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38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变革问题研究
1
作者 颜敏 陈海艳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36,共7页
在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的发展进程中,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方法论变革是一种重要的批评现象。1985年被称为“方法论年”,其形成是由多种力量推动的。其时,文学批评生态被改造,文学批评话语及话语体系有了新的建构。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变革在... 在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的发展进程中,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方法论变革是一种重要的批评现象。1985年被称为“方法论年”,其形成是由多种力量推动的。其时,文学批评生态被改造,文学批评话语及话语体系有了新的建构。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变革在根本意义上是新时期之初文学观念、文学批评理念变化的基本体现,它实现了批评方法从一元到多元的深刻变革,彰显出一种时代性的、难能可贵的理论品格,其与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协和一致,表现出鲜明的启蒙、主体性等现代性价值诉求。这一变革有力地冲击了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传统模式,开启了新时期文学批评创新发展的新篇章,并为当下文学批评理论探索包括文学批评主体性建设、批评话语与话语体系的建构及文学批评学科意识的持续增强等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变革 新时期文学批评 创新发展 批评主体性 批评话语与话语体系
下载PDF
我的批评观
2
作者 臧晴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F0004-F0004,共1页
文学批评归根到底是通过对文学的言说来理解社会和人生,从而实现艺术和审美的精神再造。既然是以人性和个体生命为基本视域,那么,文学批评就不该被视为时代的传声筒,也不该成为技术操演的证明材料,而应该是以独立的精神、审美的眼光来... 文学批评归根到底是通过对文学的言说来理解社会和人生,从而实现艺术和审美的精神再造。既然是以人性和个体生命为基本视域,那么,文学批评就不该被视为时代的传声筒,也不该成为技术操演的证明材料,而应该是以独立的精神、审美的眼光来洞察社会与文化的生态和未来,释放人性的力量。在当下批评场域中,每个研究者似乎都被要求兼具直觉性的感受与理论性的阐释这两幅笔墨,这既可能来自于批评立场上的暖昧不清,又与语言风格上的过度理论化有关。对真理、主体这些本质问题的习惯性拒斥,对阐释、重读这些方法问题的普泛性迷恋,都有可能走向对技术的盲从——写作在世界范围内遭遇普遍困境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解构总是比建构容易,而我们的批判能力往往比书写能力提高得更快。然而对于书写的主体来说,克服盲从的求索之路何其艰难,因此,我们的研究始终都要保持审慎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 文学批评 证明材料 批评立场 书写能力 普泛性 批判能力 直觉性
下载PDF
我的批评观
3
作者 刘阳扬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F0004-F0004,共1页
近年来,文学批评似乎越来越向文学研究靠拢,学理性、规范性,甚至技术化、格式化,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文学批评想要追逐的样态。在这种趋势下,文学批评的空间似乎在不断变窄,批评家的个性也难以发挥。因而,我试图寻找一种纯粹的批评,一种主... 近年来,文学批评似乎越来越向文学研究靠拢,学理性、规范性,甚至技术化、格式化,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文学批评想要追逐的样态。在这种趋势下,文学批评的空间似乎在不断变窄,批评家的个性也难以发挥。因而,我试图寻找一种纯粹的批评,一种主体性的彰显和个性的恢复,一种一针见血的揭示和会心一笑的默契,一种批评的初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批评 学理性 主体性 格式化 批评 技术化 规范性
下载PDF
文学身体批评:问题、对象与原则
4
作者 李占伟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4-171,共8页
