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骆驼祥子》: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 被引量:44
1
作者 陈思和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16,共12页
通过文本细读,对蕴涵在《骆驼祥子》文本中的民间和启蒙的关系以及老舍的创作心理进行了探讨。从象征的意义上说,《骆驼祥子》有一个隐形的结构,即一个人的堕落之路,而在祥子与命运之网的搏斗中,虎妞和阮明先后充当了网上的诱惑;在作品... 通过文本细读,对蕴涵在《骆驼祥子》文本中的民间和启蒙的关系以及老舍的创作心理进行了探讨。从象征的意义上说,《骆驼祥子》有一个隐形的结构,即一个人的堕落之路,而在祥子与命运之网的搏斗中,虎妞和阮明先后充当了网上的诱惑;在作品显形层面上多层次地解读虎妞形象、祥子与阮明的关系,从民间形态和人性真实的意义上凸现了虎妞作为艺术典型的丰富内涵和不朽魅力。《骆驼祥子》后半部分在结构上留下了遗憾:老舍本身作为市民阶层的一员,在描述祥子对政治之网的冲击时超出了他的能力,尽管他对市民有着尖锐的批判,却不可能在精神上给以更高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骆驼祥子》 市民文学 民间视角 启蒙悲剧
下载PDF
德国启蒙悲剧的文化追问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园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8-214,共7页
透过德国戏剧的发展,在现代性视域的关切中,可以发现18世纪50年代——19世纪30年代以莱辛、歌德、席勒为代表的德国悲剧创作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是一种独立的启蒙文化现象,深刻体现了德国启蒙运动的特质并为德国民族文化注入了现代性,... 透过德国戏剧的发展,在现代性视域的关切中,可以发现18世纪50年代——19世纪30年代以莱辛、歌德、席勒为代表的德国悲剧创作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是一种独立的启蒙文化现象,深刻体现了德国启蒙运动的特质并为德国民族文化注入了现代性,完全可称之为德国启蒙悲剧。借助戏剧的审美性,德国启蒙悲剧充分表达了德国启蒙文化的现代性精神历程,其表达的现代性极为生动而真切地体现在五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启蒙悲剧 启蒙文化 现代性
下载PDF
启蒙悲剧性的文学预言——重读《呐喊》与《彷徨》 被引量:1
3
作者 林虹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43,共5页
《呐喊》与《彷徨》以对封建文化吃人本质的揭露和对愚弱国民性的批判展示了思想启蒙的必要性,成为启蒙运动的重要收获;但另一方面,相对于思想领域而言,它们对于启蒙悲剧性的揭示,对于启蒙的可能性、启蒙者与民众沟通的可能性、唤醒民众... 《呐喊》与《彷徨》以对封建文化吃人本质的揭露和对愚弱国民性的批判展示了思想启蒙的必要性,成为启蒙运动的重要收获;但另一方面,相对于思想领域而言,它们对于启蒙悲剧性的揭示,对于启蒙的可能性、启蒙者与民众沟通的可能性、唤醒民众(或曰庸众)的可能性及启蒙者主体的质疑不仅超前而且深广,显示了鲁迅作为思想家、文学家的深刻与敏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呐喊》 《彷徨》 启蒙悲剧
下载PDF
《骆驼祥子》: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
4
作者 程想容 《神州》 2019年第1期26-26,共1页
《骆驼祥子》是我国文学历史上的一部优秀作品,其以上世纪20年代为故事发生背景,通过描写主人公祥子的一生表达了当时社会小人物的悲剧命运。本文将以民间视角讨论小说中的人物、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悲剧表达,揭露那个黑暗... 《骆驼祥子》是我国文学历史上的一部优秀作品,其以上世纪20年代为故事发生背景,通过描写主人公祥子的一生表达了当时社会小人物的悲剧命运。本文将以民间视角讨论小说中的人物、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悲剧表达,揭露那个黑暗的时代残忍刻薄的制度对于群众的欺压与迫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祥子 民间视角 启蒙悲剧
下载PDF
《骆驼祥子》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
5
作者 瞿欣颖 《神州》 2019年第3期5-5,共1页
《骆驼祥子》是我国老舍先生最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作品之一,其作品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描写表达出当时旧社会的黑暗与剥削,深刻的向人们展示了社会的残酷现实,并通过“祥子”最后的结局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基于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学习... 《骆驼祥子》是我国老舍先生最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作品之一,其作品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描写表达出当时旧社会的黑暗与剥削,深刻的向人们展示了社会的残酷现实,并通过“祥子”最后的结局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基于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学习内容,从当前的“祥子”人物形象入手,深入进行分析,明确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祥子》 民间视角 启蒙悲剧
下载PDF
德国启蒙悲剧诗学的激情与教化
6
作者 卢白羽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3年第1期216-216,共1页
随着启蒙时代对情感的重新认识,德国启蒙悲剧诗学围绕悲剧情感能否以及如何施行教化展开了讨论。灵魂的自主性与意志的自由,是理性主义道德哲学的根基。观众在观看悲剧时不由自主产生的剧烈情感对这一根基构成巨大威胁。当高特舍德的理... 随着启蒙时代对情感的重新认识,德国启蒙悲剧诗学围绕悲剧情感能否以及如何施行教化展开了讨论。灵魂的自主性与意志的自由,是理性主义道德哲学的根基。观众在观看悲剧时不由自主产生的剧烈情感对这一根基构成巨大威胁。当高特舍德的理性主义解决方案被推翻之后,门德尔松与莱辛提出了崇高美学与同情诗学这两个截然相反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情感 启蒙时代 门德尔松 启蒙悲剧 莱辛 崇高美学 诗学 教化
原文传递
虚妄的圣殿坍塌之后——论鲁迅小说的女性“出走”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岚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1期171-174,11,共5页
本文从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出走”现象切入,指出女性的“出走”在鲁迅笔下仅仅指向一种“虚妄”;同时通过对女性的社会历史地位、鲁迅个体生命与女性复杂的互动关系等方面的深层挖掘,探究了造成“虚妄”的原因,并指出鲁迅在社会责任与家... 本文从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出走”现象切入,指出女性的“出走”在鲁迅笔下仅仅指向一种“虚妄”;同时通过对女性的社会历史地位、鲁迅个体生命与女性复杂的互动关系等方面的深层挖掘,探究了造成“虚妄”的原因,并指出鲁迅在社会责任与家庭角色、启蒙激情与传统因袭之间的重重矛盾,剖析了造成鲁迅在女性出路问题上产生深刻悖论的多重因素。同时探讨了鲁迅对女性的“悲观启蒙”之于文学史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鲁迅小说 "出走"模式 虚无 "悲剧启蒙" 现代文学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