动王阳明用意来表现,如'意之所在便是物',意在于亲便是'事亲',意在于君便是'事君',这种心意的指向... 在阳明心学中,'心'被看成是德行的主体,通过心的发动成就一系列的道德活动,支配一切道德行为。心的发动王阳明用意来表现,如'意之所在便是物',意在于亲便是'事亲',意在于君便是'事君',这种心意的指向性与胡塞尔现象学的'意向性'具有相近之处。胡塞尔以纯粹意识把人的意识理想化,通过本质还原,把经验自我转化为先验自我,使自我从肉体与外界的联系中分离出来,以纯粹意识和意向对象的交流来构建一个意义世界。对王阳明心学与胡塞尔现象学之共通性展开思考,探讨'心物'与'意向性'会通之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心之体 “纯粹意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