1980年代中期以来,当代中国的文学身体批评实践已开展得如火如荼,但身体批评的理论思考却明显滞后。通过梳理便会发现,当代中国文学身体批评存在诸如“文化身体淹没感性身体”“欲望身体取代整全身体”“显形身体遮蔽隐形身体”等问题... 1980年代中期以来,当代中国的文学身体批评实践已开展得如火如荼,但身体批评的理论思考却明显滞后。通过梳理便会发现,当代中国文学身体批评存在诸如“文化身体淹没感性身体”“欲望身体取代整全身体”“显形身体遮蔽隐形身体”等问题。如要解决这些问题,需加强对身体批评理论的建构性思考,明确身体批评的对象和原则。身体批评的对象宏观上包括“对象性身体”和“主体性身体”;身体批评应当遵循自体性、审美性、整身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批评 批评对象 批评原则
下载PDF
翻译批评研究的新篇章——评廖七一著《20世纪中国翻译批评话语研究》
5
作者 王祖华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5-108,共4页
廖七一教授的新著《20世纪中国翻译批评话语研究》是国内首部翻译批评话语研究专著,也是国内第一部翻译批评专题史。该书在研究对象、研究路径和翻译观念等方面,突破了翻译批评研究的传统思路,向翻译批评研究的历时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 廖七一教授的新著《20世纪中国翻译批评话语研究》是国内首部翻译批评话语研究专著,也是国内第一部翻译批评专题史。该书在研究对象、研究路径和翻译观念等方面,突破了翻译批评研究的传统思路,向翻译批评研究的历时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掀开了翻译批评研究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研究 翻译批评话语 《20世纪中国翻译批评话语研究》
下载PDF
《作为主体的建构:纽约学派文化批评研究(1937—1952)》评介
6
作者 邹妮娜 《美育学刊》 2024年第3期I0009-I0009,共1页
纽约学派作为20世纪30至50年代美国知识阶层的“喉舌”和“良心”,以“独立左翼”的立场与思想参与美国文化批评实践中,与同时存在的美国新批评派、芝加哥学派等共同构建了多向度发展的现代美国文学批评体系。然而关于纽约学派的研究,... 纽约学派作为20世纪30至50年代美国知识阶层的“喉舌”和“良心”,以“独立左翼”的立场与思想参与美国文化批评实践中,与同时存在的美国新批评派、芝加哥学派等共同构建了多向度发展的现代美国文学批评体系。然而关于纽约学派的研究,西方学术界更多关注其政治层面上的激进主义,较少从文学批评的维度对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考察。中国学术界也是在进入21世纪之后才开始关注到纽约学派批评家中的一些个体,对其文化批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一度停留在转述和点评上,初期未出现严谨综合的系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 纽约学派 批评实践 芝加哥学派 文学批评 知识阶层 文化批评理论 激进主义
下载PDF
在精神会通处找寻建构路径——“第二个结合”与中国自主文艺批评话语体系建构初论
7
作者 王德胜 李雷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0期37-45,I0001,I0002,共11页
建构中国自主的文艺批评话语体系,需要坚持“两个结合”,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与中国传统文艺批评话语的深度结合。二者的高度契合及融通,主要不在于概念、范畴、命题等的相近或相同,而在于它们都将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作为文艺批... 建构中国自主的文艺批评话语体系,需要坚持“两个结合”,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与中国传统文艺批评话语的深度结合。二者的高度契合及融通,主要不在于概念、范畴、命题等的相近或相同,而在于它们都将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作为文艺批评的基本出发点,不仅有着共同的理论问题域或话题关注点,而且在文艺性质与功能、文艺批评标准与原则、人物形象塑造等核心问题的观念主张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或精神相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自主文艺批评话语体系 “第二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 中国传统文艺批评话语
下载PDF
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话语体系三说
8
作者 甘文平 胡新颖 《社会科学动态》 2024年第2期5-12,共8页
20世纪以来,西方批评家乔治·斯坦纳、雷蒙德·威廉斯和特里·伊格尔顿先后比较明确地表达了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的看法。从整体上看,斯坦纳强调文学的倾向性及其对批评家的贡献,但忽视了马克思和普列汉诺夫... 20世纪以来,西方批评家乔治·斯坦纳、雷蒙德·威廉斯和特里·伊格尔顿先后比较明确地表达了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的看法。从整体上看,斯坦纳强调文学的倾向性及其对批评家的贡献,但忽视了马克思和普列汉诺夫的观点;威廉斯凸显文学的本体论特质,却没有提及马克思的学说;伊格尔顿突出文学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以及文学语言的社会意义,而遗漏了普列汉诺夫的贡献。与此同时,以上“三说”都将唯物史观作为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思想。有鉴于此,我们只有将三者一并考虑,才有可能更近距离地触摸到该体系的全景图。持续引介、研究和总结该领域的相关资源,对我们从宏观上审视和把握其本源样态与发展文脉,以及从微观上洞悉其丰富内涵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马克思主义 文学批评话语体系 批评实践 唯物史观 意识形态 语言观
下载PDF
文学批评,首先是学会做一个能够反思的人——刘阳扬文学批评印象
9
作者 何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今天,青年批评家的成长几乎很少不被纳入大学学术制度范畴。既然大家都无可避免地被卷入做学位论文和写学术文章的风潮,那么唯一可以选择的也许是从做什么样的学位论文开始自己的学术道路。这里,至少有两条路可选:被规训和抵抗规训。走... 今天,青年批评家的成长几乎很少不被纳入大学学术制度范畴。既然大家都无可避免地被卷入做学位论文和写学术文章的风潮,那么唯一可以选择的也许是从做什么样的学位论文开始自己的学术道路。这里,至少有两条路可选:被规训和抵抗规训。走前一条路或能迅速“折现”,而后一条路则可能是砥砺和自我探索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学术道路 学位论文 规训 大学学术 探索之路 批评
下载PDF
文学批评的知识化、艺术化与美育功能的实现
10
作者 王德胜 宋刚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1,共11页
“文学批评的知识化”主要指批评主体以概念、范畴和相关理论体系为主要工具,以文学认知为最高目的的批评趋向及其特征。“文学批评的艺术化”则强调以文艺创作的形式呈现人的生命体验与内在激情。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诗性传统经由现代... “文学批评的知识化”主要指批评主体以概念、范畴和相关理论体系为主要工具,以文学认知为最高目的的批评趋向及其特征。“文学批评的艺术化”则强调以文艺创作的形式呈现人的生命体验与内在激情。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诗性传统经由现代学术的改造,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而理想的现代诗性批评范式,为作为美育的文学批评实践提供了具体可能性。重建文学批评的表达方式、批评指向及其有效性问题,在于通过反思文学批评的知识化维度,在新的操作平台上重建文学批评的艺术化之维,在此基础上发挥其作为美育的制度化保障及其“以美化人”的美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知识化 艺术化 诗性批评 美育功能
下载PDF
我的批评观
11
作者 卢桢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F0004-F0004,共1页
批评的缘起,大都出自个人志趣,也就是心意所向。我成长于城市,幼时喜欢在家附近的铁道边玩耍,看绿皮火车咣当咣当地跑过,幻想自己在餐车之内,一边品尝盒饭里的炒肉,一边奔向地图上那些未知的远方。或是童年经验的强势导引,或是冥冥中的... 批评的缘起,大都出自个人志趣,也就是心意所向。我成长于城市,幼时喜欢在家附近的铁道边玩耍,看绿皮火车咣当咣当地跑过,幻想自己在餐车之内,一边品尝盒饭里的炒肉,一边奔向地图上那些未知的远方。或是童年经验的强势导引,或是冥冥中的安排,使我最初接触文学研究、参与文学批评时,所能想到的兴趣点,便是城市文学、火车书写和旅行叙事,尤其是旅行体验和文人写作的内在关联,是我近几年的学术旨趣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经验 批评 学术旨趣 旅行叙事 文学批评
下载PDF
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文本化:社会科学视域下的中国电影批评史
12
作者 蔡梦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共5页
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审视作为“元批评”的中国电影批评,通过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对中国电影批评史进行深度反思和剖析,揭示其内在逻辑和规律;并进而分别借助社会学与人类学视角对左翼时期到新时期电影批评,以及当下的电影批评进行分... 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审视作为“元批评”的中国电影批评,通过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对中国电影批评史进行深度反思和剖析,揭示其内在逻辑和规律;并进而分别借助社会学与人类学视角对左翼时期到新时期电影批评,以及当下的电影批评进行分析。通过多学科交叉实证研究对电影批评史进行再批评,有助于深入理解电影作为社会现象和文化活动的本质,在跨学科视角中总结普遍适用的批评原理,为中国电影健康发展和社会文化繁荣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 人类学 社会科学 电影批评 批评
下载PDF
重构批评的“当代性”伦理——论毕飞宇的文学批评
13
作者 刘成才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24年第2期242-253,共12页
毕飞宇的文学批评与小说创作互相照亮,具有极高的辨识度。他的文学批评以世态人情和内部逻辑为小说的“及物”元素,指向形而上思考,尝试构建自己的批评哲学;他有理论自觉意识,又以丰富的创作经验和阅读感悟与理论互证,既注重小说道德,... 毕飞宇的文学批评与小说创作互相照亮,具有极高的辨识度。他的文学批评以世态人情和内部逻辑为小说的“及物”元素,指向形而上思考,尝试构建自己的批评哲学;他有理论自觉意识,又以丰富的创作经验和阅读感悟与理论互证,既注重小说道德,更将人性置于小说道德之上,以悲悯之心为人类的尊严与自由赋形;他既有强烈的介入现实意识,又有聚焦当代的情怀,更有面对“真问题”的勇气,批评中充满富丽的人性。毕飞宇的文学批评既以人性与尊严唤醒经典,拓宽了经典阐释的意义空间,更借经典直面当代,重构批评的“当代性”伦理,推动批评臻至全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飞宇 文学批评 小说道德 当代性 批评伦理
下载PDF
论布鲁克斯、沃伦《理解小说》中的批评理论
14
作者 王有亮 《吕梁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9-38,共10页
多年来,国内学界只是将布鲁克斯、沃伦的《理解小说》当作一般的短篇小说集。文章认为,《理解小说》不仅是一部短篇小说集,也蕴含着丰富、独特的小说批评理论。构成论、情节论、性格论和主题论等,是《理解小说》的基本内容。最有特色和... 多年来,国内学界只是将布鲁克斯、沃伦的《理解小说》当作一般的短篇小说集。文章认为,《理解小说》不仅是一部短篇小说集,也蕴含着丰富、独特的小说批评理论。构成论、情节论、性格论和主题论等,是《理解小说》的基本内容。最有特色和价值的是该书批评实践隐含着的情调论。“感伤情调”说为其核心。研究《理解小说》中的批评理论,有助于准确理解“新批评”,进一步丰富当代文学批评和文学教育的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小说》 “新批评 批评实践 情调论 感伤情调
下载PDF
两宋文学批评史研究的新视角——评董晨博士《诗学史视野中的南宋书院考论》
15
作者 董希平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54-156,共3页
两宋是中国古代书院教育得到极大发展的重要时期。近年来,随着宋代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两宋书院”“两宋书院与文学”等相关主题的研究成果亦较为丰富。令人遗憾的是,学界对于南宋书院中各类文学创作活动及由此产生的文学批评活动... 两宋是中国古代书院教育得到极大发展的重要时期。近年来,随着宋代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两宋书院”“两宋书院与文学”等相关主题的研究成果亦较为丰富。令人遗憾的是,学界对于南宋书院中各类文学创作活动及由此产生的文学批评活动,特别是由此所生发出的诗文理论批评及其所反映出的创作理念、审美旨趣等相关问题尚缺乏足够关注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活动 宋代文学研究 文学批评 诗文理论 南宋书院 批评史研究 两宋文学 审美旨趣
下载PDF
论伊格尔顿批评观的演变
16
作者 罗婧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4期31-33,共3页
伊格尔顿是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他的批评观有一个不断转变发展的过程,具体呈现在《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和《文学的读法》两部著作中。前书主要想表达伊格尔顿“政治批评”的理论观点,后书主要展现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 伊格尔顿是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他的批评观有一个不断转变发展的过程,具体呈现在《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和《文学的读法》两部著作中。前书主要想表达伊格尔顿“政治批评”的理论观点,后书主要展现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这种变化,体现了伊格尔顿在批评观上从“政治批评”到“形式-政治”批评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格尔顿 批评 政治批评 形式-政治批评
下载PDF
清代官学视域下的明代选本批评——以《四库全书总目》明总集提要为考察中心
17
作者 祁雁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6,共8页
《四库全书总目》明总集提要集中阐发了四库馆臣的明代选本批评观,其作为官修书目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清代官方的学术立场和政治态度。在清代统治者“明以门户亡国”的历史反思之下,《总目》明总集提要指斥明人喜结社、倡流派、立门户的... 《四库全书总目》明总集提要集中阐发了四库馆臣的明代选本批评观,其作为官修书目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清代官方的学术立场和政治态度。在清代统治者“明以门户亡国”的历史反思之下,《总目》明总集提要指斥明人喜结社、倡流派、立门户的习气,并认为是流派纷争和门户之见导致了明代选本批评的整体滑坡和倒退。参与编修《四库全书》的各级官员秉承上意,对涉及流派、门户、党争等敏感内容的明代选本采取了批评斥责、抽删改动、令行禁毁三种手段进行打压和肃清,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明代选本批评在清代官学评价体系中的缺席和失语。总之,《总目》明总集提要作为政治偏见在文学批评上的具象表征,反衬出清代官方学术研究与现实焦虑并行交织的矛盾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官学 《四库全书总目》 明代选本批评 流派批评 门户批评
下载PDF
21世纪初以来文艺学学术批评问题浅论——评《文艺学批评实践》
18
作者 肖妍颖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11期I0025-I0025,共1页
在当代文艺学的学术场域中,批评实践已成为推动文艺学理论进步的重要途径之一。《文艺学批评实践》一书通过对多位学者的学术观点进行剖析与质疑,勾勒出了当下文艺学领域中一些关键问题和学术争议。通过对经典、理论、历史、课题、学术... 在当代文艺学的学术场域中,批评实践已成为推动文艺学理论进步的重要途径之一。《文艺学批评实践》一书通过对多位学者的学术观点进行剖析与质疑,勾勒出了当下文艺学领域中一些关键问题和学术争议。通过对经典、理论、历史、课题、学术事件和高校文艺学六大方面的批评与讨论,展示了作者在文艺学批评实践中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艺学 批评实践 文艺学批评 学术批评 学术场域 学术争议 独特视角 学术观点
下载PDF
成仿吾与现代文学批评
19
作者 李新亮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8-74,共7页
成仿吾是对建构现代文学批评体系有着鲜明自觉意识的批评家。在批评理论上,基于五四新文学从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型的现实,他对文学批评的本质、任务、功能、范围、标准与范式等方面进行了诸多理论探索;在批评实践上,他秉持求疵的文学... 成仿吾是对建构现代文学批评体系有着鲜明自觉意识的批评家。在批评理论上,基于五四新文学从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型的现实,他对文学批评的本质、任务、功能、范围、标准与范式等方面进行了诸多理论探索;在批评实践上,他秉持求疵的文学批评路径,彰显了主体性、否定性与驳论性的批评特征。虽然成仿吾的批评理论与批评实践之间存在着许多矛盾冲突,但是其对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体系的生成、发展与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仿吾 现代文学批评 批评理论 批评实践
下载PDF
跨屏观影视域下中国电影批评的主题趋向研究
20
作者 张梅 杨婷 《视听》 2024年第12期35-38,共4页
电影批评的参与主体正经历从专业领域向公众广泛延伸的转变,其讨论边界也跨越了传统框架,深度融入大众日常生活。随着观影习惯多元化及自媒体平台的蓬勃兴起,电影评价体系展现出多样化、分散化、大众化等特点。电影艺术本体与批评实践... 电影批评的参与主体正经历从专业领域向公众广泛延伸的转变,其讨论边界也跨越了传统框架,深度融入大众日常生活。随着观影习惯多元化及自媒体平台的蓬勃兴起,电影评价体系展现出多样化、分散化、大众化等特点。电影艺术本体与批评实践在跨屏时代有了新的发展趋向,如批评主体逐步迁移、批评内容更为多元、批评形式越发创新、电影批评的文化影响不断增强等。这些变化有助于中国电影批评形态、内容和意义的重塑,拓展了中国电影批评的文化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批评 跨屏观影 批评主体 批评客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